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腊八粥     
正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为什么要煮腊八粥?一般认为这是从"腊祭"而来。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初八是腊日,是腊祭的日子。腊月时秋收已过,处于农闲,过去人们就去打猎,用猎得的禽兽祭祀祖先敬奉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故称"腊祭"。这一日所煮的粥,也就称为"腊八粥"了。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  相似文献   

2.
《美食》2018,(1)
正我国古代天子,农历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干物进行腊祭,敬献神灵。腊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祭祀;二是祷祝。祭祀是祀八谷星神,用干物敬献,表示庆丰收之意。干物称腊,八是八谷星神,故称腊八。在时间上,腊祭又是在农历每年的腊月初八日进行的。祷祝是腊祭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容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确保农业丰收。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用干物祭祀八谷星神,进行祷祝,称为腊八祝或称蜡八祝,祝与粥同音,于是就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将蔬果干物搅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献农神,以表示庆丰收之意,并进行祷祝。  相似文献   

3.
月历     
《美食》2010,(1):21-33
当月食令 腊八食粥 农历腊月初八,俗称“腊八”。相传“腊八节”起源于远古时的“腊祭“,每年腊日要举行重大祭祀活动,以祈求五谷丰登、吉样平安。古时的春节,实际上从这天就算开始了。  相似文献   

4.
腊,原为远古时期的祭礼。古代腊与猎通,人们在冬天狩猎,用捕获的禽兽作供品,举行大祭,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称之为腊(猎)祭。自秦代起以十二月为腊月,汉代称腊祭之日为腊日,作为盛大的节日,直到南北朝时方将腊日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谓之腊八节。腊八  相似文献   

5.
(一)腊八祭与腊八粥 腊八祭亦称腊日祭、王侯腊、腊八节或佛成道日,原系古代欢庆丰收,酬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后来演化成纪念佛祖释迦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其为“嘉平”,商代为“清札”,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并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6.
腊,原为远古时期的祭礼。古代"腊"与"猎"通,人们在冬天狩猎,用捕获的禽兽作"供品",举行大祭,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称之为"腊(猎)祭"。自秦代起以十二月为腊月,汉代称腊祭之日为"腊日",作为盛大的节日,直到南北朝时方将腊日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谓之"腊八节"。腊八  相似文献   

7.
腊八食粥     
腊月初八快到了,这一天,南北皆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食粥的起因是:腊八,佛教的节日.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遍访印度的名山大川,一日来到比哈尔邦的尼连河旁,由于累饿不堪,昏倒  相似文献   

8.
袁国桢 《美食》2005,(1):18-18
把农历十二月称作腊月,始于周代。那时,每逢年末举行祭祀称为“腊祭”。到了唐代,以十二月为腊月更载于典籍《唐书&;#183;历志》,腊月的第八天简称“腊八”,民间各地有吃“腊八粥”的习俗,从此,“年味”也一天比一天浓郁。  相似文献   

9.
腊八粥     
腊梅初放,锅中粥香.每年农历腊月初八,我国不少地区,家家都要熬制香甜的“腊八粥”.在北京,腊八粥又名“八宝粥”.因为它是用八种谷类及果料熬成的.每年腊八这一天,为什么要吃“腊八粥”呢?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小的时候,给地主放牛,常患断炊,饥肠辘辘.有一次,他在一间小屋内发现了一个老鼠洞,他眼睛一  相似文献   

10.
腊梅初放,锅中粥香。每年农历腊月初八,我国不少地区,家家都要熬制香甜的"腊八粥"。在北京,腊八粥又名"八宝粥",因为它是用八种谷类及果料熬成的。  相似文献   

11.
温暖 腊八粥     
王瑾 《食品与生活》2008,(12):46-46
“小孩小孩别嘴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月初八是腊月里的第一个节日,俗称“腊八节”,家家都要吃腊八粥。吃过腊八粥,春节的气氛也就一天比一天浓了。  相似文献   

12.
腊梅初放,锅中粥香。每年农历腊月初八,我国不少地区,家家都要熬制香甜的“腊八粥”。在北京,腊八粥又名“八宝粥”,因为它是用八种谷类及果料熬成的。  相似文献   

13.
腊,原为远古时期的祭礼。古代“腊”与“猎”通,人们在冬天狩猎,用捕获的禽兽作“供品”,举行大祭,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称之为“腊(猎)祭”。自秦代起以十二月为腊月,汉代称腊祭之日为“腊日”,作为盛大的节日,直到南北朝时方将腊日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谓之“腊八节”。  相似文献   

14.
清宫腊八粥     
腊月初八日食腊八粥,本是佛门子弟的饮食风俗,是为纪念释迦牟尼成佛而形成的。民间善男信女竞相效仿,成为民俗,至唐宋时期广为流行。历代崇信佛教的皇帝,都视腊月八日为重要节日,并食用精美的腊八粥以表虔诚。 清代宫廷信奉佛、道、萨满教,亦十分重视腊八节食腊八粥这一传统食俗。每年腊月初八前的两三天,清宫就派大臣准备做腊八粥的原料,将糯米、小米、红枣、桂圆、核  相似文献   

15.
钟穗 《烹调知识》2006,(1):51-51
在我国民间,每逢农历腊月初八,都要吃腊八粥。  相似文献   

16.
<正>《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农历十二月初八,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腊八。据《荆楚岁时记》中记载,"腊者,逐疫迎春"。自古以来,腊八便是百姓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和避邪的日子。《祀记·郊特牲》中记载,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而腊八粥和米一起熬煮成粥,也是含了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因此在中国,在腊八节的当天有着喝腊八粥  相似文献   

17.
腊八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岁暮食物,得名于腊八节。腊八节是传统节日。于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举行。曾为岁终祭祀众神之日。佛教传入中国后,成为纪念佛主释迦牟尼成道的节日。这天寺院有法事活动,民间有吃腊八粥的风俗。  相似文献   

18.
正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腊八吃腊八粥的食俗,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了。宋朝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可见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南宋文人周密撰  相似文献   

19.
翻开日历,原来元月二日就是腊月初八了。长久以来,在我国民间有夏历腊月初八熬腊八粥的习俗,也就是过“腊八节”。腊是古代的祭名。《荆楚岁时记》中就记载有:“十二月初八日为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以逐疫”的史实。至于阴历十二月初八喝腊八粥,是在佛教传到中国之后的事。据印度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曾经出家修道,但经过6年的苦行生活,他仍没能在精神上摆脱对人生的各种苦恼。这时,他已经饥饿疲惫到极点,恰好有一个牧女给他送来了乳糜(奶粥),使他食后恢复了体力。然后,他又到河中沐浴,洗去了身上的…  相似文献   

20.
按照我国北方人的风俗,每年在春节期间家家都要包饺子过年。而在吃饺子的时候,又有蘸醋调味的习惯。因此,在农历的腊月初八日那一天,除了熬煮腊八粥以外,还要泡制应节的专用复合调料:腊八醋。饺子原称扁食。它是一种现在常见的半圆形、包馅面食。早在公元6世纪的南北朝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