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进行无线输能的整流天线和能进行无线定位的时间反演算法.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整流天线要求紧凑的天线结构,高效的微波能量到直流电量的转换效率以及较高的入射波频率.利用时间反演算法的时-空聚焦特性,可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无线定位问题,以提高整流天线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Ka波段被动毫米波成像应用,设计了一种由介质透镜与缝隙天线馈源组成的天线系统.将高斯波束理论与光学透镜中的等光程原理相结合,设计了一种大口径介质透镜,该透镜具有良好的聚焦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共轭直线渐变缝隙天线作为透镜的馈源,该天线呈现出截面小、增益高的优良性能,可以在焦平面上形成密集的馈源阵列.将所设计的介质透镜与馈源天线进行联合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在距透镜2.81 m处聚焦焦斑为50 mm,并且在±5°偏焦时聚焦焦斑都小于60 mm.所设计的天线系统具备很好的聚焦性能且具有较大的偏焦工作角度,可以适用于被动毫米波近场成像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基于菲涅尔原理聚焦的新型多星卫星接收天线,包括菲涅尔区相位修正结构的聚焦特点,多星卫星接收天线的实现形式、各自的特点及研究状况等。实践证明:接收多颗卫星信号技术的应用,必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5G技术海量数据传输的需求,使基站天线的异频干扰问题日益突出.文章聚焦共口径基站天线的异频感应耦合及谐振耦合干扰问题,指出了耦合产生的原因.概述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异频去耦技术,如扼流器、频率选择表面、螺旋同轴线等.最后,详细介绍了异频去耦技术的研发新进展,包括陷波天线技术、背腔天线技术以及铁氧体磁环加载技术,展示了去耦合结构和天线阵列的设计,讨论了每种方法的去耦原理.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这些去耦方法能减弱天线间散射或谐振干扰,并实现方向图的保形.  相似文献   

5.
背射馈源卡氏天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射馈源卡氏天线将背射原理和聚焦原理综合于同一个天线系统之中 ,这就使小口径天线 (与天线波长比 )具有大型卡氏天线的电性能。现介绍的背射馈源卡氏天线其口径为 11.7λ,工作于 Ka波段 ,通过组合馈源的偏置实现了 - 3d B波束交叉的圆锥扫描。天线效率达 4 0 % ,最大旁瓣电平≤ - 19d B,半功率波束宽度为 5 .8°,E面和H面的辐射对称性良好。该天线的独特之处在于慢波结构采用介质敷层金属杆 ,从而提高了结构的工程可靠性和天线的动态稳定性 ,使它能适应恶劣的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型自适应天线的阵列输出特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针对杜惠平(1999)提出的一种基于菲涅尔区修正结构聚焦的多波束自适应天线,引入一个统一的模型,通过与均匀线形阵列的比较和分析,说明了这种自适应天线的阵列输出特性兼有均匀线形阵列和多波束天线二者的特点。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利用这种天线可以有效地完成自适应处理。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的聚焦超表面存在介质层数多、带宽窄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介质的宽带聚焦超表面,该超表面包含两层正交的金属栅格和一层金属箭头贴片,以此实现极化旋转功能,可在较宽的频带内提高天线增益。在9~12 GHz的频带范围内,使用一个F形微带贴片天线作为馈源,验证了提出的平面透镜的宽带波束聚焦能力。仿真结果表明,当加入聚焦超表面后,天线增益在11 GHz处达到最大值18.4 dB,在工作带宽内馈源天线的增益提高了8.95~11.04 dB。由于结构简单、频带宽,设计的聚焦超表面在控制电磁波和设计高增益天线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山西铝厂有线广播电视站是 1990年成立的 ,有两座 6m和 1座 4 .5m大型卡塞格伦天线 (以下简称卡氏天线 ) ,都只能接收C波段单极化卫星电视信号。由于卫星电视数字压缩技术的使用 ,使卡氏天线利用率不高 ,为此 ,我站对 3座卡氏天线进行了前馈改造 ,使其能接收双极化双频段卫星电视信号。1 卡氏后馈天线改造为前馈天线的可行性后馈天线采用二次双曲反射面形成二次聚焦。二次聚焦后 ,不再是一个焦点 ,而是在馈源喇叭平面形成一个焦平面。但不管是前馈天线还是后馈天线 ,其前向焦点只有一个。这就是改造的理论依据。天线抛物面焦距 (f) ,深…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款工作在太赫兹频段的开槽介质型菲涅尔(Fresnel)透镜天线,该天线由馈电结构和透镜结构两部分组成。利用CST微波仿真软件,首先设计波纹喇叭馈电结构,其次基于波纹喇叭馈电结构设计开槽型菲涅尔透镜天线,分析全波周期、焦径比和子区等对天线性能的影响,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确定最佳天线参数。结果表明对天线性能影响从大到小分别为:焦径比、全波周期、子区。焦径比F/D=3、全波周期w=3、子区P=4为最佳天线参数,波纹喇叭馈电天线经过开槽介质型菲涅尔透镜天线聚焦后,天线的增益提升12.5 d B。  相似文献   

10.
与时间反演系统的时间反转原理类似,方向回溯天线基于相位共轭原理实现系统的相位反转,从而完成系统的自动波束聚焦,是一种新型的波束自跟踪天线。本文由方向回溯天线的性能和应用两个方面出发,介绍了近十年方向回溯天线的研究现状,具体包括方向回溯天线的极化特性、频率特性、新结构等性能,以及方向回溯天线在无线功率传输、射频识别、电子对抗等领域的应用,探究了方向回溯天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Ku波段小型环焦动中通天线目前的主流设计,分析了馈源筒附近反射对天线性能的影响,并设计了一种具有波纹结构的馈源筒,可以减少此类电磁波并提高天线整体增益。通过仿真软件模拟,验证了该设计具备提高天线增益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抛物面天线中,馈源与反射面的相对位置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天线电气性能。以Ka频段单偏置抛物面天线为例,分析计算了馈源横向偏焦、纵向偏焦对天线方向图和增益的影响,并给出2组关于馈源偏焦距离与天线第一旁瓣电平和天线增益相对关系图,为今后天线结构设计提供一个理论依据。测试结果表明,该结果可以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13.
动态聚焦技术及动态聚焦电子枪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截至目前,动态聚焦技术是改进大屏幕、大偏转角显像管边角分辨率和高清晰度彩色显示管分辨率均匀性的最有效方法。本文介绍与讨论了在荧光屏边缘处电子束点畸变原因以及几种典型动态聚焦电子枪的结构与性能。  相似文献   

14.
Martin  S.Banks  Kurt  Akeley  David  M.  Hoffman  Ahna  R.  Girshick  王鹏 《现代显示》2009,20(2):17-20
传统的立体显示是通过聚焦诱导,进行深度视觉模糊调节,从而达到立体视觉效果。现在,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技术——聚焦修正。通过这项技术,将聚焦诱导和深度视觉模仿同步进行,可以使立体景象显示更加快速、准确,同时减轻观看者的视觉疲劳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采用动态聚焦电路的原因,在理论上分析了实现动态聚焦的原理,给出了实现动态聚焦的方案。最后提供了动态聚焦电路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三次反射激光聚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激光推进推力矢量控制,提出、设计并加工了一种三次反射激光聚焦系统。指出了一次反射尖锥面、二次反射环锥面和三次反射高次曲线环面的设计方法,说明了聚焦系统的加工工艺和安装调试过程,并进行了聚焦特性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脉冲CO2激光功率密度经三次反射激光聚焦系统达到空气击穿阈值,实验中观察到等离子体发光现象。不同设计条件下聚焦形状不同,其聚焦相对位置在一定范围内可调节。  相似文献   

17.
基于声波控制激光焦点的打孔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激光焦点的位置控制是激光打孔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现有的几种激光焦点控制方法中,其技术核心均为如何通过传感器进行有效的信号测量.对于不同材料的激光打孔技术,研制一种适合材料的焦点位置监测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不同方法的比较和试验,阐述了一种基于声波传感器的激光打孔焦点控制系统,系统通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声波作为控制信号,实时对激光焦点位置进行在线的监测和控制,通过对金刚石进行激光打孔试验,并对比传统控制方法,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双反射面天线偏焦问题的解决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型双反射面天线理论焦点和天线变形曲面最佳吻合反射面新焦点不重合,会造成天线偏焦而导致天线性能恶化的问题。通过对横向偏焦的分析,推导出了馈源横向偏焦的表达式,对馈源横向偏焦量对天线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寻找新的吻合面和偏转副反射面的2种解决偏焦问题的方法,并以65 m天线为例分别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DaVinci的自动对焦算法研究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圣钱生  张桂英  吴有俊  陈斌 《通信技术》2012,45(1):56-58,62
随着信息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微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高性能微处理器的使用,数字视频技术得以飞速发展。视频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为了获取清晰图像,而自动对焦技术对图像质量影响很大。该文对自动对焦算法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改进的自动对焦算法。搭建了基于达芬奇(DaVinci)DM6437处理器的硬件平台,并在该平台上实现了自动对焦。从对焦速度来看,完成一次对焦约需0.65S,基本达到了系统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小机芯离焦检测系统特性的新型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焦预搜索原理,测量出小机芯离焦检测系统特性的关键参数:离焦偏置、离焦灵敏度和线性区范围。首先将周期电压输入小机芯的聚焦力矩器使小机芯进行聚焦预搜索,同时得到聚焦误差曲线;然后根据聚焦误差曲线计算出小机芯离焦检测系统的特性,利用聚焦误差曲线S状脉冲的出现时刻计算出离焦偏置,利用S状脉冲的斜率和峰峰值得到离焦灵敏度和线性区范围;最后给出测量实例。该方法采用电信号测量小机芯的离焦检测系统特性,无需进一步的聚焦闭环控制以及互维精密工作台,具有设备简单、易于实现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