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诉讼行为是构成诉讼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实现诉讼程序价值和目的的基本载体.没有诉讼行为,也就不存在所谓的诉讼和司法过程;诉讼行为贯穿于诉讼活动的始终.在分析法律行为的基础上,对诉讼行为的含义、特征、构成要件及其分类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认定诉讼行为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诉讼行为是构成诉讼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实现诉讼程序价值和目的的基本载体。没有诉讼行为,也就不存在所谓的诉讼和司法过程;诉讼行为贯穿于诉讼活动的始终。在分析法律行为的基础上,对诉讼行为的含义、特征、构成要件及其分类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认定诉讼行为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数额为中心对受贿罪定罪量刑已是通行的惯例,但这与受贿罪的渎职特性不相一致,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应提高其他情节,如受贿入的主体、违背职务的程度等在受贿罪定罪量刑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我国民事诉讼领域,虚假诉讼案件频繁发生,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合法利益,而且严重破坏了诉讼秩序。它损害了司法机关的可信度,因此有必要加大打击力度。民事诉讼检察机关调查核实权是履行民事检察监督职责的必要措施,在虚假诉讼的规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司法实践中,我们要及时解决民事检察调查核实权在运行时遇到的问题,使其运行过程更加规范化,并给予合理限度和相关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调研基础上,指出虚假广告的现状和危害,分析其生产的原因,并提出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调研基础上,指出虚假广告的现状和危害,分析其生产的原因,并提出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司法实践中重复诉讼是被禁止的.判断两个诉是否为重复诉讼,就看是否是同一当事人和同一诉讼标的.传统的诉讼标的理论在解读重复诉讼的识别问题时显得苍白无力.主张采取搁置诉讼标的争议、根据个案具体判别的务实态度,以纠纷的最终解决和对当事人合法权益最大限度的保障为出发点,来思考民事诉讼理论和安排民事诉讼实践,从而判断是否重复诉讼.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股东没有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按期足额缴纳出资额的现象,在这些现象中最为恶劣的一种就是虚假出资。本文主要介绍了虚假出资行为的法律责任,报考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最后探讨了相应的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证券法、公司法、注册会计师法和刑法对虚假信息的法律责任追究存在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治理虚假信息应以完善民事责任为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包括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会计信息生产者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是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内在动因;一定时期的法律环境、政治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会计人员业务、道德水平等因素,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外部条件。上述两方面共同作用,才会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因而治理虚假会计信息,既需要努力消除和改变易于导致其产生的内部动因和外部环境,也需要多种治理措施的综合运用。由于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日益重要,本文试图从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出发,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近来互联网领域出现了多起虚假交易案件,学界对于互联网领域虚假交易的定性与规制存在诸多争议。虚假交易在电商领域可分为虚假交易炒信、恶意好评、恶意差评三种,均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理应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其中,对于恶意好评,实践中多以破坏生产经营罪来定罪处罚,有刑法前移的倾向,违背了刑法谦抑性原则。  相似文献   

12.
对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防范措施.对企业出具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1997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以来,我国刑事诉讼从强制权主义模式向当事人主义模式转型,但是我国的检察机关集控诉和法律监督职能于一身,将破坏控辩平等这一基本诉讼结构。检察机关当事人化的命题主张在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重新探讨检察机关的诉讼地位问题,将检察机关还原为承担控诉职能的一方当事人,进而将其职权进行调整,以期在控审分离、控辩平等、审判中立的诉讼结构框架内,实现诉讼公正,切实发挥刑事诉讼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专利侵权诉讼申涉及的证据具有数量众多、种类繁杂、技术性强、知识面广、难于获取、极易丧失等特性,因而对专利侵权诉讼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和确认就比其他民事诉讼证据的相关工作更为复杂和困难。对证据披露制度及其在专利侵权诉讼中的运用、专利侵权诉讼中举证责任的一般规则以及专利侵权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倒置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有利于积极推动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改革,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民事诉讼证据理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中传统因果关系学说的混乱导致了司法实践的“手足无措”,因果关系理论的完善应沿着以下路径进行:刑事因果关系应分为事实因果关系和法律因果关系。事实因果关系解决归因问题,法律因果关系解决归责问题。法律因果关系分为定罪因果关系和量刑因果关系,而定罪因果关系又是因果关系问题的核心问题,其认定标准包括积极要件和消极要件。  相似文献   

16.
行政公益诉讼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的现实需要为坚实基础,能更好的实现行政法依法行政的价值目标,维护公共利益,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已成为我国理论与实践部门的共同呼声。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是行政法治实践中最活跃的因素,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首先必须解决好原告资格问题。本文通过对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理论及设立必要性的研究,对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架构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17.
虚假广告侵害了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其代言人在虚假广告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我国现行法律在追究其法律责任的制度上却缺乏相关规定;分析了虚假广告代言人的民事责任,为完善现行法律提出建议,以明确虚假广告代言人的相应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8.
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公益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社会公益,环境侵害具有间接性、广泛性和延续性特点.我国现行诉讼法对原告资格的限定主要遵循"直接利害关系"理论,不适合环境公益诉讼.应在"直接利害关系"理论基础上,根据环境权理论和公共信托理论,放宽对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限制.除直接受害人与具体相对人和检察机关外,还应赋予社会公众、非政府环保组织和后代人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资格.  相似文献   

19.
印度公益诉讼起源于上世纪6、7十年代,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具一格之处,其中包括原告的主体资格"、书信管辖制度"、司法能动主义、临时性命令等。印度环境公益诉讼对于保护印度环境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柯 《商品与质量》2012,(Z2):224-225
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保护环境公共利益,属于社会公共利益,这种社会公共利益"是从社会生活角度出发,为维护社会秩序,社会的正常活动而提出的主张、要求和愿望。"公共利益本身具有不确定性、整体性等特征。因此,环境公共利益受到损害自然涉及到生存于环境中的个人或组织,这就表明这些个人或者组织都应当能够享有环境公益诉讼的起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