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双螺旋搅拌机搅拌C60高强混凝土时,采用一次投料法、先拌水泥砂浆法和水泥裹砂石法3种不同搅拌工艺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不同搅拌工艺下的较佳参数,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较优的搅拌工艺.结果表明,与其他2种搅拌工艺相比,采用先拌水泥砂浆法搅拌C60高强混凝土时,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均匀性,同时可以减少搅拌时间,降低能耗,提高生产率;搅拌时间选择85~95 s,搅拌速度选择1.6~1.8 m/s,可以得到较好质量的混凝土.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混凝土二次搅拌工艺的优势,针对双螺旋轴搅拌机的一次投料法、先拌水泥砂浆法、水泥裹砂法的搅拌工艺,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合理的混凝土搅拌工艺及其参数。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混凝土搅拌工艺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先拌水泥砂浆法、先拌水泥净浆法、水泥裹砂法、水泥裹石法及粗细骨料全造壳法等二次搅拌工艺所具有的不同工艺流程对混凝土搅拌质量的影响,测试不同条件下混凝土的匀质性、抗压强度指标,并与传统搅拌工艺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二次搅拌工艺较传统搅拌工艺能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搅拌质量和效率,改善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黏结强度.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多步搅拌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混凝土多步搅拌工艺是用于改善水泥浆,砂浆和混凝土的性质。本文介绍美国、英国、俄国、加拿大、保加利亚、波兰和日本采用的不同方法。并对多步搅拌方法与常规方法的性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混凝土搅拌工艺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先拌水泥砂浆法、先拌水泥净浆法、水泥裹砂法、水泥裹石法及粗细骨料全造壳法等二次搅拌工艺所具有的不同工艺流程对混凝土搅拌质量的影响,测试不同条件下混凝土的匀质性、抗压强度指标,并与传统搅拌工艺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二次搅拌工艺较传统搅拌工艺能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搅拌质量和效率,改善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黏结强度。  相似文献   

6.
二次搅拌工艺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针对传统混凝土搅拌工艺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先拌水泥砂浆法、先拌水泥净浆法、水泥裹砂法、水泥裹石法、粗细骨料全造壳法等二次搅拌工艺,研究了不同工艺流程对混凝土搅拌质量的影响,测试了不同条件下混凝土的匀质性、抗压强度指标及功率消耗,并与传统搅拌工艺进行了对比试验.在对不同工艺流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普遍使用的双卧轴搅拌机的点,提出了提高搅拌速度的等速二次投料搅拌方案.结果表明:这种二次搅拌工艺较传统搅拌工艺能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搅拌质量和效率,改善了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7.
王春 《建筑工人》2008,(10):7-7
通常拌制混凝土是将水泥、砂、石与水同时搅拌。这种搅拌方法的缺点是:水泥颗粒易聚块成团,不能充分水化,各组分材料之间也易形成大量气泡,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相似文献   

8.
王春 《建筑工人》2008,(8):15-15
通常拌制混凝土是将水泥、砂、石与水同时搅拌。这种搅拌方法的缺点是:水泥颗粒易聚块成团,不能充分水化,各组分材料之间也易形成大量气泡,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相似文献   

9.
王卫中  冯忠绪 《工程机械》2006,37(11):62-65
一次搅拌工艺在提高水泥分散性、水化程度以及平衡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强度梯度等方面存在不足,新的二次搅拌工艺可以在促进水泥颗粒分散、提高水化程度的同时,使过渡区浆体的水灰比在骨料之间以距离骨料表面的距离为自变量有规律的变化,使其硬化后强度产生与传统工艺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固有的强度梯度相反的一个趋势:界面过渡区弱,增强之;水泥浆体本体强,稍减弱之,从而综合地提高混凝土各项性能。在工艺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对五种不同工艺流程进行参数优化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二次搅拌工艺在提高水泥分散性、水化程度以及平衡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强度梯度等方面效果明显;相同条件下二次搅拌工艺可提高混凝土强度16.8%-24%;在保证混凝土强度不变的情况下节约水泥20%左右。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建设厅召开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推广应用会,要求采用商品预拌砂浆这一新型的环保建筑材料,全面禁止城市建筑工地进行现场搅拌混凝土。  相似文献   

11.
田向梅  赵景生 《山西建筑》2009,35(26):210-211
从混凝土组成材料、配合比、拌合物的生产、生产管理水平四方面对混凝土搅拌站控制混凝土质量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以达到降低工程成本、保证施工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改变水胶比、石英粉、石英砂等的掺量,研究了不同配合比活性粉末混凝土流动度、强度的变化规律.讨论了超细钢纤维、短切碳纤维不同掺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强度及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23水胶比的活性粉末混凝土,3d热养护抗压强度为181.97 MPa,抗折强度为30.14 MPa,工作性良好;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电阻率随纤维掺量增加而不同程度减小.  相似文献   

13.
粉煤灰在混凝土中掺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邓汝锋 《山西建筑》2009,35(17):147-148
研究了粉煤灰在混凝土抗压强度、孔隙率及6h库仑电量变化过程中的最佳掺量,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掺量在20%~30%之间时,混凝土的强度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粉煤灰掺量在40%左右时,混凝土的孔隙率降到最低,其抗氯离子渗透的性能达到最好。  相似文献   

14.
李军东 《山西建筑》2001,27(3):151-152
介绍了振碾混凝土的特性,讨论并分析了与振碾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有关技术问题,即从拌合物的稠度,骨料的选择,粉煤灰的反用,外加剂的使用,水泥浆的选用,配合比及有关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论证了路用振动碾压混凝土施工,改善了操作人员的劳动条件,是一种优质高效的铺筑路面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15.
再生集料混凝土的振动拌和强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悟  冯忠绪 《混凝土》2006,(8):17-20
针对目前再生混凝土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分析了再生混凝土性能缺陷与改善方法,提出振动拌和强化再生混凝土性能的机理,破碎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得到再生集料,通过普通搅拌与振动拌和对比试验测试再生混凝土的有关性能指标,为再生混凝土的全面研究及道路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水泥搅拌桩处理软基地基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军志  李秋全 《山西建筑》2005,31(19):100-101
阐述了水泥搅拌桩处理软基的使用范围、条件以及施工原理,介绍了具体的施工程序及施工操作要点,并对其质量控制要求及措施作了探讨,经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某工程84混凝土拌和楼拌和混凝土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云  陈科全 《山西建筑》2010,36(8):357-358
从拌和楼的拌和,制冷系统,衡量层作业三方面系统阐述了三峡水利枢纽工程84混凝土拌合系统拌和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以期搞好拌和楼运行管理,提高拌和楼拌和混凝土质量。  相似文献   

18.
混磨型混凝土掺合料的试制与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低品质粉煤灰采取复合、磨内改性等技术,试制了一种混凝土活化掺合料,并确定了生产混磨型掺合料的混磨细度参数和混磨时间参数.经过试验分析,最佳复合比例为粉煤灰:生石灰:石膏:矿渣=38:13:3:56,最佳水胶比为0.42,取代水泥最佳比例为30%,胶砂试验证明其性能指标高于单掺Ⅱ粉煤灰和单掺磨细矿渣.另外还对粉煤灰中所含氯离子对钢筋混凝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王廷俊 《山西建筑》2005,31(8):76-78
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阐述了冬季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介绍了水泥浆(粉)喷桩成桩操作质量要求,指出冬季水泥搅拌桩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工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