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法测定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中庆大霉素残留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使用庆大霉素酶联免疫试剂盒对3种表达系统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汉逊酵母、CHO细胞)成品和原液进行庆大霉素回收率测定,同时对不同来源庆大霉素标准品绘制的标准曲线进行对比,对铝佐剂和标准品对庆大霉素残留量检测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含铝佐剂的乙型肝炎疫苗成品中庆大霉素回收率差异较大,疫苗原液中测定庆大霉素的回收率较稳定,在85.1%~101.5%之间,波动性较小;试剂盒自带标准品与庆大霉素国家标准品绘制的标准曲线存在差异。结论不同制备工艺的铝佐剂会影响乙型肝炎疫苗中庆大霉素的回收率,在原液中测定庆大霉素残留量稳定性良好,标准品来源及批次会影响庆大霉素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联合疫苗细胞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联合疫苗对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采用BALB/c小鼠,试验组分为联合疫苗组、卡介苗组、乙肝疫苗组,对照组分为空白组和保护剂组,各组小鼠分别于接种后1个月及2个月,取脾进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以及细胞因子和T淋巴细胞表面标记检测。结果联合疫苗组淋巴细胞转化刺激指数、IL-2含量均明显高于卡介苗组和乙肝疫苗组;CD4+/CD8+值高于单价乙肝疫苗组,而与卡介苗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联合疫苗能有效地诱导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鼠DNA中H-2q型基因及其与重组酿酒酵母、CHO、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相关性。方法重组酿酒酵母、CHO、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免疫近交系BALB/c、DBA/1和封闭群NIH小鼠,4周后取血、脾脏和尾,分别采用PCR法和微量细胞毒法检测小鼠H-2q单倍型基因,ELISA法检测小鼠ED50,并分析H-2q型基因概率与ED50的相关性。结果DBA/1小鼠H-2q型基因概率100%,BALB/c小鼠H-2d型基因概率100%。NIH小鼠H-2q型基因概率分别为96%、56%,42%和30%。随着H-2q型基因概率的升高,免疫应答敏感性递增。结论H-2q型基因对重组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敏感,敏感程度与H-2q型基因概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单位从美国默沙东制药公司引进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技术和生产线,按《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制造与检定规程》已生产140多批约1.5亿支、5ugHBsAg/支规格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为确立该工艺所生产疫苗批内的均质性和批间的一致性,对各批疫苗各项质量指标的批间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汉逊酵母表达的adr亚型重组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adr疫苗)进行免疫学特性与功能学研究。方法采用adr疫苗与酿酒酵母表达的重组乙肝疫苗(adw疫苗)免疫转人HLA-A2基因小鼠,免疫剂量2μg/0.2 ml,于初免3周后进行第2次免疫。于第2次免疫1周后,采血,分离血清,经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Bs抗体水平。同时取小鼠脾脏,制备脾细胞悬液,采用HLA-A2/WLSLLVPFV五聚体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中特异性抗乙肝病毒表位的CTL比例。结果 adr疫苗与adw疫苗均可诱导转基因小鼠产生抗乙肝表面抗原抗体,且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疫苗对转基因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相似;adr疫苗诱导的乙肝表面抗原特异性CTL应答作用较adw疫苗更明显(P<0.05)。结论 adr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诱导转基因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作用与现有adw疫苗相似,但其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更显著,可能具有更加良好的预防HBV感染作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作者报告了学龄儿童对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的免疫应答,和高、中、低、无应答者抗-HB_s的变化特征及其有效保护期。揭示了学龄儿童在接种乙肝血源疫苗后,应适时进行血清学监测和加强免疫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5μg/剂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和10μg/剂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免疫儿童后的抗体应答和免疫持久性。方法1151和996名6 ̄12岁儿童分别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14批酵母疫苗和5批CHO疫苗,于第1针免后3(T3)、7(T7)、12(T12)、24(T24)、36(T36)、60(T60)月检测抗-HBs应答,分别对接种10批酵母、5批CHO,4批酵母、4批CHO,2批酵母和2批CHO疫苗的儿童进行首针免疫后T24、T36和T60的随访,采用放免法(RIA)检测抗-HBs水平。结果首针免疫后12个月内,接种两种疫苗的儿童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滴度差异均无显著意义;T24、T36时,接种CHO疫苗的儿童抗体阳转率显著高于酵母疫苗。结论应提高酵母疫苗免疫儿童现用剂量。  相似文献   

8.
狂犬病病毒基因疫苗和精制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重组疫苗与精制疫苗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为研制新型狂犬病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应 用含狂犬病病毒(RV)糖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3-RGP(重组疫苗)和槽制灭活狂大病病毒(精制疫苗)分别免疫小 鼠后检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结果 重组疫苗3次免疫与精制疫苗1次免疫的体液免疫水平相当,重组疫苗 2次免疫与槽制疫苗l次免疫的细胞免疫水平相当,重组疫苗与精制疫苗免疫小鼠的保护率分别为30%和84.6%。 结论 重组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的免疫应答水平低于精制疫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原位共沉淀法(以下简称原位法)和直接吸附法制备的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原位法和直接吸附法制备乙型肝炎疫苗。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原位法疫苗组、直接吸附法(本所佐剂)疫苗组、直接吸附法(进口佐剂)疫苗组、佐剂对照组(铝佐剂+PBS)和空白对照组(PBS),分别于0、4、8周经小鼠腓肠肌免疫,0.1 ml/只,按照《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进行疫苗吸附完全性试验及疫苗体外相对效力检测。于初免后第1、2、4、8、12、16周,经小鼠尾动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Anti-HBs水平;于初免后第4、8、12周,各组分别取5只小鼠,经尾动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于初免后第12周,各组分别取5只小鼠,无菌取脾,分离得到脾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采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法检测血清中HBsAg特异性IFNγ分泌水平。结果原位法疫苗组、直接吸附法(本所佐剂)疫苗组、直接吸附法(进口佐剂)疫苗组HBsAg吸附效率分别为95%、95%和96%,疫苗体外相对效力分别为2.2、2.1和2.3,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要求。各疫苗组Anti-HBs阳转率均达到100%,随接种剂次的增加,Anti-HBs水平逐渐升高,于初免后第12周达到高峰,第16周出现下降;初免后第8周,原位法疫苗组Anti-HBs GMT高于直接吸附法(本所佐剂)和直接吸附法(进口佐剂)疫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免后第4、12、16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免后第4、8、12周,各组小鼠血清中CD3+CD4+T细胞水平均未见明显改变,第12周,各疫苗组CD3+CD8+T细胞水平均高于免疫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疫苗组分泌IFNγ的斑点形成细胞(spot forming cell,SFC)数明显高于铝佐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原位法疫苗组与直接吸附法(本所佐剂)和直接吸附法(进口佐剂)疫苗组相比,SFC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制备的乙型肝炎疫苗均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联合重组鼠白介素-12(rmIL-12)对免疫小鼠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以不同给药方式、不同剂量的HBsAg联合rmIL-12免疫C57BL/6J小鼠,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及脾淋巴细胞中IFNγ及IL-4的水平。结果HBsAg+rmIL-12高剂量组免疫的C57BL/6J小鼠,其脾淋巴细胞IFNγ水平明显高于BALB/c小鼠;3种不同给药方式均可诱导C57BL/6J小鼠血清和脾细胞IFNγ水平明显升高,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sAg+rmIL-12高、中、低剂量组免疫C57BL/6J小鼠血清可诱导IFNγ水平明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脾细胞IFNγ水平在中、低剂量组均未产生效应,高剂量组明显升高,而对IL-4无明显影响。结论rmIL-12可显著增强HBsAg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并使免疫应答转向Th1型,对于发展治疗性乙肝疫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B(chondroitin sulfate B,CSB)佐剂对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疫苗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以评价其佐剂效果。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成9组: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ep A-l18 EU+不同剂量CSB(5、25、45、65、85、105μg)组、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抗原对照组(Hep A-l 18 EU)和铝佐剂对照组[Hep A-l 18 EU+Al(OH)3300μg],每组8只,各组均经皮下注射ICR小鼠,200μl/只。于免疫后的第4、8、12和16周,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AV特异性Ig G抗体水平。在实验期间,观察小鼠的健康状况,并于免疫16周后,取CSB 65μg组及阴性对照组小鼠肾脏、脾脏、肝脏、肺脏、心脏各主要器官,制备病理切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各组小鼠免疫后第4、8、12、16周,均产生抗-HAV Ig G抗体,除阴性对照组外,抗体水平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于第8周达峰值,此后逐渐下降。CSB 65μg组抗体可长时间维持在高水平,至免疫后第12、16周,均高于抗原对照组(P<0.05),略高于铝佐剂对照组,最佳浓度为65μg/只。实验期间,各组小鼠均未出现异常;CSB65μg组小鼠肾脏、脾脏、肝脏、肺脏、心脏组织均未观察到病变。结论 CSB可明显增强HAV抗原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具有成为新型疫苗佐剂的研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Uridine diphosphate,UDP)与尿苷三磷酸(Uridine triphosphate,UTP)两种佐剂对HAV抗原和HBsAg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分别在HBsAg(1μg)和HAV抗原(18 EU)中加入不同浓度的UDP和UTP(HBsAg组:UDP和UTP均500μg及1、2、5、10 mg,HAV抗原组:UDP和UTP均500μg及1、2 mg),均经腹部皮下多点注射免疫ICR小鼠(HBsAg组:2针,间隔2周,0.1 ml/只;HAV抗原组:单针免疫,0.2 ml/只),并设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100μl)、抗原组对照组(HBsAg 1μg;HAV抗原18 EU)、铝佐剂组对照组(铝佐剂300μg)、UDP+铝佐剂复合组(HBsAg 1μg+铝佐剂300μg+UDP 2 mg;HAV 18 EU+铝佐剂300μg+UDP 2 mg)和UTP+铝佐剂复合组(HBsAg 1μg+铝佐剂300μg+UTP 2 mg;HAV 18 EU+铝佐剂300μg+UTP 2 mg),分别于末次免疫后(HBsAg组:第4、8、12和16周;HAV抗原组:第4、8、12周)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BsAg IgG和抗-HAV IgG水平。免疫18周后,分别取HBsAg组中UDP和UTP最佳浓度组及空白对照组小鼠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及肺组织进行病理观察。结果除空白对照组小鼠血清检测不到抗-HBsAg IgG外,其余各组小鼠血清抗-HBsAg IgG及抗-HAV IgG水平均在第8周达到峰值,以后逐渐下降。末次免疫后,UDP及UTP各组抗-HBsAg IgG及抗-HAV IgG水平均高于抗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sAg组UDP+铝佐剂复合组产生的IgG水平明显高于抗原对照组、铝佐剂对照组及UDP和UTP各浓度组(P<0.05);HAV抗原组UTP+铝佐剂复合组产生的IgG水平明显高于抗原对照组、铝佐剂对照组及UDP和UTP各浓度组(P<0.05)。在两种抗原中,UDP和UTP的最佳浓度均为2 mg/只。在设置的浓度范围内,UDP和UTP佐剂均未观察到毒性反应。结论UDP和UTP均能明显增强HBsAg及HAV抗原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磺酸去铁胺(deferoxamine,DFO)佐剂对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 antigen,HAV)抗原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不同剂量的DFO(0.6、1、4、8 mg)佐剂分别与HAV抗原18 EU混合,免疫ICR小鼠,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生理盐水200μl)、HAV抗原对照组(HAV 18 EU)、铝佐剂对照组(铝佐剂300μg+HAV抗原18 EU)和复合佐剂组(HAV抗原18 EU+DFO 1 mg+铝佐剂150μg),均经腹部皮下多点注射,0.2 ml/只,共免疫1次。分别于免疫后第4、8、12、16周,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AV IgG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试验。结果除生理盐水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小鼠血清在各时间点均能检测到抗-HAV IgG;除DFO 0.6 mg组外,抗体滴度均在第8周达峰值;不同剂量DFO组的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HAV抗原对照组,其中DFO 4 mg和8 mg组在8~16周时抗体水平显著高于HAV抗原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铝佐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16周时,同一时间DFO 4 mg、DFO 8 mg和复合佐剂组的抗体水平较高,并能维持较长时间,至第16周时仍能达到与铝佐剂对照组相当的水平。结论 DFO佐剂能显著增强HAV抗原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有望开发为一种可替代铝佐剂的新型佐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壳寡糖(chitooligosaccharide,COS)佐剂对甲型肝炎病毒(hapatitis A virus,HAV)疫苗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成9组: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ep A-l 18 EU+不同剂量COS(100μg、500μg、1 mg、2.5 mg、5 mg、10 mg)组、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抗原对照组(Hep A-l 18 EU)和铝佐剂对照组[Hep A-l18 EU+Al(OH)3200μg],每组6只,各组均经皮下注射ICR小鼠,200μl/只。于免疫后的第4、8、12和16周,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AV特异性Ig G抗体水平。在实验期间,观察小鼠的健康状况,并于免疫16周后,取COS最佳剂量组及阴性对照组小鼠肾脏、脾脏、肝脏、肺脏、心脏组织,制备病理切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除阴性对照组外,各组小鼠免疫4周后均产生抗-HAV Ig G抗体,并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在第8周时均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COS 2.5 mg、5 mg和10 mg组小鼠血清在各时期的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抗原对照组和铝佐剂对照组(P0.05),且能维持较长时间,至16周抗体水平仍与铝佐剂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OS5 mg组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产生的抗体水平均最高,且与2.5 mg组峰值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0 mg组水平相当,至免疫后16周,COS 5 mg组与10 mg组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S最佳剂量为5 mg/只。试验期内,观察小鼠各项生理指标未见异常,COS 5 mg组小鼠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组织均未观察到病变。结论 COS可显著增强HAV疫苗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有望开发为一种可替代铝佐剂的新型佐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甘氨酸锌(glycine zinc)对甲型肝炎病毒(hapatitis A virus,HAV)抗原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7组:甘氨酸锌(200μg,p H 6.5)+HAV组、甘氨酸锌(400μg,p H 6.5)+HAV组、甘氨酸锌(200μg,p H 7.5)+HAV组、甘氨酸锌(400μg,p H 7.5)+HAV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生理盐水200μl)、HAV抗原对照组(HAV抗原)和铝佐剂对照组(铝佐剂300μg+HAV抗原),每组8只。HAV抗原剂量均为18 EU,各组均经腹部皮下多点注射,200μl/只,免疫1次。免疫4、8、12、16周后,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AV抗原特异性Ig G抗体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试验。结果除生理盐水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小鼠免疫4周后均产生抗-HAV Ig G,并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于免疫后第8周达峰值,此后逐渐下降。不同甘氨酸锌佐剂组的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HAV抗原对照组。免疫后第8周时,铝佐剂对照组和甘氨酸锌佐剂组的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HAV抗原对照组(P均0.05);甘氨酸锌(400μg,p H 6.5)佐剂组抗体水平与铝佐剂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氨酸锌能显著增强HAV抗原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其体液免疫增强效果与铝佐剂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能增强特异性抗原早期分泌抗原靶6蛋白(Early secretory antigenic target 6,ESAT6)-培养滤出液蛋白-10(Culture filtrate protein 10,CFP-10)融合蛋白(E1C0)诱导小鼠细胞免疫应答的佐剂,建立基于细胞免疫应答的小鼠模型,以评价基于体外干扰素γ释放分析(IFNγrelease assay,IGRA)结核诊断方法中特异性刺激抗原E1C0的活性。方法建立小鼠IFNγ双抗体夹心SABC-ELISA检测系统,并验证系统的线性、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性。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7组:E1C0+单磷酸类脂A(Monophosphoryl lipid A,MPL)+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imethyl dioctadecylammonium bromide,DDA)组、E1C0+DDA组、E1C0+MPL组、E1C0+弗氏不完全佐剂(IFA)组、E1C0组、生理盐水组和MPL+DDA联合组,每组6只,经小鼠后肢内侧皮下免疫3次,间隔2周,免疫剂量为:E1C0 100μg/只,MPL 25μg/只,DDA 250μg/只,IFA 100μl/只。末次免疫4周后处死小鼠,无菌取脾,分离脾淋巴细胞,加入E1C0进行培养,MTT法检测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采用筛选出的最佳佐剂与抗原组合免疫3批BALB/c小鼠,进行IFNγ诱生测定。结果检测系统的线性范围为:40~2 560 pg/ml(R>0.98);灵敏度为40 pg/ml;变异系数(CV)<15%,检测大鼠、豚鼠和兔血清IFNγ均为阴性;E1C0+MPL+DDA组、E1C0+IFA组和E1C0+DDA组小鼠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刺激指数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E1C0+MPL+DDA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经E1C0体外刺激后,产生的IFNγ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01);重复试验结果显示,E1C0+MPL+DDA组3批小鼠免疫后,脾淋巴细胞诱生的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1C0与MPL和DDA联合免疫所诱导的小鼠Th1型细胞免疫应答最强,成功建立了用于评价刺激抗原E1C0活性的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氢氧化铝佐剂对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灭活疫苗诱导小鼠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用含铝佐剂及无佐剂EV71灭活疫苗免疫BALB/c小鼠,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于加强免疫后7 d采血,进行小鼠脾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的分离及CD8+T细胞的去除,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经EV71疫苗原液或VP2-36刺激后的小鼠脾MNC分泌IFNγ水平;应用液相芯片技术(LUMINEX)检测经EV71疫苗原液刺激后的小鼠脾MNC分泌IL-2、IL-4、IL-5、IL-6和IL-10水平;采用体外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结果 BALB/c小鼠经2次免疫后,铝佐剂疫苗组小鼠脾MNC的IFNγSFC值显著高于无佐剂疫苗组(P均<0.05);铝佐剂疫苗组分泌IL-6和IL-10水平显著高于无佐剂疫苗组(P均<0.05);铝佐剂与无佐剂疫苗组小鼠血清EV71中和抗体阳转率均达到100%,铝佐剂疫苗组诱导的中和抗体效价显著高于无佐剂疫苗组(P<0.01)。结论 EV71灭活疫苗可诱导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IFNγ、IL-2、IL-6和IL-10应答,铝佐剂可同时增强EV71灭活疫苗的Th1和Th2类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ZOL)对甲型肝炎病毒(hapatitis A virus,HAV)抗原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不同剂量(10、20、40μg)的ZOL与HAV抗原(18 EU)混合,为ZOL不同剂量组,并设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0.2 ml)、阳性对照组(HAV抗原18 EU)、铝佐剂对照组[HAV抗原(18 EU)+Al(OH)3(100μg)],均经皮下注射ICR小鼠,免疫4、8、12、16周后,经小鼠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AV抗原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免疫16周后,取ZOL 40μg组及阴性对照组小鼠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除阴性对照组外,各ZOL剂量组小鼠免疫4周后,均产生抗-HAV IgG,并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于第8周后达到峰值,此后逐渐下降;ZOL不同剂量组的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8周后,40μg组抗体水平最高,为1 079 EU;ZOL 40μg组免疫4和16周后的抗体水平高于铝佐剂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OL的最佳剂量为40μg/只。ZOL 40μg组小鼠心、肝、脾、肺、肾组织均未观察到病变。结论 ZOL可明显增强HAV抗原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北京市海淀区新生儿12月龄内全程接种10μg酵母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 B)的免疫效果及影响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高应答的因素。方法对在北京居住半年及半年以上、12月龄内完成全程Hep B接种的儿童家长进行调查,获得儿童一般情况、Hep B接种情况、体重、身长、出生体重、是否早产、母亲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母亲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和乙肝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父亲HBs Ag情况等数据,采集被调查儿童静脉血标本2 ml,分离血清,定量检测抗-HBs和HBs Ag。以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抗-HBs高应答率(抗-HBs≥1 000 IU/L)的影响因素,估计各研究因素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结果共调查7~15月龄儿童691名,纳入分析666名,儿童无HBs Ag阳性出现,抗-HBs阳性(≥10 IU/L)率达99.8%(665/666);抗-HBs阳性的儿童中,低应答(抗-HBs≥10 IU/L且<100 IU/L)率1.2%,中应答(抗-HBs≥100 IU/L且<1 000 IU/L)率34.0%,高应答率64.8%。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女童相比,男童全程接种Hep B后更易产生抗-HBs高应答(OR=1.396,95%CI:1.010~1.930);与采血时间距第3剂Hep B(Hep B3)间隔<60 d的儿童相比,间隔≥60 d的儿童抗-HBs高应答率更低(OR=0.326,95%CI:0.186~0.573)。结论北京市海淀区新生儿12月龄内全程接种Hep B后,产生的抗-HBs阳性率高。抗-HBs阳性的儿童中,抗-HBs高应答率随着采血时间和Hep B3间隔的延长而下降,男童抗-HBs高应答率高于女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