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简介了轧辊交叉轧制的主要型式及其特点,导轧辊成对交叉(对称交叉)和非对称交叉轧制的等效辊型凸度与等效辊型曲线方程。  相似文献   

2.
单辊交叉轧制及其等效辊型凸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秉林  郑光文 《钢铁》2000,35(1):32-34
与双辊交叉轧机相比,单辊交叉轧机的交叉角调整装置可减少一半,从而简化了轧机结构,节省了设备投资。导出了单辊交叉轧制时的轧辊等效凸度公式,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卢秉林 《钢铁研究》1998,(2):17-19,12
介绍了轧辊交叉轧制的主要型式、工作原理及等效辊型凸度,对轧辊非对称交叉轧机与PC轧机的轧制特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轧辊交叉轧制板形控制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轧辊交叉轧制的主要型式、工作原理及等效辊型凸度,对轧辊非对称交叉轧机与PC轧机的轧制特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轧辊交叉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秉林 《冶金设备》1998,(6):40-41,26
轧辊交叉轧机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一种板形控制技术。轧辊交叉方式对轧机和交叉角调整装置的结构、使用、维护及设备投资具有较大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几种轧辊交叉方案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冷轧带钢的非对称板形缺陷的产生,设计了工作辊非对称弯辊控制系统.应用影响函数法计算辊系变形,同时考虑辊缝中金属横向流动对带钢出口横向张力分布的影响,通过迭代法计算出工作辊两端施加不同弯辊力后的辊间压力分布、出口厚度横向分布以及出口横向张应力分布.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工作辊非对称弯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辊间压力分布不均,减轻轧辊磨损和减少轧辊掉皮事故的发生,降低带钢边部的非对称板形缺陷.实际应用结果证明,当倾斜调整量小于10%时,应用工作辊非对称弯辊替代倾斜调整,可以获得更好的板形精度.   相似文献   

7.
用影响系数法计算PC轧机的辊系变形,综合考虑了工作辊的偏移以及轧辊垂直、水平两个方向上的位移。采用条元变分法求解前后张力分布值、SIMS公式计算轧制压力,建立了较为完整的PC轧机轧制数学模型。利用模型对PC轧机交叉角的控制性能进行了分析,为实际生产中更加合理的设定和分配交叉角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粗轧过程中出现的轧辊两侧轴承间隙差异较大的情况,会造成轧辊交叉,导致板带两侧轧制力失衡,进而引起或加剧中间坯的镰刀弯缺陷,影响最终产品质量精度和后续精轧的轧制稳定性.为研究轧辊交叉对中间坯镰刀弯生成过程的影响,建立了轧辊交叉、偏移的轧件-辊系耦合动态有限元模型,利用模型分析了不同工况条件下,轧辊交叉位置、交叉角度对中间坯楔形、弯曲量及两侧轧制力差的影响,进而总结了由轴承间隙引起的轧辊非对称交叉对中间坯镰刀弯弯曲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镰刀弯弯曲量与交叉角、交叉位置比分别呈线性关系,与辊系间隙比呈二次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 R2 轧机主传动系统轴向窜动问题进行分析,确定轧机上下辊系发生轴向窜动的原因分别是辊缝调整时万向接轴水平长度的变化和轧辊交叉产生的轴向力。通过采取提高主电机轴向阻尼止推装置的阻尼效果以降低扁头套与扁头之间的临界摩擦力以及通过调整下辊系的交叉状态以降低辊间轴向力等措施,使 R2 轧机主传动系统轴向窜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避免了重大设备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中厚板轧机两侧刚度的差异会导致轧制过程中轧辊发生倾斜,给辊缝的设定带来困难。为此,作者首先将S1ms轧制力公式简化成道次压下量的简单函数,然后利用该函数分析了中厚板轧机驱动侧和操作侧的刚度差异引起的轧辊倾斜对轧制力分布的影响。发现:如果轧机两侧刚度差异不大,则轧辊倾斜前后的轧制力分布曲线的积分值相等,而且轧制中心线的辊缝位置基本没有变化。根据该结论给出了实测刚度曲线的拟合方法,利用该拟合曲线进行辊缝设定可以避免刚度差异带来的影响。另外,还可将该拟合曲线作为虚拟测厚仪来计算轧件的道次出口厚度。  相似文献   

11.
李红  靳熙  连志恒  袁二伟 《河南冶金》2012,20(3):43-44,50
针对安钢集团公司Φ260 mm机组切分工艺生产现状,根据高速钢轧辊材质特点,确定了具体的轧辊加工和轧槽冷却要求方案,为高速钢轧辊在棒材切分轧制中应用提供了生产依据。  相似文献   

12.
董林 《冶金设备》2004,(2):30-32,15
针对变辊距矫直机具有不同于恒辊距矫直机的结构特点 ,给出变辊距型钢矫直机辊数、辊距的确定方法 ,并计算出各辊的弯曲力矩及矫直力 ,最后求得设备电机功率。通过设备的具体运行证明 ,变辊距结构对改善设备的受力状况及提高型钢矫直质量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3.
张英江  吴松  赵旭东  杨为国 《山东冶金》2010,32(6):21-22,24
针对P110钢级套管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管端下垂度超标及矫直螺纹的问题,模拟设计了传统的无反弯双曲线辊形,并与Bronx矫直机辊形进行对比,主要原因是Bronx矫直机自带COMPASS系统推荐的矫直参数设置不合理。通过加大对辊角度、减小辊缝和挠度等优化改进试验,制定了一套新的矫直参数,管端下垂度满足了内控标准要求,消除了螺旋矫痕。  相似文献   

14.
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韶钢全液压九辊钢板热矫直机的结构和工艺技术特点.液压APC辊缝调节、液压弯辊、倾动、倾斜、边辊自动调整及成熟完善的矫直模型、自学习功能模型的应用,确保了钢板能获得最佳的矫直平直度及最低的残余应力要求.  相似文献   

15.
轧机微尺度行为和四列圆锥轴承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  申光宪 《钢铁》2005,40(1):43-46
2辊或4辊轧机的辊系,对工作辊四列圆锥轴承满寿可靠运行起至关重要甚至决定性作用。在轧制力或弯辊力下的轧辊弹性弯曲变形微尺度行为,破坏辊系的静定条件,致使四列圆锥轴承异常偏载;机架窗口内有隙轴承座在外干扰力矩作用下,引起轧辊的动态交叉微尺度行为产生异常轴向力,使四列圆锥轴承超载。对此,为定量描述圆锥轴承三维载荷分布特性,给出大型轧机四列圆锥滚子轴承三维载荷数值解法,以轴承的滚子载荷工况评估多列圆锥轴承的实际寿命,取代现有机械设计和轧机设计理论中的总体轴承工况寿命评估法。  相似文献   

16.
张晓龙 《工业炉》2014,(5):55-58
对炉内悬臂辊道的减速电机、辊头、辊身,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设计过程进行了分析说明。通过计算为悬臂辊道的设计提供了较为准确、可靠的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冷轧表面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冷轧过程中表面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确定了表面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影响轧机辊缝内表面质量控制的三大要素是轧辊、轧件和轧制油,对这三大要素的有效控制是确保冷轧表面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陈娥 《冶金设备》2014,(4):70-73
描述连铸机上不同部位的连铸辊的失效形式,介绍短辊装置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说明短辊装置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长辊装置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从连铸机作业率、生产成本、铸坯质量、投资、寿命、维护等方面分析了长辊装置的优势。详述方坯连铸机水平段连铸辊的改造措施及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