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针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呈现的新特点,提出其面临的新任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应从巩固共同政治思想基础、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和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的高度着眼,精准把握教师队伍培养建设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点,从而切实发挥新时代思政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进一步优化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论述立足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新特点,认清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回应了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需要,提出了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丰富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开启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新起点,增强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相似文献   

3.
<正>(项目编号:18BKS168)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当前,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互联网和大数据带来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遇,这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时代条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平台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高校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文章以高校为研究阵地,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价值意蕴,探索实践路径,提出高校应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多措并举打造“三进”工作格局,实现理论体系向教学体系进而向信仰体系的转化,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引中国绿色发展的理论基础。将高校思政教育融入生态文明思想,有助于赋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创新,全面提升大学生群体的生态文明素养。本文从论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有效方法,期望对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提高生态文明教育成效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学校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通过辨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强调"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从守好课堂教学阵地、拓展实践空间、强化内涵建设三个方面,探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的具体路径,以期为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是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八个相统一”要求中的第一个要求,在“八个相统一”中居于核心统领地位,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总体思路与策略确立了重要基调。思政课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是思政课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完成立德树人职责使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政课要做到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必须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话语、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分析理工类课程在"课程思政"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以福建开放大学理工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创新特色举措为依据进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趋势以及大数据等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态势背景之下,为了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需在动态中保持平衡以及提升育人实效,高校要积极统筹建构精准思政。新时代高校建构精准思政必须勘定精准理念与思维落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性、价值性与实践性,深入诠释其理论基础,科学厘清其价值逻辑,提出利于精准思政旨归达成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环境下,党和国家积极推动融媒体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也面临着媒体发展所带来的新机遇。如何应对新媒体发展的契机,用好新媒体阵地,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重视的问题。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学新模式,立足新媒体阵地,以"学习强国"平台为依托,发挥"学习强国"平台的优势,将其应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旨在进一步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在新时代探索出的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育人目标的创新渠道和最新路径,是以提高立德树人实效性为最终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同样也是构建和完善"大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课程思政相关概述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具体要求的详细比较中,厘清二者内部存在的逻辑关联,能够为课程思政在理论、方法和实践层面上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提供基础支撑,也为拓宽立德树人渠道实现有益探索和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12.
面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挑战,高校为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机制、丰富思政教育手段、提高思政教育成效而上下求索。文章总结了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从制度、管理、模式及服务四个层面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时代性和主动性的典型经验,旨在为高校创新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可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要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完整丰富,包含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可从政治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路径导向和干事导向这"五大导向"出发,学习探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分析这五大导向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政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涉及角色性自我、能力性自我和对象性自我。当前,高校思政教师现实的职业自我概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职业自我概念存有相当差距,并且这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要求的有效实施。因此,需要从上述诸方面探究高校思政教师职业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的构成问题,从而为高校思政教师建构正确的职业自我概念,创新教育方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践,以期逐步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严峻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多次明确提出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与创新的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与以往不同的思想变化特点,高校需要把握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的思想变化特点和规律,深入思考思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相应对策,从而增强教育实效性。达到早预防及时解决的目的,这事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是新时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与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关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观点、新论断与新要求,鲜明表达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的责任担当与时代站位,即提升应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侵蚀的主导权,是习近平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理论的时代定性...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职责。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应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立足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创新教学语言,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魅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环境下容易受巨量信息和高效传播的干扰降低了对大学生的影响力。而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下探索"网络微思政"则是将网络思政阵地细分为高校等微型单位,通过"互动仪式链"牢牢链接大学生与思政教师的互动联系,然后由各"网络微思政"的微型单位利用网络平台技术构成整体性的网络思政"互动仪式链",将师生紧密联系起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开拓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内涵进行的深刻阐述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提供了理论保障。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突出时代性特点尤为重要。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形式单一枯燥、工作队伍力量薄弱、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必须要做到内容和形式紧贴时代发展要求,提升大学思想政治队伍整体水平;要加强社团建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青年观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有针对性地回答了我国当代青年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成为促进我国青年工作全面发展、引领我国青年事业全面进步的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从历史、理论、实践三维度探析习近平青年观,全面认识与精准把握习近平青年观的历史之源、理论之旨、实践之基,深入学习和探究习近平青年观形成的理论溯源与时代主旨,从逻辑出发点、理论制高点与根本落脚点三方面对习近平青年观进行理性解读,通过加强信仰认同、夯实基础工作、坚持思想引领、合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育人机制来真正落实习近平青年观,助推我国青年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和我国青年工作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