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和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大城市实现科学、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地下空间规划是合理有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前提,也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地下空间资源的调查与评估、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下基础设施、地下空间规划的实施控制与立法几方面,对地下空间综合规划的任务和内容作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的背景下,以既有工业区为代表的城市老旧区域品质提升和空间扩容逐渐成为现阶段城市发展的主要内容。为了应对存量规划驱动下既有工业区开发地下空间出现的与社会经济、城市空间布局、周边功能联结不紧密等问题,以北京首钢三高炉博物馆更新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含有3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的既有工业区地下空间开发功能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维度对其地下空间开发的功能定位适宜度、功能布局适宜度和功能空间适宜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首钢三高炉博物馆地下空间功能定位适宜性良好、功能布局适宜性一般、功能空间适宜度良好,总体评价结果为良好;基于评价结果结合评价指标,提出首钢三高炉博物馆地下空间功能适宜的改善策略和后续类似项目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地下空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深入认识城市区域工程地质环境特点,加强城市地下工程的地质问题研究是搞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基础,科学合理地运用地下岩土工程新技术是进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城市活力空间的延续和拓展,文章对城市地下空间新的发展背景和城市活力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的方法,以实现为居民的城市生活创造充满活力的立体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合理适度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论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要辨证地看待目前城市地下窨的开发利用,以人为本,着眼未来,有计划、分层次、分步骤且合理适度地综合立体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  相似文献   

6.
旧工业区在告别了昔日的辉煌后面临改造与更新.通过对促进城市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实例研究国外成功的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模式,从功能转换、生态恢复、历史保护3个方面总结出值得借鉴的方法和经验,探索一条与我国具体情况相适应的兼顾社会经济效益、历史文化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可持续性改造与更新之路.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质量模糊综合评估与3D可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构造了地下空间资源质量评估指标的隶属函数,并确定了隶属度,建立了权重向量与模糊关系矩阵复合运算的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同时提出了基于Grid+Voxel的评估基本单元体空间划分方法.并以北京CBD为例,采用模糊评估模型和基本单元体划分方法,在GeoMo^3D系统中进行了地下空间资源质量评估,得到了3D可视化评估结果.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估和基于Grid+Voxel的基本单元体空间划分能够合理表征地下空间资源质量,是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质量评估及其3D可视化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地下综合体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我国城市用地日趋危机而地下资源不合理使用的矛盾现象,以充分发挥地下空间的优势,改善城市环境为宗旨,探讨了适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六种地下综合体发展模式,对有效地扩大城市容量,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所在地区和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必要性出发,探讨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若干建议,以便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由于城市用地日趋紧张,使得我们不得不向空中和地下去寻找生存的空间.人们希望生活在自然、优美、充满阳光的城市里.当高层建筑和空中高架桥给我们带来一个繁杂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城市空间环境时,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则给人们带来了安全、便利和舒适,同时也对城市节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南昌水专学报》2018,(1):21-24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地下污水处理厂已成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总结归纳国内外地下污水处理厂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系统分析,表明其在节约城区土地、改善环境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其次分析了地下污水处理厂在建设规划、投资运营、风险因素及地面景观等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最后以污泥处理为切入点,结合工程实际对不同污泥处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最优处理手段。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工程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产业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开发区建设,逐渐成为我国区域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文章梳理了产业集聚相关理论,深入地分析了我国开发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区产业集聚合理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传统景观空间规划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对数字时代的不适应性,对数字化技术、数字技术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引入所能带来的变化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景观空间规划设计的研究框架、研究层次和实现方法,具体阐明了基于数字技术的景观空间规划设计过程,阐述了数字技术在城市景观空间规划设计应用中存在的难点与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板式托换法在既有建筑物地下增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序、合理、综合、高效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是扩充基础设施容量,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与节约土地资源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板式托换法是应用在既有建筑物地下空间开发中的一种方法。阐述了梅花型、十字型、开敞式板式托换法的技术思路,提出了板下土体稳定性和沉降量的控制方法及板式托换法的构件设计方法,总结了板式托换法施工应注意的问题及优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已成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大国,但在立法管理、政策管理和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方面滞后城市发展,迫切需要进行多元化引导、控制和协调管理.基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功能和形态,从投资、用地、规划、建设、产权和使用等管理模块及立法、政策和行政等管理手段两方面,细化分析了地下轨道交通、地下停车场、地下步行通道等交通功能,地下市政管线、共同沟等市政功能,人防工程和重点经济目标地下化等防护功能,地下单体民用建筑和地下综合体,及地下空间综合化、网络化和深层化的管理需求,并建立管理模块、管理需求、管理手段三者对应的地下空间需求指标体系框架,为多元复杂的地下空间管理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的价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空间的有偿使用已成为必然趋势,如何显化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的价值、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价格体系和评估方法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在分析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价格内涵、价格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空间分配理论与方法,建立了一套城市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价格评估模型,可以快速得到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价格,为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交易提供价格依据,促进土地交易依法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为了考虑地下空间的立体化利用行为,提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质量三维精细化评价方法. 通过建立链式游程编码数据结构,构建数据结构与体素空间的映射关系,实现多源评价数据的压缩存储与集成. 整合评价过程的各要素,基于ArcGIS Engine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质量三维精细化评价系统. 以重庆市渝中半岛作为工程应用,开展该区域60 m深度内的地下空间资源质量三维精细化评价,分析该区域地下交通线路的建设风险. 结果表明,重庆市渝中半岛地下空间被精细地划分及评价,得到区域资源质量的立体分区,给出地下交通线路建设潜在风险的详细信息. 提出的评价方法实现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质量三维精细化评价,可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绿地景观设计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设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重视。社会上对景观设计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景观设计中的创新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与众不同”。一个优秀的景观作品必然是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城市地下空间网络化拓建施工扰动效应,基于地下空间拓建工程案例调研,提出5种网络化拓建模式和18种结构类型以及拓建体系构成的“四要素”. 在拓建扰动传导路径及构成要素内在工作机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拓建结构、既有结构、地层和周边环境4个子目标构成的拓建扰动度总评价目标及应力、位移6个评价指标.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造判断矩阵,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根据评价指标控制值分级法确定评价指标的隶属度,构建按5级划分的城市地下空间网络化拓建扰动分级评价标准. 通过评价方法应用,得到不同拓建模式的拓建扰动度排序为以小扩大>竖向增层>近接增建>连通接驳,不同地层的拓建扰动度排序为软土地层>黄土地层>冲洪积地层>岩石地层;近距增建时,拓建扰动度随着近接距离的增大而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20.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主要由滨水区绿地生态、滨水岸线工程生态和滨水区建设生态构成。城市滨水空间建设要实现环境生态化,应根据其自然属性和生态特殊性,在滨水区绿地注重滨水湿地保育,保护自然植被,优先培育当地原生植物;在滨水岸线工程中,尽量保留河道自然景观和可渗透土地,设置保护区域缓冲带;滨水区的建设,要留有足够的滨水地带宽度,强化滨水的空气环流,最小限度改变自然环境状况,继而保护人类聚居环境和生物栖息环境,创造有特色的城市生活空间和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