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农科技术以及农用机械快速更新,带动了农业发展逐渐趋于机械化、规模化以及现代化,农机推广与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还可以促使农业种植增产增效,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国内很重要的粮食作物,不少地区开始大规模种植玉米。针对不断扩大的种植面积,节省劳动成本,提升种植效益,推广机械化作业很有必要。今后实现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与机械技术融合,是机械化作业推广的重要研究方向。由此而展开论述,分析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与机械技术融合的效益,针对性从前期的准备工作;田间管理农机与农艺的融合;田间收获农机与农艺的融合等三个方面,就玉米规模化种植农艺与机械技术的融合研究做要点阐述,技术性环节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山区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特征,山区农机农艺融合对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农机农艺关系结合入手,联系云南省保山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广情况,分析了山区农机农艺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山区现阶段农机农艺融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重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近些年,国家同样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随着大量惠农政策的出台,机械化的程度不断提升。另一方面,随着良种补贴、购机补贴等政策的出台,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更是大大提升。在当前,如何解决农机与农艺的融合问题,成为民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为大大提升农作机械化水平,地方部门必须要做好农机与农艺的结合问题。由此为出发点,分析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意义及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做好农机农艺结合的宣传教育、健全完善农机农艺结合机制、加大农机农艺科研合作力度、明确农机农业相结合的突出点等一系列的保障农机农艺相结合,提高农作物机械化生产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机不与农艺结合,农机推广工作就很难向纵深发展;农艺不与农机相结合,农业变革就成了一句空话,农业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因此,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江苏省农机局紧紧将农艺与农机扣在一起,用农艺和农机技术组装配套成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在水稻育秧和水稻机械种植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农机农艺结合的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农业生产也逐渐趋于机械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尤其在玉米种植中,各项新农机层出不穷,为农民种植提供了巨大便利。主要针对农机农艺结合的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玉米种植行业以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提高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时期机械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各种农用机械不断被应用到了农业推广当中,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农机自身的复杂结构和使用环境的局限性,很容易导致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所以在农业机械化推广过程中要提高对农技维修问题的重视,保证农机的使用效果,促进农业种植效率的高效提升。以承德地区为例,对农机维修问题的解决以及农机技术的推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前农业机械已经成为农民最主要的生产工具,为了保证岷县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使岷县农业快速进入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增加农业人员的收入,需要落实农用机械与农业技术相融合的政策方针,但是在岷县农机农艺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难点.文章针对岷县农机农艺融合中存在的难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为当地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9.
子莲-小萝卜水旱轮作模式是近年来兰溪大力推广的一种种植模式,农机农艺融合问题是其机械化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以农机与农艺相互适应,协调发展为理念,实地调研了兰溪子莲-小萝卜水旱轮作的农业生产农艺流程,获得了与作业机具有关的关键参数,为农机农艺融合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子莲-小萝卜水旱轮作农机农艺融合主要发生在耕整地、开沟、机械施肥、生长期田间管理、播种环节,子莲采摘和小萝卜收获环节作业机具空缺,有待进一步研发。  相似文献   

10.
农业机械是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基本生产条件,利于促进实现粮食作物大面积增产增收的农业种植目标,而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农艺农机融合发展。特别是在农业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农机在农业生产的作用愈加突出,而农机农艺间关系也愈加密切。基于此,从农机及农艺的概念入手,分析如何解决农机农艺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提出几点进一步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对策,以促进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艺与农机结合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我国近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分析了国外农业机械化中农艺农机结合的经验,提出了重视农艺农机同步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进一步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蔬菜种植的农机农艺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推进,农机推广与农艺要求的矛盾日渐突出。现阶段,实现蔬菜全程机械化与农艺要求相融合,将成为未来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提升蔬菜作业的机械化水平,必须要在各个作业环节进行优化安排。由此从蔬菜作业的育苗机耕整地、移栽技术、植保技术、收获技术等几个环节,就实现蔬菜种植的农机农艺融合做要点阐述。同时,就推广技术策略,从第一,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实现蔬菜种植的标准化、下足力气攻坚科研项目等几个方面,汇总阐述,技术及策略要点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作为玉米种植大国,年产量始终位居世界前列,据统计数据表明,2019年,我国的玉米总产量达到2.554亿t,在种植面积上仅山东省巨野县玉米种植面积就达到了42 666.67万hm~2。但是,在这喜人数据的背后,我国玉米收获的机械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这主要受到现有农业机械的技术先进性以及农艺技术水平的双重影响。因此,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我国多数玉米主产地相继采用农机农艺相结合的作业生产模式,为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将着眼于玉米收获机械的主要类型,围绕农机农艺对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影响以及有效解决措施予以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14.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而农艺技术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党的十九大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农业现代化不断加速推进。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民群众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应用率不断提升。农机农艺的融合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农机与农艺融合,是建立一种农机与农艺相互适应、相互推动、协调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也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枣庄市农业发展进入了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新时代,各种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主要以农业机械为载体来实施,进一步推进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型农业农机经营服务主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全面提升农机化物质装备水平,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罗锡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在产业体系建设中加强融合 农机农艺相结合是很重要的指导农业机械化的思想.2010年农业部通过了农机农艺融合的文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文件,5年、10年以后,我们回顾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程,这将是重重的一笔.农机农艺融合的重点是培育适合机械化生产的作物品种,制定适合机械化生产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研制适合农艺要求的农业机械.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逐渐趋于机械化和产业化。各种农用机械也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农机的生产价值和生产效能逐渐凸显,成为了推动农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和硬件支撑。但是当前在农机推广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农业的发展。主要针对农业机械推广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关解决方法,希望给予我国相关行业以些许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花生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农机农艺的良好运用和资源集约,也推动了花生种植高产栽培技术的提高和发展,结合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的整地深耕至机械摘果整个种植过程,全面结合农机农艺实现有效运用,为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与农机农艺深入结合提供科学参考,以期推动高产栽培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全力提升花生种植单产水平,实现增效、降本以及高产。  相似文献   

19.
农机与农艺之间需要配套融合,以契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农机与农艺分属不同的学科,两者加以有机整合,并相互适应农业形式变化才能够提升其内涵价值,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潜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收。主要围绕现阶段小麦农机农艺配套任务进行论述,探析其主要技术环节,旨在为小麦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之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科技的发展给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新技术背景下的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可以提高我国农业的发展速度。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增产增收。由于农机与农艺之间的结合存在着农机具技术水平落后、操作人员知识水平低、农机农艺研发人才稀缺和管理缺失的问题,导致了其融合过程受到阻碍。有针对性的给出了应对措施,以期能够提升农艺与农机的结合程度,最终提升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