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史成东  陈菊红 《工业工程》2009,12(3):106-109
使用多目标规划的方法描述了供应链及其成员的运作性能、供应链的协调运作、供应链成员的利润等,建立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供应商构成的多产品、多阶段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供应链管理绩效模型;通过应用算例的研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与未实行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供应链管理绩效模型进行比较,验证了供应商管理库存能够提高供应链的绩效.  相似文献   

2.
供应链管理中VMI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分析VMI和RMI在概念原理上的本质差异,讨论了VMI在管理思想、决策方式、预测体系、补货模式、延迟策略方面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在此基础上,详细描述了VMI工作流程中的八个关键环节,并结合实际指出实施VMI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最后总结了VMI在实践中给供应商、零售商以及供应链整体带来的收益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潘振 《硅谷》2011,(7):102-102,73
做好库存控制,降低库存成本和运输费用进而降低物流成本是企业竞争制胜的重要因素,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已实现的基于第三方物流循环取货的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的研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该现代物流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应用,有效实现供应链的优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宗红 《中国科技博览》2012,(31):179-180
供应链管理作为新兴的管理模式,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供应商管理对整个供应链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目前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供应商管理选择以及实现企业与供应商互惠双赢等问题提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供应链库存管理中缺货补偿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供应链库存管理中,往往都是由客户承担缺货所带来的各种损失。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供应商在缺货时应向客户提供一定比例的补偿,以维持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实现双赢的目的,并利用非线性规划的原理,建立了供应商的缺货补偿模型,最后给出了订货量的最优解,并以实例验证了所给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建筑业库存成本较高,资金周转速度较慢,为了提高资金周转率、降低库存成本,本文在研究建筑业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提出建筑业通过采用联合库存管理的思想,集中采购、集中加工配送以降低存储、运输成本,实现双方战略合作的共赢,从而提高我国建筑业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供应链协调机制的库存成本优化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采购商的二阶供应链条件下,对传统供应链、寄售、供应商管理库存三种协调机制在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情况下的库存成本优化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在集中决策情况下,供应链总成本是相同的;在分散决策情况下,任何协调机制的供应链总成本总不会优于集中决策下的供应链总成本;VMI是各种协调机制中最优的;传统供应链和寄售的供应链总成本优劣依赖于其成本分担的比例,并详细计算出该比例值.为企业选择供应链协调机制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几项措施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供应链库存管理与某一部门的管理有极大的不同,它涉及到各部门,各企业之间存在着的错综复杂的工序关系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VMI下需求受库存和努力水平影响的供应链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一个实施VM I(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两级供应链,市场需求受供应商和零售商双重努力影响的问题,建立了基于协作关系的库存和努力水平决策模型。通过分析得出在分散决策下供应商选择的库存水平和零售商选择的努力水平均低于集中决策下的最优水平,供应链效率也较低。设计了一个成本分摊契约协调供应链。结果表明,该契约能将供应商和零售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且通过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共同努力能获得比分散式决策下更大的利润。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ARIMA供应链需求模型,利用订货量方差和需求方差的比值,分别对Order-up库存管理方法和基于MRP的库存管理方法下的牛鞭效应进行了量化.比值大于1则牛鞭效应存在且与比值成正比,反之则牛鞭效应不存在.模拟试验对两种库存管理方法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MRP的库存管理方法在多数情况下产生了较小的牛鞭效应.  相似文献   

11.
针对以往研究的供应链中期权执行价格不变的缺点,考虑期权交易市场的实际情况,结合期权定价的相关数学模型和方法理论,提出了期权执行价格、期权价格以及期权购买时间均可变的购买理论条件,在VMI供应链中建立模型.求得了零售商经过不同时间的市场观察后,购买期权的最佳时间.进行了实例数值分析,验证了期权执行价格可变在VMI供应链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关于VMI下供求双方的利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传统库存管理系统存在的牛鞭效应,分析了一种新的库存管理方法:供应商管理库存(VMI).通过定量的方法证明了在VMI下供求双方的库存成本及其利润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在实施VMI的情况下,购买商的利润总是能够提高,而供应商短期内利润会下降,若长期实施VMI其利润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提高.通过实例验证了该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一般的VMI策略不一定能保证供应链整体的最优化,主要研究如何在VMI策略中配合合理的价格折扣机制,从而VMI策略能使供应链整体得到最优化,并使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在VMI策略下比在传统的RMI策略下得到Pareto改进.探讨了在一般的VMI策略下零售商的订货量可能大于或小于供应链整体最优时的订货量,研究了基于价格折扣机制的VMI策略如何使零售商的订货量等于供应链整体最优时的订货量,并给出了价格折扣的表达式和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4.
供应链上游段VMI模式的共赢条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雷  杨怀珍 《工业工程》2009,12(6):38-42
选取上游层面VMI模式各参与者为研究对象.考虑实施上游层面VMI模式后,订货(配送)主动权的转移导致订货(配送)策略的不同,以及制造商对各零部件需求速率的不同导致其对各零部件的订货周期也不一致的情况.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实施上游层面VMI模式前后各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探讨实施VMI且制造商销售价格不变时,各供应商是否存在合理的销售价格涨幅区间,该区间的价格既能弥补供应商因管理制造商零部件库存多消耗的成本,也能使各制造商和供应商的经济效益都有所提高,实现共赢,为各企业更加长久的合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考虑缺货成本的VMI利益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艳芳  邓全  吴博闻 《工业工程》2014,17(2):118-124
考虑缺货成本,从库存成本角度开展研究,通过对比实施VMI前后供应链库存成本模型,指出VMI短期内供应链收益来源于库存成本变化,且存在责任利益不一致的情况。针对供需双方不同地位,应用价格契约、斯坦科尔博格博弈模型与收益共享契约分别建立了零售商占优与供需双方地位平等情况下的利益分配模型,求解出零售商激励采购价格与收益共享系数的具体值,并采用算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实施VMI后如何分配利益直接关系到各参与者的积极性及VMI的实施效果,学术界长期立足于供应链下游段对此问题进行探讨.选取上游段VMI为研究对象,考虑实施VMI前后供应链参数的变化情况,建立经济效果模型,基于利益分享契约视角,利用Shapley值法构建上游段VMI的利益分配机制,并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机制使得由于实施上游段VMI而产生的利益在各参与者之间合理的分配,解决了供应商由于承担过多库存成本而利益受损的问题,实现了共赢.在实际操作中,该机制可通过各参与者在实施上游段VMI前共同制定利益分享契约而实现.  相似文献   

17.
以基本的“收益共享契约”为基础,以集中控制型VMI&TPL模式为对象,研究供应链上游段各成员企业的协调。由于基本的收益共享契约不能对供应链进行有效协调,提出了基于风险共担的收益共享契约,但是该契约不能实现供应链各成员的期望收益的帕累托最优。为了改进这一缺陷,建立了基于不对称的Nash协商的风险共担型的收益共享契约模型。分析表明:该模型不仅克服了不能实现供应链各成员的期望收益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缺点,还可以实现各参与企业的期望收益的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problem of optimally dynamic joint decisions, including replenishment scheduling/quantity, retail price, wholesale price, and revenue-sharing allocation, in a vertically decentralised single-manufacturer Stackelberg and single-retailer channel over a multi-period planning horizon, subject to deteriorating goods and multivariate demand function. This study uses a calculus-based formulation combined with dynamic programming techniques to solve the channel coordination decision problem. Additionally, three arrangements, namely price-only contract, revenue-sharing contract, and revenue-sharing plus linear rebate and side-payment contract for channel coordination, are developed under retailer-managed inventory (RMI) and vendor-managed inventory (VMI) systems, respectively. Th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proposed policy under the VMI system with the revenue-sharing plus linear rebate and side-payment contract tends to obtain low retail prices and large demand quantity, and results in near-perfect coordination, including greater system efficiency and Pareto improvements, for the vertically decentralised dynamic chann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