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转换波技术由于具有常规P波勘探无法相比拟的优点而成为当前地震勘探中的一门新技术。而静校正在转换波勘探中是处理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很多学者专家为此提出了各自的解决办法,但是由于转换波静校正问题的复杂性,该问题至今仍尚未圆满解决。本文首先在转换波的CRP(共接收点)叠加剖面上追踪拾取同相轴,然后结合纵波对应层位的地下构造求取接收点的横波静校正量。该方法通过对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试算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静校正是陆地地震资料常规处理流程中重要的一环,静校正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震勘探的效果和精度,已经成为制约地震勘探的关键性问题。本文针对大庆地区薄储层地震勘探所面临的静校正问题,提出了模型法与折射波剩余静校正组合的静校正组合思路,然后用常规的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求取最终剩余静校正量。理论实验和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折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对于解决高频剩余静校正量问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静校正是影响地震勘探效果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研究的低测成果约束下的层析反演方法,综合了模型静校正和层析静校正的优点,通过约束层析反演建立近地表模型,计算静校正量,既弥补了大炮初至由于缺少近道而丢失的浅层精细速度信息,又解决了小折射和微测井点少而疏的问题,提高了模型的精度。通过在胜利滩浅海过渡带地区的实际应用,表明了该静校正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静校正的左右极为重要,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地震资料的剖面成果。针对复杂地形的地表特征,基于静校正的基础理论,通过初至波网络层析静校正技术,综合应用工区收集到的46口微测井资料,结合三维初至波网格层析静校正、全局寻优SAGA地表一致性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该技术的应用为复杂地区静校正问题突出的地方提供了新的思路,应用效果前景很好。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东缘地区地表类型多,涉及到高陡山地、山前丘陵、戈壁砾石、农田、沙漠。在地震勘探中,受地表条件和地下构造的影响,地震记录信噪比低,噪音干扰多样化,特征不一致,地震资料成像困难。多次波和静校正量的存在也严重影响资料成像。由于在地震勘探过程中,使用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联合激发,两种震源的地震资料在相位方面存相位差。造成地震子波不能同相叠加,降低了地震资料成像的质量。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对原始资料进行了分析,在静校正、干扰波压制及子波一致性处理方面进行研究,较好地解决了以上影响资料叠加成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库车东部是库车坳陷侏罗系致密砂岩勘探潜在领域。工区地震资料采集较早,受当时勘探设备和处理技术的限制,不同年度基准面不统一,静校正问题突出,有效波能量弱,资料信噪比低,给该区的地质研究和圈闭搜索工作造成了较大困难。通过对老资料特点的深入分析,提炼了一套针对性较强的处理技术,即采用连片静校正、多域多步组合去噪、处理解释一体化精细成像等配套处理技术。最终资料品质逐步改善,充分挖掘了老资料潜在价值,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后期区带研究、圈闭落实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静校正技术在复杂地区地震数据处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回折波走时层析反演是一个全三维反演方法,它是用回折波或连续折射直达波通过高精度的交互反演近地表介质速度变化,进而计算静校正量的过程,它适用任意观测系统的二维或三维地震资料。将此方法应用在某地资料处理中,提高处理剖面质量,尤其在解决长波长静校正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与其它同类静校正技术相比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8.
塔东南地区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新区、新领域,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该区表层结构复杂,资料信噪比低,严重影响了地震资料处理和区域地质研究。结合区域地质条件,对原始地震资料进行深入剖析,认为处理过程中主要难点为静校正问题严重、干扰波发育、构造复杂等三个方面。在大量试验和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了一套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即综合静校正、叠前组合压噪和精细成像等配套技术联合应用,能够使塔东南地区地震资料成像质量逐步提高,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油气勘探所面临的勘探区域越来越复杂,在复杂地区的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一直存在着两大难题,即复杂表层的静校正问题和复杂构造成像问题,而且复杂地表问题往往会使深层的构造成像问题变得更复杂。这两大难题在中国西部更为突出,已成为西部油气勘探中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目前国内外解决复杂地表和复杂构造成像问题时,通常分为三部分(包括表层静校正、速度建模和偏移成像)分别研究和解决,缺乏系统性和有机的整体考虑,很少见到将这些复杂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成果,而且在分步研究中,各部分的方法仅注重单方面的问题和因素,而对相关的问题则作假设和简化,因此对复杂介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在解决表层问题的静校正中,模型反演主要以折射法为主,不能适应任意介质;在表层模型校正中,主要采用以直射线理论为基础的静校正方法,不适应复杂表层的曲射线校正问题;对于复杂介质的成像仍以射线理论为主,上述方法都不能适应复杂地表情况和复杂模型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地震勘探区域地表条件日趋复杂化,对资料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静校正在资料处理中的作用日显重要,表层结构调查和近地表模型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地震资料处理成像的效果,常规的表层结构调查方法和建模技术已无法满足复杂地表勘探的需要。针对XW火层岩地区复杂的近地表结构情况,进行精细表层结构研究,为该地区的近地表建模提供科学合理、系统的数据,改善该地区由于近地表结构影响所造成的静校正问题,满足高精度地震勘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煤层气的勘探对于优化能源结构、保障煤矿安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煤储层的方位各向异性和双相介质特征,方位AVO、转换横波法和AVO等地震勘探技术能够对煤层气富集区做出有效预测。测井技术具有方法种类多、分辨率高等特点,在煤层气储层识别和储层参数定量解释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开展地震技术和测井技术的综合利用是今后煤层气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无线电波透视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成熟、可靠的物探手段,而槽波地震勘探技术还没有在煤矿广泛推广和应用。通过对淮南矿区槽波地震探测成果与无线电波透视探测成果对比分析,验证槽波地震探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槽波地震探测圈定的异常与无线电波透视探测圈定的异常基本吻合,异常范围更准确。  相似文献   

13.
张广宁 《河北化工》2014,(7):14-16,19
煤矿开采一部分主要地质任务是探测采区内地质构造的分布及其含(导)水性,采区三维地震勘探主要用于探测地质构造,而电法勘探则用于构造含水性的探测。为了探求三维地震勘探探测含水构造的可能性,采取对地震资料进行波阻抗反演的方法来提取含水信息,并结合实际的地震资料反演成果与瞬变电磁探测成果在富水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地震资料提取的富水特性信息与瞬变电磁法测得的富水区域基本一致。结果表明,地震勘探技术在探测地质构造方面精度比较高,构造含水与否也可通过钻孔测井资料的标定来提取波阻抗反演信息来确定,并且关于含水信息定性解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以后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震勘探中山区资料处理困难的情况,介绍了山区煤田反射波地震勘探资料处理的软硬件环境,对资料处理难点和对策进行了分析,尤其对山区反射波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技术及关键处理方法进行了重点关注。此处理方法在山区得到了运用,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于今后山区煤田反射波地震勘探资料处理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震数据处理是地震勘探中的重要环节,是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直接反映了地震勘探甚至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发展的水平。系统地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地震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与效果。主要针对噪音处理、真振幅恢复处理、波形分辨率处理、地震剖面的多次波处理、子波提取与整形处理、速度提取分析和偏移等方面归纳了11种较为先进实用的技术方法,以期为能源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多波地震勘探包含众多信息,但其数据处理中纵、横波波场信息相互混杂,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离,波场分离已成为多波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重要的一步。τ-p变换法在众多波场分离方法中有一定优势。本文对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波场分离流程等进行阐述,并利用计算机模拟该方法,完成波场分离试验。  相似文献   

17.
冯鑫 《河北化工》2014,(10):133-135
在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中,不论时间剖面还是数据体,解释资料时都遵循着对比解释准则。解释成果与实际揭露的资料不符,主要是没有把握住反射波的特征点。当地下界面发生变化时,在时间剖面上一般都伴随着一些特殊波出现或者反射波发生畸变等现象,都是要值得注意和分析的要点。以大城勘查区二维地震勘探时间剖面解释出的反屋脊断层为例,利用好各种特殊波,为增强解释成果的可靠性提供了更完善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8.
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难度的不断增大,地震勘探技术从二维到三维,从叠后到叠前,从声波到弹性波,从各向同性到各向异性,从单一到多学科的综合应用,揭示了勘探领域的重大转变。在勘探领域里地球物理方法的综合应用以及地球物理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综合解释,成为勘探工作的主要任务,为数字井田的实现提供巨大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基于微波能量吸收技术的Agar界位计可利用油和水介电常数不同,在探针顶端天线发射一个高频低功耗能量,检测天线周围介质所吸收的能量,产生与油中水含量成线性关系的模拟量,并转换输出4~20m A信号。同时给出变送器的罐外离线校准方法。通过两种仪表的测量曲线对比可以看出:微波界位计测量更加灵敏,满足工艺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