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永生  王培华 《玻璃》1998,25(2):30-31
通过对我国现行玻璃熔窑油换向系统用电磁阀、抽油阀、吹扫阀及新型燃油换向装置进行比较,阐述了各系统的特点,认为电磁阀换向趋于淘汰,抽油阀和吹扫阀换向各有利弊,仍需改进,新型燃油换向系统有待进一步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现有玻璃熔窑天然气换向燃烧控制系统的弊端,探讨了将玻璃熔窑天然气换向燃烧控制系统进行集成化、小型化改进的方法和步骤,提出了新的功能模型和技术系统。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火焰换向系统的基本构成和简易电子程控器,叙述了O.I.公司的微机窑炉自控技术、欧陆公司6360A智能仪表和A.B公司SLC5/03可编程控器的火焰换向操作程序,以及O.B.公司和贝利公司笃火焰换向操作所做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胡邦立 《大氮肥》2018,(4):217-219
针对粉煤三通换向阀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阀门卡涩、换向时间长以及密封失效等问题,从工艺流程和阀门结构进行原因分析,并实施国产化结构改进,保证了气化炉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如何对直流电机进行换向性能的测定,依据测定结果对直流电机进行调整,从而获取良好换向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型玻璃窑炉为了保证窑内燃料温度的均匀性,工艺要求每隔一定时间进行燃烧换向,然而,换向期间的扰动对窑内温度和压力造成很大的冲击,降纸了自动控制的精度,在对大型玻璃炉换向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糊控制的换向扰动抑制算法,并对算法和模糊控制器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7.
张文蔚  张蕊 《化工文摘》2011,(2):26-27,39
传统车床的主轴电机常采用机械齿轮箱进行有级调速,采用机械换向机构实现正反转控制,存在设备体积大、能耗大、设计精度要求高、维护保养成本高等的问题。从CA6140型车床对控制系统的要求出发,运用PLC、变频器等技术对系统进行改进,给出了一个更为高效节能、安全可靠、操作便捷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8.
方登豹 《广东化工》2014,41(21):122
文章阐述了用焦炉煤气加热时,换向后地下室爆鸣的原因。主要从破坏爆炸气体形成条件出发,采取了相应的调节措施,并提出对交换旋塞的改进意见,大大减少了地下室爆鸣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玻璃熔窑火焰换向的缺陷,提出了换向优化的思想,在理论上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目前重油换向存在的问题我国燃油玻璃熔窑一般是采取电、气控制换向执行机构,以下列顺序进行换向的:换向信号——关油——关雾化气——空气交换——开雾化气——开油——结束但是,如果换向程序不合理或换向操作不当,可能造成冒黑烟、有余火、烟道放炮、窑内断火时间长等现象,不仅影响窑温和窑压的稳定,浪费能源,而且有损窑体,甚至  相似文献   

11.
铝周期换向脉冲电解着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周期换向脉冲电源的工作比、频率等对铝电解着色的影响,并对着色效果进行了评价,采用周期换向脉冲电源进行电解着色优于交流电解着色。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摩擦换向式塔架抽油机的基本原理、主要结构、在塔里木油田天然气事业部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进行安全节能整改的原因,具体阐述了整改的内容,并对整改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建议对摩擦换向式塔架抽油机进行必要的安全节能整改。  相似文献   

13.
随着油田进入开采中后期,开采难度不断增大,对长冲程抽油机的设计和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冲程抽油机机械换向装置性能直接影响着机采系统工作的效率,为加强对长冲程抽油机机械换向装置的认识,对目前常见的游梁式和无游梁式长冲程抽油机机械换向装置工作原理、技术现状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且对长冲程抽油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采集相邻5个炭化室跨越孔温度变化的数据,研究了跨越孔温度换向后的稳定性及经历时间的变化规律。跨越孔温度换向后最初急剧下降,之后呈上升趋势,与交换时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换向后15min时的稳定性优于换向后10min时的稳定性。跨越孔温度随结焦周期时间变化的幅度较大,趋势也较明显,呈倒W型双峰曲线变化。对燃烧室温度进行分段拟合,可得到平均温度的最大、最小值及出现时间。  相似文献   

15.
焦化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在炼焦换向过程中存在大量能源浪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针对焦化独有的换向过程,深入分析此过程中NO_x浓度变化的原因;提出一种利用数据驱动辨识对换向过程入口和出口NO_x浓度的扰动进行建模的方法,基于某焦化厂2座55孔6 m顶装焦炉废气的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并得到入口、出口NO_x浓度损失的关系模型;基于所建NO_x扰动模型,针对不同的NO_x浓度设定值,设计前馈控制系统并分别求取换向过程臭氧的前馈控制率,通过仿真计算得出节省的电耗成本,表明了工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90年代中期,鞍钢焦炉群的大修改造工程全部结束,焦炉换向设备也由机械交换机改造成液压交换机,其中,有些液压交换机的换向时间由46.6S缩短至15s。焦炉交换机的换向时间普遍为46.6S,对于这样的焦炉,其冷却温度的起测点选择在开始换向后20s进行。那么,此点是否适合换向时间为15s的焦炉本文予以探讨。1冷却温度测量时间1.1换向后温度最高点焦炉直行温度在结焦周期和换向间隔内是不断变化的,冷却温度的测量就是为了将交换后不同时间测定的立火道温度换算为换向后的最高温度值。这样,冷却温度的起测点应以在换…  相似文献   

17.
焦化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在炼焦换向过程中存在大量能源浪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针对焦化独有的换向过程,深入分析此过程中NOx浓度变化的原因;提出一种利用数据驱动辨识对换向过程入口和出口NOx浓度的扰动进行建模的方法,基于某焦化厂2座55孔6 m顶装焦炉废气的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并得到入口、出口NOx浓度损失的关系模型;基于所建NOx扰动模型,针对不同的NOx浓度设定值,设计前馈控制系统并分别求取换向过程臭氧的前馈控制率,通过仿真计算得出节省的电耗成本,表明了工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王树江 《山东化工》2011,40(11):52-54
聚醚醚酮过滤生产过程中需要物料换向,由于操作温度、压力较高,物料黏度较大,市场及生产厂家提供不了需要的相应装置。根据实际生产条件及物料特性,仿照三通阀的原理,设计、制造了一种换向阀。通过试车、调整,成功实现了聚醚醚酮过滤生产的物料换向,解决了实际生产的物料换向问题。同时,对其他高温、高压过程的熔体换向具有一定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脉冲法及周期换向法与直流法进行对比,对电镀Pd-Ni合金做了研究。研究表明,采用脉冲法及周期换向法均能改善和提高Pd-Ni合金镀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但周期换向法效果更为显著。通过化化筛选所定的周期换向最佳工艺条件为:换向周期T=0.5—100ms,Tc/Ta=0.5—5,I_(pR)=5.0—100A/dm~2。所得的镀层光亮致密、平滑耐蚀。密度比直流法提高了约2.6g/cm~3,显微硬度提高了约200Hv达到722Hv,而孔隙率降低了60%。经44小时CASS法试验,镀层仍然保持光亮。在微观结构方面,周期换向镀层结晶十分细小,具有优良的微观整平性和较好的覆盖能力,因而解决了目前直流法电镀钯镍合金时存在的镀层针孔多,耐蚀性差,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无功换向智能抽油机是机电一体化、高效节能产品,采用智能模拟及数字混合控制,以功率因数cosФ=1的开关磁阻电动机作为原动机;摩擦轮传动作为工作机构,机械传动路线短,效率高,电机实现了正反转换向,起动换向平稳,冲击小;冲程、冲次可独立进行无级调节,光杆上行及下行速度可实现分别控制,能够适合各种油质(稀油和稠油)的采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