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15)
近些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在经营业绩不好的年份粉饰利润的事件时有发生,危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乃至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通过查阅上海证券交易所的XBRL文档收集相关研究数据,从ST族公司盈利能力总体情况、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发生频率、非经常性损益贡献率分布情况三个方面研究了非经常性损益对ST族公司净利润影响,以期能为我国ST族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监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
当前,山西省煤炭行业的发展面临巨大难题,即国有企业中存在大量"僵尸企业",它们长期占据社会资源,严重影响了山西省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供给侧改革中提及的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等举措,为妥善处置山西省煤炭行业中的国有"僵尸企业"提供了新思路。为此,从山西省煤炭国企中"僵尸企业"的现状入手,对其成因进行分析,从而探索出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山西省煤炭国企中"僵尸企业"的处置对策,即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对"僵尸企业"进行分类处理:对于扭亏有望的"僵尸企业"要积极化解煤炭产能过剩、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对于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则要在建立和完善煤炭企业退出机制的前提下加快进行清退。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4)
僵尸企业的认定需要借助会计方法对企业财务数据做处理后才能给出判断。僵尸企业破产处置是一个法治化进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破产法》)的实施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国有破产类僵尸企业的财务与法律问题同时研究。本文定义了国有破产类僵尸企业的经济与法律双重标准,分析了其在认定与处置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4)
<正>企业破产清算是经济运行中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对破产清算的管理是关键环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有效处置"僵尸企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用法治思维推动"僵尸企业"兼并重组,充分发挥法律作用,引导和督促市场主体有序退出,不断健全完善"僵尸企业"市场化退出机制,成为当前经济运行过程中面临的重要任务。在企业破产清算过程中,强化破产清算管理意识,提高债权人的债权受偿比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2)
本文通过分析沪深跨境电商上市公司2015~2017年的财务数据,发现跨境电商上市公司普遍实现盈利。通过比较ROA、EPS和EPCF指标,结合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净利润、非经常性损益等财务数据,发现大部分跨境电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不稳定,ROA普遍偏小,主营业务创造利润的能力较弱。企业应增强经营性业务盈利能力,控制跨境业务成本,关注点击率、转化率等非财务指标,善于利用金融工具降低汇率风险,关注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6)
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去产能的当务之急是处置"僵尸企业",而处置"僵尸企业"首先要对过剩行业的企业进行筛选。文章利用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结合"僵尸企业"特征,应用三个步骤确定递进识别"僵尸企业"的方法与标准。第一个判断标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连续亏损两年以上或者最近一年出现巨额亏损;第二个判断标准,负债水平及偿债能力,其中衡量财务指标为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利息支付水平;第三个判断依据,年净现金流量为负。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1)
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上市公司数量越来越大。而法律的一些漏洞使得一些业绩差强人意的上市公司可能会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控利润、规避退市。操纵非经常性损益的具体手段为:利用补充资料形式披露非经常性损益;利用关联交易、非货币性交易转移、粉饰利润;利用减值准备、会计差错更正法操控盈利;利用债务重组虚拟资产收益。这是由于原制度退市标准单一、过分在意公司亏损状况、没有建立转板机制、退市配套机制缺乏等导致的。而新规出台,对加大退市力度和建立退市配套机制这两方面完善,使上市公司无法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规避退市,这将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提高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改变市场长期"该退不退"、"退而不出"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处理产能过剩问题,而有效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就要有效地识别和处置僵尸企业。为了更好地识别和处置僵尸企业,首先要了解僵尸企业所面临的困境特征。由此可见,对僵尸企业的困境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研究上市公司中僵尸企业的困境特征,利用统计学中非参数检验方法,通过对僵尸企业与一般财务困境、财务破产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实证得出僵尸企业所具有的困境特征,为上市公司有效识别和处置僵尸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1)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非经常性损益的位置是越来越重要。2008年,证监会对非常性损益项目重新定义,这次的修改主要强调了"特殊性和偶发性",对其发布的内容同披露的事项进行了补充说明与修改,让上市公司操纵非常性损益的行为得到抑制。因多方面因素,上市公司通过非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问题没得到解决。无论是盈利公司还是亏损公司,多十分重视非常性损益。它们利用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关联方交易或者是变更会计政策等方式进行盈余管理。上市公司利用非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也是各不相同。高利润公司主要是为了平滑利润和避免利润下降,微利公司为了避免亏损,亏损公司则是为了扭亏为盈。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2)
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补"的推行,清理"僵尸企业"作为清理无效供给的典型日益成为热点问题,这也促使部分地区破产案件逐年增加。而在"僵尸企业"的清理过程中,"担保链"问题逐步显现,即企业之间彼此相互保证,并因此导致企业成为"僵尸企业"直至破产。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企业破产法》)对保证债权的直接规定较少,破产案件中的保证债权的申报、认定等问题该如何处理?如何通过破产程序更公平公正地化解"僵尸企业"担保链风险?本文拟就破产案件中保证债权的相关问题结合自身所办破产案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