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15)
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传承历史文化以及提高学生汉语认知力的重要作用。由于古文运用的语法规则和语言环境与现代的汉语存在着很大差异,不容易理解,因此很多学生对古文不感兴趣,造成古文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本文探讨了初中语文古文教学中如何创造条件使学生体会古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希望能对初中古文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推进,在语文教学当中更加注重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教学的重点,所以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不是很透彻,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来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熟悉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使传统的美德,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爱和传承,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进行传承和发扬,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27)
初中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讲至关重要,它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我国五千年的传统优秀文化中包含了大量的人生哲理以及爱国主义,因此对初中生的教育而言是极为丰富的。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以及核心价值观,从而深刻体会到我国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使其在传承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4)
古诗词作为初中语文学习以及考试的一个重要部分,占据着较大分值。中国古诗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赏析古诗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传承文化精髓,但古诗词的创作大多是文言文形式,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语法、语义,学生在理解方面和感知方面容易存在困难。因此,对于初中语文老师来说,带领学生正确掌握赏析古诗词的方法,深刻把握古诗词的内容尤为重要,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4)
文言文在初中语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文言文来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巨大魅力,进而增加广大中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方面的兴趣,教师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加以合理化的指导,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5)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对初中语文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成为初中语文课堂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而也形成了科学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提高教学水平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还帮助学生培养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成为符合社会需求型人才。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进行分析研究,并制订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更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够陶冶自己的情操,可谓一举多得。但是,一直以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而新课程改革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提供了发展的契机,我们语文教师要牢牢抓住这个机会,采取有效方法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使其能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语文。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8)
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不仅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更对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同。本文在分析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种改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希望能够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4)
初中语文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既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又能培养其人文素养,满足初中生全面发展的成长需求。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也应该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当中,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审美取向。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4)
随着当前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也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在初中阶段开展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循环教学法,能够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使初中生更好地开展语文课程知识的学习。主要探究循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以期能够起到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实现初中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