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给多梳栉经编机成圈机件运动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分析了成圈工艺过程、成圈机件的运动,以及实现机构的结构。认为针床往复摆动时间比、凸轮的动力学优化和相位角优选是决定多梳栉经编机复合针运动和影响整机运转性能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针床往复摆动的时间比确定槽针针尖运动轨迹形状,凸轮跃度运动曲线连续避免了机器运转过程中的冲击,较小的相位角使槽针和针芯运动的加速度极值较小。  相似文献   

2.
高速经编机梳栉横移运动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改善梳栉横移运动,减小横移冲击,通过分析梳栉横移运动的工艺特性,运用机械运动学理论,选用适合高速凸轮机构的组合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作为梳栉横移驱动曲线,研究影响横移运动特征值的4个因素:织针针距、横移针距数、经编机主轴转速和横移允许主轴转角。分析结果表明,可通过增大横移允许主轴转角的方法来优化横移运动,即在确保横移安全可靠的条件下导纱针横移提早起始点,延后结束点,增长实际横移时间,从而显著改善高速经编机梳栉横移的运动性能。  相似文献   

3.
徐云龙  夏风林 《纺织学报》2019,40(6):106-110
为更好地控制双针床经编机成圈过程中纱线张力的波动,以RDJ4/2 EL型双针床经编机为研究对象,测试不同运转角度下的纱线需求量和纱线张力的波动曲线。通过分析导纱针-织针处的瞬时需纱量和梳栉-导纱针的瞬时需纱量发现,相比导纱针-织针处的瞬时需纱量,梳栉-织针瞬时需纱量的波动程度增加了231.5%;分析整体瞬时需纱量和纱线张力的波动趋势发现,纱线张力和梳栉-织针瞬时需纱量具有相似的增区间和减区间,极值存在的角度区间也很接近。研究结果表明:梳栉整体的摆动增加了需纱量的波动范围,是影响瞬时需纱量和纱线张力波动规律的最主要因素,严重降低了纱线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洪超 《针织工业》2019,(9):16-19
通过对KS型经编机的成圈过程及梳栉的横移运动进行分析,运用机械运动学理论,针对KS型经编机梳栉横移运动曲线,对梳栉横移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横移运动规律特性值的因素,包括横移针距数、针距、编花凸轮转速以及横移的凸轮转角。分析得出,可通过增大梳栉允许的横移主轴转角对横移运动进行优化,让梳栉横移的时间提早开始,推迟结束,并确保横移的安全,避免导纱针和织针相撞或擦断纱线。通过优化设计,高速经编机梳栉横移的运动性能得到改善,提高了机器运转速度。  相似文献   

5.
牛善宇  曹清林 《纺织学报》2017,38(4):127-133
为解决多梳栉经编机成圈机构运动链较长、整机适应性差的问题,采用电子凸轮驱动执行机构的传动方案实现多梳栉经编机槽针的复合运动。根据经编工艺、梳栉排布特点选定理论关键点位置,以拟合出槽针针钩点理论轨迹,其中锁边花梳栉针前垫纱理论关键点位置,低于针背垫纱理论关键点位置,且不能超过槽针针头圆弧半径大小。低速试验状态下,实测43/1 型经编机槽针针钩点运动轨迹。结果表明,地梳栉和贾卡梳栉排布区间实际关键点与理论关键点在X 方向的偏差在允许偏差±0.25mm范围内,花梳栉针背垫纱的偏差在X方向允许偏差在0~0.25mm范围内,锁边花梳栉针前垫纱的偏差在X方向允许偏差1.95mm 范围内,所有情况在Y方向的偏差都在允许的偏差范围±0.25mm内。  相似文献   

6.
针对经编机导纱梳栉由于弯曲振动造成导纱针与舌针摩擦的问题,基于连续梁理论从静态和动态方面建立了导纱梳栉的振动模型。通过能量法获得导纱梳栉的振动方程,通过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获得导纱梳栉的特征方程和模态函数。在静态情况下,研究了不同材料和支承刚度对导纱梳栉固有频率和振型的影响;在动态情况下,研究了轴向速度、加速度和横移时间对导纱梳栉固有频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和支承刚度对导纱梳栉振动的影响显著,而速度、加速度和横移时间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减小导纱梳栉的弯曲振动和优化经编机的横移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经编机成圈主要运动分析及其实现机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曹清林 《纺织学报》2009,30(11):129-135
经编机成圈运动装置的设计是研发经编机的关键,故分析槽针型经编机成圈运动中的主要运动——梳栉、槽针和针芯运动的要求,包括每种运动装置末段执行件的运动类型和运动变化规律。探讨在梳栉数较少情况下实现机构的选型,并对实例进行运动分析,获得了实际装置中梳栉和槽针之间的配合以及槽针针钩尖和针芯头端之间闭合的运动关系。根据三者之间的运动配合关系研究梳栉、槽针和针芯运动机构主动件之间的相位关系,从而为梳栉、槽针和针芯运动装置的安装调试和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徐云龙  夏风林 《纺织学报》2019,40(8):151-156
为解决双针床经编机栅状脱圈板的间距造成纱线波动问题和分析栅状脱圈板间距与需纱波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用KEYENCE VW-6000型动态分析三维显微系统追踪双针床经编机成圈过程中织针和导纱针的位移曲线,分析双针床经编机梳栉摆动过程中的导纱针与织针的相互位置配置,并计算双针床经编机成圈机构整体需纱量的波动量。通过建立前针床成圈过程中成圈机件的几何模型,推导出梳栉摆幅和脱圈板间距的函数关系,得出需纱波动量与栅状脱圈板间距之间的线性关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设计的具有双倍补偿能力的活动杆式张力杆,可有效减少编织过程中纱线波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江苏纺织》2010,(6):41-41
常州市第八纺织机械公司开发的多梳栉(带压纱板)经编机采用自主研发的电子卡、钢带横移梳栉、梳栉吊架、提花针移位件、电子送经以及电子牵拉装置等,应用了碳纤维新材料和压电陶瓷技术,新型槽针设计实现了单根槽针可更换,采用了经编机集成和编织工艺线性控制系统。该机最大特点是通过部分配置和结构的调整即可由一种类型的多梳栉经编机转换成另一种类型的多梳栉(带压纱板)经编机,实现一机两用。  相似文献   

10.
 梳栉摆动机构作为经编机的主要关键机构之一,直接影响了经编机的高速运行性能。本文仿真分析了梳栉转轴在低速运行时约束反力的变化情况,并借助ADAMS以及Nastran分析软件建立了经编机梳栉传动机构的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经编机高速运行时的动态响应,得出了在高速运行时梳栉允许横移时间角改变的程度;在不同转速下导纱针针尖位置的偏差程度和变化趋势;梳栉传动机构振动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