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型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能用某些河性作为河型成因。决定冲积河流河性河型的是来水来沙条件和外加的边界条件;后者主要指变动的侵蚀基面。不同的来水来沙关系对滩、槽的冲、淤部位不同,导致河槽向单股窄深或向多汊宽浅发展,从而形成不同的河型。用Q=k(QJ)~m 表示来水来沙关系,m>2.5的形成单股窄深蠕动河道,m<2.5的形成多汊宽浅游荡河道。但若来沙偏小,单股窄深蠕动河型因裁弯后新、故河长期并存而派生成多汊窄深蠕动河型,多汊宽浅游荡河型也因支汊不易冲淤而派生成多汊宽浅蠕动河型。故河型可分为四类。冰冻使小水期输沙能力增大,河床易冲而河岸较稳定,相当于使m值加大。因此长期冰冻易于发展成单股窄深蠕动河道。  相似文献   

2.
冲积河型形成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水流塑造河槽 ,河槽约束水流是河流演变的基本特点。本文分析了河槽形态与河流弯曲率的关系 ,结果表明弯曲率大的河流都具有窄深河槽 ,宽浅河流总是顺直的。河槽横断面形态对河流的演变过程起到了控制作用 ,是河流形成不同的平面形态的必要条件。不同的水沙组合虽然相差很大 ,但只要形成窄深河槽就可能发展成弯曲河流。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的河型及其成因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分析塔里木河水沙条件、遥感地形河势资料 ,作者深入研究了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的河型及其成因 ,指出和论证了塔里木河干流河道存在着游荡型、弯曲型和过渡型三种河型 ,阿拉尔至沙雅县鹿场附近河段 (新其满河段以上河道 )为游荡型河道 ,新其满下游的曲毛格金至恰拉水文站 (新其满河段以下河道 )为弯曲型河道 ,恰拉以下属于不规则的弯曲型 (微弯 )河段 ,沙雅县鹿场至曲毛格金河段 (新其满河段 )属于过渡性河段 ;河道边界条件和来水来沙条件仍是决定塔里木河河型的主要因素 ,其中由塔里木河两岸密灌林和胡杨林形成的密疏植被边界条件在形成干流不同河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齐璞 《泥沙研究》1989,(4):10-17
本文首先指出:黄河下游生产堤的存在不是产生二级悬河的主要原因,治理宽浅游荡河段的方向是塑造窄深河槽。不同河段的对比分析表明,宽浅河流总是顺直的,而只有窄深河槽的河段才能形成弯曲性河流。本文对不同的来水沙条件下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的河槽形态变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发现高含沙洪水能塑造窄深河槽,游荡性河段较陡的比降是造成河槽不稳定的因素,在天然来水来沙条件下,河床调整吴恶性循环,只有特殊的水沙组合才能对其进行改造。因此,主要由高含沙洪水输送泥沙,塌滩的低含沙洪水很少发和的北洛河模式可称最优。  相似文献   

5.
《人民黄河》2014,(8):34-36
在建立冲积河流输沙平衡度公式的基础上,提出河型成因理论假说:冲积河流河型形成的内在成因是河流的输沙平衡度,外在成因是表达河床、水流和泥沙的物理量;河流系统中包含了河床系统、水流系统和泥沙系统3个二级系统;河道整治工程首先影响河型的外在成因,然后通过外在成因影响内在成因,不同的输沙平衡度过程形成了不同的河型。黄河下游的验证结果表明:依据冲积河流河型成因理论假说可以对河型进行分类,并有效地对河型进行预测,从理论上讲可以控制河型。  相似文献   

6.
游荡河型成因及其河型转化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张红武  赵连军 《人民黄河》1996,18(10):11-15
本文借鉴前人有研究成果,归纳分析后得出河床纵向与横向稳定性指标的表达式,并进一步给出河床的综合性指标NW,将它作为区划河型的判数:ZW〈5,游荡型;5≤ZW≤15,分汊型;ZW〉15,弯曲型,为研究游荡河型转化而进行的自然河工模型试验表明,若要将黄河下游的游荡河型转化为限制性弯曲河型,两岸有效的控导工程总长度至少应占工度的88%,每处工程长度需要达到4km左右,但就现在的整治工程情况而言,即使来多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国内外现有的河型判别式及其建立的过程,结合河型研究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认为,理想的河型判别式应该同时具有河型判别、河型预测和河型控制三项功能,河型判别、河型预测、河型控制应该采用同一种表达式。为了使河型判别式同时具有三项功能,唯一的办法是依据河型成因建立河型判别式。河型成因问题不解决,河型判别、河型预测和河型控制问题不可能达到根本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若干科学技术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刘晓燕 《人民黄河》2004,26(4):10-12,25
由于人类对黄河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对黄河洪水的不当控制,使黄河在满足人类获取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主要反映在下游河槽萎缩、水质恶化、河道和河口生态环境退化等。要改善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需要对黄河健康生命之科学内涵、改善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所需要的水沙条件、保障目标水沙条件的调控技术和边界条件、未来黄河流域水沙形势等方面加强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河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俊勇  陈立  王家生 《泥沙研究》2005,18(4):76-80,F0003
河型成因及转化是河流工程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结合历史和现状,介绍了自1906年以来近百年河型研究中河型分类、河型成因、转化机理及判定指标、理论及假说和新方法应用等研究成果及进展,并指出了河型研究的趋势和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黄河强烈游荡,严重淤积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烈游荡,严重淤积,是黄河下游河道的两个主要特征,也是黄河一切灾难的主要原因。前是断面太宽浅而直接引起的问题,是由来水来沙搭配关系决定的。水沙关系m值小于2.5的属于大水来沙偏少而小水来沙偏多,滩地不易淤高而河槽易于淤浅,形成多汊宽线游荡性河流;反之,m大于2.5的则形成单股窄深蠕动性河流。黄河下游m约为2,故成为强烈游荡的宽浅河道。后则是河道输沙能力的形成问题,是由纵横断面的配合决定的,黄河  相似文献   

11.
在1998年汛后河床边界条件基础上,增补1999年汛前新建河道整治工程,利用小浪底至苏泗庄河段动床模型开展了“58修正型”洪水形承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黄河下游防洪形势不容乐观,洪峰期间水位高、工程局部冲刷严重、局部河段出现顺堤行洪和发生滚河现象。  相似文献   

12.
小浪底水库对下游河道的冲刷效果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浪底水库对黄河下游河道的冲刷效果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①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以来,通过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黄河下游冲刷效果明显,至2010年10月,黄河下游河道累计冲刷泥沙19.4亿t,2 000 m3/s同流量水位下降1.6 m左右,下游河道主槽最小过流能力由2002年汛初的不足1 800 m3/s提高至4 000 m3/s;②在小浪底水库主要拦沙期的2008—2020年,下游河道基本不淤积,2020年以后下游河道快速回淤,在2028年左右回淤量达到建库前水平,届时小浪底水库拦沙期恢复的4 000 m3/s左右的中水河槽将难以维持。建议尽早开工建设古贤水利枢纽,争取在2025年前后建成生效。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上的拉西瓦水电站、大柳树水利枢纽、金沙江上的溪洛渡、向家坝和虎跳峡水电站在西部大开发中,有其重要的意义,是我国水利水电战略性工程,应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4.
"模型黄河"工程的总体布局和建设任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模型黄河”工程由各类实体模型工程、基础设施工程和测控系统工程等组成,基础设施工程和测控系统工程都是为各类实体模型服务的。根据“模型黄河”工程建设总体目标,确定的建设总体任务是:逐步建设功能齐全、模拟精度较高的黄土高原模型、水库模型、河道模型及河口模型体系,同时建成现代化程度高、技术先进、可起到“三条黄河”联动桥梁作用的自动化测控系统,以及扩展性强、布设合理的试验厅等相关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布设174个断面,采用地形法对小浪底水库泥沙淤积形态进行了观测,分析表明:自大坝截流至2005年汛前,库区淤积量为14亿m3,纵向淤积呈明显的三角洲形态,横向表现为平淤,对异重流的形成是有利的。在低水位期与三门峡、万家寨等水库联合进行调水调沙,可以将小浪底水库淤积的部分泥沙冲出库外,因此,营造异重流排沙是减少水库淤积、延长水库寿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小浪底引黄工程是山西省大水网建设重点项目之一,引水干线隧洞长52.77 km,其中土洞段11.88km,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困难.文中叙述了该隧洞土洞段施工条件,对其开挖及衬砌施工方法(全机械化盾构和人工开挖法)进行分析、比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黄河治理的终极目标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是一种新的治河理念,其初步理论框架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为黄河治理的终极目标."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为体现其终极目标的四个主要标志.该标志应通过九条途径得以实现,"三条黄河"建设是确保各条治理途径科学有效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18.
19.
淮河治理与河湖江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淮河近千年演变记录、近百年实测的河床演变资料以及治淮的经验教训,论述黄河夺淮使淮河中下游发生本质性变化,加重了洪涝灾害和治理的难度,治淮不仅要研究淮河自身,还应研究和处理淮河与黄河、洪泽湖、长江和大海的关系。认为保留洪泽湖一定的蓄水功能,实施河湖分开,扩大入海通道,消除洪泽湖作为中游侵蚀基准面的负面效应,利用疏浚和溯源冲刷调整淮河中游河床纵剖面等措施,是提高已有治淮工程防洪标准、减轻洪涝灾害的治本方向。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下游地上河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青超 《人民黄河》1996,18(11):11-15,35
本文把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发育过程和发展趋势与不同时间尺度的环境变化结合起来,系统、综合地研究了下游河道形成历史与对环境演变的响应;现行下游地上河的环境演变特征;未来50年环境变化与下游地上河发展趋势预估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