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压裂前测试不产水、压裂后地层产水;由于产水量过大,产油量比压裂前还低的井进行压后产水层的压前预测十分必要。对以往压裂前后试油资料统计分析,把压前测试曲线分为四类,可根据其中两类特征判定压后产水:一类为测试时关井压力恢复速度快,二关井压力接近于初关井压力,压力恢复及其导数双对数曲线下降,有油水边界反映;另一类为测试时初关井压力恢复速度快,二关井压力恢复不起来,压力恢复及其导数双对数曲线具有明显的均质无限大地层特征。现场实际应用证明,能准确判断压后产水情况。  相似文献   

2.
田冷  何顺利  李秀生 《天然气工业》2007,27(12):119-120
为了解决压裂气井压力恢复曲线不能出现边界反映段,以及渗流不能反映地层中真实流动特征的问题,基于苏里格气田低渗透气藏压裂气井试井和实际生产资料,利用现代试井解释理论,研究了合理关井时间的界限及其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当油井关井测压时间达到3倍地层径向流开始出现的时间后,利用此时的压力数据,解释地层参数和地层压力,其结果的误差小于5%,同时能较准确地判断边界类型。计算的理论曲线和霍纳法解释值非常接近,对于苏里格气田压裂气区而言,若预先知道某生产井地层有效渗透率值,可从理论曲线查出压力恢复试井的关井时间,否则,建议按照该井区地层有效渗透率,将不稳定试井测试时间定在以10 d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3.
大牛地上古生界气藏压裂效果试井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牛地上古生界砂岩气藏致密低渗,进行压裂投产必不可少。根据裂缝井试井解释理论,综合运用压前、压后实测试井资料,分析试井曲线形态变异特征及地层参数变化,动态认识地层储渗特征、边界特征、井层污染程度等,深入剖析评价压裂改造增产效果及其原因,结合测试情况分析压裂施工规模对压裂效果的影响。该分析方法对同类型气藏的科学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牛地上古生界砂岩气藏致密低渗,通过对气藏51井(层)次的压前压后测试资料分析,表明储层质量好及含油气性高是加砂压裂后气藏获得高产的关键。根据试井解释理论,通过压裂施工及压前压后试井资料分析试井曲线形态特征及地层参数变化,深入剖析了压裂增产效果的原因,为气藏今后压裂选层、措施方案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压裂井产量递减分析商业软件中没有考虑压裂缝闭合对油气产量的影响,所解释的压裂井裂缝长度远小于实际压裂缝长度。基于压裂井裂缝部分闭合和裂缝流量不均匀特征,建立了考虑裂缝部分闭合的压裂井产量递减模型,通过Newman乘积、空间变换与数值反演得到压裂井不稳定产量解,绘制了产量递减理论图版。与常规压裂井产量递减模型对比发现:新模型由于考虑了闭合裂缝的影响,不稳定流阶段产量递减速率比常规递减模型降低30%~50%;进入边界控制流阶段后,两种模型的曲线大致重合;当裂缝部分闭合长度增大时,递减速率降低的幅度也将变大。新模型在苏里格、大牛地等致密气藏的压裂井产量递减分析中拟合效果较常规递减模型好,解释得到的远井段闭合裂缝长度可以用来预测裂缝部分闭合对压裂井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根据压裂缝井试井理论,采用试井分析方法对庄5井压前压后试井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压裂施工工艺及压后压降曲线分析,评价了庄5井压裂层段的压裂效果,得到了造成该井压裂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有:压裂液对地层造成了一定伤害;压后裂缝半长短,说明地层没有完全压开;地层物性变差;地层存在出水现象等,为该井的合理开发和制定下步增产措施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试井曲线进行油气井压裂选层及压裂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油气井试井资料,研究了压裂选层的定性选层、半定量选层技术等,压裂井试井压恢曲线形态与压裂效果有较好的相关性,在选层时可利用试井资料,判断压裂井层的油气层信息,预测压裂效果。该方法科学有效,可以减少压裂选井的盲目性,提高压裂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达西线性渗流的常规试井解释模型及产量递减分析模型不再适用于具有非线性渗流特征的致密气藏,采用视渗透率的方法,建立了一种综合考虑储层应力敏感、启动压力梯度以及滑脱效应的压裂水平井3D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利用混合有限元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得了非线性渗流条件下压裂水平井的试井理论曲线及产量递减Blasingame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应力敏感及启动压力梯度会"抬升"试井理论曲线,"降低"产量递减曲线,减小压力扩散速度,延缓外边界响应的时间。滑脱效应会小幅度"降低"试井理论曲线,"抬升"产量递减曲线,但其影响程度比较小。利用所建立的非线性渗流模型对苏里格气田压裂水平井试井测试资料进行试井解释,对生产数据进行产量递减分析,将两者解释得到的储层参数及裂缝参数进行对比校正,并通过模型预测产量与实际产量的对比,证实新方法可靠实用,能降低解释的多解性,比常规方法更先进,可用于存在非线性渗流特征的致密气藏储层动态评价。  相似文献   

9.
石新朴  杜果  杨丹  周兴燕  郑玮鸽  林加恩 《石油学报》2021,42(10):1357-1363
由于火山岩气藏具有产层厚、岩石类型多、岩性和岩相复杂多变、非均质性强、天然裂缝发育等特点,在压裂井开发过程中,存在压裂裂缝难以全部压开储集体的情况,天然裂缝以垂向斜交缝和高角度缝为主,并且大量试井资料显示介质间具有明显的不稳态窜流特征。针对上述特征,考虑压裂裂缝部分打开储集体、将基质简化为柱状基质和天然裂缝呈交替均匀分布特征,建立了不稳态窜流部分打开压裂井试井分析模型,利用点源模型、分离变量法等方法进行求解,并绘制了典型曲线图版,典型曲线分为井储段、过渡段、线性流段、球形流段、不稳态窜流段和边界反映段6个主要的流动段,其中边界包括无限大边界和封闭边界,并对裂缝半长等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以克拉美丽火山岩气藏的压裂井为例,分析其试井曲线,并进行试井解释,研究结果表明:该压裂井的水平渗透率较小,垂向渗透率特别大,部分打开程度较小,分析结果与气井的静态、动态资料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依据川西洛带蓬莱镇组气藏地质、压裂及试井资料,通过定性及灰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压裂层段岩性、孔隙度及地应力特征是影响压裂效果的主要因素。根据试井解释理论,综合运用压前压后试井资料分析试井曲线形态特征及地层参数变化,动态认识压裂层段储渗特征,深入剖析评价气藏压裂效果,为气藏今后压裂选层、措施方案改进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对同类型气藏的科学管理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油水分布复杂,压裂井选井选层难度加大。为进一步提高压裂效果,必须提高压裂方案设计的针对性。建立了水平缝压裂后油藏和裂缝的渗流数学模型及裂缝参数的优化模型,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压裂层的生产动态进行了计算,并分别以压裂后的最大初期增油量和最大累积增油量为优化目标,对裂缝参数(缝长比)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地层,选择不同的优化目标,得到的裂缝参数优化结果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对同样的地层,所选择的优化目标不同,得到的最佳裂缝参数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2.
富台油田下古生界潜山油藏储层基质渗透率低、裂缝和溶蚀孔洞发育、普遍受到污染,采用酸化压裂措施改造油层以增加油井产能。根据地层测试资料和压力曲线特征,结合储层静态资料指导选择酸压井层及酸压规模,进行常规酸预处理。采用胶凝酸和压裂液交替注入的闭合酸化工艺,增产效果显著,对改善该区深井、超深井的潜山储层的裂缝导流能力、提高油层渗透率和解除油层的污染状况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岩心观察和电成像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段裂缝的产状、高度和发育位置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出合水地区长8段裂缝平面分布规律,依据裂缝线密度平面分布特征,将合水地区划分为强裂缝发育区、裂缝发育区、弱裂缝发育区和裂缝不发育区。合水地区长8段裂缝主要分布在粉砂岩和泥岩中,其次分布在细砂岩中。储层物性越好,裂缝越不易发育;同一岩性,岩层厚度越大,裂缝越不发育。长8段强裂缝发育区和裂缝发育区的储层物性均较差,厚度较小,油井产量不高,而在弱裂缝发育区往往有高产油井。这进一步说明,如果储层本身的物性和含油性较差,即使有裂缝发育,也难以获得工业油流;储层围岩裂缝的存在对压裂效果和含油层段产量影响不大,产油量的主控因素是储层本身的岩性、厚度、物性和含油性。  相似文献   

14.
吐哈温米油田属于低压、低渗油藏,需要进行压裂改造提高油井产量,但对于存在同层水或底水油藏,则难度较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缝高延伸,提高压裂效果.本文以WX3-5602底水油藏为例,从缝高控制机理入手,分别从地层压力、射孔厚度、压裂液体、支撑剂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研究,确定了低前置液、小排量、多段塞加砂的方法,通过...  相似文献   

15.
油井压裂后的井温测试是判断施工措施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对压裂后的井温测试时间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是按相关标准要求在压裂结束后的24h内完成。但有一部分井24h内完成并不合适,测到的井温测试曲线不能反映措施的效果。本文利用JS-2型压裂排液求产监测一体化管柱监测的压裂-扩散-放喷-排液全过程的压力和温度变化资料,研究了压裂后井温测试影响因素,为确定合理的压后井温测试时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聚类分析方法作为刻画事物之间相似性程度大小的一种数学方法已在石油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为研究油气井压裂后的效果评价问题提供了依据。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压裂井视为样本点,而将压裂井的地质参数和工程参数视为反映该样本点的欧氏坐标,通过欧氏距离建立反映样本点之间相似性程度大小的距离矩阵,通过最短距离法建立类与类之间的相似性测度,作聚类分析。利用该方法对长庆油田的8口压裂井进行压裂后的效果评价方法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Kh值高的油气井压后产量也高,但产量也与地层的孔隙体积有关,孔隙度过小,在压后不稳定生产阶段供油气能力低;渗透率(K)高的油气井压裂后效果也好;砂比在35以上的效果较好;每米层厚加砂量高的,油气井压后产量也高;油气井压裂效果不好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夹层多且厚。以上结果比较符合现场实际。该方法可以用作油气井压裂后的效果评价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过数值模似,研究了大港油田枣35块火成岩裂缝性稠油藏的衰竭式,水驱和蒸汽吞吐开采的采油机理。衰竭式开采时,基质和裂缝中部产油;水驱开采时,几乎不能发生毛管渗吸作用,只能驱井出裂缝中的部分泉油,不能采出基质中的原油,蒸汽吞性开采加热了油层,降低源油粘度,增加原油的流动性,增强了毛管力的渗吸作用,使基质中的原油能够被采出,裂缝性稠油油藏衰竭式开采后应采用蒸汽吞吐的接替开采方式,而不能采用水驱接替开采。图4参11。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认识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的渗流机理,结合油藏实际地质特征,利用真实岩心设计制作了可视化网络裂缝模型,考察了注入速度、模型倾斜角度等因素对注水效果的影响,以及水驱油过程中的油水运动分布特征。观测到由于受裂缝性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水驱后残余油存在形式主要有孤滴状、角隅状及膜状等,每种残余油的形成机理也不同。实验结果表明:水驱油时,驱替速度与采出程度不成正比,而是存在一个最佳驱替速度,即临界驱替速度;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岩石表面润湿性、裂缝连通性和重力分异的影响;水驱油效率与裂缝地层倾斜角度有关,地层倾斜角度越小,采出程度越高。裂缝性油层较厚时,水驱后油层顶部可能会有大量剩余油,仍具有较大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9.
HH油田为典型的低孔特低渗油藏,部分地层伴有裂缝发育,现面临衰竭式开采后注水开采压力高的难题。通过基质单管岩心驱替实验,探究目标地层进行注气开发的可能性,明确何种注入气体及驱替方式具有较好提高采收率效果。通过基质+裂缝双管并联岩心驱替实验,确定目标地层中微裂缝对提高采收率效果影响。结果表明,CO2较减氧空气是更好的注入气体,CO2/水交替驱替是提高采收率优秀的驱替方式;裂缝的存在会严重影响采收率,裂缝+基质双管并联岩心CO2/水交替驱采收率较单管基质岩心降低27.09%。建议选择CO2为注入气体,对基质储层或采取改善非均质性措施的裂缝区域采用CO2/水交替开发,对裂缝性低渗油藏注气开采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页岩油压裂水平井投产前普遍先闷井,为快速评价体积压裂效果,提出基于页岩油藏闷井压力数据的压后评估方法。通过闷井数值模拟,表征压裂水平井缝网改造区域的压力扩散与流体运移规律,并建立闭合后线性流计算模型和裂缝储集控制数学模型,形成反演裂缝参数与地层压力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压裂停泵后改造区域依次经历井筒末段裂缝控制、全井段裂缝控制以及储集层基质控制下的9个流动阶段,其压降导数在双对数坐标下为不同斜率的多个直线段;应用于吉木萨尔凹陷4口典型页岩油水平井,证明了闷井压力数据能用于裂缝参数和地层压力反演,也验证了提出方法的适用性,可供评价压裂作业效果和优化平台井距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