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系统调查国内流通领域几种主要油脂脂肪酸组成的基础上,对芝麻油掺入其它油品质后脂肪酸组成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找出了芝麻油掺伪检验的定性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市售橘仁为原料提取橘仁油.对橘仁油的理化性质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橘仁油主要由7种脂肪酸组成,其中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含量分别为25.1%、25.4%、38.1%;通过测定橘仁油Sn-2位脂肪酸组成,确定了橘仁油脂肪酸的分布、使用GC/MS对橘仁油的不皂化物成分进行了分析,检测出10种主要物质,其中7-烯豆甾醇含量最高,占总量的78.8%.橘仁油中总磷脂含量为2.15%.VE含量甚微.  相似文献   

3.
番茄红素油树脂是以番茄皮渣为原料、以非极性溶剂为介质来进行抽提而得到的油溶性成分的混合物,其中除含有番茄红素外,还含有一定数量油脂及脂肪酸,维生素E、甾醇及磷脂等类脂性成分。本研究通过对皂化后所得脂肪酸经AMP衍生化所产生衍生产物的GC/MS法,对其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番茄红素油树脂中脂肪酸组成包括14:0,16:0,18:0,18:1,18:2,18:3等几种,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约占脂肪酸总量的75%,而不饱和脂肪酸仅占25%,并且所有脂肪酸的碳链均较短。  相似文献   

4.
紫草油脂肪酸尿素包合后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紫草油脂肪酸尿素包合后的液相及固相中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确定尿素包合法分离提纯含两种以上多烯脂肪酸的效果。实验采用色-质联用仪,分析测试了紫草油脂肪酸经尿素包合后固相和液相中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尿素包合法可以富集多烯不饱和脂肪酸,使液相中亚油酸、亚麻酸、十八碳四烯酸三种多烯脂肪酸的质量分数高达94.6%,单烯和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降为5.4%,但与尿素形成固相包合物的脂肪酸中亚油酸、亚麻酸、十八碳四烯酸三种多烯脂肪酸的质量分数仍达66.4%。因此,采用一次尿素包合法分离提纯含两种以上的多烯脂肪酸的植物油效果不很理想,需选用与柱层析相结合的手段做进一步的分离。  相似文献   

5.
油,粮,饲兼用型优良作物油莎豆成份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油莎豆的组成成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莎豆的地下块茎含碳水化合物达45.4%,粗脂肪含量为22.9%,粗蛋白含量为6.1%,可直接食用或制油。其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茶油相似,是良好的食用烹调油。  相似文献   

6.
猕猴桃籽油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猕猴桃籽油的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猕猴桃籽油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麻酸含量高达63.99%,是亚麻酸含量最高的植物之一,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营养保健油源。  相似文献   

7.
中国紫苏属植物种子含油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国内13个省市采集的紫苏属植物18个品种的种子的油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系的含油量介于24.75% ̄39.52%,饼粕蛋白含量介于25.38% ̄37.19%,苏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占脂肪酸总量的90%,其中亚麻酸含量介于56.14% ̄64.82%,表明苏子油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营养保健油源。  相似文献   

8.
对油莎豆的组成成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莎豆的地下块茎(果实)含碳水化合物达45.4%,粗脂肪含量为22.9%,粗蛋白含量为6.1%,可直接食用或制油。其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茶油相似,是良好的食用烹调油。取油后的饼粕可提取多糖或食用和饲用,因此是一种极有开发价值的粮油作物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植物脂肪酸组成对胶磷矿常温浮选的影响,选取了棉油、豆油、米糠油、棕榈酸、硬脂肪酸等几种植物脂肪酸,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其脂肪酸的成分,利用浮选试验评价了其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这几种植物油含有脂肪酸的成分不同,浮选性能也不同.常温下的浮选性能依次为:碘值135棉油脂肪酸〉碘值110豆油脂肪酸〉碘值95米糠油脂肪酸〉碘值120棉油脂肪酸;浮选时,棕榈油脂肪酸与硬脂酸完全没有泡沫.植物脂肪酸捕收剂中的亚油酸/油酸比值对选别指标的影响为:比值越大,浮选效果越好.温度较低时,应选用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高脂肪酸作为捕收剂.  相似文献   

10.
采用石油醚萃取核桃仁中的脂肪酸甘油酯,并对其交酯化反应,以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法测定核桃仁油的脂肪酸组成,检出棕榈酸(1.78%)、亚油酸(70.65%)、油酸(26.84%)、硬脂酸(0.47%)等4种脂肪酸。  相似文献   

11.
分析测定4种常见禽蛋蛋黄油相对密度、折光指数和皂化值等主要理化指标,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蛋黄油脂肪酸组成,采用猪胰脂酶选择性水解方法分析蛋黄油sn-2位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4种蛋黄油脂肪酸主要为油酸、棕榈酸和亚油酸;油酸含量最高的为鹅蛋蛋黄油,相对含量为56.56%;棕榈酸和亚油酸含量最高的为鸡蛋蛋黄油,相对含量分别为23.52%和18.53%;sn-2位上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在sn-2位上,油酸含量最高的为鹅蛋蛋黄油,相对含量为70.92%,亚油酸含量最高的为鸡蛋蛋黄油,相对含量为33.82%;用Rancimat法分析蛋黄油氧化稳定性,结果显示鹅蛋蛋黄油氧化稳定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2.
番茄籽油的脂肪酸及甘油酯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柱层析、气相色谱法和薄层层析法,研究了国内常见的几种番茄籽中油脂含量、脂肪酸组成和甘油酯的结构,番茄籽油含率为20-23%,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在70%以上,其中必需脂肪酸-亚油酸质量分数为50%以上,番茄籽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  相似文献   

13.
文冠果油理化特性及组成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胰脂酶水解法分析了文冠果油脂肪酸组成和Sn-2位脂肪酸分布,油脂脂肪酸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接近90%,油酸、亚油酸含量75.5%以上;Sn-2位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为97%,其中油酸、亚油酸含量较高(95.0%).高效液相色谱、Rancimat仪测定结果表明:文冠果油中维生素E含量为51.24mg/100g;氧化稳定性值在110℃时为4.24 h;碘值为111.9g/100g,为半干性油脂;文冠果仁中粗脂肪含量达62%、粗蛋白为29%以上,是一种珍贵的木本油料.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气相色谱、胰脂酶水解法分析测定了河南和内蒙古两省区的牛油脂肪酸组成和Sn-2位脂肪酸分布,组成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达65%以上,其中豆蔻酸为5%,棕榈酸为30%,硬脂酸为25%;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含量最高达20%以上;Sn-2位脂肪酸分析表明,其组成主要为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两省牛油中维生素E含量均小于1.8mg/100 g;用Rancimat法测定100℃氧化稳定性值,河南省牛油为4.60 h,内蒙古牛油为7.65 h.两省牛油理化指标稍有不同,但差别较小.  相似文献   

15.
黄连木籽油的理化特性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开发和利用黄连木籽资源,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黄连木籽油的理化指标、饼粕的质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黄连木籽含油34.46%,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1.58%,其中油酸含量47.32%,亚油酸含量31.58%。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新油源油料树种。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超声辅助提取石榴籽油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石榴籽油提取工艺条件;为比较从不同种类石榴中提取的石榴籽油中脂肪酸的组成,采用GC-MS法对多种石榴油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石榴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以200目粉碎的石榴籽粉为原料,以正己烷为萃取剂,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60 min,超声功率80 W,料液比1: 12;在该工艺条件下石榴籽油出油率达17.97%;青皮石榴中检测出12种脂肪酸,山东大红石榴中检测出11种,云南酸石榴中检测出10种;3种石榴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且石榴酸的含量均高于61.00%。    相似文献   

17.
番茄油树脂成分分析及番茄红素的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番茄油树脂中的脂肪酸组成和类胡萝卜素进行了分析测定,并研究了番茄油树脂在贮存过程中番茄红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番茄油树脂中含有较多的脂肪酸甘油酯(65%)和不皂化物(27%),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74%-75%),其中亚油酸质量分数为51%-52%,油酸质量分数为22%-23%。番茄油树脂中类胡萝卜素主要是番茄红素,另外有少量的β-胡萝卜素。番茄油树脂贮存过程中番茄红素较为稳定,贮存条件以避光充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葡萄籽油理化特性及组成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胰脂酶水解法分析了葡萄籽油脂肪酸组成和甘三酯结构,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9.34%,亚油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75.25%;根据1,3-随机-2-随机分布学说计算出葡萄籽油甘三酯组成,主要甘三酯是Sn-LLL 42.35%、Sn-LOL 16.69%、Sn-POL 2.17%、Sn-LLP 5.52%;高效液相色谱、Rancimat仪测定结果表明:葡萄籽油中维生素E含量为21.02mg/100 g;氧化稳定性值在100℃时为2.7 h;理化特性分析其碘值为131.7 g/100 g,属干性油.  相似文献   

19.
充氮气调对大豆制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充氮气调储藏的大豆抽提制油,以常规储藏为对照,研究大豆制油品质的变化.试验表明:大豆油的色泽、碘值、皂化值、磷脂含量、脂肪酸组成变化不明显;气相色谱分析大豆油脂肪酸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2%以上,其中油酸为20.68%,亚油酸为54.56%,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含量达12%以上;酸值和过氧化值随着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上升趋势明显.在低温下储藏,大豆各制油品质指标变化缓慢,能够较好地保持大豆原有的制油品质;高温下储藏大豆酸败速度加快;气调组变化比对照组小.  相似文献   

20.
对新油源盐肤木籽油和五倍子油采用国家标准进行了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盐肤木籽油含油13.7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2.13%,其中油酸含量12.12%,亚油酸含量57.92%,亚麻酸含量2.09%;五倍子油以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月桂酸含量44.41%,肉豆蔻酸含量31.78%,棕榈酸含量11.75%.盐肤木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新油源油料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