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0)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是当前我国各地教育教学工作的良好基础。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良好推行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语文内容的认知不单单在语文阅读和古文背诵的阶段,有利于他们学习语文知识,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作用,增强对语文知识教学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8)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学生的文化修养提升上起到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要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合,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能继承发扬下去。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渗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4)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语文的学习更离不开传统文化,对于小学学生来说,语文教育非常重要,如若学生忘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那么就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详细讲述了在语文课堂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并且分析了如何在小学语文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不能忘本,很多语文知识都是通过传统文化演变而来的,语文教师也应该注重现代语文与传统文化的衔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0)
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感化人、教育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将小学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不断学习与积累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是任课教师关注的重点。文章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以及小学语文相关教学内容,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8)
语文是我国文化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学科,随着教育不断改革,对语文的教学也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表达和必修课程的考试,更多的是想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的教学和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学内涵。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谈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2)
小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从小让他们感到自己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自信心,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可感、归属感。小学语文教育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课程,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生语文教育中的渗透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3)
从某一个角度来说,语文的学习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只有让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才能让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以提升,才能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不断攀升。本文就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可以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6)
近年来,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进行,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但由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具有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和让学生感悟传统文学底蕴的特点,加之一线教师缺乏对于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系统的教学方法,所以小学阶段的语文经典诵读的教学一直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改变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现状,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契合实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悟传统文学魅力的同时也能提升自身文化修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7)
语文学科对于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中学阶段又是学生打牢基础的阶段,尤其是语文教学,更是需要精心教学。因此,中学语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课堂教学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让学生掌握所教内容,完成教学目的。我针对当前语文教学工作中关于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其能够有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11)
<正>语文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初中生正处于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语文教育对初中生"三观"形成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灌输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对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继承,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