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了研究三七茎叶皂苷(Pn GL)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机制,采用TUNEL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蛋白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及凋亡基因蛋白Bcl-2、Bax、ERK1/2等相关凋亡通路,观察Pn GL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机制。TUNEL结果显示,正常细胞核形态大小较为一致、荧光较弱,而凋亡细胞核呈高亮;空白对照组可见少量TUNEL阳性细胞;模型组阳性细胞显著增加;给予PnGL后凋亡细胞所占比例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中心肌细胞Bcl-2表达明显降低,Bax表达明显增加,ERK1/2和p-ERK1/2表达明显降低;给予PnGL后,Bcl-2表达明显升高,Bax表达明显降低,ERK1/2和p-ERK1/2表达明显升高。因此,Pn GL对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ERK1/2细胞凋亡保护通路、从而调节Bcl-2和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从MAPK信号通路及内质网应激方面验证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采用PowerLab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系统建立实验树鼩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40只树鼩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缺血模型组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并保证每组试验成功10只.将空白对照组持续灌注60 min,缺血模型组灌注稳定后停灌30 min,再灌注模型组,停灌30 min后复灌30 min,各组灌注液均为K-H溶液.灌注结束后,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测定Bcl-2、Bax、P-P38、p-JNK-1、P-ERK、GRP78、CHOP-1蛋白表达量.缺血模型组、再灌注模型组的细胞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量升高明显,其中再灌注模型组最显著;凋亡蛋白BCL-2的相对表达量在再灌注组显著下调,缺血模型组次之,而在对照组表达量最高.相较于空白对照组及缺血模型组,再灌注模型组中磷酸化P38、JNK、ERK蛋白表达量最高,且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和CHOP-1表达量也显著升高,以上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细胞通过启动MAPK信号通路,激活内质网应激系统,加速细胞凋亡,引起心肌缺血再灌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观察BAPTA-AM脂质体(BAPTA-AM liposome,BA-L)抗大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作用,采取夹闭双侧肾动脉45min后再灌注一定时间致大鼠AKI模型,BA-L治疗组于再灌注开始时立即尾静脉注射BA-L.再灌注24h,检测各组大鼠血清Cr,BUN,Cys C,LDH水平与肾组织匀浆MDA含量和SOD活性,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给予BA-L治疗后AKI大鼠血清Cr,BUN,Cys C,LDH及肾组织匀浆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增强,肾功能明显改善,HE染色显示BA-L明显减轻肾小管损伤.结果表明BA-L能显著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急性肾损伤.  相似文献   

4.
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热点和重要方向,目前移植途径多为局部注射和静脉注射.本研究在建立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RI)改良模型基础上,经肾下腹主动脉向缺血节段脊髓分别输注不同数量Hochest 33342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悬液.采用BBB评分观察大鼠后肢功能变化,镜下观察BMSCs体内分布情况.结果显示,移植100万和200万细胞数组L2脊髓内荧光细胞分布率和术后6d、12d BBB评分显著高于50万细胞数组和培养基输注组.以上结果说明经肾下腹主动脉输注的BMSCs能够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内存活并促进脊髓功能恢复,最佳移植细胞数为每只大鼠推注100万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强身合剂与生理盐水对大鼠血液、生化值及内脏器官(心、肝、脾、肺、肾上腺、胸腺)重量的比较研究。方法:将SD大鼠60只分成3组,给强身合剂10.0和20.0g/kg(指含生药量)剂量,对照组给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1天,每周称体重一次,给药结束时采血测定血液指标和生化指标。解剖后,用电子天平称各个脏器器官的重量,并计算脏器系数。结果:SD大鼠的血红蛋白(HGB)、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生化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Cr、BUN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脏器系数给药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强身合剂10.0、20.0g/kg组连续给药31天,其血液血清生化指标及脏器系数与给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会引起一系列炎症因子的变化,阿托伐他汀能够通过对炎症因子直接或者间接的抑制来实现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本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炎症因子的免疫学机制及阿托伐他汀的保护作用进行综述,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探讨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脑水肿的变化及机制。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时程组(2h、4h、8h、15h、30h共5组,均为n=4),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各时间点断头取脑,测定脑组织含水量。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含水量无显著性差异,缺血2h含水量开始增高,至缺血8h达到高峰(p<0.05),之后逐渐降低。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2h即有脑水肿表现,其水肿程度逐渐增高,缺血8h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不同倾角节理岩体损伤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节理倾角对岩体损伤的影响规律,运用损伤力学理论建立考虑节理与荷载共同作用的岩体损伤演化模型及损伤本构模型;通过单弱面理论对模型试验进行验证,同时探讨节理岩体损伤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单弱面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模型试验能较好地表征含单一结构面的岩体在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征及损伤演化规律;当节理倾角从0增大到90°过程中,初始节理损伤先增后减,在倾角为60°时至最大值,总体呈倒"U"型分布规律;不同倾角节理岩体总损伤演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呈"S"型分布规律,先缓慢增加,而后快速增加,最后再缓慢增加其值趋于1;节理倾角只影响总损伤率数值大小不影响其演化规律,总损伤率随应变增加呈正态分布;总损伤率受控于节理面分布规律,当节理倾角从0增大至90°的过程中,总损伤率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9.
根据汉字FOXBASE+2.10的基本功能,对各种屏幕驱动菜单──亮条菜单、上托莱单及下拉菜单的不足之处做了改进,给出了算法.理论及实用均表明,所实现的程序菜单驱动时间短,屏幕效果好,使用方便,对使用FOXBASE+进行软件开发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损伤力学的角度,对传统的剑桥模型进行修正.方法通过建立一种土体损伤演化本构模型,研究常见的中心差分、Galerkin差分和全隐式差分等3种格式对Biot固结损伤有限元分析的影响变化规律.结果3种差分格式对利用Biot固结损伤有限元计算路基沉降和孔压时的影响很小,得到的解答基本一致;但Crank—Nicholson差分、Galerkin差分和全隐式差分等这三种积分常数在影响材料损伤发展方面不同,Crank—Nicholson差分影响最小,而全隐式差分影响最大;在影响材料硬化率方面,影响规律与损伤发展影响规律正好相反,即Crank—Nicholson差分影响最大,而全隐式差分影响最小.结论修正后的模型对于解决包含此类问题的工程难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实验大鼠脑缺血模型的制作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采用一种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从动物神经病学评分、鼠脑整体观、鼠脑切面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鼠脑组织光镜下观察等进行评价,表明该模型达到脑缺血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可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多种实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芬太尼在家兔主要脏器内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以安定为内标,用气相色谱分离-氮磷检测器检测(GC-NPD)测定生物检材中芬太尼的方法,研究了芬太尼在静脉注射的家兔主要脏器内的质量浓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注射后10min时,脑及肝脏内血药浓度明显高于其它器官,30min时,胃壁内芬太尼浓度是脑内的1.8倍;连续小剂量给药后,芬太尼在肝、心、肾、胃壁等器官内分布较为均匀,尿、血内有一定量的分布,体内的芬太尼主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因此,对于滥用芬太尼者可以以尿、血作为检测对象,采用GC-NPD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通过二维随机分布模型模拟粗骨料在富勒级配下的分布状态,研究重晶石以20%、30%和40%替换普通卵石粗骨料对重混凝土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重晶石替换百分比的增加,混凝土内部流体速度场和相对水渗透系数明显下降,速度矢量的走向曲折变化,极大的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透性能,但对内部压力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生负磁导率的具有周期性的金属谐振环单元结构,采用简化了的变形分裂谐振环设计太赫兹波段二维超材料。仿真结果显示这种超材料能够实现多个的电磁响应并获得较高的Q值;通过改变该材料的周期常数,使高频端的电磁响应位置发生了红移。  相似文献   

15.
针对砂井打设对井周土产生的不同程度扰动,推导基于等应变假设的考虑水平渗透系数沿径向变化的固结控制方程,得到一般解.根据实际工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建立5种渗透系数变化模式,在一般解的基础上得到了相应固结解,在现有等应变条件下的砂井地基固结解是本文解特例.计算分析表明,涂抹区渗透系数变化及具体变化模式对砂井地基固结性状均有重要的影响,在相同的可比条件下,模式2对应的固结最快,模式4对应的固结最慢.  相似文献   

16.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E.coli membrane cell by ZnO nanowires was studied using 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E-SEM),fluorescence microscopy,and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ATR-FTIR).The outer membrane of E.coli was removed completely in the presence of ZnO nanowires under UV irradiation,and the cells became twisted shapes without a mechanically strong network.After ZnO nanowires photocatalysis,the permeability of the treated cells increased to some degree that could be confirmed by quantum dots labeling technique.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cell wall membrane were revealed by the decay of the characteristic groups bands in ATR-FTIR spectra.  相似文献   

17.
为科学评价实验室试样尺度下MICP对可液化砂土的加固效果,采用监测营养盐注浆过程中压力变化和铵根离子量变化方法,比较试样尺度放大和注浆流速变化条件下可液化砂土的刚度和渗透性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以巴氏芽孢八叠球菌为菌液、乙酸钙和尿素为营养盐,采用间歇式注浆方式制备固化砂土试样,注浆过程中试样内部压力变化和铵根离子变化能够有效表征可液化砂土的MICP加固效果;试样尺度放大时,依据面积比设计注浆流速,灌浆压力显著降低,试样成矿均匀性显著提高.监测试样压力变化和铵根离子变化,是研究可液化砂土微生物处置效果的简单和非破坏性试验方法.MICP应用实践中,随着试样尺度的放大,需要兼顾刚度、成矿均匀性和注浆流速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利用自主研发的含瓦斯煤岩三轴压缩试验系统,进行了大量受载瓦斯煤的渗透特性室内试验,对比分析了CO2,CH4和N2的渗透率之间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在恒定瓦斯压力条件下,煤样渗透率随围压的增大而减小,均服从负指数函数变化规律;在恒定围压条件下,煤样渗透率随瓦斯压力的增加而减小,并且表现出幂函数变化规律;吸附性强弱不同的气体所表现出来的渗透性也不一样,气体吸附性越强,渗透性越弱;在轴向加载情况下,不同气体的渗透率都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现象,并且具有一般的"V"字型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对深入认识煤层瓦斯运移规律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