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敏卿  叶丽莉 《化工进展》2013,32(4):936-941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里含有大量的甲酸。本文以含甲酸废水处理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主设计的一级一段电去离子膜堆装置,通过考察I-U、pH-U等特征曲线,研究了离子交换膜、离子交换树脂及树脂填充比例、流速等操作条件对膜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异相膜和凝胶型树脂、淡室填充100%阴树脂、淡水流速为2.5 L/h的操作条件,可使EDI膜堆效果最佳;不同甲酸浓度对能耗的影响比较小,淡室浓度变化情况基本相同;当淡室甲酸质量分数为1.00%时,EDI膜堆可获得较高的电流并具有较低的耗电量。总结认为该研究结果可为EDI处理甲酸废水工业装置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简要介绍电去离子(EDI)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膜堆结垢是EDI应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分析了膜堆结垢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认为有效防止膜堆结垢的关键因素:控制EDI的进水硬度、CO2浓度等合理的预处理工艺;通过极水室和浓水室中填充离子交换树脂降低膜堆电阻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3.
离子交换膜间水的电离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方 《化工进展》2003,22(6):630-633
电渗析器中淡水室内阴阳离子交换膜间的纯水,可以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电离,产生H^ 和OH^-离子。通过分析纯水的电离,讨论了普通电渗析(ED)和填充床电渗析(EDI)中水的电离现象及其相关机理。EDI过程中水电离产生的H^ 和OH^-离子可以自再生离子交换树脂。简单介绍离子交换膜间水电离的应用,即已得到产业化的EDI技术和正在推广中的离子交换树脂的电再生技术。  相似文献   

4.
采用国产化材料组建电去离子(EDI)膜堆,并对EDI膜堆结构进行改造,在其浓水室填充离子交换树脂。试验研究表明,二级EDI膜堆与一级EDI膜堆比较,适应性强、产水水质好且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基本达到稳定。二级EDI膜堆运行电流控制在2~3 A条件下,产水电阻率可在40 min以后基本稳定在17 MΩ.cm以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非蒸馏法注射用水制备工艺即反渗透-二级电去离子-超滤(RO-2EDI-UF)工艺。研究表明,RO-2EDI-UF制备注射用水,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工程实例也证明,产水电导率、细菌内毒素等各项指标均达到中国药典对于注射用水的标准。此工艺可显著降低系统设备投资、降低能耗,减少污水排放和噪声污染,水利用率较高,所制的注射用水具适宜的温度。完全可以替代离子交换法和蒸馏法用于注射用水的制备。  相似文献   

5.
反渗透-电去离子脱盐系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王方 《工业水处理》2002,22(10):12-15
介绍了反渗透-电去离子(RO-EDI)脱盐系统的特点和应用,RO-EDI脱盐系统具有出水质量高,连续生产,使用方便,无人值守,不用酸碱,不污染环境,占地面积小,运行经济等一系列优点,重点说明制备国产EDI设备中所用的材料(离子交换膜和离子交换剂)及寺充物填充方式等有关问题。指出推广RO-EDI脱盐系统的当务之急是制备国产设备,等空隙填充法为制备EDI设备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填充方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树脂静态吸附、常规电渗析及填充床电渗析的对比实验,考察了带有不同离子交换基团的树脂对发酵废液中L-Lac-和L-Glu-分离的影响. 结果表明,碱性树脂201′7和WA30对2种组分的静态吸附量、L-Lac-/L-Glu-选择吸附比例均比酸性树脂001′1.1和WK10大. 与常规电渗析相比,填充001′1.1(强酸型)、WK10(弱酸型)的填充床电渗析体系中L-Lac-和L-Glu-的跨膜迁移量及分离比例均有明显增加,填充001′1.1时分离比例最大可达22.22. 填充201′7(强碱型)时两组分跨膜迁移量及分离比例均比常规电渗析小,最大分离比例分别为5.74和8.28. 填充不同离子交换树脂体系的能耗对比表明,填充床淡室中填充树脂001′1.1和WK10时可促进L-Lac-和L-Glu-的迁移传递、提高二者的分离比例.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电渗析-树脂填充床电渗析处理低放废水的实验研究中,发现颗粒状填充物存在许多弱点。国外对填充树脂、树脂块、离子交换纤维编织物等材料的电渗析研究均有介绍,其中指出纤维材料具有很大的优越  相似文献   

8.
离子交换膜间水的电离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纯水的电离,讨论了普通电渗析(ED)和填充床电渗析(EDI)中水的电离现象及其相关 机理。EDI过程中水电离产生的H+和OH-离子可以自再生离子交换树脂。文中简单介绍了已得到产业化的EDI 技术和正在推广中的离子交换树脂的电再生技术。  相似文献   

9.
硫酸钡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硫酸钡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基体树脂是影响硫酸钡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硫酸钡的填充量对填充聚丙烯材料的熔体流动速率和冲击韧性有较大影响。与同质量、同体积滑石粉填充聚丙烯的对比实验结果也充分显示出硫酸钡填充聚丙烯材料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0.
填充床电渗析器制备纯水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徐新  林载祁 《水处理技术》1996,22(6):336-341
本文介绍了离子交换树脂在填充床电渗析器中的脱盐及电再生机理,实验研究了一价离子及二价离子在设备内的操作参数。一价离子与二价离子相比,树脂使用周期长,操作范围宽,对于一价离子,树脂可在低电压下(〈25V)再生,在较高电压下(〉25V),树脂内的一价离子及二价离子均可再生。操作电流应略大于极限电流,以保护产水质量。  相似文献   

11.
电去离子技术处理低浓度重金属废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会霞  闫博  王建友  傅学起 《化工进展》2006,25(11):1270-1275
阐述了电去离子(EDI)过程的去离子原理,综述了EDI技术处理低浓度重金属废水过程中,离子交换介质与离子交换膜的应用,以及床层结构、膜堆构造和工艺流程的最新进展,分析了现有几种传质模型的优缺点,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王方  杨斌斌  杨建永  侯普 《净水技术》2006,25(3):20-22,29
该文讨论以美国Ionpure公司生产的电去离子净水设备进行混床离子交换树脂静态电再生实验,并探讨了此种电再生技术在电去离子净水设备、普通混床、高速混床和抛光混床方面的应用。实验表明,作者所提出的树脂电再生技术在技术上可行,可取得与酸、碱化学再生相媲美的树脂再生效果。实验成功为这一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实施基础,有望实现其产业化。  相似文献   

13.
电去离子技术作为将电渗析及离子交换技术有效结合的新一代的水处理技术,因其绿色、环保、经济的优势,成为了现代主要的纯水制备技术,广泛应用于工商业领域。在研究分析电去离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工作机理的基础上,对现有淡室的填充材料及填充方式进行了总结分析,得出混合填充为最佳方式,且未来可加强对离子交换纤维膜材料的开发,减少电去离子技术工艺处理时间。最后,对电去离子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近10 a的技术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未来可推进电去离子技术广泛应用于无机离子提取等领域。对新型无膜电去离子技术的机理研究有利于该项技术后期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去离子技术去除化学镀镍老化液中残余的Ca2+,考察了不同工艺条件对Ca2+的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流的增加,Ca2+的去除率增大;凝胶型阳树脂比大孔型阳树脂更有利于对Ca2+的去除。在实验所用电流条件下,溶液的pH值在酸性范围内,同时对EDI膜堆进行了改造,增加极室保护室,避免了膜堆结垢。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米格列醇在固定床树脂不同堆积高度下的离子交换吸附行为,采用称量不同量的D001树脂装入离子交换柱中,通过固定床堆积高度的改变,在上样液流速和浓度固定前提下研究米格列醇溶液与树脂间的离子交换规律性,并结合床深服务时间(BDST)模型对此条件下固定床透过曲线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固定床堆积高度的增加,提高了树脂与米格列醇溶液间的接触时间和树脂总的可交换离子数,有利于离子交换过程的进行,树脂的吸附质量和吸附率都得到了相应提高,堆积高度的增加使饱和点时间变长,吸附效率变小;对固定床透过曲线进行BDST模型拟合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与实验值间具有很高的相关系数,计算的相关参数间差异很小,对于该离子交换体系,表明BDST模型能很好地应用于该体系的离子交换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倒极电渗析技术(EDIR)和电去离子技术(EDI)过程中淡出水和浓水室的电导率、p H值、铜离子浓度和膜堆电流,以及运行后离子交换膜和树脂的表面形态。结果表明:EDIR运行15 h的淡出水的电导率为30μS/cm,16 h的铜离子去除率为97.2%。EDI过程中15 h淡出水的电导率550μS/cm,16 h的铜离子去除率为77.8%。EDIR使淡出水的电导率降低,铜离子去除率升高。EDIR淡出水的p H值长期维持碱性,EDI淡出水则由碱性变成酸性、再变成碱性。然而,EDIR和EDI过程中浓水室的电导率和p H值基本接近。EDIR降低了膜堆电流、消除了浓水室阴离子交换膜表面氢氧化铜沉淀,抑制了淡水室中混合树脂表面沉淀。本质上,EDIR通过周期性改变淡水室和浓水室的相对数量和离子迁移方向而消除了膜表面氢氧根离子富集,并缓和了树脂表面水解现象,从而改善了EDIR过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电去离子净水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综合介绍了美国Ionpure^TM加拿大E-Cell^TM这两种电去离子净水装置的性能及应用,并讨论了我国在研究离子交换树脂电再生技术及开发电去离子净水产品方面的进展。从技术水平、市场开发前景和我国其他诸多因素的实际情况出发,建议优先开发作者依据EDI中自再生原理发明的离子交换树脂的电再生技术。  相似文献   

18.
连续电再生离子交换系统(EDI)将电渗析技术和离子交换技术结合起来,无需酸、碱再生。其工作原理是系统中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对水中离子的吸附交换、在电场作用下离子的定向迁移以及离子交换树脂的平衡再生。  相似文献   

19.
电去离子集成过程分级浓缩与纯化电镀镍漂洗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Successive concent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simulated nickel-electroplating rinsing wastewater was carried out by integrating membrane process with electrodeionization. The concentrate compartments were filled with ion exchange resins to enhance the separation. The concentrate stream of the primary EDI procedure was operated in closed circuit circula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volumetric ratio of resins in concentrate compartments on the separation was examin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best performance could be achieved when anion to cation resin ratio of 6∶4 was adopted. With feed Ni2+ concentration of 50 mg·L-1 and pH of 4.25,the Ni2+ concentration of effluent dilute stream could reach 2.78 mg·L-1 while that of the effluent concentrate stream was as high as 11171 mg·L-1,which gave a concentration ratio of higher than 220. The effluent dilute stream of the primary EDI was then sent to the second EDI stack for deep desalting. Dilute product with resistivity of 1.6—2.0 MΩ·cm was then obtained,which could be recovered as pure water for electroplating. The membrane process integrated with EDI could find its potent role for zero emission and resource reuse of heavy metal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