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生丝纤度仪(实验室自行研制)和NI CRIO嵌入式采集系统以及辅助的络丝机构,初步开发了一套生丝匀度、清洁、洁净多锭实时检测系统,提高了生丝品质检验的客观性及效率。  相似文献   

2.
生丝纤度及匀度、纇节同时检测系统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横浜消费技术中心的川名茂研究了一种生丝纤度、匀度和清洁-洁净疵点同时检测系统(如图1所示).这一研究把决定生丝基本等级的主要检测项目全部包括在一起,用自动化手段进行检测,拓宽引深了用自动化手段检测生丝品质的思路,是生丝检测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欧浩源  胡巍  道克刚 《丝绸》2007,(12):25-27
针对目前我国生丝黑板检测人工检测的落后现状,研制了一种采用机器视觉技术进行图像采集,利用图像处理进行生丝匀度、清洁和洁净检验,通过网络传输进行信息交互,运用数据库技术对数据综进行合据管理的实用新型生丝黑板检测系统。应用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4.
日本横浜消费技术中心的川名茂研究了一种生丝纤度、匀度和清洁—洁净疵点同时检测系统 (如图 1所示 )。这一研究把决定生丝基本等级的主要检测项目全部包括在一起 ,用自动化手段进行检测 ,拓宽引深了用自动化手段检测生丝品质的思路 ,是生丝检测自动化的发展方向。该检测系统由直读式纤度检测器、丝长测定装置和电子清纱器通过接口或RS2 3 2C线路连接到计算机上组成。并安装有动力卷绕机和丝框架 (图 1中省略 )。该检测系统用直读式纤度测定器直接测定生丝的外径 ,然后转换成旦尼尔数显示出来。测定时以1m长的丝条为单位 ,并把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5.
文摘天地     
《丝绸》1999,(1)
99900 生丝匀度的计算机图象识别/杨旭红/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8,No2,17~23利用计算机图象处理系统,建立了生丝匀度的计算机判别方法,并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认为计算机图象处理可有效、客观地用来检验生丝的匀度。通过图象增强,以统计检验为基础,用标准差和灰度差可检验出生丝均匀一度变化、均匀二度变化、均匀三度变化及其变化条数。99901 涤纶仿麻织物风格特征的评定/李 庆,李茂松/丝绸技术,1998,No3,1~6(15)通过模糊数学以及多元统计的方法,对18只薄型、中厚型颇为畅销流行的涤纶仿麻织物,在KES织物风格仪上所测得的数据…  相似文献   

6.
费万春  李春萍  朱美男  崔晓丽 《纺织学报》2001,22(4):242-243,272
分析了目前丝绸行业用来描述生丝粗细的指标纤度与相关指标匀度,研究存在的误差,并对目前用于测量这两个指标的众多仪器中的乌斯特匀度测试仪,光电检测的SD-1型细度仪,振动法检测的Y1051型静电激振式纤维细度进行讨论,提出采用双向检测的方法,以生丝椭圆截面积为指标来描述生丝粗细的观点,并以椭圆为模型进行数学推导,分析其误差,从理论上探讨了双向检测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生丝匀度检测的发展情况,传统方法和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对近年来新兴的结合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检测方法作了重点介绍,在对比各种方法基础上,提出基于CCD检测与计算机图像处理的光电式检测法为生丝匀度检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赵志民  周颖  杨庆  杨慕慧  颜志华 《丝绸》2006,(10):30-33
用匀度仪检验生丝的匀度和疵点是生丝检验多年来的努力方向。文章初步分析了匀度仪检验生丝时疵点数误差较大的可能原因;提出经实验初步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徐回祥  赵堂忠 《丝绸》1998,(5):8-12
利用光电传感器,数据采集板及计算机等,建立一套生丝匀度与类节的计算机检测系统,并通过与乌斯特匀度仪作对比测试,探讨了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介绍生丝匀度自动检测仪的检测原理和结构组成。提出一种自动检测生丝匀度的方法。并认为去除渐变影响,对提高仪器检测结果与批分法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有利。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丝纤度测试仪在丝类商品检测数据中的自动采集机制,采用串口通讯、DDE数据交换、数据库等技术,实现了纤度检验数据的自动采集和相应的管理,以智能化的手段代替人工的数据录入,提高了生丝纤度仪检测数据处理的速度和效能。  相似文献   

12.
生丝抱合性能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设计了由丝条循环运动机构、张力机构、摩擦刀、摩擦刀自磨往复运动机构、传感器系统和计算机处理系统组成生丝抱合性能 (耐磨性 )自动检测装置。利用该装置进行了生丝耐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摩擦过程中生丝的直径变化受生丝线密度、摩擦速度、张力及生丝抱合性能 (耐磨性 )的影响 ,当生丝线密度、摩擦速度、张力一定时 ,生丝直径变化值能够充分反映生丝抱合 (耐磨 )性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生丝抱合检验存在自动化程度低,检验过程不可追溯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可追溯的多丝锭生丝抱合性能自动检验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检验装置、生丝开裂图像标记模块、刀架摩擦控制模块及可追溯信息管理模块组成。丝条依次穿过定丝机构上夹丝板的过丝孔并固定在生丝张紧机构的摩擦块上,通过舵机下压上夹丝板固定丝条;生丝张紧机构的滚筒带动摩擦块旋转使每根丝条所受张紧力一致,此时摩擦机构对丝条进行往复摩擦。利用相机采集磨损生丝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系统计算丝条的直径变化并标记出生丝开裂区域,辅助人工判断生丝开裂情况;最后将图像、检验员、检测结果等信息存储进信息管理系统中,自动生成检验报表,可实时查询生丝磨损照片及检测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提高了生丝检测效率,并能实现检测过程的可追溯性。  相似文献   

14.
生丝电子检验法中疵点抽样分级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春丽  顾虎  白伦 《丝绸》2005,(4):18-20
基于现有的生丝抽样检验分级理论,就生丝电子检验时,疵点抽样检验方法与分级标准的设定中,抽样丝片的长度、数量及生丝自身疵点状况对检验定级结果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给出分级精度与等级区间、样本数量和长度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并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对有关的理论结果进行考察与讨论,为合理设定电子检验方法,提高生丝检验的正确定级率和减少耗丝量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应当抓紧对丝类产品电子检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励道铭 《丝绸》2000,(1):36-38
我国是生丝出口大国,但生丝检验却一直沿用传统的黑板检验法与复丝强力机,与国际编织品贸易要求的测试方法有很大差距。要抓紧对丝类产品采用电子检测的研究。研制国产化测试仪器,保持并提高我国生丝在帽 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为响应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对生丝检验阶段进行了初级活动数据采集,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传统检验和电子检测2种检验过程中的碳足迹进行核算。结果表明:生丝传统检验方法和电子检测方法的碳足迹分别为0.235 5及0.233 6 kgCO2e/kg,温室气体(GHG)排放主要来自恒温恒湿间的用电;单个检验项目中切断检验的GHG排放最高,外观检验次之,二者的GHG排放分别占传统检测方法的53.07%、36.88%;3个委托检验项目中茸毛检验的GHG排放最高,为0.014 5 kgCO2e/kg,含胶率检验与单丝强伸度检验的排放均较低;不确定性分析表明每批丝的总质量对总排放的影响在3.95%以内(95%置信区间)。建立的生丝检验过程中初级活动数据的调研与分配方法,碳足迹核算以及不确定性分析的方法,可为丝绸行业进行碳足迹核算提供数据与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缫丝行业生丝纤度检验运用Mcp值概念,进行分析计算,提出生丝纤度检验计量器具配备的一般规范及其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At present, the raw silk defects detection is traditional seriplane inspection that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human factors and poorly repeatable. We introduce a method of machine vision and image analysis to intuitively detect the main kinds of raw silk defects which are loops and loose end in this paper. During the experiment, we develop an image acquisition system that includes a charge coupled device line scan sensor, a telecentric lens, a light source, and a raw silk winding device to capture the raw silk images continuously and steadily. After the image capture stage, the defect segmentation using thresholding and morphology operations, such as opening, hole fill up, and image subtraction, is carried out to extract the geometrical features accurately. To describe the defects under visual property, four geometrical features are extracted, which will be used as the input of BP neural network. A BP neural network is designed as a classifier to recognize the test samples. Experimen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successfully detect and recognize the main kinds of raw silk defects.  相似文献   

19.
沈健 《丝绸》1991,(8):17-18
D301A型自动缫丝机经实缫生产一年半,机械运行正常。局验生丝平均品位31dtex(27/29D)为3A52,23dtex(20/22D)为3A06。缫折小于试样成绩。文章对原料茧质和生丝品质,工艺参数及运行情况作了介绍。实践表明该机均匀二度变化少,适应缫制较粗规格生丝;生产效率高,综合经济效益比立缫提高—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