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古代人们对于事物的审美通常表现在他们的词,书法、诗歌或绘画等创作中,如近代学者王国维的一部美学著作《人间词话》以超功利的审美艺术眼光来评价诗词,并且在书中提出了以"境界"为核心的词学理论。何为境界?书中作者并没有下一个完整的定义。而《人间词话》门外谈中作者使用可能世界的概念来论述境界,说"境界"就是词人构思的那个可能世界,即词人用词去表现的那个可能世界。一首词写出那个境界,读者就能够在脑海中展现那个可能世界,从而进入那个世界,跟其中的对象休戚与共。在笔者看来这就是一种情景交融、物我交融的真切表现。  相似文献   

2.
冯延巳是词体发展初期的一位重要词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冯延巳词“堂庑特大”,但未言明具体含义。对此问题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不仅可以准确把握王国维的本意,对更准确、科学地把握冯延巳词乃至南唐词的风格特色及词史地位意义重大,同时对理解词学理论特别是晚清近代词学理论的发展亦有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于“堂庑特大”形成了从思想深度、忧患意识或境界与意境进行解读的“一体两翼”。两种解读实际血肉相连,有论者遂将两者结合进行探讨。进入21世纪后,出现了空间维度的新视角。虽然整体呈现研究渐深、视角渐新的趋势,但或回归《人间词话》本身,或将此论置于晚清近代词论大背景中进行统观,都尚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3.
川端康成是日本现代著名的作家,其创作了诸多作品.在他的笔下,生与死,爱与美,体现得淋漓尽致.《雪国》作为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之一,充分表现了其悲剧美学的内核.其优雅的词句风格,悲伤唯美的文风在日本文坛上是不可忽视的闪耀明珠.《雪国》全文流露出浓郁悲怆感,幽幽寂然地叙述着艺伎追求爱情的无果徒劳,给人一种久久难以纾解的憾然.本文主要从《雪国》的悲剧美学视角出发,分析其中人物生存徒劳、爱情追求、死亡逝去等方面体现的悲剧美,最后拓展到日本文学的悲剧美学,以期为相关研究者和读者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电击高手》2013,(1):80
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引用宋代词人晏殊、柳永、辛弃疾的名句来论述治学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种境界。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美学的起源之一就是《周易》,而中国古典美学重要的"阴阳"观念《周易》中被阐释与发展,虽然其中没有明确提出阴阳,但《周一》却用阴阳观念贯穿全文。以至于后期《周易》获得"经"的地位,其中的阴阳观念衍化与泛化到各个领域,天地乾坤是阴阳相对,男女之别是阴阳相成,以至于延伸到文学领域。  相似文献   

6.
朱乃正先生曾在九十年代写过一篇文章《境由心造——画大漠、长河的启示》,借用王国维的美学理论“写境”和“造境”运用到自己的油画创作中,成为他创作的理论支撑并在创作中追求“造境”的创作方式和艺术语言,以“境界”为作品的最高标准。朱乃正先生创作的大量油画山水就是基于“造境”的理论,从面对对象观察写生中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7.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近年来获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这门学科涉及了美学、哲学、工程学、建筑学及设计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社会人文科学领域的内容.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美学相关特征是其最为重要的艺术灵魂.换言之,美学特征是开展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纲",只要把握住"纲",便能够纲举目张.为此,系统性地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展开科学性的分析与研究,非常必要.立足此背景,文章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展开了分析,旨在给诸多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业界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透明性理论是二十世纪最具争议的建筑理论之一,是一种借由立体主义绘画对比分析现代主义代表性的建筑,将“透明性”分为“物理的”和“现象的”两个层面的理论。有些学者对“现象透明性”理论存疑,他们认为“现象透明性”的概念突变,且佐证案例不具有普遍性。虽“现象透明性”理论存在局限性,但给建筑学以及建筑设计带来了不同维度的思考和多重解读的可能。目前,关于“现象透明性”理论的美学研究较少。试图采用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路径,运用各类文献材料溯源“现象透明性”理论发生的内在机制,梳理其理论发展脉络,从建筑环境美学的角度解读了“现象透明性”的客观美学和主观美学,以期为建筑设计及表现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用美学和体育学的相关观点探究怎样在高校体育教学渗透美学思想,增加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发散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其次在美学的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体育课程的相关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和需求,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美学教育,使学生在正确的审美观下能够更好的领会体育的运动之美,以达到全面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作为英国的社会学及时尚研究学者,乔安妮·恩特威斯尔(Joanne Entwistle)在《时尚的美学经济:服装和模特业的市场和价值》一书中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卡龙的网络、布迪厄的场域)来对美学市场进行研究,围绕着她在现实案例中的观察,通过研究模特、模特经纪人以及时尚买手的工作,对美学市场中模特、买手、空间等各种关系的作用过程与机制,以及场域、网络之间的实际交织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来理解美学市场的特征以及其中的审美计算,填补了有关美学经济如何定义、发行和定价这一知识领域的空白,对我国时尚产业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也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11.
鹿振荣 《西部皮革》2022,(4):111-113
着装有着装的原则,主要是受到时间、地点、目标对象的影响,而介于这些因素之外,人的主观审美又是支配个体做出选择的重要因素.结合《服装美学》一书中的部分观点,以服装与美的两面性为切入点,对风格、美学、文化等内容进行探讨,记录在从事专业活动以及阅读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覃海川 《广西轻工业》2011,(11):111-112
数字动画是基于数字技术生成的新型动画艺术系统。数字动画的互动性、特有的超强的虚拟现实性使动画成为一种典型的数字艺术形式,因此数字动画的创作与评判不应沿用传统艺术的美学理论,而应当确立以数字美学为核心的美学评论体系。最大限度的创造幻境的真实感,最大限度地制造感官快感,最大限度地奇观化、狂欢化成为数字动画的主要设计美学诉求。  相似文献   

13.
京剧服饰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服饰之一,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文章从接受美学理论入手,以《鬓边不是海棠红》中所呈现的京剧服饰为研究对象,从期待视野、召唤结构和潜在读者三个方面分析该剧中的京剧服饰文化,探索其得以成功传播的原因,以期加深观众对京剧服饰文化的认知,并为后续的影视作品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钟诚  关惠元 《家具》2013,(1):31-35
本课题对目前国内家具美学评价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在现代产品美学评价理论的基础上,以感性工程学的研究方法为指导,建立了以用户为主体的家具美学评价体系。本体系将家具美学评价分为家具产品的用户特征研究、家具产品的间接美学评价、直接美学评价和综合美学评价4个部分。在研究过程中将以用户为主体的思想贯彻始终,最后以现代简约沙发为例进行家具美学评价方法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代表性服饰的剖析,举例阐述受外来文化影响而产生的服饰变化和美学思想变迁,进而说明时尚需要"鉴别",而服饰作为一种审美文化,同样也是政治因素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叶永敏 《广西轻工业》2010,26(10):131-132
美学是一门充满感性的学科,而中国古典美学对中国传统服饰观念的影响非常大。针对中国服饰的特点,从儒、道美学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自然无为"出发,分析中国传统服饰,指出两种美学观点对服饰影响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杨薇 《中国皮革》2021,(7):128-131
几何美学是几何学的范畴,其基本的构成要素是点、线、面、体,其在社会的诸多领域都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将几何美学融入到皮革服饰设计中,有助于进一步强化皮革服饰设计的美学特征,不断地延伸其艺术特色和美学价值.本文讨论了几何美学在皮革服饰设计中的运用原则,从对称美、连续美、统觉美3个层面阐释了皮革服饰设计中几何美学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虚拟工业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目前,虚拟工业设计具有成熟的外部条件,但其实际应用范围仍然受限制,难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由于虚拟工业设计与美学理论有着密切联系,且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因而加强其研究具有必要性。文章主要论述了虚拟工业设计及其美学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将美学与航天科技结合,从美学的角度对美、俄、中三国航天服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分析和论述,主要应用形式美法则中的"对称均衡"、"比例匀称"和"多样统一"等进行分析。对比后认为:美俄中三国的宇航服在形式美法则的运用上各有不同,但都运用了变化与统一的法则。  相似文献   

20.
约翰·济龙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是美的赞美和追求者。他善于在大自然中、艺术中、人世间挖掘美。济慈在其诗歌中运用多种精湛的艺术形式持之以恒地追求美、再现美,谱写了一曲曲美的赞歌,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他以诗的形式刻画出了一个水恒的美的绝妙世界。本篇论文将以济慈著名的诗作《希腊古翁颂》为文本,剖析他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