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储滨  唐培华  肖阳 《钢铁》2007,42(2):7-10
介绍了宝钢股份不锈钢分公司2 500 m3高炉所采用的多焦种配焦技术、改进现场操作技术、应用低硅冶炼技术、实施低燃料比等效能优化综合技术,高炉各项技术指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年利用系数达到2.385 t/(m3·d),燃料比达到485.83 kg/t,综合指标跃居国内同类型高炉前列,高炉的生产和管理实现了高产、优质、低耗.  相似文献   

2.
分析新钢1050m3高炉2012年5月份后的原燃料现状.通过加强原料管理、优化高炉操作制度、低硅冶炼、优化喷吹配煤结构等管理和技术措施,克服原料品质下降,高炉操作难度大等不利因素,实现了高炉长期顺行,燃料比逐步下降.2013年2月高炉入炉焦比为400 kg/t,煤比142 kg/t.  相似文献   

3.
《炼铁》2017,(3)
对莱钢2号高炉炉役后期低燃料比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2号高炉炉役后期炉缸第2层侧壁温度出现阶段性上升,对其进行控制后高炉燃料比升高较多,认为入炉原燃料质量波动和冷却壁损坏影响操作炉型是制约2号高炉低燃料比冶炼的两个关键因素。通过采取及时确定焦炭水分、时间布料法、稳定边沿气流、快速更换炉身上部冷却壁等措施,实现了低燃料比冶炼的目标,2016年1月燃料比逐步降低至504kg/t。  相似文献   

4.
《炼铁》2015,(4)
对永钢1050m~3高炉高产低耗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提高低硅冶炼稳定性、提高高炉煤气利用率、调整煤气流分布、提高高炉规范化操作水平、提高高炉定量化管理水平、提高渣铁排放管理水平等措施,实现了高产低耗生产。2014年下半年,1050m~3高炉日均产量较2013年同期持续升高,利用系数达3.52~3.64;1050m~3高炉燃料比逐月降低,与同等冶炼条件的10号1080m~3高炉相比,燃料比降低5~8kg/t。  相似文献   

5.
对邯宝2号高炉低燃料比冶炼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探索新的装料制度、改善原燃料条件、加强炉外出铁、推行低硅冶炼等,实现了炉况长期稳定顺行,燃料比保持在505 kg/t以下.  相似文献   

6.
总结韶钢8号高炉低燃料比冶炼的管理措施和操作实践。通过加强入炉原燃料质量的管理,实现低渣量冶炼,优化高炉操作制度,提高煤气利用率,稳定炉况;提高热风温度、适宜的富氧,实施低硅冶炼技术,加强炉外出铁的管理,不断提高煤比、降低焦比,使8号高炉燃料比下降到505 kg/t左右,达到全国同类型高炉先进水平。进一步降低生产消耗及成本,使高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7.
首钢京唐1#(5 500 m~3)高炉在总结长期生产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稳定原燃料质量、优化装料及送风制度、适当提高富氧水平、强化低硅冶炼等措施,提高炉内焦炭负荷,提高煤比。通过优化实践,2017年1~4月高炉焦炭负荷稳定在5.5以上,焦比280 kg/t,煤比193 kg/t,高炉产量维持在13 000 t/d以上,实现了高炉重负荷大煤比冶炼。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秦皇岛宏兴钢铁1 260 m3高炉的创新技术。通过采用高富氧、高风温、高顶压、低硅冶炼、优化布料方式等措施,高炉利用系数达到3. 5 t/(m3·d),高炉煤比年均达到157 kg/t,燃料比降低到511 kg/t;通过改造热风炉结构、增设均压煤气回收系统、提高块矿比例等节能减排措施,在降低高炉生铁成本的同时,取得了较好的低碳冶炼效果,年可减排二氧化碳30多万t,经济及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徐纪山  张智  路振毅 《山西冶金》2009,32(4):55-56,69
对太钢3号高炉低燃料比冶炼操作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加强原、燃料管理,优化高炉操作参数,优化炉前出铁,使高炉长期稳定顺行,实现了高炉低燃料比冶炼。  相似文献   

10.
莱钢炼铁厂 2× 75 0 m3高炉通过加强管理及改进操作 ,提高原燃料质量 ,改造冷却系统等 ,低硅冶炼水平达到历史新高 ,高炉生铁含硅量降至 0 .5 %以下 ,同时促进了高炉其它技术的进步 ,入炉焦比达到 3 60 kg/t,煤比 160 kg/t  相似文献   

11.
对首钢京唐1号高炉降低燃料比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一低(低渣比)、四高(高风温、高富氧、高顶压、高煤气利用率)、四适宜(适宜的煤比、适宜的鼓风湿度、适宜的冶炼强度、适宜的炉体热负荷)等措施,1号高炉燃料比下降到480kg/t左右,焦比下降到270kg/t左右,实现了低燃料比生产。  相似文献   

12.
莱钢3200m3高炉2014年在入炉综合品位55.32%的条件下,通过加强原燃料管理、开发煤气流控制模型、改善炉缸活性、加强高炉生产管理等措施,取得了利用系数2.456 t/(m3·d)、焦比340.5 kg/t、煤比175.4 kg/t、燃料比515.9 kg/t的良好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高炉经济冶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京唐1号高炉低镁渣冶炼工业试验进行了总结。低镁渣主要矿物质组成为镁黄长石,当温度高于1450℃时,炉渣黏度低于0.5Pa·s,流动性良好,能够满足高炉冶炼的要求。高炉工业试验表明:①球团矿中的MgO从1.72%降低到1.27%时,炉渣镁铝比从0.47降低到0.42,中心气流相对变弱,软熔带上移;②通过适当提高炉渣碱度,优化高炉操作制度等,高炉顺行良好,燃料比由493 kg/t降低到490 kg/t,渣铁比也降低3 kg/t。  相似文献   

14.
韶钢6号高炉(750 m3)通过加强管理及改进操作,提高原燃料质量,提高炉顶压力,控制合理的炉渣成分,低硅冶炼水平达到历史新高,高炉生铁含硅量降至0.40%以下,同时促进了高炉其它技术的进步,入炉焦比达到360 kg/t,煤比185 kg/t.  相似文献   

15.
5号高炉开炉初期燃料比居高不下,通过积极探索新的装料制度、改善原燃料条件、加强炉外出铁、推行低硅低硫冶炼,2012年初,5号高炉技术经济指标得到改善,持续2个月燃料比保持在520 kg/t左右。  相似文献   

16.
莱钢3200m3高炉通过采用大矿批技术、提高风温、高顶压等操作手段,采取低硅冶炼、配加经济炉料等措施,在高炉冶炼中保持炉况长期稳定顺行,同时优化出铁组织,加强设备点检等,在入炉品位只有55.4%~56.5%的条件下,取得了燃料比515kg/t、煤比170kg/t以上的好成绩,降低生铁成本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对莱钢2~# 1880 m~3高炉炉役后期低燃料比冶炼进行总结。分析了炉役后期制约高炉炉况顺行及低燃料比冶炼的因素,通过稳定焦炭干基入炉量,采用时间布料法实现上部精准布料,优化酸性料及焦丁平铺技术,快速更换高炉上部冷却壁等措施,实现高炉长寿及低燃料比冶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储滨  唐培华 《炼铁》2007,26(4):8-11
宝钢不锈钢2500m3高炉为了实现高效、低成本生产,通过多焦种配焦技术、炉内操作技术优化以及低硅冶炼技术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燃料比487.46kg/t,达到国内同类高炉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9.
莱钢3200m3高炉通过抓原燃料质量、优化炉料结构、实施烟煤与无烟煤混合喷吹,改进高炉操作制度、稳定炉温、改进煤枪、加强炉前出铁等措施,使喷煤比达到170kg/t,大焦比降至300kg/t,平均燃料比515kg/t,实现了低耗经济冶炼。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气候湿度对高炉冶炼及操作的影响,总结出季节变化及昼夜温差变化对高炉炉温和燃料比的影响。高炉在1月份的鼓风湿度最小,为1.12 g/m~3;7月份鼓风湿度最大,为17.32 g/m~3。按照理论计算,7月份高炉的燃料比比1月份高9.5 kg/t。昼夜温差大,高炉的鼓风湿度差值为1.22 g/m~3,夜间燃料比需要提高0.7 kg/t。研究分析的数据,为有效增强炉温稳定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