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赖建中  孙伟  董贺祥 《工业建筑》2006,36(11):94-97
对3种粗合成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抗压、抗弯强度进行研究并绘制了荷载-挠度曲线,采用日本JSCE方法计算纤维混凝土的抗弯韧性和抗弯韧性系数。通过拔出试验对纤维与混凝土基体的界面粘结性能进行研究,绘制拔出荷载-位移曲线,并对粗合成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类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粘结性能优异,对混凝土有明显的增强、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2.
纤维-水泥基体界面粘结性能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简要阐述了纤维-水泥基体界面粘结性能研究的重要意义,回顾了国内外关于界面粘结性能的应用研究现状,重点研究了界面粘结的力学特性.基体性能和纤维特征的改变对粘结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界面粘结性能和宏观力学性能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对国内外FRP-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试验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单面剪切、双面剪切、梁铰式等FRP-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的试验方法。阐明了用不同试验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促进FRP-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方面研究的进行。  相似文献   

4.
纤维织物与混凝土基体界面粘结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课题,研究了纤维织物与混凝土基体界面粘结性能.首先配制了与纤维织物性能相适应的高性能混凝土,然后对纤维织物增强混凝土薄板粘结性能进行试验.试验表明,纤维织物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与纤维的弹性模量有关,弹性模量越高,界面粘结性能越好;对纤维织物浸胶后,会明显改善纤维织物与混凝土之间的界面粘结性能.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纤维织物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机理.  相似文献   

5.
利用细观力学方法分析了编织碳纤维格栅增强混凝土梁的界面粘结性能,提出了两种有效增强界面粘结性能的方法。研究表明,界面粘结性能是影响纤维格栅对混凝土梁增强、增韧能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杨雷  罗树琼  管学茂 《建筑技术》2009,40(12):1130-1132
通过建立砂浆与加气混凝土的界面粘结模型,从粘结界面的破坏形式、影响界面破坏的因素及粘结界面的作用力方面进行分析,研究GLW型复合外加剂对砂浆与加气混凝土粘结界面的作用,并与普通砂浆对界面的作用进行比较。探索GLW型复合外加剂对界面的增强机理,结果表明,该外加剂减小了Ca(OH)2在界面取向生长的可能性,改善了砂浆与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界面粘结性能,提高了砂浆与加气混凝土的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7.
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新旧混凝土界面粘结技术领域已获得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对现有新旧混凝土粘结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作了详细的介绍,并论述了界面粘结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就新旧混凝土的粘结性能研究内容和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具有参考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采用7种不同的粘结树脂,通过2批双剪试件的拉伸剪切试验研究了拉挤成型玄武岩纤维复合板与后浇混凝土湿粘结界面的力学性能,并将其与在既有混凝土表面外贴FRP形成的干粘结界面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比两者的破坏特征、荷载位移曲线、有效粘结长度、粘结滑移关系、界面断裂能以及粘结破坏机理,深入地研究了湿粘结界面的性能.结果表明:湿粘结的粘结强度仅为干粘结的1/2~2/3,但2种界面的有效粘结长度相差不大.最后,基于试验数据提出了适用于湿粘结界面的剪切滑移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9.
新老混凝土粘结界面的微结构及与集料-水泥界面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老混凝土粘结界面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将由其微观结构来决定。在大量宏观和微观试验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粘结界面的微结构模型 ,并分析了微结构的生成机理、组成和形貌特征。与已有较多研究的集料 -水泥界面模型进行了进一步对比 ,指出了它们之间的重要差异。最后分析了微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进行了湿粘结界面条件下GFRP型材与混凝土粘结界面力学性能的推出式试验研究,试验变量为混凝土浇筑时间、界面形式以及GFRP型材的形式;对比分析了带T形肋和不带T形肋GFRP型材与混凝土界面的抗剪能力,探究了环氧树脂胶体养护时间与界面形式对界面抗剪性能的影响,获得了相应的荷载-滑移曲线、应变分布、剥离和极限荷载及破坏形态。结果表明:不带T形肋和带T形肋的试件的破坏形态明显不同;胶体养护时间为30 min试件的极限荷载和界面剪切刚度均强于胶体养护时间为0 min试件;在粘结界面中加入粗砂,增大有效粘结面积,适当增加胶体养护时间,可以显著提高界面剥离承载力。  相似文献   

11.
提高水泥石—集料界面粘结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研究了提高普通混凝土中水泥石集料界面粘结强度的途径,结果表明:在水泥中掺加超细矿渣粉,低温浅烧处理大理石集料,集料表面涂以硅烷偶联剂或丁苯胶乳,以低水灰比浆体包裹集料,均可使水泥石集料界面粘结强度得以大幅度提高.对以上提高水泥石集料界面粘结强度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26个尺寸为150mm立方体的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标准试件,进行了钢筋全长粘结的拔出试验,分别量测出光圆钢筋、变形钢筋与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的荷载与自由端的粘结滑移关系,研究了钢纤维体积率和钢纤维类型对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根据现行《钢纤维混凝上试验方法》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的加入对光圆钢筋与高强混凝土的极限粘结强度无显著影响;对变形钢筋与高强混凝土的极限粘结强度有一定影响,但缺乏明显的规律性。通过对试件破坏形态及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现行《钢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有关粘结性能的试验方法不适用于高强混凝土及钢纤维高强混凝土。  相似文献   

13.
纤维编织网在细粒混凝土中的黏结和搭接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薄板试件的拉拔试验和四点弯曲试验研究了纤维编织网在细粒混凝土中的黏结和搭接性能.结果表明:纤维编织网的表面处理和经向纤维束对纤维编织网和细粒混凝土的界面黏结性能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无论纤维编织网是粘砂还是不粘砂,随着碳纤维束初始埋长的增加,平均界面黏结强度有降低的趋势;当碳纤维束初始埋长大于35mm时,可保证碳纤维束与细粒混凝土有足够的黏结而不被拔出.对于粘细砂处理的绑扎搭接试件,碳纤维搭接长度不小于60mm可满足纤维束间应力传递的要求;在同样的搭接长度下,绑扎搭接纤维束的增强效果要优于黏结搭接.  相似文献   

14.
通过碳纤维从自密实混凝土中的拔出试验,分析纤维长度和浸胶处理以及预应力对粘结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纤维埋长增大,纤维的最大拉拔力不断增大,用环氧树脂浸渍碳纤维并对碳纤维施加预应力能提高粘结性能。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表明硅烷偶联剂能显著提高砂浆与花岗岩界面层的粘结强度。提出偶联剂可在水泥浆与骨料间形成化学键的初步见解 ,讨论偶联剂大幅度改善大粒径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界面剂对新老混凝土粘结的剪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混凝土结构的修补和加固工程中 ,新老混凝土的粘结性能是最为关键的问题。而新老混凝土粘结面的抗剪切性能在两部分混凝土共同受力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采用 3年龄期的老混凝土 ,通过比较 ,浇制了一批Z形新老混凝土粘结试件和整体混凝土伴随试件。通过剪切试验研究 ,得出了不同界面剂对新老混凝土粘结剪切性能的影响规律 ,并进行了双因素方差分析。  相似文献   

17.
纤维增强塑料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模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高丹盈  朱海堂  谢晶晶 《工业建筑》2003,33(7):41-43,82
纤维增强塑料筋与钢筋性能的差异 ,使纤维增强塑料筋混凝土的粘结性能与钢筋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存在明显不同 ,因此 ,研究塑料筋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模型 ,对推广塑料筋混凝土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的纤维增强塑料筋与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模型的基础上 ,提出了粘结滑移的连续曲线本构模型。该模型以粘结滑移曲线的三个关键点为基础 ,物理概念明确、光滑连续 ,并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