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齐谢赫在其著作《古画品录》中首次提出了"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传移模写、经营位置。唐代著名画家、理论家张彦远对"六法"作了系统的阐述以及宋代郭若虚曾给出了:"六法精论,万古不移"的评价,这是更是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到了近现代,对"六法"研究的热潮有增无减。自古及今,各文人学者对六法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在对"六法"认识和理解问题上也有分歧的存在。本文整理了近二十年来对六法的研究文献,从六法的来源、断句、气韵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丝绸》2020,(2)
正设计说明:以民国时期着旗袍的芳华女性人物为创作题材,根据设计者对"气韵"的理解,采用后现代的创作方式,实现对"气韵生动"的追求,作品表达了设计者对心灵宁静和洒脱自在情感上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谢赫的"六法论"提出了一个较完善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长期以来无论是画家还是美术评论家都以"六法"作为作品创作以及衡量艺术作品价值的最高准则。同时形成并奠定了中国绘画独特审美的重要理论,并且谢赫的绘画思想蕴藏着中国古代人的智慧,其中的精奥旨意在各个时代都有不同诠释并且每有创新,其绘画审美思想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所画物体的情感评价,到用笔描绘物象的形态、布局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模写作品、美术创作、作品鉴赏等方面都做出了原则性的导向。本文将就谢赫六法提出后对后来画家在绘画技巧、绘画信念等方面以及对当代的美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写意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门类,其发端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衍生过程。写意性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特征之一,通常被认为是文人士大夫绘画理论中的首创。但事实上,这一绘画特性的滥觞应上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受顾恺之传神论的启发,谢赫将气韵生动列为绘画六法之首,而气韵生动的提出,不仅成为其后漫长历史过程中绘画创作与鉴赏的首要条件,更启发了写意性的萌生。作为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美术理论家之一,谢赫在《古画品录》中也有意无意地对长于气韵生动与应物象形的画家及他们的绘画风格进行了明确的区分,这也不啻为工笔画与写意画早期分化的征兆。  相似文献   

5.
山水画是我国国画中的一个主要流派,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艺术家们通常以山水画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民族底蕴以及性情.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画家的意境、格调以及气韵.很多山水画家,在作品中都会采用"幻象化"的创作理念.本文主要对山水画创作中"幻象化"的应用进行研究,研究"幻象化"表达手法的使用规律,从而剖析采用"幻象化"手法进行创作的山水画作品的艺术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谢赫所著《古画品录》中关于各位画家所专攻的绘画类别的记述可见,早在南朝时期,传统绘画已经出现了分类的趋势。但《古画品录》中并未明确对"山水画"这一类别的绘画创作活动做出直接说明,谢赫对进行山水画创作的画家评价也并不算高。通过对传为顾恺之作品的摹本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出现在人物画中的山水元素,往往作为配景,用以对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界定。虽然以审美为目的的创作活动已经兴盛,但是人物画及其山水配景的创作目标仍然是凸现人物画"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以蝉雀为主题的绘画创作活动或根植于上古时期对于神异动物的信仰,但此时亦产生了功能上的转变,表现出以审美为主要目的的创作意图。同样的,山水画创作也处于转变时期,从为人物画作配景的状态下独立成为单纯的山水画创作活动。在这一时期,主流上,山水元素依旧是人物画配景,但也有少数画家与理论家开始为山水赋予独立的人格,只不过依照传统绘画发展史来看,这一时期少数人的主张最终成为山水画创作及审美的主流思想。  相似文献   

7.
气韵意境是一个舞蹈的精髓与灵魂,其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还能够充分引起观众的想象与审美,给予观众更高级的观看感受,只有具有气韵意境的舞蹈,才能够被人们接受与喜欢。对于美的气韵意境的描绘,应该做好情与景的巧妙交融,目前,对于该方面的相关课题已经引起了众多舞蹈表演人员的重视,本文也主要针对舞蹈表演中的气韵意境类型以及描绘美的气韵意境的相关措施两大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舞蹈作品气韵意境的创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木板烙画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烙画艺术由来已久,在我国古代就有在竹制的笔杆、笔筒、筷子、烟袋杆等物件上面烙上各种图案,具有典雅、质朴的特色。我国北方农民用的烟袋杆的花纹,在制作上更有情趣,他们用湿树皮条在新烟袋杆上缠出各种条纹,放在火盆上烤烫,烤糊后将树皮剥下,露出原色,形成各种花纹图案。现在,人们用电烙铁烙画,烙出的各种花鸟、山水和人物画别具特色,更胜一筹,且古雅素朴、美观大方、富有乡土气息。烙画艺术在构图上主要出自中国画,在用笔用墨上也力求表现水墨的韵味,所以一幅好的烙画就是一幅气韵生动的水墨画。所不同的是,烙画在构图上要求简明,层次要…  相似文献   

9.
我国南齐的谢赫提出的绘画“六法”,第一法也是六法中最重要的一法,就是气韵生动。笔者首先要说明的就是气与韵有时不完全是一个含意。气有雅俗之分,而韵却没有好坏之别。例如文气、雅气、神气在书画中都给人以美感。而俗气、滞气、火气、黑气等却是书画家所竭力避免的。韵,有湿韵、苍韵、情韵等韵味,没有给欣赏者不悦目的韵律和恶感。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天然纤维概念入手,分析、阐述天然纤维织品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提出低碳理念下,如何将天然纤维织品应用于家具设计中,以确保家具产品本身和家具产品生产过程中低碳、环保。文章灵活运用谢赫六法中的"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等四法,进一步阐述天然纤维织品在家具设计中的几个关键点,即基本造型形把握,各种材质比例与搭配,色彩的搭配和运用,各构成要素的位置经营,等等方面的设计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构图又称作为章法,布局,现在叫做构图,构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山水画的整体效果,一般在进行绘画创作的时候,画面的构图设计必须在用笔之前考虑,而作为好的绘画作品,构图、立意,是进入绘画过程的第一步,所谓意在笔先,充分说明了构图的重要性,对作品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顾恺之在《画论》中提到的"置陈布势",南齐谢赫在著名的《六法》中,第五法提到的"经营位置",这些所指的正是构图,由  相似文献   

12.
墨香食韵     
《中国食品》2011,(2):78-78
赵世君现为联合国和平基金会理事,中华爱心慈善大使,海峡两岸和平使者,世界杰出华商书画家协会副会长,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北京涉外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华夏画院常务副院长。赵世君是名动京城的书画家,其书法气象博大,刚健飞动;绘画气韵生动,虚实相融,贴近心灵,富有内涵和品位,特别是梅花如铮铮铁骨,完成了从形似到气、骨、神的精神飞跃,有京城"赵铁梅"、  相似文献   

13.
第七次美代会提出了"熔铸中国气派,塑造国家形象",这也可以说是建构起了当代民族美术新的价值观体系和评判标准。本文试图分析中国人物画创作现状,探讨当代中国人物画家在"熔铸中国气派,塑造国家形象"的背景下的担当,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人物画创作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个人创作的《谜》系列作品结合时尚图形课程教学实例,探讨了艺术中的两个基本元素—永恒与流变性,及其在中西方艺术中的存在形式。"使不可见成为可见"、"气韵生动"是中西方共同的艺术理想;"贲"与"白贲"、"错彩镂金"和"芙蓉出水"则阐述了艺术两极的对立统一关系。通过借用传统戏剧中"务头"的概念,本文提出了主与次、虚与实等艺术中的形式美问题,并以寻找永恒与流变中的支点作为艺术实践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气韵生动或者气韵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概念。由于西方学者的研究,它在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转型中获得了新的含义。将气韵等同于节奏,成为现代美学的主流看法。滕固的研究支持了这种看法。本文考察了气韵即节奏的观点在西方美学和艺术史界的发生过程,滕固对这种观点的接受和支持,以及这种观点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正国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之一,在印刷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复制方法。它属视觉欣赏艺术,渗透着原作者的构思和情操。因此,欲复制再现其艺术性,必须对其艺术特点进行分析,抓住重点,制定相应的工艺实施方案,使复制品完美地表达原作的艺术精髓。一、国画的特点中国画简称国画,从绘画年代可分为新画和古画两类,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一派,为东方绘画的主流。国画中对景物的描绘要求"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着重体现意境含蓄,构图视界宽广。  相似文献   

17.
为中国人自己的生活方式去设计符合中国国情又具深刻文化内涵的家具。本文从一.寻求哲学根源,二.从传统到现代,三.朴实淡雅,四.虚实相生,五.丽而不俗,六.追求意境,七.气韵生动,八.为大众而设计,这八方面来阐述设计师在中国风家具设计方面所呈现的个性、理念与经验。  相似文献   

18.
风俗画的"情"包含了主体与客体两个方面,客体方面的情有故事的情节、情境、人物的情态。主体方面则有画家的情感、情趣、情调。情节是风俗画故事内容的本体,结构画面与塑造人物的逻辑与情感依据;情境是故事发生的环境空间,为故事演绎营造生动的环境氛围;情态是灌注了同故事内容高度吻合的精神情感的人物动态,是人物能够表情言说的肢体语言。由故事内容触发的画家情感是影响风俗画创作趋向的关键因素;而情趣与情调既作用于风俗画的创作过程,影响风俗画的品格面貌,又经由风俗画反映出画家内在的品格与修养。诸多"情"的交汇融合,让风俗画成为"情"的凝结体,以鲜活生动的图像为我们展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风习的画卷。  相似文献   

19.
展览资讯     
正庙堂仪范—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一期)时间:2021年5月1日~6月30日地点:故宫博物院人物画的创作,在中国历代都受到特别重视,大量优秀作品流传至今。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人物画研究,故宫博物院特举办"庙堂仪范—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一期)"。从院藏人物画中,选取55件/套兼具艺术性和历史价值的珍贵画作,按照画面的人物身份和时代顺序予以展示。  相似文献   

20.
孟晖 《缤纷家居》2011,(7):122-123
随便问一个当代中国人:你觉得在明代还有发达的人物画吗?答案多半会是"No"。其实,在明人的生活中,人物画是个很活跃的因素,其影响展现在多个创作领域。《金瓶梅》中描写一位名妓郑爱月正房明间——大致相当于客厅——的布置,便是:进入明间里,供养着一轴《海潮观音》;两旁挂四轴美人,按"春"、"夏"、"秋"、"冬":"惜花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