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研究了活性炭对水溶液中盐酸左氧氟沙星的吸附行为。热力学研究表明活性炭对盐酸左氧氟沙星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测得ΔH=-33.43kJ·mol^-1,说明这是一个放热过程,且(ΔH)〈40kJ·mol^-1,表明吸附过程为物理吸附。两时测得吉布斯自由能ΔG〈0,受温度影响不大,表明吸附质从溶液到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过程是自发性的。动力学研究表明活性炭对鼓酸左氧氟沙星的吸附更好地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描述,表观活化能Ea=40.65kJ·mol^-1。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研究了活性炭对水溶液中呋喃西林的吸附行为。热力学研究表明:活性炭对呋喃西林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ΔH=-8.76kJ?moL-1,且|ΔH|40kJ?moL-1,说明该吸附为放热过程且为物理吸附。同时测得吉布斯自由能ΔG0,受温度影响不大,表明吸附质从溶液到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过程是自发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活性炭对呋喃西林的吸附更好地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描述,测得其表观活化能Ea为9.68kJ?moL-1。  相似文献   

3.
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研究了活性炭对水溶液中头孢氨苄的吸附行为。热力学研究表明:活性炭对头孢氨苄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ΔH25.24 kJ.mol-1,且40 kJ.mol-1,说明该吸附是一个物理吸附且过程中吸热。同时测得吉布斯自由能ΔG0,受温度影响不大,表明吸附质从溶液到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过程是自发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比较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描述,其表观活化能Ea为21.75 kJ.mol-1。  相似文献   

4.
竹炭对铜(Ⅱ)吸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启伟  王桂仙 《广东化工》2009,36(10):7-8,35
研究了竹炭对水相中铜(Ⅱ)吸附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动力学研究表明:竹炭对铜(Ⅱ)的吸附拟用准一级动力学处理,动力学方程可表示为-1n(1-F)=k1,弗测定不同粒径、不同温度下竹炭对铜(Ⅱ)吸附的表观速率常数及活化能。热力学研究表明:竹炭对铜(Ⅱ)的吸附的焓变△H=-22.6kJ/mol,说明竹炭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且△H〈40kJ/mol,表明吸附过程主要为物理吸附。同时测得吉布斯自由能△G〈0,且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表明吸附质从溶液到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过程是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5.
竹炭对苯酚吸附的热力学及动力学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竹炭对水相中苯酚吸附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动力学实验表明:竹炭对苯酚的吸附拟用准一级动力学处理。并测定不同粒径、不同温度下竹炭对苯酚吸附的表观速率常数及活化能。热力学研究表明:竹炭对苯酚的吸附符合 Langmuir 等温吸附方程。测得吸附热ΔH=-14.0 kJ/mol,说明竹炭对苯酚的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且ΔH<40 kJ/mol,表明吸附过程主要为物理吸附。同时测得吉布斯自由能ΔG<0,且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表明吸附质从溶液到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过程是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吸附水溶液中磷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冼昶华 《化工时刊》2008,22(4):29-31
通过研究质子化壳聚糖对水溶液中H2PO4^-吸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探讨其吸附机理,为优化壳聚糖处理水溶液中磷的工艺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在稀硫酸介质中,磷-铋-钼三元配合物可被抗坏血酸还原生成磷铋钼蓝,700nm处进行比色,测量浓度变化,研究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H=-10.6594 kJ·mol^-1,△S=3.0329 J·mol^-1·K^-1,温度对壳聚糖吸附磷的影响,可用热力学公式表示:△G=-10.6594×10^3-3.0329T;吸附表观活化能Ea=141.828 kJ·mol^-1。壳聚糖对磷的吸附是放热反应,熵增加效应是驱使壳聚糖吸附磷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彭国丽 《化工时刊》2005,19(12):4-6
研究了大孔树脂对水溶液中镉离子的静态吸附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大孔树脂NDA-02对镉离子的最大饱和吸附容量为1.61mmol/g干树脂。该树脂对镉离子的吸附是自发的过程,吸附焓变〈0,为放热过程:焓变的绝对值〈40kJ.mol^-1,属于物理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水溶液中椰壳活性炭对喹诺酮药物加替沙星(GTFX)的吸附性能,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并分析了其吸附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活性炭对加替沙星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ΔH=-1.7374kJ/mol,说明活性炭对GTFX的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且ΔH<20kJ/mol,表明吸附过程主要为物理吸附。同时,测得吉布斯自由能ΔG<0,表明吸附质从溶液到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过程是自发过程,其吸附主要是熵驱动。对椰壳活性炭进行了硝酸及氨水改性,研究了3种不同活性炭对GTFX的缓释性能,结果显示,与椰壳活性炭相比,经硝酸氧化改性后的活性炭缓释性能有较大的提升,而经氨水改性的活性炭缓释性能有所下降,3种不同活性炭对GTFX的缓释均符合Higuchi方程释药模式。  相似文献   

9.
以花生壳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制备花生壳活性炭,采用高分辨电子扫描电镜(SEM)对花生壳活性炭进行了表征。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研究了花生壳活性炭对Cu2+的吸附行为。热力学研究表明:花生壳活性炭对Cu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该吸附是自发吸热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花生壳活性炭对Cu2+的吸附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反应特征,颗粒内扩散为主要控速步骤。  相似文献   

10.
鸡毛吸附水中机油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H2O2预处理的鸡毛作为吸附剂对水中机油污染物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研究.在25~55℃范围内,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动力学研究表明,室温下鸡毛吸附机油速度快,吸附15min就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可以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计算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标准吉布斯自由能△Go-24.59~26.63kJ·mol-1,标准焓变△Ho 为-45.74kJ·mol-1,标准熵变△So为-65.35J·(mol·K)-1.结果表明,吸附是一个可自发的、放热和熵减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云南化工》2017,(4):22-28
以山竹壳为原料,采用磷酸—硫酸活化法制备了比表面积为1730m~2·g~(-1)的活性炭。研究了山竹壳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考察了亚甲基蓝溶液的pH、不同初始浓度、吸附时间、温度等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应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模拟了山竹壳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适合描述整个吸附过程。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模拟吸附等温线,Langmuir方程更适合描述此吸附过程,在298K下最大单层吸附量为526.31mg·g~(-1)。计算了吉布斯自由能(ΔG~0)、焓变(ΔH~0)、熵变(ΔS~0)等热力学参数,ΔG~0、ΔH~0、ΔS~0均小于0,说明此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进行的、放热的、趋于有序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过氧化苯甲酰在空气中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热分析技术对过氧化苯甲酰在空气中的热分解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升温速率分别为0.1、0.2、0.5、1K·min-1时过氧化苯甲酰的放热情况。分别用传统的计算方法和等转化率法得到了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在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传统计算方法得到的活化能为9.16、22.17、36.86、64.71kJ·mol-1;用等转化率方法得到的活化能范围为90~230kJ·mol-1。相对于传统方法,等转化率方法计算得到的表观活化能与实际反应的契合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以2-巯基吡啶为配体的汞(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EDTA络合滴定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TG-DTG技术研究了配合物的热分解机理及非等温动力学。结果表明:其配合物热分解过程经过二个阶段,第一步热分解属F2(化学反应)机理控制,非等温热分解的动力学方程为dα/dT=A/β.e-E/RT(1-α)2,表观活化能E=189.67 kJ/mol,指前因子A=3.79×1018/s。  相似文献   

14.
以七台河煤与依兰煤进行配煤实验研究,在七台河煤与依兰煤配比1/1,碱炭比6/1,活化温度850℃,炭活化时间120min条件下对活性炭制备炭活化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KOH为活化剂,配煤活化反应速率在800~950℃范围内,对烧失率B为一级反应,由阿仑尼乌斯公式可求出反应活化能为101.4032kJ·mol^-1,指前因子为3.1382×10^4。  相似文献   

15.
以负载氯化亚铜为催化剂,研究了苯乙烯和四氯化碳加成反应的动力学,为工业反应过程的开发和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本实验条件下,催化剂的粒径为10-8~10-7m,内扩散影响可以忽略.当搅拌速度大于210 r·min-1时,外扩散影响基本消除,反应进入动力学控制区.系统地测定了65~75℃下的反应动力学数据.依据自由基加成反应机理和单活性位吸附的假设,建立了动力学模型,-rA=K[CA] [CB]+k1[CB].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反应动力学模型参数.计算得到其控制步骤—解离吸附的反应活化能为1.11×103kJ·mol-1.动力学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在实验范围内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