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产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国产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盲法的原则,0、21d程序选择老年组、少年组和少儿组各220人,按1︰1比例随机接种15μg、3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成年组330人,按1︰1︰1比例随机接种15μg、3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安慰剂对照(PBS);0、28d程序只选择成年组220人,按1︰1比例随机接种15μg、30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观察各组接种后的总体不良反应率、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率以及免疫后HI抗体阳转率、保护率、GMT水平和平均增长倍数。结果1210名观察对象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2%,均以1级不良反应为主,未观察到3级及3级以上不良反应、其他异常反应和严重不良事件。30μg剂量组免疫后HI抗体阳转率和保护率与15μg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接种程序同一剂量组内第1针免疫后HI抗体阳转率、保护率、免疫后GMT及增长倍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按照0、21d程序各接种1针15μg甲型H1N1流感疫苗,即可在12~60岁人群中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动物体内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及其过敏原性。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经腹腔注射3批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剂量分别为15、30、45μg/0.5 ml)、3批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剂量分别为15、30、45μg/0.5 ml)和PBS(阴性对照),每只0.5 ml,间隔21 d加强免疫1次,分别于免疫前、初次免疫后21 d及加强免疫后14 d采血,分离血清,采用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将豚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经腹腔注射上述3批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和PBS(阴性对照)各0.5 ml,隔日注射1次,共3次,第1次注射后第14和21 d,分别经静脉注射同一批号的疫苗1.0 ml攻击,观察豚鼠的过敏反应。结果初次免疫后21 d,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15、30、45μg剂量组免疫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分别为免疫前和阴性对照组的47.9、113.5和319.9倍,且呈剂量依赖性;加强免疫后14 d,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各剂量组中和抗体滴度比初次免疫后21 d均明显升高,也呈剂量依赖性,且均高于与相应剂量的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各剂量组豚鼠均无过敏反应发生。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昆明小鼠体内可诱导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对豚鼠无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工艺制备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形态,筛选最佳裂解工艺,为疫苗的大规模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透射电镜对4种不同裂解工艺制备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进行形态观察,采用中和试验分析其免疫原性,异常毒性试验分析其安全性。结果透射电镜观察显示4种样品均无完整病毒,样品1裂解程度最大,囊膜破裂,多数为病毒碎片;样品2大多数囊膜未破损,缺少纤突;样品3较完整的病毒颗粒略小(约30~40 nm),纤突清晰;样品4大多数病毒颗粒保留着纤突,但纤突已不整齐清晰。样品2组小鼠中和抗体滴度最低,而样品1、3、4组较高,与样品2组相比,差异明显,其中以样品3组最高;样品2组小鼠、豚鼠体重增加不明显,而样品1、3、4组小鼠、豚鼠体重增加明显,与样品2组相比差异显著,其中以样品3组最明显。结论电镜观察可直观反映疫苗裂解程度;3种裂解工艺均可用于疫苗生产,其中样品3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其工艺可作为最佳裂解工艺用于后续疫苗生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目的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中乙醚的残留量,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定量测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中的乙醚含量,顶空条件:平衡温度为90℃,平衡时间为30 min。色谱条件:色谱柱:HP-FFAP毛细管色谱柱(25 m×0.32 mm×0.5μm);载气:氮气;流量:1.0~2.0 ml/min;进样口温度:160℃;检测器温度:250℃;柱温:45℃;分流比:5∶1;进样体积:1 ml。对建立的方法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并建立质量标准。结果该方法检测乙醚残留量溶剂对所测组分无干扰;系统适应性良好;乙醚浓度在11~110μg/ml范围内,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最低定量限为0.028μg/ml;检测对照品溶液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8%;加标回收率在83.08%~87.58%之间。应用该方法检测9批疫苗样品中的乙醚残留量在0.000 03%~0.000 55%之间,符合《中国药典》二部(2005版)附录ⅧP应不高于0.5%的要求。将乙醚残留量作为该疫苗半成品的质量标准检测项目,限度定为0.05%。结论气相色谱法测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中乙醚的残留量系统适用性、线性、精密性和准确性良好,且易于操作,简便快速,可用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中乙醚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动物体内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按《中国药典》三部(2005版)方法进行异常毒性试验。将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实验组小鼠分别经小鼠后腿胫前肌肌肉注射不同血凝素含量(15、30、45μg/0.5 ml)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同时设疫苗对照组(相应规格的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及阴性对照组(PBS),注射剂量均为0.1 ml/只,间隔21 d加强免疫1次,分别于初免后0、21、28、35及42 d采集眼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抗体水平。结果异常毒性试验结果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05版)判定标准。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初免后21、28、35、42 d,各剂量实验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均明显升高,21 d即上升到较高水平,28 d达到峰值(P均<0.01);初免后0、21、28、35、42 d,除35 d外,均高于相应剂量疫苗对照组(P均>0.05)。初免后21 d,15、30、45μg/0.5 ml剂量实验组小鼠血清中HI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0%、90%和90%,HI抗体保护率分别为100%、90%和90%,与相应剂量疫苗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初免后28、35、42 d,15、45μg/0.5 ml剂量实验组HI抗体阳转率维持在80%以上,30μg/0.5 ml剂量实验组HI抗体阳转率略低,而各剂量实验组HI抗体保护率均在90%100%之间。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昆明小鼠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甲型H7N9流感病毒全病毒灭活疫苗的稳定性.方法 将甲型H7N9流感病毒全病毒灭活疫苗分别置(37±2)℃保存0、7、14、21、28、35 d,(25±2)℃保存0、1、2、3、4个月,2~8℃保存0、3、6、9、12、15、18、21、24个月,于各时间点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样品的血凝素(hemaggl...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国家参考品。方法收集甲型H1N1流感病毒及其他病毒培养物,用实时荧光PCR方法逐一进行验证。参考品通过协同标定,确定最低检出限范围,7家单位进行适用性检测。反复冻融观察其稳定性。结果所用的3株病毒经实时荧光PCR验证,特异性良好,经基因芯片进一步验证,均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且无其他病毒核酸污染,经7家单位检测,符合国家参考品标准要求;反复冻融3次后,稳定性良好。结论建立了第1套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国家参考品及相应的质量标准,并已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H5N1流感病毒疫苗株(NIBRG-14)在MDCK-G1细胞上的遗传稳定性。方法将H5N1种子毒株在MDCK-G1细胞上传代,收获病毒液作为P2病毒,继续传至P15,每隔5代[即P1(原代)、P5、P10、P15]进行测序。分别以含不同浓度(1、2、4μg/mL)TPCK-trypsin的培养基及不同病毒接种MOI(1、0. 1、0. 01、0. 001、0. 000 1、0. 000 01)在MDCK-G1细胞上培养P1 H5N1病毒,检测血凝滴度,计算CCID50,确定最适MOI及TPCK-trypsin浓度。将P1和P15 H5N1病毒接种鸡胚,收获尿囊液,经Sepharose 4 Fast Flow凝胶柱层析法纯化病毒后,进行电镜观察;采用培养法和指示细胞培养法(DNA染色法)检测支原体。结果 H5N1流感病毒疫苗株(NIBRG-14)在MDCKG1细胞传代过程中血凝滴度增加,从1∶128升至1∶1 024,P1、P5、P10和P15 H5N1种子病毒8条基因序列(PB1、PB2、PA、HA、NP、NA、M、NS)经DNAMAN比对结果一致。H5N1种子病毒株在MDCK-G1细胞传代的最适TPCKtrypsin浓度为4μg/mL,最适MOI为0. 001。两种方法检测P1、P15 H5N1种子病毒株均未被支原体感染。结论H5N1种子病毒株在MDCK细胞中传至P15时,病毒滴度增加但基因序列未发生改变,表明H5N1种子病毒株在MDCK-G1细胞中传代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有佐剂和无佐剂H7N9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稳定性,为确定这两种疫苗的有效期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来自NIBSC的H7N9病毒株,按照流感疫苗生产工艺,制备含佐剂和无佐剂H7N9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各3批,按照企业注册标准进行成品检定,合格后,分别于2~8℃和37℃条件下放置不同时间,进行稳定性试验。结果两种H7N9流感疫苗于2~8℃保存18个月,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含量下降缓慢,其中无佐剂H7N9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组HA含量下降均值为12.58%,含佐剂组HA含量下降均值为9.55%;两种H7N9流感疫苗于37℃保存21 d,HA含量均有下降,其中无佐剂H7N9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组HA含量下降均值为13.69%,含佐剂组HA含量下降均值为8.64%;两种H7N9疫苗成品检测均符合企业注册标准。结论两种H7N9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流感疫苗检定质量标准,HA含量下降幅度低于企业注册标准,疫苗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设计3种工艺,制备不同裂解程度的禽流感疫苗,并观察其免疫效果。方法用禽流感毒种R1203株制备3种禽流感疫苗(全病毒、裂解-1和裂解-2),并分别以不同剂量免疫大鼠和家兔,肌肉接种2针(间隔14d),初免后14d和28d静脉采血,检测动物血清中血凝抑制抗体和中和抗体。结果两种动物在疫苗接种1针后14d,血抑抗体和中和抗体滴度均较低;接种2针后14d,均显著高于1针;裂解-2疫苗接种两种动物后的抗体反应均高于其他两种疫苗,且家兔的中和抗体量-效反应明显。结论裂解-2疫苗的工艺优于其他两种疫苗,其中和抗体能正确反映疫苗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上市后,在北京市人群中的接种率、安全性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北京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研究疫苗的受种者信息,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AEFI监测管理"模块收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个案信息,采用线性趋势卡方检验分析疫苗接种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14年9月~2015年3月,北京地区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接种率为2.01%(95%CI:2.00%,2.02%),男性接种率低于女性(P0.05);受种者平均年龄为(70.63±9.20)岁,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98.6%,99.8%在9~11月份完成接种;在各年龄组老年人群中,65~74岁组接种率高于其他组,85岁以上组接种率最低(P0.05);人均可支配收入低的地区接种率高于收入高的地区(P0.05);接种疫苗后共计报告AEFI病例5例,无严重AEFI和群体性AEFI病例报告。结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群和其他年龄组人群的流感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quadrivalent influenza vaccines(split virion)inactivated,QIV]血凝素含量检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传统的单向免疫扩散法(single-radial immunodiffusion,SRID)检测QIVH1N1和H3N2型的血凝素含量,双价抗原参考品SRID法检测两种B型(包括B/Yam和B/Vic)血凝素含量,并对该检测方法进行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及线性验证。结果 QIV各型的血凝素含量总体回收率为97.8%~107.6%,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0.59%~1.83%;试验间和试验内RSD均5.0%;4个型别血凝素含量在10~50μg/ml范围时,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R2均大于0.980 0,定量限分别为:H1N1:4.53μg/ml,H3N2:3.83μg/ml,B/Yam:2.89μg/ml,B/Vic:5.60μg/ml;各型别流感裂解疫苗供试品和抗原参考品与对应抗血清参考品出现沉淀环,与非对应抗血清参考品不出现沉淀环。结论 QIV血凝素含量检测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2008年变更流感毒株后制备的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接种人体后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选择浙江省宁海县≥6月龄的健康人群(按年龄分为6月龄~3岁、4~12岁、13~17岁、18~60岁、>60岁组)作为观察对象,于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分别于接种疫苗后30 min、6 h、24 h、48 h和72 h,进行安全性观察;在免疫前和免疫后4周,采集部分观察对象静脉血,分离血清,利用病毒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检测血清抗体滴度,计算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共接种疫苗559人(观察654人次),体温反应共发生8例(1.22%),局部反应7例(1.07%),全身其他反应8例(1.22%),所有症状均为一过性,未使用药物治疗,次日观察自行消退。共采集观察对象213份双份血清,各组免前抗体阳转率,H1N1型在93.8%~100%之间,H3N2型在9.76%~57.14%之间,B型在64.58%~100%之间;免后抗体阳转率,H1N1型为100%,H3N2型在64.58%~100%之间,B型均为100%;免后抗体GMT增长倍数,H1N1型为5.50~16.00倍,H3N2型为9.63~39.33倍,B型为4.12~24.85倍。结论变更流感毒株后制备的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接种人体后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均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国产成人流感裂解疫苗的安全性。方法对2013年四川省内3岁及3岁以上人群接种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长春公司)生产的成人流感裂解疫苗以及其余所有厂家的流感裂解疫苗(对照流感疫苗)后报告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2013年四川省接种长春公司流感裂解疫苗后共报告AEFI 36例,报告发生率为11.78/10万,其中一般反应发生率为8.5/10万,异常反应发生率为2.62/10万。与对照流感疫苗相比,长春公司流感疫苗的大年龄组别不良反应构成比较高。接种长春公司流感疫苗后,一般反应(发热、硬结、红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流感疫苗;除荨麻疹外,其余异常反应的报告发生率均低于对照流感疫苗;疫苗的异常反应无批号聚集性。结论长春公司生产的成人流感裂解疫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国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免疫安全性。方法对3~65岁的人群接种国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进行接种副反应观察。结果 78972人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者,有91人次局部轻微红肿,另有6人出现发热,1人出现过敏,接种反应率为0.124%。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24899人次,局部轻微红肿26人次,发热2人次,接种反应率为0.112%,结论国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副反应少,免疫安全性可靠,群众可放心接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制高效价静注甲型H1N1流感人免疫球蛋白。方法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简称甲流)对固定供血浆者按疫苗说明书免疫后2周开始采集原料血浆,采用血凝抑制法检测原料血浆和制品的甲流抗体效价;采用柱层析法从高效价甲流免疫血浆中提取富含IgM免疫球蛋白的样品,模拟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工艺从小量混合血浆分离IgG样品,测定血浆和提取样品的甲流抗体效价,分析甲流中和抗体效价与IgG、IgM含量的对应关系,判断甲流中和抗体的免疫球蛋白类型;按本公司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生产工艺制备静注甲型H1N1流感人免疫球蛋白,并与普通IVIG及相应合并血浆的甲流抗体效价进行比较。结果筛选到甲流抗体效价≥320 HU/ml的合格血浆9 866袋,合格率达33.5%,其中抗体效价≥640 HU/ml的血浆占合格血浆的49%,血浆质量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血液制品生产用人血浆规程"要求;甲流抗体效价与IgG含量呈相应比例关系,而与IgM含量无关,甲流中和抗体的免疫球蛋白类型以IgG为主;制备的甲流人免疫球蛋白制品的甲流中和抗体效价达2 560 HU/ml,为普通IVIG的197倍,其他质量指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制检规程"要求。结论成功研制了静注甲型H1N1流感人免疫球蛋白,在甲流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仍具有战略储备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人甲型H7N9禽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在小鼠中的免疫原性。方法分别将H7N9与H1N1、H5N1全病毒灭活疫苗稀释至血凝素抗原(hemagglutinin,HA)浓度分别为30、6、1.2、0.24和0.048μg/ml后,免疫BALB/c小鼠,各10只,0.5 ml/只,采用血凝抑制(hemagglutinin inhibition,HI)试验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抗体滴度,计算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及半数有效剂量(ED_(50)),并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对其他亚型病毒的HI滴度。结果 H7N9组小鼠阳转率与H1N1组较相近,仅H7N9 0.6μg剂量组GMT明显低于H1N1同剂量组(P0.001),其余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7N9与H1N1、H5N1全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小鼠ED_(50)分别为0.27、0.12和15μg HA。免疫后血清对其他亚型病毒无交叉反应。结论 H7N9疫苗在小鼠中的免疫原性略低于H1N1疫苗,但明显优于H5N1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