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搅拌机搅拌速度作为混凝土搅拌过程的重要作业参数,不仅关系到搅拌机的生产率,而且关系到混凝土搅拌质量.采用现有一次搅拌工艺要达到提高水泥分散性和水化程度的目的,通过提高转速的方法,混凝土混合料易产生分层离析;若延长搅拌时间,又会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对二次搅拌工艺条件下搅拌速度的合理确定进行了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二次搅拌工艺条件下,搅浆速度对混凝土质量影响较大,粒径较小的轻质材料可以高速搅拌,搅浆速度为4.5 m/s时具有综合优势;当搅混凝土时间不超过15 s时,线速度的变化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不明显;搅混凝土时间超过15 s时搅拌线速度对抗压强度影响较大,当搅混凝土时间为25 s,搅混凝土速度为1.5m/s时,混凝土搅拌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双螺旋搅拌机搅拌C60高强混凝土时,采用一次投料法、先拌水泥砂浆法和水泥裹砂石法3种不同搅拌工艺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不同搅拌工艺下的较佳参数,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较优的搅拌工艺.结果表明,与其他2种搅拌工艺相比,采用先拌水泥砂浆法搅拌C60高强混凝土时,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均匀性,同时可以减少搅拌时间,降低能耗,提高生产率;搅拌时间选择85~95 s,搅拌速度选择1.6~1.8 m/s,可以得到较好质量的混凝土.  相似文献   

3.
二次搅拌法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二次搅拌法对含有超塑外加剂的混凝土拌和物各项性能的影响,描述了该方法的工艺过程,比较了二次搅拌法所得混凝土与通常所得混凝土的各项性能。结果显示,前者比后者的28天抗压强度提高8%~17%,并依水灰比,搅拌工艺和搅拌类型而变化,并且预先搅拌砂浆比预先搅拌水泥灰浆制得混凝土的强度高。  相似文献   

4.
搅拌速度对新拌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卫中  冯忠绪 《混凝土》2007,(8):83-85,88
搅拌速度是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参数,前期搅拌机工作装置参数优化试验表明,搅拌速度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较大.普遍认为,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加,含气量呈上升趋势.但当搅拌工艺改变时,此规律将发生变化.因此,要达到对含气量的有效控制,必须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下搅拌速度对其的影响规律.就此进行了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传统搅拌工艺,新拌混凝土的含气量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搅拌速度超过1.6m/s时含气量会随着搅拌的加快而下降,含气量变化量在1.0%~2.3%之间;采用二次搅拌工艺,含气量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加基本上呈下降趋势,搅拌速度超过1.6m/s时,含气量会随着搅拌的加快而上升,含气量变化量在1.1%~1.75%之间.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搅拌质量和效率,在现有双卧轴搅拌技术的基础上,融入振动技术,以搅拌轴和搅拌叶片作为振动源设计制造了1m3双卧轴振动工业搅拌机,并对其进行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机在激振频率29.4Hz、搅拌速度1.6m/s时的较佳搅拌时间为40s,比普通强制搅拌缩短了10s,且混凝土强度提高了38.76%,在相同混凝土配合比的条件下,振动搅拌水泥量减少为10%时,混凝土试块7d抗压强度为17.6MPa,比普通强制搅拌时不减水泥量的混凝土强度提高了3.9%,节省水泥效果显著;振动搅拌时,搅拌电机的电流比普通强制搅拌降低了5.64%,减少搅拌装置的磨损,节约能源,电流方差降低了43.4%,搅拌过程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6.
对国内外不同搅拌工艺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二次搅拌工艺通过高速搅拌砂浆(或水泥浆)、低速搅拌混凝土混合料,可以使水泥充分水化,不但提高了混凝土强度、节省了水泥,而且提高了搅拌效率.并对采用不同搅拌工艺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进行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7.
对国内外不同搅拌工艺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二次搅拌工艺通过高速搅拌砂浆(或水泥浆)、低速搅拌混凝土混合料,可以使水泥充分水化,不但提高了混凝土强度、节省了水泥,而且提高了搅拌效率。并对采用不同搅拌工艺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进行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8.
二次搅拌工艺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针对传统混凝土搅拌工艺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先拌水泥砂浆法、先拌水泥净浆法、水泥裹砂法、水泥裹石法、粗细骨料全造壳法等二次搅拌工艺,研究了不同工艺流程对混凝土搅拌质量的影响,测试了不同条件下混凝土的匀质性、抗压强度指标及功率消耗,并与传统搅拌工艺进行了对比试验.在对不同工艺流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普遍使用的双卧轴搅拌机的点,提出了提高搅拌速度的等速二次投料搅拌方案.结果表明:这种二次搅拌工艺较传统搅拌工艺能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搅拌质量和效率,改善了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混凝土搅拌工艺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先拌水泥砂浆法、先拌水泥净浆法、水泥裹砂法、水泥裹石法及粗细骨料全造壳法等二次搅拌工艺所具有的不同工艺流程对混凝土搅拌质量的影响,测试不同条件下混凝土的匀质性、抗压强度指标,并与传统搅拌工艺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二次搅拌工艺较传统搅拌工艺能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搅拌质量和效率,改善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黏结强度.  相似文献   

10.
1现行的评定指标混凝土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提高搅拌质量至为重要。为此,我国制定了混凝土搅拌机(GB/T9142-2000)等有关标准,将搅拌性能作为搅拌机性能评价的首要指标,标准规定:“搅拌机的搅拌性能以混凝土拌合物的匀质性来评定。即以同一罐不同部位的混凝土拌合物中砂浆密度的相对误差和单位体积混凝土拌和物中粗骨料质量的相对误差作为评定指标。”混凝土拌合物中砂浆密度按下式计算Mi=Wi-WiGVh-(VA WiGγG)(1)式中:Mi—不含空气的砂浆密度,kg/LWi—混凝土试样质量,kgVh—含气量测定仪的容积,LWiG—5mm筛上粗骨料的饱和面干状态时的…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混凝土二次搅拌工艺的优势,针对双螺旋轴搅拌机的一次投料法、先拌水泥砂浆法、水泥裹砂法的搅拌工艺,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合理的混凝土搅拌工艺及其参数。  相似文献   

12.
骨料和砂浆等影响混凝土强度的细观层次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全级配三维细观混凝土随机模型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混凝土中砂浆和骨料等各组分的受力特点,通过现场试验以及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了骨料降低砂浆强度的作用机理,提出混凝土宏观抗压强度与砂浆抗压强度间的修正关系,并讨论了骨料体积分数及混凝土强度分别对该修正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骨料的加入会降低水泥基材料的强度;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小于相同配比条件下的砂浆;用混凝土强度参数代替砂浆参数进行细观层次分析会造成较大误差,应进行修正;修正系数随骨料体积分数增加而线性增长,与混凝土强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3.
再生骨料特性对再生混凝土强度和碳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评价再生骨料表面砂浆的强度及附着率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再生骨料表面不同的砂浆强度及附着率为变量,配制了不同强度等级的再生骨料混凝土,通过对比性强度试验和碳化试验评价了再生混凝土内部存在的2个界面过渡区与混凝土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以高强度原生混凝土为再生骨料配制相对较低强度等级的再生骨料混凝土时,其强度与普通混凝土几乎相同,再生骨料表面砂浆的强度及附着率对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影响不大,但碳化深度有所增大;以相对较低强度原生混凝土为再生骨料配制同强度等级以上的再生骨料混凝土时,其强度与普通混凝土相差较大,再生骨料表面砂浆的强度及附着率对再生混凝土强度影响较大,碳化深度也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架构理论认为,混凝土是由粗集料、砂浆和二者之间的过渡层组成。在阐述混凝土架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标准混凝土概念,并据此测试其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得到标准混凝土与水泥胶砂强度换算公式。从砂浆比偏离的角度上去研究粗集料的架构作用,在分析前人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混凝土架构作用的数学模型,分析不同集料对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的影响。通过再生混凝土、轻集料混凝土和粉煤灰混凝土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进一步的验证。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强度与砂浆比偏离二者有很好的相关性,砂浆比偏离是研究混凝土架构理论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5.
粗集料强度对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了4种粗集料(碎石、钢集料、砂浆、页岩陶粒)与3种抗压强度等级水泥砂浆基体组合的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及其发展规律.结果表明,粗集料与水泥砂浆基体的协调性对混凝土抗折强度影响十分显著.当粗集料强度和弹性模量与水泥砂浆基体相匹配时,增加粗集料强度可提高混凝土抗折强度,但粗集料强度和弹性模量过高反而会因较大的应力集中而降低混凝土抗折强度;当粗集料强度比水泥砂浆基体抗压强度低时,单纯通过增大水泥砂浆基体抗压强度来提高混凝土抗折强度的效果不明显;粗集料与水泥砂浆基体在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上的差异对混凝土抗折强度及其发展规律有很大影响.只有在两者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粗集料和水泥砂浆基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制备工艺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考虑水灰比为0.50、0.25及用量只有最前者一半的水泥净浆浸泡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制备工艺、普通工艺和两阶段制备工艺,测定了由其拌制的再生混凝土的性能。结果发现,水灰比为0.50的全部水泥净浆浸泡再生骨料制备工艺,可提高再生混凝土28 d的抗压强度,但效果并不显著;56 d抗压强度反而有所降低,这两种龄期的劈拉强度均较低,且抗压强度离散性大;水灰比为0.25的全部水泥净浆浸泡再生骨料制备工艺,抗压、拉强度均最低,抗压、拉强度离散性大。用量一半的水泥净浆浸泡再生骨料工艺,有较高的抗压、拉强度,且强度离散性较小,但不及普通工艺和两阶段制备工艺。两阶段制备工艺不但能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拉强度,还能改善其工作性能,且强度离散性小,是制备再生混凝土的一种最优工艺。由普通工艺制备的再生混凝土,抗压、抗拉强度值均较高,强度离散性也较小,且工艺简单,也是一种较好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7.
多孔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较大孔隙率和较高强度的生态型混凝土,但由于缺乏合适、统一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在一定程度阻碍其应用。根据多孔混凝土的结构特征和功能要求,确定了以孔隙率为主设计参数、通过改变胶结材料和骨料粒径来满足强度的配合比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为首先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选用的材料,再确定单位体积混凝土中骨料的用量,然后根据骨料的表观密度和设计要求的孔隙率确定胶结材料用量,最后根据成型工艺的要求确定水灰比,从而确定单位体积水泥用量和拌合水用量。试配结果表明该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具有可靠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再生粗骨料吸附砂浆定量分析及文献数据,研究吸附砂浆含量变化与再生粗骨料物理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100%的再生混凝土在不同吸附砂浆含量下的力学性能演化规律;以吸附砂浆含量为自变量、力学性能为因变量、目标强度为限值,利用数学方法确定吸附砂浆界限含量.研究发现:随着吸附砂浆含量的增加,再生粗骨料的物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