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牛桂昂  张金生  李丽华 《当代化工》2013,(9):1234-1236,1242
大气颗粒物,特别是可吸入颗粒物(PM2.5)中含有的重金属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后,会造成各种人体机能障碍,影响身体健康。这篇文章综述了大气颗粒物PM2.5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来源、分布特征和化学形态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且对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王剑  徐美  张文育 《广州化工》2020,48(7):24-26,29
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能够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造成人体机能障碍,引发各种疾病。综述了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主要检测技术和来源解析方法。今后研究中,应加强不同类型检测仪器测定结果的比对;操作简便、多元素同时测定、检测线性范围宽、时间分辨率高是未来检测仪器的发展趋势;应综合利用多种源解析技术,确定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来源。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状大气雾霾较为严重,可吸入颗粒污染物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是当前我国面临的最严峻的大气环境问题之一,它对人体健康、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受体模型和扩散模型进行研究,对大气中的TSP和PM2.5进行同时监测,同时使用Teflon滤膜和石英纤维滤膜采样,这种方法啊准确度高、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可同时测定多种元素。利用热P光吸收法测定石英纤维滤膜采集的PM2.5中的OC和EC,用GCPMS测定部分有机物。采样和分析技术是分析颗粒物的首要环节,在采样技术方面需要研究轻便的大气粒子分级采样器,以便于研究粒径与数量浓度和化学性质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来源,由于我国较全球是高浓度的污染物浓度,所以对细粒子、霾的研究也成了现在研究的一大热点。我们使用了滤膜称重法,使原因单一化,更好地研究霾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郭英英  焦凤菊 《清洗世界》2020,36(2):20-22,24
本文主要介绍了柴油机润滑油液清洁度杂质颗粒物检测的试验方法。创新采用显微镜法分析油液中金属及非金属杂质颗粒物,以及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对油液中磨损金属颗粒物成分进行分析检测,进而可以对油液中的污染物颗粒来源进行溯源分析。  相似文献   

5.
空气环境中PM2.5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细颗粒物PM2.5是大气气溶胶的一部分,由于其粒径小以及可为毒性物质提供载体,对环境和人体的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细颗粒物PM2.5的研究现状,主要围绕细颗粒物PM2.5的基本污染特征与分析方法、健康效应、来源解析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对其研究动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大气颗粒物的矿物组成及其单颗粒的微观形貌特征,以绵阳市为例,通过对绵阳市3个不同功能区(工业区、商业区、科技生活区)采集大气颗粒物以及对PM10进行24h监测,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方法(SEM/EDS)对绵阳市不同功能区中大气颗粒物的微观形貌及其矿物组成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PM10监测结果分析各区域颗粒物污染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区大气颗粒物主要由规则形态颗粒和不规则形态颗粒组成;规则颗粒主要为矿物颗粒,不规则颗粒主要由烟尘集合体、燃煤飞灰颗粒和不规则矿物等组成。工业区矿物颗粒主要为石膏、硫酸盐类、硅酸盐类矿物,商业区和科技生活区主要为硅酸盐类矿物。工业区不规则颗粒占比较大,商业区和科技生活区矿物颗粒相对较少;且同一功能区内细粒级主要为规则形状的矿物颗粒,而粗粒级主要为不规则形态的颗粒物。PM10监测结果显示,3个功能区颗粒物污染均较严重。  相似文献   

7.
黄小欧 《广东化工》2012,39(5):292-293,299
大气细颗粒物PM2.5是大气气溶胶的一部分,由于其粒径小以及可为毒性物质提供载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文章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细颗粒物PM2.5的研究现状,主要围绕PM2.5的物理化学特征、来源解析、健康效应、及其对能见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对其研究动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大气颗粒物的成分复杂,性状多样,容易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含量及变化,对评价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状况及污染物的来源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滤膜收集环境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利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分析环境空气样品中As、Se、Bi、Sb元素,对其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主要包括标准溶液配置、标准曲线拟合、重复测定样品、样品采集过程中4个不确定度分析,为类似的不确定度评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餐饮油烟主要由颗粒物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两类污染物组成,是城市大气PM2.5及其前体物VOCs的主要来源之一。现有的油烟净化技术主要针对油烟中大颗粒物,对于细颗粒物和VOCs没有好的净化效果。本篇论文考察了负载MnO_2的蜂窝活性炭对VOCs特征污染物和油烟细颗粒物的去除效果,并对去除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究。探究发现,负载MnO_2的蜂窝活性炭对油烟VOCs特征污染物乙醇具有吸附缓冲和催化氧化分解的作用,且臭氧浓度对去除率有较大的影响,并非臭氧浓度越高处理效果越好。细颗粒物的去除率开始随荷电电压的增加而增加,最后保持不变,并且在较低的荷电电压下就可以得到较高的去除效率。风速的增加导致停留时间的减少,从而使细颗粒物的去除效率明显降低。还可通过增加活性炭的尺寸来提高荷电颗粒物的停留时间,进而提升净化效率。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机动车和燃油锅炉颗粒有机物排放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颗粒有机物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成分,对人体健康、雾霾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化石燃料燃烧是其最主要的来源之一。本研究选取我国不同燃油类型的机动车和燃油锅炉,利用稀释通道法采集了机动车及锅炉运行中排放的细颗粒物,并利用柱前衍生化GC-MS方法分析了其有机成分。在定量分析的约195种有机化合物中,机动车排放的理想示踪物霍烷和甾烷类物质均可被检出;芘/苯并[a]芘的值、苯并[ghi]苝和晕苯可以用来区分汽油车和柴油车排放;燃油锅炉排放的正构烷烃、正构烷酸、正构烷醇和多环芳烃与柴油车排放有相似之处,在颗粒物源解析研究中应单独考虑,否则可能会高估机动车的贡献;芳香酸可以用来区分燃油锅炉和其他污染源。与国外有机污染物排放源谱相比,我国机动车排放因子偏高,不同类别机动车排放因子具有较大差异。相同工况条件下,燃油类型对燃油锅炉排放因子有着较大影响。基于上述分析建立了我国不同类型机动车和燃油锅炉排放颗粒有机物的源成分谱。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于2014年11月22日-12月19日对四平市大气颗粒物PM2.5、PM10和气体污染物进行采样监测,对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离子(Cu、Mn、Pb、Zn和Ni)和水溶性阴离子(F~-、Cl~-、NO~-_2和NO~-_3)的质量浓度和成分进行分析,并且讨论了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污染物的可能来源。  相似文献   

12.
朱建军  王立  吕敏敏 《当代化工》2016,(8):1723-1725
喷气燃料中的固体颗粒污染物会增大飞机发动机精密部件磨损,堵塞飞机燃油系统,引发飞行事故。在我国的机场油库,常使用静置沉降法来提高油罐中喷气燃料的洁净性,但其作用效果很难通过目测法或者微孔过滤重量法从颗粒的尺寸大小和数量分布上进行分析。基于此,将基于颗粒计数对喷气燃料中固体颗粒的沉降性进行研究,利用自动颗粒计数器来研究静置沉降对储油罐中喷气燃料的不同尺寸固体颗粒污染物数量变化的影响,从而研究其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即是调查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来源,为环境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将从城市污染的排放清单出发,进而分析扩展模型和受体模型,以此来对城市大气颗粒物源的解析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最终给城市环境质量的控制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对2017年第9号台风"纳沙"登陆前后(2017年7月29日至8月5日)泉州大气气溶胶中细颗粒物进行实时在线观测,分析台风期间,泉州大气气溶胶细颗粒物的特征。本次研究,泉州地区的大气颗粒物类型主要分为10类:元素碳(EC)、长链元素碳(HEC)、有机碳(OC)、高分子有机物(HOC)、混合碳(ECOC)、左旋葡聚糖颗粒(LEV)、富钾颗粒(K)、重金属颗粒(HM)、矿物质颗粒(SI)、海盐颗粒(Na)。台风期间,海盐颗粒物数浓度明显升高,随着风速增大,元素碳和富钾颗粒比例均有所下降,分别降低11、3.2个百分点,左旋葡聚糖、海盐颗粒物比例有较明显的升高,分别升高7.8、7.5个百分点。海盐比例大小和南风向的风速大小变化趋势很相近,海盐颗粒比例主要受南风影响,风速越大,海盐比例越大,泉州地区夏季受南部海洋季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文  战乃岩 《清洗世界》2022,38(3):34-35,38
近年来,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某些类型的城市街道布局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街道峡谷是最典型的污染物聚集地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形态之一,影响污染物扩散的因素包括高架桥、隔声屏障、绿色植被、太阳辐射、风向、建筑物屋顶形状等六个方面.本文主要根据现有的一些研究,系统地回顾了近年来学者们对于影响街道峡谷内...  相似文献   

16.
燃煤细灰的形成及微观形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 言 大气环境中的细小颗粒物不仅影响气象和气候,使空气质量变差,降低大气能见度,而且对人体特别是呼吸系统有严重危害.研究表明细小颗粒物极易进入人体肺部,被吸收进入血液,长期蓄积在体内,且颗粒越小,进入肺部越深[1].对我国大气中细小颗粒物来源虽有不同看法,但基本上认为煤燃烧是主要的来源之一[2],而且因为煤成分的复杂性,使得燃煤细灰含有各种矿物成分和多种痕量有毒元素,灰粒越细,富集越多,因此燃烧源小颗粒毒性更强,危害更深[3-4].由于现有的除尘设备,如煤粉炉普遍采用的电除尘器,虽然总除尘效率可以达到99%以上,但对细飞灰(PM2.5)的捕集效率也只有90%左右,而旋风除尘器更是在5%以下[5].因此,加强燃煤细灰的形成、细灰微观形态特征及其有害元素分布规律的研究,对开发燃烧源小颗粒控制技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室内大气颗粒物分形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颗粒物的分形结构能表示颗粒物本身的性质特征,大气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与其分形结构有关。这里通过制作室内大气悬浮颗粒采集器,采集室内大气颗粒,然后通过数字显微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分析颗粒投影图像的轮廓曲线分形维数值、圆度数值。结果表明:轮廓曲线分形维数值具有近似正态分布特征,圆度值和分形维数值间具有相关关系。通过测算分形维数值和圆度值可以近似判断室内空气的性质,对实现室内大气质量实时监测和计算机处理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细颗粒物电凝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化工》2016,(3):51-54
雾霾的主要污染物是细颗粒物PM2.5,主要来自燃煤过程,传统除尘技术对PM2.5的捕获效率较低,通过电凝并技术使PM2.5凝聚成大颗粒,再通过传统除尘器脱除,可提高PM2.5的捕集效率。综述了国内外电凝并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静电场中异极性荷电颗粒凝并、交变电场中同极性荷电颗粒凝并、交变电场中异极性荷电颗粒凝并;介绍了一种新型荷电凝并装置,细颗粒物与大颗粒之间运动与凝并的直接观测实验,为电凝并技术的实际应用和装备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大气有害颗粒物(PM)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紧闭门窗可使颗粒物自沉降,从而实现空气洁净。为研究室内有害颗粒物自然沉降的净化效果,该研究采用激光离散式颗粒物传感器与数据采集系统,对自然条件下室内大气有害颗粒物自然沉降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发现:室内大气有害颗粒物在重度污染(粒径小于2.5μm的PM150μg/m~3)浓度下,有较明显的自然沉降速率,PM粒径2.5μm~10μm、1.0μm~2.5μm、0.3μm~1.0μm自然沉降速率分别为:1.76μg/(m~3·min)、0.67μg/(m~3·min)和0.51μg/(m~3·min),当颗粒物为中度与轻度污染浓度时(150μg/m~3),自然沉降速率随浓度降低逐渐放缓;当密闭室内存在人员时,会加快室内大气有害颗粒物下降速率;此外,不同粒径的大气有害颗粒在空气中的分布均匀状态不同,粒径越大在空气中分布越不均匀,粒径越小越均匀,其在空气中自然沉降的速率越低。  相似文献   

20.
喷雾塔利用热风将浆料干燥成粉料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判定其污染物排放浓度是否达标不仅与治理设施有关,还与烟气中氧含量有关。本文主要探讨在实际生产中喷雾塔废气含氧量的变化情况及其对颗粒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影响,并提出了控制含氧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