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ineyA.Dahl 《氯碱工业》1976,(Z1)
离子交换膜电槽的开发计划始于1950年,现在虎克化学与塑料公司终于达到工业化,命名为MX电槽。 MX电槽的特点是用离子交换膜作隔膜。有了它,就可不用传统的石棉隔膜电槽与水银电槽。离子交换膜电槽在技术上于研究初期就已证明是可行的,最近采用杜邦公司的耐氟昂为材料(虎克公司特殊加工后而实用化),在经济上也能过关。 相似文献
2.
离子交换膜电槽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交换膜电槽技术主要是金属阳极与金氟离子交换膜两项技术的结合,由于世界性的保护环境和节省能源的需要而加速发展。1962年发现全氟磺酸膜,1975年离子交换膜电槽开始工业化,到1987年初,离子交换膜法的烧碱生产能力已占全世界总能力的10%。离子膜电槽的主要改进是电槽结构和提高并发挥离子膜的性能。今后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研制更为经济的电解器和更高性能的离子膜。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近年来,离子交换膜法制氯、氢和烧碱赢得了与汞槽和石棉隔膜槽并提的地位。这种进展主要是由于全氟阳离子交换膜进入市场。 Juda和McRae以及Kressman在1950年就提出了高交换容量,高电导均质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和性质。随即于1951年和1953年,Ionics公司首先提议将这种交换膜用于电解食盐生产氯气和烧碱。当时虽已清楚地认识到交换膜法显著优于石棉 相似文献
4.
离子交换膜电解槽槽型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概述了目前国内氯碱企业使用的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对选择离子膜电解槽时应考虑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对国产离子膜电解槽的技术、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伍德公司(Uhde)与拜耳(BayerAG)公司及赫斯特(Hoechst)公司同属于赫斯特集团。他们三家从1975年开始开发离子交换膜电解技术,对单极式电槽和复极式电槽进行了试验比较,并进行了工业化试验,经试验证明复极式电槽在 相似文献
6.
7.
8.
着重介绍了近年发展起来的通过离子交换制备高纯度高氯羟胺的方法。该法工艺简单,操作安全,方便;产品收率和纯度均很高,成本低廉,同该法制得的高氯酸羟胺特别适合用从火箭推进剂的氧化剂。 相似文献
9.
10.
11.
我公司3万t/a离子膜烧碱工程的离子膜电槽系英国ICI公司生产的FM-21SP型电槽,共36台,使用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Nafion-90209离子膜。自1996年9月28日至1998年7月20日,槽电压从3.30V上升到3.44V。现将槽电压上升原因... 相似文献
12.
13.
14.
虽然为各种目的而用的电析已有一些成就,电化学活性膜的获得和便用,一直是科学研究的对象,并且到现在还不能认为已经妥善地解决了。实际上可用的电析膜一般都是电化学上不活泼的,或只有极弱的离子选择渗透性,特别是对于阳极膜。高度电化学活性和膜的其他技术上的重要性质(如电阻小、机械的牢固性和对电极反应产物在化学上的稳定性等)相结合,给电析膜材料的选择以许多困难。正如在列宁格勒大学胶体化学讲座的工作中指出,与电化学不活性膜相比,电化学活性膜 相似文献
15.
电导电极测定离子交换膜的电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前言离子交换膜的导电性与膜内网络结构(与交联度有关)、膜内交换基团的组成、膜内电荷量(或交换容量)有关,膜的电导取决于膜内异号离子电迁移的速度并为膜的微观结构提供一定的信息。从实用角度看,离子交换膜的导电性直接影响电渗析的耗电量,是膜的重要性能之一,而用户所关心的是膜的面电阻。测定膜电阻的方法大体可分为直流法和交流法两种。直流法使用四个电极的测量槽,外推法求得膜电阻。测量时,为排除膜面附近产生的极化 相似文献
16.
17.
离子膜电槽电流效率的准确评估,对离子膜电槽运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根据离子膜电解原理,以物料平衡为基础,介绍以化学分析为手段的离子膜电槽电流效率的测试方法--“硫酸盐组分”法。 相似文献
18.
19.
20.
AZEC-M_3型离子膜电解槽,又称小单极式电解槽,是由日本旭硝子株式会社开发研制成功的。M_3型电槽由阳极、阴极、橡胶槽框等零部件组成,如图1所示,电极的有效面积为0.2m~2/片,离子膜与电极之间的距离接近于零。该槽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氢过电位低、运行电流范围大、单槽能力可按需增减单元数来实现等优点。我国目前有上海天原化工厂、锦西化工厂、浙江善高化学有限公司三家企业选用了AZEC-M_3型离子膜电解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