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规划与建筑的复杂关系是显示易见的,但是是值得研究的。这里首先对城市规划与建筑学进行了历史回顾。然后阐述了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的关系问题,最后提出了处理规划与建筑之间关系的途径。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也即对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之间的关系的协调。规划中,对协调和解决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设计建筑群的整体形象都有很好的体现。在规划的指引下,建筑的设计不仅要解决室内空间的设计,使其达到实用、经济、美观的要求,还要在外部形体的设计上具有时代特性,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经典城市规划领域的城市,化剂理论的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探索和研究既有公共建筑改造在城市发展规域下的多重综合效应。由于传统建筑理论中对于建筑改造的研究和分析部集中于建筑本体范畴,而改造行为本身所产生的附加影响往往是与本体研究同等重要的。本研究将视角着眼于城市层面的目的在于将既有公共建筑改造与城市发展相联系,并张多重综合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既有公共建筑改造"AEF"综合效应评价矩阵和评价体系横型,用以改造方案在城市角度的评价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建筑师在建筑创作中常受制于城市规划的各种指标及规定,在宏观的城市尺度与微观的建筑尺度之间存在着断层,这就需要建筑师关注城市,向上找到种联系的方式日本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五位建筑师积极应对城市发展的宏观问题,为连接城市与建筑之间的断层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他们那些具有城市尺度视野的作品不仅为建筑找到了依据,也为宏观层面的城市规划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王旭 《城市建筑》2022,(13):124-127
本文试图对塚本由晴的城市研究与实践关系进行解读。塚本由晴的城市研究主要反映在他的两本关于东京城市导览的书籍中,其提出了“滥建筑”这一重要概念。而其实践主要为小住宅和部分重建规划,因此视角更接近微观,与民众行为联系紧密。通过对塚本由晴的理论和实践文本的比较研究,分析其文本的信息筛选和逻辑顺序,梳理了其从城市的大尺度到近人尺度的理论框架,并寻找与其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熊雪君 《城市建筑》2022,(2):126-130
本文通过对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进行解读,以及对空间句法"组构"理论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在理论根源和实际效用上存在必然的联系.尤其是运用在现代商业综合体空间的分析中时,空间句法提供了更为客观和高效的意象研究方法,通过量化的轴线与视域方式对城市意象理论进行了补充说明.本文以上海浦东正大广场为分析案例,对这两种理论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前,城市代谢这一源于生态学的概念已逐渐渗透至城市规划与设计领域,并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城市生态危机的关键手段。面对此新兴议题,荷兰较早地展开了与之相关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并取得了独树一帜的成果。因此,在解读荷兰城市代谢理念缘起和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城市代谢应用研究的归类和总结,提出基于物质流分析的空间优化、基于资源再生利用的技术整合以及基于循环代谢机理的潜力发掘理念和方法,从而为我国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规模也越来越大,这对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如何对建筑进行合理设计打造更加完美的城市外观,已经成为相关建筑人员研究的重点。本文将结合山东省东营利津县的实际发展特点,对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联系与协调进行简要分析,旨在为城市的健康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依据相关城市建筑规划设计理论,对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规划建设进行界定;从两个方面阐述城市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价值,充分认识到建筑规划设计是提升城市建筑建设有效性,促进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前提;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提出我国的建筑行业应当深入调查城市发展需求,引进先进技术手段的同时,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建设中加入综合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王曼 《建筑设计管理》2012,(12):38-40,48
以建筑美学的眼光审视,介绍了建筑美学思想及其发展趋势,从影响、联系、作用三方面系统分析了建筑美学与城市物质空间属性之间的关系。并从城市设计角度判断城市物质空间属性走向。本课题的研究是针对现有城市规划内容、方法和城市特色理论的深入和细化,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从新的视角和切入点了解城市规划的“物质空间属性”走向。  相似文献   

10.
马棉丹 《山西建筑》2006,32(7):39-40
对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日益密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的理论联系、在城市规划中的经济发展因素及城市规划的经济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表明城市规划必须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加强经济问题的研究,提高城市规划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介绍了国营老厂区居民居住生活现状,用数据展现了城市低收入居民的真实生活状况,总结出城市低收入居民住宅保障范围偏小,住房租赁补贴标准偏低的现实;同时基于对重庆市国营老厂区家庭的调查,作者发现仅依靠租赁补贴难以起到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权益,并由此引出对重庆市低收入居民住房保障制度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低收入住区的产生机制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收入人群在某些城市住区的空间聚集导致城市低收入住区的产生,并引发城市低收入住区发展及其居民生活和发展等方面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文章对国内、外有关城市低收入住区的产生机制及其影响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指出中国城市低收入住区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主要方向和问题。  相似文献   

13.
工业社区的衰败是全球性的普遍现象,衰败的工业社区同时存在着物质空间老化和社会关系破裂的问题。因此,如何通过工业社区的更新与发展,让边缘化、封闭化的工业社区积极融入再城市化发展,成为城市社区中有机的部分,将会成为未来城市更新的一个全新问题。选取南京江南水泥厂社区作为案例,通过对相关社会部门和居民群体的调研获取相关资料,综合考虑社会与经济资本问题进行研究性设计。最终提出了社区整体结构调整、住宅改建与扩建、社区工业遗产与公共空间活化利用这三个针对工业社区的更新策略,为老旧工业社区的更新提供了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样本。  相似文献   

14.
The U.S. faces rising rate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ctive living-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to promote physical activity—has emerged as a strategy to combat growing obesity. The active living movement initially targeted mostly middle-class, suburban communities. In this article, I argue that planning for active living must especially address low-income, Black, and Latino communities, where obesity and related health risks are greatest and resources least available. First I review the problem of obesity and related health conditions among low-income, Black, and Latino populations in the U.S., and identify the role of insufficient physical activity in this problem. I then examine physical environment and other factors that shape opportunities for physical activity in low-income communities and communities of color. Finally, I identify strategies that may help to promote active living in urban settings to better serve these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5.
Considering how poor households relate with natural ecosystems is crucial to achieving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low-income communities in South Africa and beyond. This paper presents negative experiences associated with residents’ interactions with, perceptions of, and appropriations of natural ecosystems and green spaces in informal settlements in Johannesburg.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residents in two communities, key informants, and transect walks were used to identify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domestic gardens and vegetation in riparian and non-riparian open spaces. Inadequate services and infrastructure exacerbates these problems. This work contributes to knowledge regarding undesirable aspects of green infrastructure in the context of urban poverty. Understanding the downsides in human-nature interactions can usefully inform ecologically sound intervention in low-income informal urban areas.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低收入者面临的社会隔离、就业难、生活条件差等问题,归纳总结了欧美发达国家在解决低收入者居住问题上所经历的公共住房、混合住区、多元社区三个阶段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指出,大量的廉租房建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低收入者的问题,在当前无法实现居住混合与社会混合相结合的情况下,我国应该走一种以多元化混合社区为目标的过渡模式.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促进我国社会融合的低收入住区渐进式更新模式——“磁性社区”,探讨了“磁性社区”开放混合与动态生长的两个特点,并从社区边界、公共交通、功能业态、住宅类型和设施布局等方面提出“磁性社区”的更新方向,希望为解决我国低收入者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提出一条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曹阳 《福建建筑》2011,(8):11-13
通过对城市发展中遗留的大量旧住宅进行改造研究,分析当前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生活需求,提出面向廉租房的旧住宅改造建议,以及旧住宅改造方式,探讨旧住宅改造廉租住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陈圣泓 《中国园林》2007,23(1):25-32
城市滨水地区不仅具有城市开放空间的功能,它更应该是居民工作和生活延续的场所。本规划试图以新运河的建设为依托,有意识地将文化娱乐、游憩购物、商业办公、生活居住和产业开发等公共空间功能复合在一起,尊重城市已有形态与肌理,新旧之间以协调补充的姿态展开对话,构筑高度互动的城市格局和丰富的都市体验,实现一个整体、有机、舒适、便捷、高效的现代复合型可持续发展的滨水生态新城。  相似文献   

19.
Existing large-scale urban green spaces in a low distribution density can hardly meet citizens’ diverse and growing needs for convenient access and sharing modes, especially to those living in old communities. Compared with formal green spaces, informal green space (IGS) is a new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contributing to the city’s coconstruction, co-governance, and co-sharing.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based on a typical old residential community in the historic city center of Beijing, namely Beitaipingzhuang Neighborhood, acquired residents’ opinions, evaluation, and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IGS governance, and investigated their preference of IGS renovation, activity, and the positive / negative perception of IGS scenarios through virtual renovation proposals upon the real scenes.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 most residents have been aware of the existing IGS in communities as well a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shown their support to IGS cogovernance; residents’ preference of IGS renovation scenarios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residents prefer the green spaces with a higher plant richness, a larger crown size, and a more complete leisure facility system. Therefore, residents’ positive perception can be enhanced through enriching plant species, adjusting green space ratio, and introducing proper planting patterns and facility types. Finally,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several research interests for following up so as to provide targeted guideline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urban living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20.
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建成区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功能的持续完善和优化调整,是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的更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将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城市更新视角,通过大量实地调研、理论研究、数据统计等定量科学的计算方法,结合北京市老旧小区居民生活进行综合评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