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风景名胜区功能的发展及其保护利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谢凝高 《中国园林》2002,18(4):16-20
国家风景名胜区是以具有科学,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主要满足人对大自然精神文化活动需求的地域空间综合体,世界遗产,国家风景区是祖国壮丽河山的缩影,是国土景观的精华,是祖国文明历史的见证,保护遗产,传承文明,永续利用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和象征,本文据此分析了国家风景名胜区功能的发展,目前存在问题及保护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复兴山水文明   总被引:33,自引:7,他引:26  
谢凝高 《中国园林》2000,16(2):36-38
本文首先阐明我国国家风景名胜区与国家公园及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关系;根据自然文化遗产的性质,特点与功能,提出功能分区的保护利用原则,针对遗产地普遍存在商业性,破坏性错位开发的严重状况,提出确保遗产原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之永续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已进入关键时期,如何在实践与技术层面整合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具有国家代表性和中国独特性的风景遗产如何在新的保护地体系中得到妥善保护亟须加以研究。分析风景遗产在中国传统自然观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并研究风景遗产保护制度的历史经验和现状问题。研究表明风景遗产是中国自然保护地的核心保护对象,应当将其纳入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加以保护。并提出几点建议:1)科学确立风景遗产评价体系;2)将具有国家代表性的风景遗产纳入国家公园;3)在不降低保护级别的前提下,采取适合风景遗产的管理方法;4)基于风景区制度进一步完善风景遗产管理制度等。为中国自然保护体系如何整合风景遗产的保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2006年7月5日建设部在北京召开了首批《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化双遗产预备名录》新闻发布会暨第六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命名授牌会。公布的首批中国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名单包括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等17处.山西省五台山风景名胜区、陕西省华山风景名胜区等13处名列首批中国国家自然与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名单。方山——长屿硐天风景名胜区等10处被授予第六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称号。  相似文献   

5.
中国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申报管理在世界遗产保护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1985年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从1986年开始进行世界遗产项目的申报工作。截止2009年底.我国共有38处世界遗产项目,其中文化遗产25处、自然遗产7处.文化和自然双遗产4处,文化景观遗产2处。  相似文献   

6.
四川是全国的风景名胜资源 大省之一,列入联合国《世界遗 产名录》的世界遗产有:九寨沟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 产,黄龙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 界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与 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国家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记者张津京)2006年7月5日,首批《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暨第六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命名授牌仪式在北京新大都饭店举行。五大连池等30个风景名胜区进入了首批《预备名录》,建设部总规划师陈晓丽等领导到会并发表了讲话。陈晓丽总规划师指出,国家  相似文献   

8.
《中国建设信息》2007,(8X):13-17
黄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首重点风景名胜区。随着黄山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提高,慕名到黄山旅游、考察、休闲的有可越来越多,黄山旅游事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张浪 《园林》2022,(7):2-3
<正>2022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50周年,也是我国加入《公约》37周年。《公约》规定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基于此,我国“风景遗产”的概念是顺应《公约》价值趋向前提下,进一步结合我国研究实际,在风景园林学科体系下进行的界定。风景遗产是具有国家或世界突出普遍价值的地域空间综合体,包括但不限于具有自然科学价值、自然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国家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公园、自然、自然文化遗产(以下简称国家风景遗产)。它是以具有突出科学、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主要满足人与大自然精神文化和科教活动需求,属国家所有,受法律保护的地域空间综合体。它源于古代的天下名山大川,是人与大自然精神联系的圣地,是江山社稷的代表,君民皆可登临。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许多仁人志士、文人学士、民族英雄、高僧羽士、名君百姓热爱祖国名山大川,为多娇江山留下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山水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1.
在IUCN伞球自然保护系统中,中国的风景名胜区在人口、体制、资金、文化、利益主体、地域关系上有很多独特性,风景旅游游憩与社区发展是当前风景名胜区面临的众多矛盾的直接动因,对保护与发展适宜度缺乏科学评价标准是目前众多矛盾难以解决的根本原因之一;从基于审美价值的规划理论方法走向基于自然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游憩价值等全面的综合规划与管理.是实现风景区可持续管理的关键,也是对风景科学与风景区规划理论和方法的深化.可持续管理制度是保持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动态平衡的重要机制,游憩适宜性评价、生态影响评价、社区可持续性评价、可持续管理规划、风景动态监控系统是风景区日可持续管理的5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一、基本情况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拟定全国风景名胜区的发展规划、政策并指导实施;负责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审查报批和监督管理;组织审核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会同国家文物局等有关部门审核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申报和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中国风景认知及实践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城乡风景的代际传承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造就了中国本土特有的遗产类型——风景遗产。而当前风景遗产概念的泛化,导致相应保护实践的创新性不足。因而理清风景与风景遗产的概念与内涵,明晰风景遗产的保护对象及其代际传承中的方法、途径,可为中国风景遗产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为世界遗产地方转向贡献中国智慧。【方法/过程】以记述时间跨度长、风景类型及数量丰富的古代绍兴为研究对象,以方志作为基本研究材料,基于文本分析、词频分析、案例统计、历史地理空间标注的方法,回溯古代风景实践,并进行文字及空间上的深描。【结果/结论】总结了基于风景“自然人文关联性”的基本内涵特征与形态表征特征,结合风景遗产代际性与代表性特征的风景遗产识别方法,归纳了风景遗产在形成过程中,“名胜”与“形胜”、“人杰”与“地灵”的双向融合;在传承中,以儒家教化价值观为导向;在传播中,以景物的文化阐释和生活的途径来强化自然及人工物质要素和非物质精神的代际传承。风景遗产作为中国极为独特的遗产类型,在当前保护实践中应完善其标准、价值与内涵,积极吸收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4.
龙门石窟风景区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是世界优秀文化遗产。龙门石窟风景区历经150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石刻艺术的博物馆和里程碑。洛阳龙门风景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崇高责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宝贵的文化资源。景观生态学的迅速发展,为综合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建设一个环境优美、人地和谐的新龙门,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开辟新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15.
187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30个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单位的风景名胜区齐聚一堂,足不出户就可以饱览中华山水文明、品味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重要结晶,有这可能吗?2007年9月1日.“中国风景名胜区25周年综合成就展”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隆重开幕,超过5万大众现场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神奇,再一次感受到了漫漫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精深博大.更多的人们则通过新闻媒体分享了他们的收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刘家麒 《中国园林》2012,28(2):69-70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风景园林事业有了蓬勃的发展.随着经济增长和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各个城市都把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开展公共园林建设和城市生态环境绿化.对自然风景区的保护、利用工作更加着力,新增了不少国家风景名胜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列入了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2008年奥运森林公园的建成和2010上海世博会,更把风景园林建设推向高潮.广大群众也加深了对风景园林的认识,对住房的要求从面积、建筑质量、价格,进而到环境、园林方面.  相似文献   

17.
《风景园林》2012,(1):50-51
值《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通过实施40周年,我刊推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专题,采访了中国政府官员、高校学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保护专员,多角度阐述和探讨了中国世界遗产的发展脉络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任重而道远的遗产保护和管理;与此同时,5篇论文或介绍了世界文化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评价标准的演变,或以中国丹霞、"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五台山、九寨沟为例,分别探讨了中国世界遗产的价值评估、保护管理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风景名胜区源于古代的名山大川、邑郊游憩地和社会"八景"活动,荟萃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胜,凝聚着中国乃至世界最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近现代以来,国际上许多国家大都设有"国家公园",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堪称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中国风景名胜区经历过数千年的发展变化,深受中华文明价值观和理论基础的影响,已经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风景名胜系统、技术支撑体系和属地管理方式,展望未来发展之路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我国风景名胜区发展和规划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风景名胜区以璀璨的人文景观、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自然与文化相融合的风景资源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在国家遗产保护地体系中居重要地位,在世界上等同于海外的国家公园.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地域面积广大,风景名胜区规划也因此体现出明显的综合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从我国风景名胜区体系的建立、风景名胜区规划体系发展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总结了我国当代风景名胜区规划的4个发展阶段,国家三大遗产保护地体系与风景名胜区的关系.提出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法定地位:法定规划、建设规划、管理规划,论述了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发展的10个特性.  相似文献   

20.
张向华 《中国园林》2006,22(9):92-94
拥有147 000km~2土地的尼泊尔已经把11.3%的国土划入了8个国家公园、5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和1个自然保护区域,在多年的开发自然保护自然的过程中,尼泊尔逐渐建立了完整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体系;我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国务院认定,大体与国外国家公园相当,且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深度,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能使我国的自然保护事业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通过介绍尼泊尔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体系的现状和建设经验。总结其可借鉴之处,对我国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