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Planning》2019,(1)
我国的传统诗词朗诵,虽然没有歌曲的乐感强烈,但也可以运用音乐的一些乐感来增强朗诵时的艺术效果。不仅诗词朗诵可以用音乐来增强,音乐同样会受到诗词的影响,音乐的演唱中就可以借助诗词朗诵的吐字清晰、字正腔圆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0)
<正>吟诵作为我国诵读古典文学作品特有的方式,是作者创作、推敲诗文的重要手段,也是读者学习、欣赏诗词文赋的最佳途径。那么,是否可以将传统吟诵引入小学古诗文课堂,与现代教学相结合呢?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对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吟诵是一种古老而又陌生的事物,真正见过吟诵、能够吟诵的人已经很少,更不用说年仅十来岁的小学生了。但是,当我把吟诵和古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5)
楚调"唐音"歌吟是我国传统吟诵众多流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文章阐述了楚调"唐音"歌吟(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源流,并对其基本特点进行归纳与总结。楚调"唐音"歌吟可吟多种诗词体裁,且在同一首诗(词)中可分别采用如歌、如诉、如泣三种吟唱模式,为丰富吟诵音乐形态的地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3)
"诗歌诗歌,诗而歌之",因此,吟诵才是诗歌最正确的学习方式。诗歌因其本身具有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成为最佳的吟诵素材。然而,新文化运动以后,吟诵遭遇了"断代"的尴尬。如今,在政府大力提倡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吟诵的方法出现了复兴。这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小学生感受吟诵方法的魅力和古典诗词的意蕴。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20)
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发展,酝酿出了众多文人诗词。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瑰宝,在我国有着不一样的历史地位。而吟诵作为读诵古诗词惯用的方法,不仅可以切实体会到古诗词的意境和诗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而且能够将古诗词文化一代又一代地吟诵下去,生生不息。现如今,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还存有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进度。而将吟诵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较好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1)
吟诵作为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越来越被重视,但是吟诵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文章主要通过以吟诵的现状为起点,探讨吟诵在中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的应用,并且提出吟诵在教学中的要求和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最后通过吟诵教学对于老师的要求和普及吟诵的必要性来总结吟诵对于中华文化传承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8)
从先秦时期到清,我国的读书法一直是以吟诵为主。到民国时期,话剧式朗诵逐渐传入我国,传统的读书法也随之受到影响。后来,新文化运动倡导白话文教学,彻底改变了旧式的读书法。现如今,普通话朗诵成为主流的教学教育规范,而吟诵则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其实,吟诵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典诗词。本文以唐人杜牧的七绝《清明》为例,比较分析吟诵与朗诵两种诵读方式对诗歌涵义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
对于我国来说,在小学音乐课堂咏唱与经典诗词相结合,同时对其进行充分的创新和实践,不但能够深刻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还能够日益满足我国国民对于文化的需求。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对经典诗词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咏唱的实践与探索进行研究。此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深刻提高音乐课堂咏唱与经典诗词相结合,进而促进我国经典诗词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咏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24)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让古典诗词浸润小学音乐课堂,既能够传承优秀文化,又能尽早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修养与品德素养。文章从古典诗词与小学音乐课堂的关系与意义谈起,提出了古诗词的选择策略,通过课堂教学实例,对古典诗词浸润小学音乐课堂的方式方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4)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很多歌曲都以一种丰富的演唱形式、优美的旋律来给学生以情感上的触动,给小学生的心灵带来震撼。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不仅仅要提升学生自身的演唱能力,还要使得小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歌唱之中来认识人生,进而鼓励小学生养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音乐教学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对音乐形象进行把握,通过创编歌曲、表演歌曲以及演唱歌曲等,来激发小学生的爱劳动、爱人民、爱祖国、爱科学、爱自然、爱家人的情感。本文中,笔者就对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水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