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细度也称为分散度,是指物料颗粒粗细的程度。水泥细度是企业用来控制水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水泥细度影响水泥的凝结硬化速度、强度、需水性、析水率、水化热、耐风化性等等一系列性能。因此细度是水泥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水泥细度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筛余、比表面积和颗粒级配,水泥企业最为常用的是筛余,检验方法为水筛法。从节能、降耗、环保,提高水泥生产技术,改善水泥质量出发,使用激光颗粒分布测定仪是最佳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1水筛法检测水泥细度的概况 因水泥细度影响水泥的凝结硬化速度、强度、需水性、泌水率、水化热,耐久性等等一系列性能,所以水泥细度是企业用来控制水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水泥细度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筛余、比表面积和颗粒级配,水泥企业最为常用是筛余。筛余的检验方法为水筛法。即:将试验筛放在水筛座上.用规定压力的水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试验筛内的水泥达到筛分。  相似文献   

3.
1 水筛法检测水泥细度的概况 因水泥细度影响水泥的凝结硬化速度、强度、需水性、泌水率、水化热.耐久性等等一系列性能,所以水泥细度是企业用来控制水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水泥细度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筛余、比表面积和颗粒级配,水泥企业最为常用是筛余.筛余的检验方法为水筛法,即:将试验筛放在水筛座上,用规定压力的水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试验筛内的水泥达到筛分.  相似文献   

4.
胡振庆 《水泥工程》2023,36(6):35-36
<正>1引言水泥细度是指水泥颗粒总体粗细程度。水泥粉磨细度越细,水泥的强度越高,但粉磨电耗上升,水泥粉磨过细还会影响水泥的使用性能。水泥细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筛余、比表面积和颗粒级配三种。  相似文献   

5.
正0引言水泥颗粒级配影响因素很多,如物料的配比、物料的易磨性、产成品细度控制、粉磨工艺系统的配置、工艺参数的控制等等。影响粉磨工艺因素也有多种,如粉磨工艺系统配置有辊压机半终粉磨、立磨、双闭路联合粉磨、单闭路联合粉磨、闭路磨、开路磨等等;水泥磨钢球级配是否合理;循环负荷与选粉效率、风速、风压的控制等等。1水泥磨钢球级配与水泥颗粒级配关系研究我公司为Φ3.8m×12m双仓闭路水泥磨,前配140-65辊压机。就水泥磨钢球级配与水泥颗粒级配关系研究方面,笔者主要分以下四个阶段实施。  相似文献   

6.
王贵生 《水泥》2005,(2):20-21
采用不同的粉磨工艺和设备对水泥强度、凝结、硬化过程等一系列物理性能影响较大。通过调查发现,本地不少立窑水泥企业用52.5MPa强度等级的熟料,掺少量混合材,只生产32.5MPa强度等级的水泥。是什么原因降低水泥强度?单凭检测细度发现不了问题,在2000~2003年送样对水泥颗粒级配进行检测,发现是由于颗粒级配不合理。以下将对比不同粉磨工艺对水泥颗粒级配及水泥物理性能的影响.其中所用熟料的强度等级均为52.5MPa左右。  相似文献   

7.
不同粉磨工艺水泥颗粒级配的研究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爱琴  任小良 《水泥》2003,(3):32-35
近年来,水泥的颗粒级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新标准实施后水泥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如在相同配比下,新拌混凝土裂纹增加,和易性变差,水化速率过快等[1],更引起了人们对水泥颗粒组成的关注,也使人们意识到传统的细度控制已很难满足现代水泥应用技术发展的需要。但新的颗粒级配组成如何,生产过程又如何进行控制,目前报道不多。至于不同粉磨系统的颗粒级配,其深入研究的也不多。而我国开路系统和闭路系统的水泥颗粒级配从前人们只是从80μm筛余和工艺流程上意识到两者的差别,很少做量的测试,这给下一步颗粒级配…  相似文献   

8.
标准稠度是商砼站使用水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它的高低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除了熟料、混合材、缓解剂等品种、质量,磨机工艺影响外,水泥细度(45μm筛余量,比表面积、颗粒级配)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影响因素。我公司在磨机钢球级配调整过程中一直关注并检测出磨水泥的细度和标准稠度,最终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9.
德州大坝集团立窑厂执行水泥强度新标准,采取的措施是:增加生料细度,提高生料质量,调整配料,增加熟料中的C3S C2S的含量;采用小料球煅烧法,提高水泥成品细度,改善颗粒级配。  相似文献   

10.
实施ISO法对粉磨系统的要求及采取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一佛 《水泥》2000,(9):4-6
0引言 我国粉磨领域向来以提产节能为首要任务,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自行研制的基础上,这些年推出了一些新的节能技术及装备。最新颁布水泥强度标准已与 ISO水泥强度标准接轨,对我国水泥质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尤其是水泥细度和颗粒级配。而水泥行业粉磨技术的现状显然适应不了这个要求,降低成品细度必将降低产量,而水泥颗粒级配一直未列入水泥厂生产控制指标,可以说国内在该方面的生产应用研究尚属空白。因此,粉磨领域所面临的任务除节能降耗外,当务之急是在不降低水泥磨产量的前提下如何提高水泥质量以达到 ISO水泥强度…  相似文献   

11.
粉煤灰的物理活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研究了粉煤灰的细度、颗粒级配、颗粒形貌对粉煤灰活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细度粉煤灰的物理特性及其对水泥强度和石灰-粉煤灰系统强度的影响.同时,结合温度的变化,对石灰-粉煤灰系统中粉煤灰细度、养护温度和养护时间与粉煤灰活性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对于人们系统认识粉煤灰的性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0引言 在水泥的粉磨生产中加入适量助磨剂,通过助磨剂的表面活性及电荷分散作用达到对颗粒表面的物理化学改性,发挥界面效应,可在水泥细度和磨机功率消耗都相同的条件下增加产量;或在水泥产量和磨机功率消耗相同的情况下增加水泥的比表面积,优化水泥颗粒级配,进而提高水泥的强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影响预拌混凝土专用水泥性能的因素有:水泥矿物组成与化学成分;熟料的碱含量及煅烧气氛;水泥调凝剂;掺用混合材的种类及细度;水泥的细度、温度及存放时间等。改善途径包括:对水泥生产原料进行超前控制;优化熟料矿物组成、烧成温度、烧成速度及冷却速度;优化水泥颗粒级配;合理控制出厂水泥的强度值,确保水泥均匀性。  相似文献   

14.
选粉机随着圈流粉磨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创新,同时,也随着对水泥质量要求的提高而不断突破。转子式选粉机是借鉴先进的平面涡流分级原理发展而来的,它有效地控制成品的细度和粒度分布,较好地满足了生产需要。水泥新标准实施后,许多水泥厂水泥的早期强度达不到要求,不得不在控制成品的细度上大做文章,然而水泥细度控制较严后,选粉机的效率大幅度下降,水泥能耗有所上升。同时,随着选粉技术的发展,选粉效率提高,在控制相同细度的情况下,少数水泥企业的水泥强度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主要是在相同细度的情况下,其水泥的颗粒级配和颗粒形貌不同所…  相似文献   

15.
颗粒特性对水泥性能的影响及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概述 水泥颗粒特性是影响水泥强度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水泥普遍存在着粒度偏粗、粒度分布宽、颗粒圆形度低等问题。随着ISO标准的全面实施和我国将加入WTO,这些问题愈发突出。降低水泥细度,改善颗粒级配,提高颗粒圆形度,将是工艺设备的改进和操作参数优化所追求的目标。颗粒特性分析在为生产过程提供准确依据的同时,还能达到节能降耗,提高产量,提高性能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新型干法水泥厂设计新概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随着水泥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产业政策的相应调整,在新型干法水泥厂的设计中要建立采用先进技术、超前控制和连续生产的新概念工厂规模、水泥细度和颗粒级配、矿山、原料、生料粉磨、烧成系统等方面的传统设计都应做较大改进。  相似文献   

17.
水泥中的颗粒分布及其优化对水泥以及混凝土强度、性能及外加剂适应性的影响,包括不同的粉磨工艺对水泥产量、质量特别是能耗的影响,越来越受到水泥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激光粒度分析方法改变了传统水泥仅凭细度(筛余)和比表面积进行粉磨质量参数控制的思路。激光粒度分析可非常直观地显示水泥成品的颗粒分布范围,对调整水泥颗粒级配、稳定控制产品质量,特别对在利用工业副产品资源降低水泥生产成本方面带来很大便利。  相似文献   

18.
采用45μm方孔筛余量来预测水泥比表面积,具有简单易行、快速准确的效果。45μm筛余量可以判断水泥性能和颗粒级配的影响,本文通过负压筛析法检测水泥45μm筛余量及水泥比表面积的测定,得到大量的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建立了45μm水泥细度,与比表面积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只要测定45μm水泥细度,根据此方程,就可以准确知道水泥的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19.
赵东镐 《水泥》2007,(3):1-5
根据国内外学者关于硅酸盐水泥及其胶凝材料最佳颗粒级配的论述,进一步探讨其颗粒分布,理顺和阐明硅酸盐水泥最佳颗粒级配与胶凝材料最佳颗粒级配之间的关系和不同点,从而为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提供在硅酸盐水泥及其胶凝材料颗粒级配方面的一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0.
以45μm筛筛余和比表面积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水泥细度,具有取样不具代表性、操作误差大、分析数据滞后的缺点,严重影响着水泥成品的品质。Xoptix在线激光粒度分析仪,以其检测快速、准确、方便等特点,实时地反映了水泥生产过程中颗粒级配的变化,为生产线工艺改造提供了依据,提高了水泥品质,节约了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