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太阳能》2016,(12)
提出一种适用于严寒地区的碟式太阳能供暖锅炉设计方法。首先将碟式太阳能供暖锅炉与其他类型结构进行对比,提出了碟式太阳能供暖锅炉结构及15个相关技术参数的说明及计算方法;其次,将两种设备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功率和热效率变化曲线进行了对比;最后,以新疆富蕴县冬季蔬菜大棚实验基地为研究对象,设计了36 m~2碟式太阳能供暖锅炉,并给出了设计方法和技术参数。应用于富蕴县蔬菜大棚太阳能供暖项目的成功,充分验证了碟式太阳能供暖锅炉在高寒地区供暖的可靠性和高效率。  相似文献   

2.
太阳能热泵供热水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赵军  马一太 《太阳能学报》1993,14(4):306-310
一套太阳能热泵供热水系统实验装置,四季能提供50℃热水,致热系数COP约达3,通过优化设计,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加供暖或空调功能,会使其更具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研究太阳能联合城市燃气锅炉供暖系统的节能设计优化方案。设计集太阳能集热器、蓄热水箱、换热器、水泵、燃气锅炉等重要设备于一体的联合供暖系统,分析串联供暖与并联供暖组合方式,以及适用于联合供暖组合的太阳能单独供暖、同时供暖、燃气锅炉单独供暖三种供暖模式,采用TRNSYS构建串联供暖系统与并联供暖系统模型,对串联供暖系统与并联供暖系统节能设计进行比选,并从运行经济性角度出发优化联合供暖系统容量匹配节能设计。串联供暖系统节能设计比并联供暖系统节能设计的太阳能保证率高、系统性能好、系统能耗低。  相似文献   

4.
以青岛市某公司办公楼太阳能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TRNBuild建立建筑模型,仿真分析同一建筑全天供暖与日间供暖热负荷分布特点,针对建筑日间供暖需求建立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仿真供热系统,利用TRNSYS软件进行供热季仿真模拟,计算日间供暖集热器最佳设计面积。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全天供暖,建筑日间供暖热负荷波动更为剧烈,最大峰值约为全天供暖的2倍,针对日间供暖设计的太阳能热泵系统在集热器面积为417 m2时运行经济性最佳,系统COP可达4.1,对应太阳能贡献率为24.7%,供暖季相较于传统空气源热泵可节约电能9 091 kW·h。  相似文献   

5.
以精确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为基准,分析比较温度分层模型和均温模型,得出温度分层模型可以准确预测太阳能跨季节水箱蓄热供暖系统的性能,而均温模型的计算结果偏差较大。基于温度分层模型,以北京市某一供暖建筑为例,分析研究太阳能集热面积、水箱埋入土壤深度和保温材料厚度对系统太阳能保证率及各部分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太阳能跨季节水箱蓄热供暖相关实验以及示范工程的建立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6.
GN060401太阳能地源热泵蓄能空调系统的研究,邓新华,节能技术,2006,24(3):209—211.奥运科技专项课题“新能源综合利用建筑研究与示范”,将新能源与建筑有效结合。综合采用了建筑节能技术、太阳能空调制冷采暖、太阳能蓄热(冷)技术、蓄能地板采暖技术、地源热泵技术。新能源在建筑供暖中的比例为81.64%。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套复合式土壤源热泵性能实验台,采用冷却塔作辅助冷源、太阳能热水器作辅助热源,能够实现冬季供暖、夏季供冷、一年四季提供60~80℃生活热水的功能。给出了系统中热泵机组、空调末端设备、冷却塔、水泵、太阳能热水器等主要部件的选型计算方法,经搭建好的土壤源热泵性能实验台运行测试,制冷和制热效果良好,同时也解决了土壤热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建筑负荷特点,采用太阳能集热系统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相结合的形式,对某新建办公楼进行了空调工程具体设计。文中给出了该建筑的工程概况、方案对比、设备选型、地埋管设计计算、太阳能集热系统设计以及碳排放计算过程。为相关系统形式的设计和该气候区域的空调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武晔秋  刘旺  王莹莹  王瑞 《节能》2023,(2):20-24
以晋北地区某村镇住宅建筑为例,对太阳能与电锅炉供暖系统进行设计方案优化及经济性研究。根据晋北地区气候特征,分析村镇住宅建筑负荷特性;采用模拟研究方法,分别对太阳能系统供暖、电锅炉系统供暖以及太阳能与电锅炉耦合系统供暖进行建筑能耗模拟;针对面积为60 m2、100 m2、200 m2村镇住宅建筑,考虑不同热源承担的建筑负荷比例、供热系统初投资及运行费用,优化不同面积村镇建筑的供暖模式以及不同热源承担的负荷占比。结果显示:太阳能系统初期投资高,电锅炉系统运行费用高。长期运行时,太阳能供暖系统的经济性优于电锅炉供暖系统。太阳能供暖系统与电锅炉供暖系统单独运行时,太阳能供暖系统不能很好地满足供暖条件,而电锅炉供暖系统运行费用较高;太阳能+电锅炉供暖系统的太阳能和电锅炉的供暖占比分别为50%时,前期投资和系统运行费用比较经济。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太阳能建筑、热水集热供热系统、太阳能制冷系统、太阳能热泵供热系统以及地热供暖、地热空调等在建筑节能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具体应用技术方法进行了阐述.指出:新能源的开发和推广缓慢主要病因不在于生产成本和技术的制约,随着新能源结构的战略调整,能源问题将逐步缓解.  相似文献   

11.
建筑节能与建筑设计中的新能源利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介绍了建筑的节能现状与发展趋势,重点讨论了大阳能在建筑节能的应用与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2.
基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运用集总热容法对太阳能集热以及太阳能在提升低品位热能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分析得出了太阳能集热过程中集热器的集热度B与集热工质温度T之间的函数关系,可用于集热方式的选择。在太阳能热利用中选择性涂层的设计影响着集热的效率,通过分析给出选择性涂层设计的截止波长应位于曲线交叉点处的波长。在提升低品位热能时发现存在集热时间缩短的问题,通过加热容积热容量ρc较小的新工质,形成温差对低品位热能间接加热,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节能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工程实例,分析和探讨空气源热泵和燃气锅炉辅助加热太阳能供热水系统的特点,应用范围,工作工况以及运行系统,力求实现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的优化设计,促进空气源热泵和燃气锅炉辅助加热太阳能热水技术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太阳能建筑光热应用国内外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映太阳能建筑光热应用状况最直接指标是太阳热水器的各类数据,介绍以太阳能建筑热利用重要产品代表太阳热水器为研究对象,对比国内外太阳能建筑光热应用状况,并对我国太阳能建筑热利用状况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能源以及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各国的头等问题。我国建筑耗能的数字非常惊人: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0%。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这一比例将逐步提高35%左右,建筑能耗极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我国第一耗能大户。本文介绍了城市建筑中提供冷热电能量的四种方式。结合作者自身能源审计的经验比较了传统的中央空调加锅炉供能系统、分布式三联供系统以及地源热泵、太阳能供能的新能源供给系统的能效与减排量。得出了传统的能源供给系统虽然操作简单但是比较耗能而且排出的有害气体较多,三联供系统受天然气价格影响偏大,太阳能、地热能如不受限制应该尽可能运用的结论。最后笔者提出了我国建筑节能的设计方法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国家倡导低碳经济,以风电、水电、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联合发电是一种有效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简述了风能、水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发电原理,并探讨了目前国内关于多种能源联合互补发电系统的设计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建筑节能中的太阳能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姚建勋  王刚 《节能技术》2004,22(2):37-38
太阳能利用在建筑节能中极有前景,本文通过对建筑节能中太阳能利用的各种形式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鲍云樵 《中外能源》2007,12(1):24-28
对传统能源的不可持续供应进行了说明,介绍了几种可以永续造福人类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受控核聚变能。  相似文献   

19.
浅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太阳能利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既有建筑为研究对象,研究既有建筑改造中的太阳能利用技术。通过全面分析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国内外的大量研究成果和工程实例,简要介绍了太阳能在建筑上利用的基本形式,系统总结了现阶段适合我国国情、在既有建筑改造中切实可行的太阳能利用技术,提倡在既有建筑改造过程中,积极推进节约资源、利用太阳能的生态建筑的蓬勃发展。对国内既有建筑的生态节能改造,同时与太阳能利用密切结合的工程项目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With dramatic cost declines and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both mini-hydropower and solar photovoltaics (PV) now serve as core options to meet the growing demand for electricity in underserved regions worldwide. We compare the net energy return on energy invested (EROI) of mini-hydropower and solar electricity using five existing mini-hydropower installations in northern Thailand with grid-connected solar PV simulations. Both assessments use a life cycle perspective to estimate the EROI. We find that distributed mini-grids with penetrations of solar PV up to 50% of annual generation can exceed the EROI of some fossil-based traditional centralized grid systems. The analysis will help planners and engineers optimize mini-grids for energy payback and utilize local resources in their design. The results suggest higher EROI ratios for mini-hydropower plants than solar PV, though mini-hydropower plants typically yield lower EROI ratios than their large-scale hydropower counterpar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