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部铜矿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巷道围岩分类是地下工程支护形式的主要依据,随着岩体力学的发展和测试手段的不断完善,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岩体分类系统,有的以单因素指标为分类依据,有的以多因素指标综合分类,而近年出现一种新的趋势,就是力求把稳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统一起来,使岩体分类尽可能切合实际。本文提出采用模糊贴近度方法来确定开挖岩体类级,根据岩体类级选择合理的支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岩体质量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及其在哈图金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昌富 《黄金》1993,14(8):11-14
岩体质量是一个灰色系统,而关联度分析法是灰色系统理论中评价事物(现象)间相似性和贴近度的基本方法.所以,本文试图通过计算比较被评价岩体与各标准类级之间的关联度来确定其稳定性类级,并将此法应用于哈图金矿,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的岩体分类法──模糊分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模糊数学在岩体分类中的应用。作者选择完整岩石的抗压强度σc(x1)和内摩擦角(x2),节理间距R(x3),岩石质量指标RQD(x4),龟裂系数K(x5),岩体含水率(x6)等六个参数作为岩体分类的基本参数。利用模糊聚类建立起岩体分类的五种“标准”模型,最后使用贴近度和择近原则对新的岩体工程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以前矿山巷道支护的经验,运用岩体开挖松动圈破坏机理,以现代支护理论的观点,在强调巷道支护中必须以岩体分类为依据的基础上,论述巷道支护形式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龚剑  欧阳治华 《黄金》2011,32(9):28-31
岩体质量分类Q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岩体质量分类方法之一.为了实时准确地判断岩体稳定性,提高工作效率,并将Q系统岩体分类信息化,以Python为开发语言,利用Web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开发了岩体质量Q系统计算平台.详细介绍了岩体质量Q系统计算平台的开发原理和操作流程,将Q系统与网页界面结合,并通过网页展示Q系统图解与支护...  相似文献   

6.
芦世俊 《黄金》2004,25(9):18-20
通过对高应力集中区的巷道围岩进行分类,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开挖岩体的类级,探讨适合不同岩石条件下的巷道支护形式,使所选择的支护方法达到既安全又实用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以白云鄂博铁矿东矿C区岩体节理产状为研究对象,通过构造空间直角坐标系,采用基于Euclidean距离度量标准的系统聚类法对反映节理产状的单位法向量进行分类,选用合适的分布函数描述各组节理,并对各组节理的概率分布模型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采用系统聚类法能较好反映现场节理产状,准确给出岩体节理分类方案,消除人为判别模糊性.基于聚类分析结果,结合边坡参数,采用赤平极射投影法进一步确定边坡最可能失稳模式,为调整边坡设计参数,控制边坡灾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明确区分了岩石材料破坏与岩石工程系统失稳破坏不同含义的基础上,提出用数据计算模拟地下岩石开挖工程和实际工程设计中,不应简单地将岩石材料的破坏与岩石工程系统的破坏用同样的破坏准则加以判断,文中运用系统能量的原理,借助突变理论的方法推导出岩体工程开挖系统失稳破坏的能量突变准则,并将其引入进有限元数值计算中去判断岩体工程系统失稳的可能性,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证明所提出了观点和判断准则是正确的,具有一  相似文献   

9.
陈赞成  余斌  胡建军  曹辉 《黄金》2013,(6):35-39
针对呼的合铜矿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岩体力学特性等,应用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方法进行了工程地质划分、节理裂隙统计和岩体结构分类。同时应用CSMR分级方法对呼的合铜矿岩体质量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类和评价,其评价结果为Ⅰ区和Ⅱ区边坡岩体质量评价级别为IIIb,Ⅳ区、Ⅴ区和Ⅵ区评定级别为Ⅲa,Ⅲ区评定级别为Ⅱb。  相似文献   

10.
在了解了国内外工程岩体分类方法研究历程的基础上,介绍了RMR系统、Q系统和BQ系统的由来与组成,重点分析了三者近年来在理论上、相关性、工程实践中的研究成果.现有的研究表明:首先,工程岩体分类方法为评估岩体质量好坏提供了捷径;其次,对于具体工程,恰当的对其进行修正,评价结果更能反映岩体的真实状态;再次,三者之间存在线性或非线性的关系,且均可用来对工程部分岩体力学参数进行估算;最后,结合应用各种数学方法,工程岩体分类方法更具合理性与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谦比西铜矿西矿体工程地质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色非洲矿业公司下属谦比西铜矿西矿体围岩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岩体力学特性复杂性,运用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方法进行了工程地质岩组划分、节理裂隙统计和岩体结构分类。利用RMR分级及Q系统分级方法对不同岩组的岩体质量进行了分类和评价,得出了工程岩体质量评价结论,为西矿体采矿和巷道支护设计方案提供了基本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2.
将支持向量机应用于岩体质量等级分类中,采用工程中适用性强的指标如岩石质量指标、完整性系数、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及结构面摩擦因数,作为判别因素.选用径向基核函数进行训练,通过交叉验证确定最佳模型参数,建立了岩体质量分级模型.该模型采用成对分类方法构建多类分类模型,与已有文献采用一对多分类法构建支持向量机多类分类模型相比,不可分区域减少很多,即模型分类精度提高显著.将该模型应用于工程实例,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工程勘测结果完全吻合,证明了支持向量机岩体质量分级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蒙库铁矿边坡岩体质量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岩体质量分级是边坡稳定性分析和支护设计的基础。文中根据室内岩石力学试验和岩体结构面的现场量测统计,结合蒙库铁矿开采设计,采用CSMR法对北帮边坡岩体质量进行了系统分级。研究结果表明,该段边坡岩体质量为Ⅱ级,局部可能出现小规模的块体破坏。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介绍了鹰嘴岩隧道进口洞身在Ⅱ、Ⅲ类软弱破碎岩体段开挖的施工技术,以及监控量测、安全措施等,取得了显著成效,保证了施工进度与安全,在类似工程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工程实际,系统论述了山丘节理岩体中开挖隧道时,如何根据岩石力学分析和工程地质条件,合理确定隧道的技术参数及其支护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明确区分了岩五材料的破坏与岩石工程系统失稳破坏不同含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用有限元计算模拟地下岩石开挖工程和实际工程设计中,不应简单地将岩石材料的破坏与岩石工程系统的破坏用同样的破坏准则加以判断的观点.运用系统能量的原理,借助突变理论的方法,导出了岩体工程开挖系统失稳破坏的能量突变准则,并将其引入有限元程序中,用以判断岩体工程系统失稳的可能性.通过对金川二矿区大面积龙矿柱胶结允填采场稳定性的有限元模拟分析,证明所提出观点和判断准则是正确的,只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结构面分组是开展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为此,采用谱聚类算法根据岩体结构面产状信息将结构面进行优势组划分。与目前广泛使用的K均值聚类相比,该算法能够收敛到全局最优。选取结构面法向量所夹锐角的正弦值平方作为结构面间的相似度量准则,应用谱聚类算法进行优化求解;同时,引入Silhouette指标对聚类有效性进行评价,以确定最佳分类数目。利用谱聚类方法对人工生成结构面数据进行计算的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最后,将该算法应用于三山岛金矿岩体结构面的优势组划分,取得了理想的分类效果,为进一步岩体稳定性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8.
岩体工程系统破坏失稳的能量突变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明确区分了岩石材料的破坏与岩石工程系统失稳破坏不同含义的基础上,提出在用数值计算模拟地下岩石开挖工程和实际工程设计中,不应简单地将岩石材料的破坏与岩石工程系统的破坏用同样的破坏准则加以判断。文中运用系统能量的原理,借助突变理论的方法推导出了岩体工程开挖系统失稳破坏的能量突变准则,并将其引入进有限元数值计算中去判断岩体工程系统失稳的可能性。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证明所提出的观点和判断准则是正确的,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合理的工程地质调查与岩体质量评价是地下工程设计、施工和采矿活动的基础,针对前河金矿软弱破碎类型岩体,在充分了解矿山地质、开采现状及软岩特点的基础上,采用适合软岩特点和符合矿山实际情况的测线法对其软弱破碎岩体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调查与分析,并采用MRMR-2000系统法和Q系统法分别对矿体和上下盘岩体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矿岩体中的结构面非常发育,均发育有3组以上的优势结构面,结构面平均线密度均超过25 条/m;矿体及上下盘岩体均属Ⅴ级,矿岩体质量总体评价均为差,其中,下盘岩体相对稍好,上盘岩体次之,矿体最差。  相似文献   

20.
在数值分析与实际变形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复合开采影响下岩体内部的应力变化特点.由于在地下与露天复合开采作用下,岩体变形的叠加作用机制与变化特征取决于2种采矿的各自开挖量;当边坡角较小时,岩体变形更多地表现出地下采动特性,而在相同地下采动影响下,随着露天边坡角增大,其相应的变形范围和变形深度均增大;2种开挖量大小直接影响各单元体主应力矢量大小和方向,并且其中每个开挖量的变化都将使岩体产生不同的破坏特点和滑移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