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牦牛绒纤维和巴素兰牦牛绒纤维为研究对象,测试了纤维细度、表面形态、卷曲、摩擦性能、拉伸性能及弯曲性能,对比分析了巴素兰处理对牦牛绒纤维形态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巴素兰牦牛绒表面鳞片被剥除,牦牛绒平均直径为18.71μm,巴素兰牦牛绒平均直径为17.42μm,故巴素兰处理后牦牛绒细度减小且差异显著;巴素兰处理后牦牛绒纤维平均卷曲数增加,平均卷曲率下降,对纤维的伸长率影响显著;牦牛绒平均断裂强力为10.53 cN,巴素兰牦牛绒平均断裂强力为11.10 cN,2种纤维的断裂强力差异不显著。巴素兰牦牛绒静态定向摩擦效应比牦牛绒低7.62%,动态定向摩擦效应低6.88%,表现出更佳的防毡缩性能;弯曲刚度相对于牦牛绒从0.160 6 gf·cm2/cm降至0.139 2 gf·cm2/cm,柔软度更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自制海水,观察、测试海水侵蚀对兔毛微观形貌、服用性能及分子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海水侵蚀时间的增加,兔毛纤维的鳞片厚度下降,而鳞片翘角不断增大,鳞片密度保持不变。兔毛纤维的回潮率、表面摩擦因数、断裂强力与结晶度随着海水侵蚀时间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纤维的断裂伸长率随着海水侵蚀时间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兔毛纤维的回潮率、表面摩擦因数、断裂强力、结晶度与断裂伸长率随海水侵蚀时间增加的变化速率最大区间均在30~60 h。  相似文献   

3.
针对山羊绒纺纱加工中出现的静电大、容易缠绕罗拉的主要问题,实验设计不同的和毛油水比和回潮率,采用相应的测试方法,分别测试和毛油水量对山羊绒纤维质量比电阻、拉伸性能、摩擦性能、纤维直径以及纤维表面形态结构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加和毛油水后,山羊绒纤维的平均直径和直径CV值呈现增大的趋势;当回潮率大于35%时,随着和毛油水比的增加,纤维强力呈现下降的趋势;当回潮率达到29%时,纤维的质量比电阻为零;加和毛油的山羊绒纤维与未加和毛油的山羊绒纤维相比,纤维表面形态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4.
探讨超声波处理对羊毛纤维性能的影响。测试了不同水温、不同超声波频率和不同处理时间下羊毛纤维的各项性能,包括回潮率、表面摩擦因数、强伸性能和热学性能,并与未处理羊毛纤维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经过超声波处理后的羊毛纤维的吸湿回潮率、纤维表面摩擦因数及断裂伸长率随着超声波频率、处理时间及水温的增加而增加,而纤维的断裂强力及热学性能随着超声波频率、处理时间及水温的增加而减小。认为:超声波处理提高了纤维的吸湿回潮性能与纤维的抱合力,有利于羊毛纤维服用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黑牦牛绒氧化脱色对纤维性能及纺纱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对其氧化脱色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H2O2 浓度为25 g/L,焦磷酸钠浓度为5 g/L,温度75 ℃,时间90 min,溶液pH值为8.5。通过对比分析脱色和未脱色纤维性能,并分别采用全聚纺和四罗拉网格圈紧密纺纺制20.83 tex纱线进行性能测试,进一步研究脱色牦牛绒纤维的可纺性能。结果表明:脱色后,牦牛绒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表面鳞片结构破损;当采用同一方法纺相同支数的纱线时,脱色牛绒较原色牦牛绒纱线条干和强伸性变差;采用不同方法纺相同线密度纱线时,全聚纺纺制的脱色牛绒纱线较四罗拉网格圈紧密纺强力低、条干优。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羊毛纤维去鳞片层后纤维的物理性能。通过测试脱鳞片层后的羊毛纤维的结晶度、纤维表面摩擦因数与力学性能,并与未经脱鳞片层处理羊毛纤维对比,分析羊毛纤维去鳞片层后纤维的物理性能。研究表明,脱鳞片层后的羊毛纤维的分子结构保持不变,而纤维的结晶度、纤维表面摩擦因数与断裂强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断裂伸长率却有所上升。测试结果表明:脱鳞片层后的羊毛纤维不仅保持了较好的可纺性性能,且在纤维间抱和力方面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马尔济斯狗毛纤维、喜马拉雅猫毛纤维和长毛牛毛纤维的吸湿回潮率、纤维表面摩擦因数、结晶度、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测试,并与羊毛纤维、兔毛纤维和纤维素纤维性能进行对比,分析马尔济斯狗毛纤维、喜马拉雅猫毛纤维和长毛牛毛纤维的可纺性。研究表明,马尔济斯狗毛纤维、喜马拉雅猫毛纤维和长毛牛毛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回潮率、纤维表面摩擦因数、热学性能、力学性能和分子结构稳定性,具有较强的可纺性,其中喜马拉雅猫毛纤维的可纺性能最为优异。  相似文献   

8.
为了优化滩羊毛纤维的加工工艺和产品设计开发,通过测试滩羊毛纤维的回潮率、长度、细度、含油脂率、断裂强度,研究酸碱条件对滩羊毛性状的影响以及洗毛后纤维表面形态等,分析滩羊毛纤维的理化性能对其加工和应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滩羊毛纤维表面鳞片呈龟裂状,分布比较稀疏;鳞片翘起较小,密度较小,滩羊毛纤维缩绒性较其他羊毛纤维小;滩羊毛纤维属于半细毛,品质支数为48S;公定回潮率为11.3%;纤维伸直度较高,毛从的主体长度比较均匀,弹性好;具有优良的拉伸性能,耐酸不耐碱。  相似文献   

9.
兔毛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兔毛纤维表面鳞片层导致兔毛纤维表面非常光滑,纤维之间的摩擦因数小,纤维之间的抱合差,织物容易掉毛,染色性能不好,故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兔毛表面进行改性处理。通过扫描电镜(SEM)和CDCA-100F表面动态接触角测量仪对改性后的兔毛纤维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显示: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后,兔毛纤维表面的鳞片层逐渐消失,纤维表面产生明显刻蚀,兔毛纤维的前进角、后退角明显降低;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兔毛纤维的卷曲度得到提高,兔毛纤维的强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0.
万爱兰  于伟东 《纺织学报》2011,32(12):28-33
本文针对羊毛针织物易于起球的现象,通过对未处理、氯化+树脂处理和氧化处理的羊毛纤维形态和相关性能进行表征,寻求经不同表面处理后纤维表面和形态对其针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主要运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纤维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原子力显微镜(Atom Force Microscope,AFM)对鳞片平均厚度和纤维表面粗糙度进行测量、计算;三维视频显微镜对纱线毛羽成像;对针织物用起球箱(Pilling Box)进行起毛起球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氧化处理的羊毛纤维表面鳞片被部分剥离、破坏,鳞片厚度降低,纤维表面可见皱缩状沟槽;纤维顺、逆鳞片摩擦系数降低,其纱线表面毛羽较少;AFM结果与摩擦性能测试结果基本一致;针织物的起球等级为2.5级,平均起球个数25个/25cm2。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牦牛毛纤维的表面性能,提高其染色性能,研究了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处理牦牛毛对其表面性能的影响。通过SEM分析了处理前后纤维表面形貌的变化,探讨了经氧气和空气等离子体分别处理后,牦牛毛的拉伸强度和染色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处理能够刻蚀牦牛毛纤维表面的鳞片,而且空气等离子体的刻蚀效果优于氧气等离子体的刻蚀效果;等离子体处理提高了牦牛毛纤维的染色速率以及染色上染率,同时保持其物理性能即拉伸强度不变。  相似文献   

12.
Recently, yak wool has go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for its good quality and competitive price in textile industry. However, for its large dispersion and stiffness, there are still some difficulties in utilizing yak fibers, which also further limit the development of yak wool products. Aiming at this problem, in this article, yak wool was compared with cashmere and camel hair. Cashmere and camel hair are another two kinds of animal fibers, which have been studied for a long time and there have been mature manufacture techniques for some cashmere or camel hair products. By comparative analyzing the surface and cross-section morphologies,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three kinds of fiber, the better ways to develop yak wool can be got. Findings show that among the three kinds of animal fibers, the scales of yak fibers arrange densest. Besides, it also has the highest strength and friction effect. As for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the functional groups of these fibers are similar but the acid and alkali resistances of yak wool are poorest.  相似文献   

13.
文章测试了用各种规格的沟槽罗拉纺制不同线密度的缆型纺单纱以及相同条件下纺制的常规环锭纺单纱的性能.通过对比,分析了不同规格的沟槽罗拉对纱线条干、断裂强力、断裂伸长、毛羽、耐磨等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缆型纺单纱性能优越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连续式沟槽罗拉对纱线的毛羽、间断式沟槽罗拉对纱线的耐磨性影响显著.缆型纺纱线独特的加捻机理改变了纱线的结构和性能,纱线毛羽较少、耐磨性好、强力较高,单纱可织造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抗静电织物的性能测试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介绍了经铜盐溶液处理后的腈纶抗静电纤维纺制抗静电纱的工艺配置,并进一步进行了试织,通过测量几种典型布样的表面比电阻、织物表面摩擦静电压、织物电荷面密度三项指标,分析了其抗静电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经2%铜盐溶液处理后的腈纶导电纤维抗静电纱所织制的抗静电织物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可达到抗静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测试牦牛绒纤维特性的基础上,以牦牛绒原绒和拉伸细化牦牛绒为原料,经过半精纺及精纺工艺纺纱加工,分别纺制了半精纺16.7 tex牦牛原绒纱、15.6 tex拉伸细化牦牛绒纱,精纺13.5 tex牦牛原绒纱、10.9 tex拉伸细化牦牛绒纱和10.9 tex拉伸细化牦牛绒/牦牛原绒混纺纱。实验证明,牦牛绒可加工细特纱及轻薄产品;拉伸细化可有效改善牦牛绒纤维品质,提高其可纺性,纺纱特数更低,产品更轻薄,牦牛绒资源的应用更广泛。  相似文献   

16.
敖利民  唐雯  姜银玲 《纺织学报》2019,40(11):38-44
为比较不同复合加工方法所纺亚麻长麻/涤纶长丝复合纱的性能,通过现有纺纱设备改造设计了纺纱工艺,纺制了具有相同捻度的5种复合纱;对复合纱的外观特征、拉伸性能和毛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成纱方法的复合纱均具有明显的捻度分布不匀特征;包缠结构复合纱相对于捻合结构复合纱具有更好的包覆效果;相对于断裂强力而言,复合加工对亚麻纱最小强力的提高效果更好,并可显著降低强力不匀率;除同捻向包缠纱外,各复合纱均可实现免浆织造;赛络菲尔纺和并捻复合对提高成纱断裂伸长率效果显著,而包缠复合降低亚麻纱毛羽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纺制赛络纺针织纱并提高成纱质量,针对FA502型细纱机的结构进行了改造,考虑到粗纱定量较轻,为增加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减少意外牵伸,选用两种不同细度的粘胶纤维混纺,同时,选择3.5 mm粗纱喂入间距、比同号数普通环锭纺纱偏大的捻系数、较轻的钢丝圈,使R 19.5 tex赛络纱比同号数的普通环锭纱具有条干好、粗细节和棉结少的特点,而且断裂强度大,单强CV值和重量CV值小,毛羽少.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波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反应离子刻蚀(ECR—RIE)装置对牦牛毛纤维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各等离子体参数对牦牛毛纤维性能的影响。通过SEM,XPS及吸附性能等结果显示,经过等离子体处理过的牦牛毛纤维的亲水性、上染率等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喷气涡流纺纱线强伸性能提高的有效途径,基于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设计方法,研究热处理温度、热处理速度和牵伸倍数对粘胶/低熔点涤纶喷气涡流纱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率的影响规律,确定最佳热处理工艺,分析热黏合增强喷气涡流纱的机制。结果表明:喷气涡流纱断裂强力受热处理温度、热处理速度、牵伸倍数、热处理速度二次项、热处理速度和牵伸倍数交互项显著影响;断裂伸长率受热处理温度、热处理速度和二者的交互项显著影响,牵伸倍数影响不显著;响应面优化获得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热处理温度193 ℃,热处理速度90 m/min,牵伸倍数1.00。优化后纱线断裂强力较原纱提高10.7%,断裂伸长率提高2.8%;低熔点涤纶纤维受热产生挤压变形、点状和团块状热黏合是实现喷气涡流纱热黏合增强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