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南水北调东线(黄河以北)水质预测及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质的好坏关系到工程能否早日立项开工建设。本文通过对黄河以北沿线污染源水质评价,选取主要污染指标化学需氧量、氯氟进行2000年调水水质预测。结果表明,当地污染源将使调水水质下降二至三个水质级别.提出解决调水水质污染问题的推荐方案:即在治理有关污染源的基础上,兴建拦河闸,将临清以上卫河来水导引至黑龙港地区进行灌溉;临清、德州二市污废水经治理后导引至漳卫新河.实施导污工程方案后,黄河以北调水水质将达到国家地面水Ⅱ~Ⅲ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2.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其水体污染状况将直接影响到调水水质,本文在对丹江库区及六条主要汇水支流地水质情况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污染状况、主要污染源及主要的环境问题,并根据调水水质要求提出了总量控制目标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江苏段试调水期间的水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2013年试调水期间输水干线监测断面水质的实际监测数据,分析了试调水前后各断面的水质变化情况以及试调水期间各断面的水质变化特征,以期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持续运行和后续工程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调水前和调水期间,各监测断面水质处于地表II~III类水平;溶解氧的沿程变化趋势均不明显;高锰酸盐指数均呈升高趋势;氨氮在调水前呈沿程下降趋势,而在调水期间则呈沿程升高趋势。调水期间水质变化还显示,为了确保长期运行阶段的水质安全,还需采取措施切实改善沿线支流的水质。  相似文献   

4.
从引黄济津工程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引黄济津工程调水水质变化情况的分析,类比分析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质变化情况及其水环境保护效果,并提出了保护意见。  相似文献   

5.
从东江流域2008~2009年枯水期水资源调度工作中水质监测部分的工作成果入手,分析了调水水源的水质状况、虾村至博罗河段主要污染源,选择氨氮作为主要污染因子,时实施调水前后历史同期水质状况变化趋势进行了重点分析,认为本次调水对改善东江中下游枯水期水质状况有显著效果,并提出进一步改善枯水期水量调度水质部分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改善五里湖水环境维持性调水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五里湖水质急剧恶化,水质常年劣于Ⅳ类,严重影响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五里湖的水质状况成了当务之急。本文结合无锡市水资源保护规划,设计了梅梁湖泵站大流量调水与小流量维持性调水相结合,长广溪出流、曹王泾出流和联合出流的工况。本文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改善五里湖水环境效果和较优工程运行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维持性调水后,五里湖水质状况有明显改善。综合分析改善效果和调水费用。大流量调水50m^3/s达15d后,维持性调水10m^3/s或15m^3/s为较优调水方案。  相似文献   

7.
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我省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地区,其调水干线流经长江、淮河流域下游许多区域,区域内各种污染源必将对调水水质造成重要影响,因此加强沿线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是东线工程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引清调水工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上海市引清调水工作的内容,讨论了上海市开展引清调水工作的必要性,并从水量、水质和水位三个方面论证了开展引清调水工作的可行性。根据各水利片的调水方案、执行情况和取得的成果,指出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调水水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阳  王洪翠 《海河水利》2010,(5):19-20,23
简要叙述了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调水概况,此次调水水源为岗南、黄壁庄和王快水库,调水目的地为北京市团城湖,调水线路总长度300多km,历时300多d,调水总量为4.35亿m3;分析了调水过程中水库和输水沿线水质变化情况,提出了在输水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海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在此次调水中现场取样1 200多个,室内平行双样分析,取得各种水质监测数据近万个,发布50多期水质信息,为南水北调中线段应急调水工作圆满完成提供了切实保障,促进了供水工作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水利工程调水来改善城市周围河道水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措施,也是城市防洪工程另一项功能。嘉兴市首次利用新建的城市防洪工程,引清排污,达到改善市区内的水环境目的。通过对水位、排水量及水质的变化分析,建立了一套水质改善效果评价方法,并利用这种方法对本次调水试验的效果进行了评价。为今后调水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杨家水库供水范围内城市、农村生活、生态和农业总用水量超出了水库坝址处河流的来水量,需要从“引大济湟”北干渠一期工程补水,实施调节后才能保证水库的供水量.根据上水磨沟流域水资源状况,就北干渠一期工程向杨家水库补水进行了水源论证.  相似文献   

12.
应急输水对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影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是塔里木盆地东部南北联系的必经之地,也是新疆与内地联系的第二条战略要道,更是与边界外商经济贸易往来的重要地区。这个素有古丝绸之路之称的通道,历史上曾是烟波浩淼、鸟兽群栖、林草繁茂、村舍相连的繁华古国。但从上世纪50年代后,塔里木河流域大规模农业开发,造成流域内水资源区域分配失调,干流来水急剧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流域内土地沙漠化和土壤盐渍化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退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塔里木河下游生态恶化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关注。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塔里木河流域生态治理力度,于2000年5月至2009年12月,先后十次实施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应急输水,使下游生态环境和水文状况都得到了改善,生态得到了一定程度恢复。本文以十次生态输水实测资料,从输水过程中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变化、地表植被的生理生态变化、天然植被群落的恢复响应程度等方面,对塔河下游生态环境影响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简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及综合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的必要性,论述了ArcGIS、Oracle等技术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综合基础数据库系统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系统的基本框架、总体结构、主要功能和系统的运行开发平台.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无锡市充分认识到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必要性和急迫性,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加强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及防治水污染。一是对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实现认识上的六大转变;二是强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创新;三是加快工业经济的集约化发展;四是坚持制度创新,激活水污染防治市场的建设;五是发挥市场优势,实现环境资本成功运作。在生态修复、滨水区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外源控制、清除内源,调水增加环境容量等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引嫩入白供水工程从嫩江引水为白城提供农业灌溉用水、城市饮用水和生态用水.引水时间为4月-10月,枯水期不引水.工程取水对取水前后白沙滩断面水位变化主要集中在5月-7月农业用水期,水位下降将对鱼类的产卵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同时工程取水对下游水生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下游干流饮用水水源地现状及保护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确保饮水安全,必须首先确保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在调查长江中下游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排污口、污染防治、管理状况等基础上,评估了各水源地水量安全、水质安全、安全监控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保障情况,分析了水源地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长江中下游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17.
松花江区水资源质量评价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全国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对松花江区地表水资源质量现状进行综合概述。松花江区的地表水体污染严重,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指标是CODMn;综合评价水质劣于Ⅲ类的河长占总河长的62.7%;湖泊、水库基本处于中富营养和富营养状态,水质多为Ⅴ类和劣Ⅴ类。汛期污染重于非汛期,面污染源影响大于点污染源;有机污染主要来自农村和田野,城市工业和生活污水也是重要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18.
刘颖秋 《中国水利》2005,(13):63-65
节水型社会建设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是一场重新认识水资源、转变生产用水方式、改变人们生活用水习惯的建设性"革命",既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并起主导作用,更需要全民的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重在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相似文献   

19.
全国城镇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成果,对全国城市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进行分析评价。评价采用最差因子评价法,即以多个水质评价因子中最差因子的水质类别作为水源地综合评价的水质类别。评价结果显示,全国约有55%的地表水水源地水质不合格。超标项目以有机污染为主。河流型的水源地水质状况比水库型的差。超标严重的河流型水源地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超标严重的水库型水源地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  相似文献   

20.
夏凡  胡圣  杨旭光 《人民长江》2016,47(17):12-14
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是评价和保护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的重要依据。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主要水源地水质标准体系,并对比我国现行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参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差异,指出了我国水源地水质指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指标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