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冲击剥离性能作为一项新的强制性指标已列入建筑结构胶国家相关标准之中。从改性环氧树脂类建筑结构胶配方特点出发,研究了环氧树脂种类、填料、增韧剂的添加量、固化剂种类等因素对结构胶抗冲击剥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化剂和增韧剂决定着胶粘剂的抗冲击剥离性能,含填料体系的冲击剥离强度优于不含填料配方,选用合适的环氧树脂和助剂(偶联剂、消泡剂、触变剂等)能得到综合性能良好的建筑结构胶。  相似文献   

2.
有机硅改性环氧结构胶的制备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环氧树脂E - 42用有机硅树脂改性后 ,既具有环氧树脂的良好的机械性能又具有有机硅树脂的耐热性 ,同时 ,用聚乙烯醇缩丁醛改进了环氧树脂结构胶的脆性 ,提高了胶粘剂的韧性。所制备的胶粘剂性能优良 ,室温下剪切强度达 18MPa以上 ,能在 15 0℃以下长期使用 ,且适用于粘接多种材料  相似文献   

3.
《粘接》2021,45(2)
耐湿热性能时混凝土建筑结构胶的重要指标,将建筑结构胶中具有代表性的环氧树脂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其耐是热性能。使用煮沸法分析不同种类固化剂、不同用量的硅微粉、偶联剂以及气象白炭黑对于环氧树脂耐湿热性能的影响,利用固化剂复配方法,获得性能更好的固化剂吧,提高了环氧树脂耐湿热性能。检测结果表明,使用低分子聚酰胺与改性脂环胺复配后的固化剂,用量为环氧树脂质量20%,硅微粉用量小于环氧树脂质量200%,偶联剂用量与气相白炭黑用量均占环氧树脂总质量的3.5%,这种情况下混凝土建筑结构胶环氧树脂的耐湿热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4.
王文军  李红旭  张首文 《粘接》2006,27(1):10-11
耐湿热老化是建筑结构胶的重要性能指标,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了不同种类的固化剂对改性环氧树脂类建筑结构胶的耐湿热老化性能的影响,同时也对增韧剂、无机填料及助剂等因素进行了探讨。采用自制的固化剂所配制的建筑结构胶耐湿热老化性能优良,完全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环氧树脂中添加硅微粉和纳米碳酸钙的方法,研究了单独添加和组合添加硅微粉和纳米碳酸钙对不同固化剂含量的改性环氧树脂建筑结构胶试件抗压强度、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固化剂占比不同时,改性环氧树脂建筑结构胶试件的最佳组合填料含量不同,当固化剂占比为1/2和1/3时,改性环氧树脂建筑结构胶试件的最佳组合填料含量分别为5%和7%;相较于固化剂占比1/3的试件,固化剂占比为1/2时,组合填料为5%~7%时改性环氧树脂建筑结构胶试件可以取得较好的强塑性和较高的弹性模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涂料》2015,(7):33-36
为改善环氧树脂耐疲劳性、耐热性和抗冲击韧性,选用有机硅和双马来酰亚胺对环氧树脂改性。试验使用有机硅对环氧树脂改性,采用4,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对双马来酰亚胺(BMI)进行二元胺扩链改性,再将二者复合,确定了参考配方和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7.
《粘接》2008,29(10)
环氧树脂具有许多优异性能,但其耐热性却是软肋,随着环氧树脂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对耐热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采用有机硅树脂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是重要的方法之一。有机硅对环氧树脂的改性包括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由于分子结构的原因,有机硅与环氧树脂物理共混时相容性不好,难以达到改性目的。只有化学方法,即利用有机硅树脂中的羟基、氨基、烷氧基与环氧树脂中的羟基进行缩合反应,才能实现有机硅对环氧树脂的化学改性。但这些反应都需要在加热条件下完成,  相似文献   

8.
改性脂环胺固化剂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艳红  岳彩艳  王文军 《粘接》2007,28(5):17-18
固化剂对环氧树脂的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合成了一种改性脂环胺类环氧树脂固化剂,探讨了合成工艺条件与固化剂性能的关系。合成的固化剂用于配制环氧树脂建筑结构胶,胶粘剂的综合性能良好,能满足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对结构胶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含有不同活性官能基团的硅烷偶联剂对双酚A环氧树脂E44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并配以固化剂、促进剂及其他辅料制成有机硅改性单组分环氧胶粘剂。研究了不同种类、不同加入量的硅烷偶联剂对胶粘剂操作性和固化物的拉伸剪切强度、耐温性及抗冲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仲氨基化学改性环氧树脂所制得的单组分环氧在操作性、耐温性、韧性及拉伸剪切强度方面的综合性能最佳,当硅烷偶联剂加入量为15%时,改性单组分环氧树脂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中国涂料》2017,(12):35-39
要使环氧树脂的性能达到全方位的要求,就需要对其进行改性,采用有机硅来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其包括物理共混和化学改性两种方法以及这些改性的途径,而经过用有机硅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后,其很多方面和性能得到大大提高,从而使其在涂料中的应用范围得到开拓,并进入了未改性前环氧树脂尚不能应用的范围,因此,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的开发和应用必然与现代涂料工业的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利用自制的有机硅改性酚醛环氧树脂配制耐热防腐涂料,对其性能进行试验。不同有机硅树脂百分含量影响改性酚醛环氧树脂清漆的综合性能,并确定了有机硅的含量在40-60%时改性涂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探讨了不同温度下涂膜附着力的变化及在不同酸碱溶液中不同有机硅含量的改性涂料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2.
传统用于建筑外墙接缝防水密封胶在酸雨产生的弱酸环境下承压能力差,因此设计一种有机硅改性聚氨酯密封胶,并对其性能和适应性进行研究。制备有机硅低聚物并调整聚氨酯多元醇的比例,化合成预聚体,实现有机硅改性聚氨酯,通过一系列分析可知,得到的产品形态结构为韧性断裂,具有很好的抗冲击性,从拉伸性能、抗冲击强度、粘接性能以及吸水率的变化的测试结果可知,其室温耐水性要好于70℃水中的耐水性,耐热性也优于纯聚氨酯。为验证其在弱酸环境下的承压能力,设计适应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弱酸环境下,有机硅改性密封胶比传统密封胶的承压能力提高了0.1101MPa。  相似文献   

13.
硅橡胶共混改性环氧树脂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采用有机硅偶联剂配合有机硅改性线型酚醛树脂固化剂,使硅橡胶与环氧树脂共混合,形成宏观匀相树脂胶,热固化后形成的改性环氧树脂材料,进行了共混制备、结为及性能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通过端环氧苯基硅氧烷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共聚反应制得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研究了苯基硅氧烷用量对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固化物的冲击强度和耐原子氧剥蚀性能有明显提高;当改性剂苯基硅氧烷质量分数为30%时,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的冲击强度由6.7k J/m~2提高到33.4 k J/m~2,原子氧辐照后质量损失降低为纯环氧树脂的20%。  相似文献   

15.
有机硅含量对改性酚醛环氧树脂涂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制的有机硅改性酚醛环氧树脂配制耐热防腐涂料,对其性能进行试验。不同有机硅树脂百分含量影响改性酚醛环氧树脂清漆的综合性能,并确定了有机硅的含量在40%-60%时改性涂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探讨了不同温度下涂膜附着力的变化及在不同酸碱溶液中不同有机硅含量的改性涂料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6.
环氧树脂/有机硅复合改性聚氨酯阻燃涂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涂膜的力学性能和耐燃时间为依据,确定了制备环氧树脂/有机硅复合改性聚氨酯阻燃涂料时,环氧树脂与有机硅的配比,阻燃剂聚磷酸铵、三聚氰胺、季戊四醇的最佳用量。对涂膜进行了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比检测了未改性聚氨酯涂料和环氧树脂/有机硅复合改性聚氨酯阻燃涂料的各方面性能。结果表明,环氧树脂/有机硅复合改性聚氨酯阻燃涂料的涂膜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热稳定性能良好,防火阻燃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7.
介绍采用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制备半结构胶的方法,性能及应用情况。重点讨论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合成及半结构胶各组份对性能的影响,CA—3、CA—4两种型号的半结构胶已在“依维柯”等车型上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端羧基丁腈橡胶改性环氧预聚物、多官能度环氧作为改性环氧树脂,对传统的第二代丙烯酸酯结构胶黏剂进行改性研究,测试表征了耐高温性、耐水性、伸长率、贮存性能等。结果表明,同时采用多种改性环氧树脂对丙烯酸酯结构胶进行改性,其综合性能明显提高:180℃剪切强度由0.3MPa提高到2.7MPa、28d浸水试验剥离强度保持率由2%提高到75%、断裂伸长率由3.5%提高到19.3%。  相似文献   

19.
《粘接》2019,(11)
裂缝是造成桥梁主要危害的原因,当桥梁出现裂缝时,就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修补工作。文章提出的改性环氧树脂胶具有非常好的密封性能、收缩率小、粘接性能强、热膨胀性能好等优势,将其运用于桥梁裂缝中能够发挥很好的修补效果。首先分析改性环氧树脂胶的性能参数,然后分析将改性环氧树脂应用于桥梁裂缝中的施工工序和注意事项。最后研究了改性环氧树脂胶的加固时间、温度和配比对其运用于桥梁裂缝中的性能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吉化公司研究院研制的汽车用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通过了省级技术签定。该材料是利用有机硅与环氧树脂进行接枝共聚制得的改性树脂。它既有有机硅的耐高低温、耐老化等性能又具有环氧树脂较高的粘揍性及良好的成膜性。由于改性树脂克服了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