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建筑结构安全水平的合理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有关建筑结构安全水平合理设置的辩论已经进行了8 a,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争论各方的观点已经开始接近.基于比较成熟的风险决策准则和考虑最优维修策略的最佳安全水平二级决策模型,采用大多数专家学者可以接受的一些假定,通过简单常用的工程案例进行分析,力图对建筑结构合理的安全设置水平提出具体建议,以期结束这场长时间的争论.通过相应的分析后发现,在建筑结构的生命周期内,建筑结构的最佳安全水平在相当大的范围内相对于建筑结构生命周期内的总经济消耗并不敏感,因此,建议在我国作为建筑结构安全水平提高的一个底线,至少应该保证目前工程承受的风险水平不高于建国初期工程所承受的风险水平.依此原则,通过分析认为在现行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中,建筑结构的可靠指标取值仍然偏低,还应继续提高.  相似文献   

2.
《门窗》2017,(1)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强。人们越来越注重建筑结构施的工质量水平与结构安全性,建筑的前期施工质量好坏与结构的安全性对建筑使用长短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合理性都是可以影响到建筑是否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我国城市化建设越来越好,使我国居民居住的建筑得到安全保障,公司企业的财产安全得到保证,必须对我国的建筑结构施工质量水平与结构安全性能进行提高,促进我国建筑企业更好的发展。本人通过对我国的建筑结构施工质量水平与结构安全性能之间的关系影响进行分析,并列举一些控制策略。希望对我国的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质量提供有效经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再论“必须提高我国结构安全设置水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结构的安全设置水平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归根结底,这属于政府的行为,它必须与国家的经济水平和克服风险的能力相适应,本文介绍了目前国际工程界对结构可靠性的认识以及指出我国结构设计的不足;比较了中,西方混凝土结构规范的安全储备,说明我国的结构安全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利用成本-效益法举例分析说明了如何寻找最佳的结构安全设置水平,最后,对我国规范的制定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超高层建筑设置水平加强层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实际工程为例,对超高层建筑利用避难层设置水平加强层这一措施展开讨论.通过改变外筒环粱高度、水平加强层的位置以及水平加强层的竖向弯曲刚度,进行结构分析,总结在侧向力作用下其内力分布规律,进而对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设置水平加强层所能起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在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对高层建筑设置水平加强层的条件提出了一些建议,为今后上程设计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5.
秦剑君  刘西拉  左勇志 《建筑科学》2004,20(3):13-17,12
有关“结构的设计安全储备是否应该大幅度提高”的争论作为工程建设界的热点,已经持续了五年,各方意见不尽相同,有的甚至针锋相对。这对国内在工程领域开展学术讨论,是一件好事。作者认为,争论的各方在讨论结构安全储备的设置时都忽略了对结构的维修策略,这是应该统一考虑的。为说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分析模型,在模型中增加了描述混凝土构件功能退化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具体的工程算例,看到最优安全设置水平对结构总收益并不敏感,这与国际上近期普遍接受的观点~致。这说明,“结构的设计安全储备是否应该大幅度提高”的争论的各方实质上可以相互沟通。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设计安全储备偏低是一个事实,但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今后适当地提高设计安全储备也不是一劳永逸,关键要重视制定维修策略。  相似文献   

6.
岳建勇  周春  任臻  王湧  胡振青 《岩土工程学报》2006,28(Z1):1552-1555
目前超高层建筑深基坑面积大,深度深的工程越来越多,基坑临时支护结构与超高层建筑地下主体结构相结合已经成为上海软土出地区深基坑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探讨超高层建筑地下主体结构与基坑支护结构相结合的设计与工程应用,包括利用地下主体结构型钢混凝土柱中的型钢钢骨作为临时竖向支撑立柱和底板范围内如何合理设置临时水平支撑等,并给出支撑轴力实测结果与计算分析结果,对主要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结构安全性能研究现状,并重点分析了建筑结构施工质量水平对建筑结构安全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提升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陈文利 《城市建筑》2014,(23):65-65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结构安全性能研究现状,并重点分析了建筑结构施工质量水平对建筑结构安全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提升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基于文献调研,搜集和整理了我国近年来关于建筑结构地震倒塌易损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建立了我国建筑结构地震倒塌易损性数据库。基于经典的Cornell地震风险概率计算公式,分别以谱加速度和峰值加速度为地震动强度参数,计算了我国建筑结构的地震倒塌风险概率。通过与美国抗震设计规范FEMA P750和欧洲学者建议的关于建筑结构地震倒塌风险的相关要求进行对比,对我国建筑结构的地震倒塌风险水平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 由于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并未对结构地震倒塌风险做一致性要求,因此,我国建筑结构的地震倒塌风险概率结果分布较广;随着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等级的提高,其地震倒塌风险概率也随之增加;相比于美国规范和欧洲学者研究成果,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尚不能对结构的地震倒塌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建筑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现阶段的部分建筑不仅抗风险能力差,而且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其在地震来临时难以起到保护作用.为进一步提升既有建筑结构抗震性能,需要对已经完工的建筑进行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切实提高既有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保证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本文简要分析了对...  相似文献   

11.
防止结构倒塌、保障生命安全是确定抗震设防标准的首要目标。抗震设防水准的决策应该从只考虑地震危险性的“一致危险”原则向考虑地震危险性区域差异和工程结构抗倒塌能力不确定性的“一致风险”原则过渡。新颁布的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已提出第四级设防水准“极罕遇地震”(或“巨震”),但是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仍然采用三水准设防原则,抗震设计从当前的三水准设防原则向四水准设防原则转变已成为当前工程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目前各国对巨震的定义还比较混乱。该文阐述四级地震设防水平决策的风险导向原理,提出确定风险导向地震设防水平的解析方法。针对我国大陆地区的地震环境和抗震设防情况,给出目标倒塌风险以及相应于巨震、大震和中震的目标条件倒塌概率的建议值。采用这些建议值以及地震危险性参数的简化确定方法,初步计算并得到了相应于四级地震设防水准的风险导向地震动参数PGA值。通过与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最新版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我国学者对各级设防水准地震定义的PGA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该文得到的巨震PGA值大于最新版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定义的巨震PGA值,而小震、中震和大震的PGA值则小于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PGA值。  相似文献   

12.
结构最优可靠度的选择模型与经济收益及维修策略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结构最优可靠度如何确定是一个需要与维修策略统一考虑的问题。目前,在全国有关结构的设计安全储备是否应该大幅度提高的问题上,争论各方实质上都未真正涉及维修策略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维修策略的问题考虑进去,关于结构的设计安全储备的争论也不至于如此尖锐。从数学的角度,运用较新的群体多目标规划理论详细地推导了建立结构维修策略模型的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解释了如何定量考虑结构的最优可靠度。通过一个比较完整的描写结构维修问题的群体多目标规划模型,集成了国内外有关数据更新和构件功能退化的一些最新成果,用动态规划的方法进行了求解。还对一工程算例进行了分析,通过在区间内考察各种经济参数,得出在各种经济参数下,随着可靠指标的变化,总收益变化都十分平缓。  相似文献   

13.
土木工程行业逐步由集中建造向服役运维转型,在役基础设施的运营维护成为重点工作。目前,以人工检测、鉴定与评价为核心的在役工程结构诊断技术,在时效上难以满足大量在役工程结构服役安全诊断的巨大需求。基于标准规范的评价方法,采用指标评分和考虑指标重要性程度的综合评估和等级划分,也难以实现工程结构服役安全的科学评价。因此,发展工程结构智能诊断新理论、新方法成为必然。智能诊断从技术流程上包括服役信息感知、性态识别、性能评价、演化预测。近年来,结构服役安全诊断与智能感知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交叉融合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就构建工程结构服役安全智能诊断体系,实现结构服役性能智能评价和预测,仍面临一系列关键问题。为此,在总结了工程结构智能诊断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主要问题,并建议了下一步研究思路和应突破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土木工程行业逐步由集中建造向服役运维转型,在役基础设施的运营维护成为重点工作。目前,以人工检测、鉴定与评价为核心的在役工程结构诊断技术,在时效上难以满足大量在役工程结构服役安全诊断的巨大需求。基于标准规范的评价方法,采用指标评分和考虑指标重要性程度的综合评估和等级划分,也难以实现工程结构服役安全的科学评价。因此,发展工程结构智能诊断新理论、新方法成为必然。智能诊断从技术流程上包括服役信息感知、性态识别、性能评价、演化预测。近年来,结构服役安全诊断与智能感知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交叉融合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就构建工程结构服役安全智能诊断体系,实现结构服役性能智能评价和预测,仍面临一系列关键问题。为此,在总结了工程结构智能诊断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主要问题,并建议了下一步研究思路和应突破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Bernd Dressel 《Stahlbau》2009,78(3):214-220
The task of the check engineer in the preventativ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regulations i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ciple of preventative risk management. The current building regulation demands, that public safety and order, especially life, health and natural conditions are not endangered by buildings. The building control is the task of the state and shall be administered by the building authorities. Usually the building control of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fire protection is delegated by the authorities to state approved check engineers. It is of main importance, that check engineers are not dependent on the investor's economic interests. Up to now this independence has been ensured, because the check engineers are appointed directly by the building authorities. Due to deregulations in recent years some federal states changed their building regulations in such a form, that the risk management was not guaranteed completely. The independence of check engineers and thus the quality of risk management was severely weakened by allowing private commissions. In additon several structures were released from the obligation of checking. These changes disagree with the safety concept of DIN 1055‐100, which is adjusted wih the European Codes. The required safety level presupposes the independent checking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 Further risks of independence and quality of building checks by the check engineers can occur due to an uncritical use of the European Services Directiv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xperiences of the check engineers current risk analyses show, that it is essential for a modern preventativ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to align extent and intensity of authorized controlling to the hazard potential of the particular building project. Corresponding to the proposal of the German Association of Check Engineers on the IABSE‐Symposium 2007 the controlling measures should be graduated on the basis of Eurocode EN 1990 according to three hazard classes.  相似文献   

16.
For decisions related to investments in societal safety and health, it is often difficult to balance the discretionary competence of decision-makers with theoretical optimum levels of investment. While removing day-to-day decisions about risk from the political arena would arguably result in better decisions, a full depoliticisation is not desirable since public and private risk preferences cannot simply be neglected without negatively affecting the perception of risk and inducing a democratic deficit. Therefore, a decision-making tool has been developed which allows for narrowing the scope of possible decisions for the decision-maker, based on predetermined maximum acceptable deviations from the theoretic optimum investment level. These maximum acceptable deviations should be established upfront on a general basis and may subsequently be applied on a case-by-case basis.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calculation concepts are explained and a detailed example study is presented in which limits for the target safety level of concrete slabs are determined under some specific considerations.  相似文献   

17.
Maintenance management of the hydraulic structures requires the selection of the most necessary maintenance intervention to ensure their proper operation and structural safety. Giv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structures, many types of damage may appear, so it is not easy to take a decisi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the Prioritisation Index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draulic Structures (PIMHS), a multi-criteria decision-making system based on the three axioms of sustainability (social,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which orders and prioritises non-similar maintenance investments in hydraulic structures.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w that PIMHS can be used by decision-makers to prioritise, in hydraulic structures, all kinds of maintenance interventions where the damages cannot lead to dam break.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结构全寿命安全经济决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耐久性不足引起的混凝土结构劣化问题给社会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经济负担,日益得到各国工程界和经济界的高度重视,保证结构的安全和经济合理是建筑工程决策的主要问题。讨论了混凝土结构全寿命安全和经济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基于可靠性的费用分析方法和考虑耐久性的劣化混凝土结构可靠度评估框架,并讨论了提高建设项目长远经济目标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维修机库钢屋盖整体提升技术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郭彦林  邓科  王宏  鲍广 《工业建筑》2004,34(12):6-11
屋盖结构整体提升具有使用设备简单、地面拼装高效、安全性能好等优点 ,近年来成为许多大跨度钢结构屋盖体系的主要安装方法。结构体系在整体提升状态与设计状态的受力情况不同 ,必须在提升状态下对屋盖结构或支承结构的强度、稳定性进行验算并对某些薄弱部位进行必要的加固。介绍了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飞机维修设施工程 10号机库的整体提升方案及其提升设计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大跨度钢结构整体提升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