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介绍了焦炉生产中的改进措施,通过改进装煤方式,减少了装煤冒烟;配制新型填料,增强了炉体维护;改进了1M管的冲洗方式;改进炉顶水箱槽的高度;降低上升管底座的高度,杜绝连接处冒烟;改进装煤孔底座.通过采取这些改进措施,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善了职工的操作环境,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职工的工作效率,有效地保障了生产的平...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焦炉生产中的改进措施,通过改进装煤方式,减少了装煤冒烟;配制新型填料,增强了炉体维护;改进了1M管的冲洗方式;改进炉顶水箱槽的高度;降低上升管底座的高度,杜绝连接处冒烟;改进装煤孔底座。通过采取这些改进措施,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善了职工的操作环境,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职工的工作效率,有效地保障了生产的平稳顺行。  相似文献   

3.
活性污泥工艺是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 ,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采用中等污泥负荷 ,曝气池为连续推流式。对传统工艺的改进可以充分满足各种不同的处理要求 ,这些改进可以分为池形的改进、运行方式的改进、曝气方式的改进、生物学方面的改进及投加填料等方面的改进。本文从工艺改进和污泥膨胀两个方面介绍了活性污泥工艺的技术发展 ,讨论了该工艺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针对人工势场算法在水下航行器路径规划中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人工势场算法。给出了改进的势函数,加入了海流的作用。将改进的方法运用在自行研制的水下航行器进行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改进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一次法载重子午胎成型机主轴箱在轮胎生产厂家所出现的主轴轴承磨损严重问题进行改进,主轴支撑由单轴承改进为双轴承支撑.从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入手,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方案,通过理论计算和有限元分析为改进的设计方案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对改进设计的有效验证.  相似文献   

6.
对颚式硫化机框架作了改进设计,分析了改进前后颚式硫化机框架的受力情况。分析证明改进后的设计节省了钢材成本,减轻了重量,延长使用寿命,且应力分析表明安全。  相似文献   

7.
边源  赵长海 《炭素技术》2007,26(4):56-58
对中钢集团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钢吉炭)301车间2500t压机在设备方面进行了三项技术改进,分别为拆装咀型方式的改进、切刀的改进和升降下卡箍方式的改进等。这些技术改进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减轻生产工人检修操作的劳动强度及提高劳动效率。  相似文献   

8.
王香爱  李忠军 《氯碱工业》2007,(12):11-12,35
介绍了盐水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改进措施及改进效果。改进后,精盐水质量稳步提高,同时降低了氯碱生产总成本,优化了生产环境。  相似文献   

9.
罗囡囡  王卓  高晓薇  岳瑞娟 《广州化工》2020,48(13):22-24,35
通过对碳材料透明导电薄膜中的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导电薄膜材料进行了技术分解,主要分为产品改进、制备方法改进以及应用,对其中产品改进和制备方法改进作了进一步细化分类,根据专利申请量,总结出主要的改进方向,同时,对重要和前沿的专利申请进行了梳理和展示,有助于国内申请人对以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为主的碳材料导电薄膜领域的技术发展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针对U-3160单向碳纤维织物组织结构松弛,存在布面不平整和纤维弯曲现象,在预浸前对其进行了必要的整理改进,从而有效减少了其预浸料中碳纤维的弯曲现象。结果表明,其复合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比未改进前有明显提高:纵向抗拉伸强度1599MPa,比改进前提高了15%;纵向抗拉伸模量133GPa,比改进前提高了9%;纵向抗压缩强度1153MPa,比改进前提高了21%;纵向抗压缩模量111GPa,比改进前提高了1.8%。达到了同类进口材料的实际水平。  相似文献   

11.
柠檬酸和谷氨酸N,N-二乙酸优化处理污泥重金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柠檬酸(CA)和谷氨酸N,N-二乙酸(GLDA)处理污泥重金属,研究了试剂浓度、pH和反应时间对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并以重金属去除率为表征,通过正交试验获得CA和GLDA处理重金属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增加试剂用量、降低体系pH均有利于重金属的去除,但延长反应时间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影响不明显。CA和GLDA处理污泥重金属的最佳条件分别为:CA 0.3 mol·L-1、pH 4、反应时间2 h和GLDA 0.05 mol·L-1、pH 4、反应时间3 h。最佳反应条件下,对于CA和GLDA,重金属Cd、Cu、Pb和Ni的去除率可分别达80.25%、77.75%、64.66%和75.16%,及78.57%、78.48%、64.84%和76.71%。CA和GLDA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大小顺序均为:Cd>Cu> Ni>Pb,但GLDA的处理效果优于CA。污泥经CA和GLDA处理后,污泥固相酸溶态重金属含量下降幅度最大,平均达81%,残渣态重金属含量下降52.1%,而污泥液相中重金属含量则增加了17.54倍,说明重金属从污泥固相向液相转移。SEM镜检发现,污泥由处理前表面分散的絮状结构,变成更为明显的团块结构和片层结构,污泥的吸附能力下降,且体积缩小。研究结果表明,CA和GLDA处理污泥能有效降低污泥重金属含量并提高污泥固相重金属的化学稳定性,有利于污泥脱水及脱水后的进一步处理及其资源化。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混凝土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劣化机理,本文对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进行干湿循环试验,并在试验过程中测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超声波速、孔隙率等物理量,探究了干湿循环作用对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从微观尺度上分析了混凝土强度与孔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干湿循环40次后,C20、C30、C40、C50混凝土的相对抗压强度分别下降了13.33%、12.47%、8.45%、6.58%,相对劈裂抗拉强度分别下降了25.93%、23.06%、20.59%、19.03%,相对劈裂抗拉强度较抗压强度衰减更为显著;超声波速和超声波幅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超声波速先略有增加而后减小,超声波幅则不断增大;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中,混凝土试样的孔隙率、孔隙总体积、平均孔径、中值孔径、最可几孔径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多,先减小后增大,最终表现出孔径粗化特征,这也是混凝土强度后期损失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3.
针对木材干燥中的不利工况,提高干燥系统的可靠性,根据两级压缩制冷循环原理,提出了低温热泵和干燥热泵的耦合应用方案。使用能量的(火用)损失模型,分别对干燥系统进行热量、干燥介质的质扩散和除湿过程的(火用)损失进行分析。在低温热泵20、22、24、26、28、30℃以及关闭低温热泵的供热情况下分别测试计算了干燥热泵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与能耗、热泵性能系数(COP)以及热力完善度,同时测得木材含水率下降1%,系统的干燥用时和能耗。结果表明:相比于关闭低温热泵,开启低温热泵后干燥热泵的排气温度最多减少了16℃,COP皆有所提高。由于主机室温度升高后,系统循环的不可逆程度增加,热力完善度随着供热温度增加逐渐降低。开启低温热泵后干燥热泵的供热量和用时比关闭低温热泵最大分别增加44%,减少46%。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水质对镜铁矿和绿泥石分离效果的影响,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Zeta电位测量、玻尔兹曼理论分析、溶液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别在去离子水和自来水浮选环境中,研究了十二胺(DDA)体系中镜铁矿和绿泥石的浮选行为及Ca2+, Mg2+对镜铁矿和绿泥石浮选规律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自来水对镜铁矿和绿泥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去离子水浮选环境相比,镜铁矿和绿泥石的回收率分别下降了8.01和8.99个百分点;模拟自来水环境中,Ca2+, Mg2+使镜铁矿回收率分别下降11.91和18.88个百分点,绿泥石回收率分别降低7.44和15.45个百分点。自来水浮选环境中镜铁矿和绿泥石可浮性降低主要由于自来水中Ca2+, Mg2+的抑制作用。Ca2+, Mg2+对镜铁矿的抑制作用比绿泥石强,且Mg2+的抑制效果比Ca2+明显。机理检测结果表明,Ca2+, Mg2+吸附使镜铁矿和绿泥石表面电位升高,减弱了DDA与矿物之间的静电吸附作用,促使镜铁矿和绿泥石接触角减小亲水性增大、界面层内RNH3+浓度降低,使DDA与镜铁矿和绿泥石的吸附间距增大,且DDA分子分布松散度增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镜铁矿和绿泥石的上浮。  相似文献   

15.
木质纤维生物质资源是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主要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半纤维素含量仅次于纤维素,是一种丰富、可再生的植物资源,其可水解制备重要化学品以及改性制备多功能材料。本文综述了生物质半纤维素分子模拟应用研究进展,从半纤维素大分子形态及其与纤维素结合方式的分子模拟研究和半纤维素制备化学品及材料的分子模拟研究2个方面进行阐述,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半纤维素在细胞壁中与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相互作用及其本身的大分子形态对木质纤维生物质三大素的提取利用具有显著影响。分子模拟有利于理解过程机理,对反应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最后对分子模拟在半纤维素研究的发展应用进行了展望,指出目前半纤维素分子模拟的空白领域,主要包括半纤维素液化生产生物油、木糖异构化生产木酮糖、半纤维素与木质素之间的结合方式以及其他的半纤维素基材料等,这些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毕可鑫  邱彤 《化工进展》2022,41(6):2818-2825
反应网络是化工过程机理在微观分子尺度上的表达方式,但网络的复杂性为深入认识生产过程提出了挑战。本文提出了探索智能算法与反应网络研究融合的思路,基于物质转化的“透明工程”的概念,深入剖析反应网络的结构统计指标、结构拓扑特征、节点性质特征、机理动态演化、建模应用性能等特点。随后阐述了使用“数据结构化、智能优化与分析、智能代理建模”三步结合的机理数值化反应网络研究方法,既实现了在微观层面的局部放大,又实现了在工业应用中的准确预测。文中指出,智能算法融合反应网络后可以对实际工业过程执行可视化、可解释性的建模、分析与优化,为相关工业生产提质增效提供决策依据,并进一步帮助人类突破认知的极限,更深入地理解反应过程,提取关键的反应规律,助力化学工业的智能化。  相似文献   

17.
以中低温煤焦油轻油和重油为实验原料,采用常压蒸馏获得170~200℃、200~240℃、240~270℃、270~300℃、300~320℃、320~340℃、340~360℃和360~390℃煤焦油馏分油;利用配有油品加氧制冷进样系统的ICP-OES测定了21种微量元素在馏分油中的含量,考察了不同馏分油中元素的分布情况。研究表明:在原煤焦油中,未发现Ag、Mg、Mo、Na、Ni、Fe、Mn、Cr及Ti元素,含量较高的元素有Sn、P、Al、Pb、Si,其中Sn元素在轻油和重油中的含量分别为11.78μg/g和14.04μg/g;在所有馏分油中,未发现Al、Mo、Fe、Mn、Cr及Ti元素,含量比较高的元素有Si、Sn、Na、Zn、Pb,特别是Si、Na、Sn、Zn、Ni、Pb及B元素可以有效富集于馏分油中。可能的原因是Ca、Fe、Mg、Al等金属以不同的盐类形态存在,在煤焦油脱水及<170℃蒸馏过程中,这些金属盐类会被部分带出,导致其在馏分油中的含量未富集或未检出;通过关联金属元素在馏分油中的分布与其组成的关系,馏分油中元素的分布可能与酚类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和蒸馏温度等相关。酚类化合物及杂环化合物可能与Ag、B、Cu、Mo、Sn、Na、Zn、Ca、Pb等金属形成络合物或卟啉配合物,蒸馏温度一方面可以破坏Sn、Cd、Pb、Zn、Cu、Ca、Pb等元素在馏分油中的结合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这些元素与馏分油中的含氧、含氮等化合物更好地发生化合反应,进而影响金属元素在馏分油中的含量分布。  相似文献   

18.
为了同时分离甘草中有表面活性的甘草酸和黄芩中无表面活性的黄芩苷,开发了甘草配伍黄芩泡沫分离工艺。通过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表明,甘草酸与黄芩苷存在相互作用,并且甘草黄芩配伍强化了甘草酸和黄芩苷的提取。以甘草酸和黄芩苷的富集比和回收率为评价指标,当温度为40℃、气体体积流量为100 ml·min-1、甘草酸初始浓度为0.2 g·L-1、甘草黄芩质量比为3:1时,获得甘草酸的富集比和回收率分别为11.0和73.5%,黄芩苷的富集比和回收率分别为5.8和38.5%。通过甘草与黄芩配伍,利用泡沫分离获得黄芩中的黄芩苷。同时,与单独泡沫分离甘草中甘草酸相比,甘草酸的富集比提高了194.9%,回收率提高了23.3%。因此,甘草配伍黄芩能有效泡沫分离甘草酸和黄芩苷。  相似文献   

19.
采用COSMO-SAC模型研究了不同离子液体存在下氨水溶液的汽液相平衡,探讨了离子液体的亲水性、酸碱性、阴阳离子种类以及功能基团修饰等对氨的相对挥发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性质的离子液体均会影响氨水系统的汽液相平衡。一般地,如果水与离子液体相互作用能高于氨与水的相互作用能,离子液体将有利于氨的逸出。当阴离子亲水性和形成氢键的能力越强,或者水与阴离子相互作用能越强,或者氨与阳离子相互作用能越弱,则离子液体越能促进氨水分离。水/离子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与氨/水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差值越大,离子液体越能提高氨的相对挥发度。当水与离子液体相互作用能低于氨与水的相互作用能时,离子液体也能促进低浓度下的氨水分离。阴离子要比阳离子更能影响氨的相对挥发度,其中氯离子([Cl]-)、醋酸根离子([Ac]-)型离子液体对促进氨水分离的效果更佳。对于甲基咪唑类阳离子([C n mim]+,n=2、4、6、8),烷基链越长,越不利于氨的分离,但在[C2mim]+上嫁接胺基(—NH2)将会改善低浓度下氨水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20.
2018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首超70%,炼油能力达到8.31亿吨/年,成品油产量与消费量分别为3.6亿吨/年、3.2亿吨/年,炼油技术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乙烯产能、产量、消费量分别达到2532.5万吨/年、1841万吨/年、2098.6万吨/年,聚乙烯产能、产量、消费量分别达1898.4万吨/年、1626万吨/年、3005.7万吨/年,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化工国家。美国石油化工产业无论在规模还是技术上一直引领着世界的发展,近年来得益于页岩油气革命的成功,美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大幅下降,开始逐步实现能源独立,并给石油化工产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与动力。文中提出尽管中国已成为石油化工大国,但较世界强国的美国仍有不小差距,要实现石油化工强国的“中国梦”,中国应强化原油供应,拓展进口渠道实现多元化,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全方位保证能源供应安全;严控炼油能力,持续加大落后产能淘汰步伐,强化装置结构调整,扩大成品油出口,加快传统炼油技术升级及新技术创新;坚持乙烯原料的多元化和低成本化,加快石化产品结构调整,强化高端化工产品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