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水果黄瓜和旱黄瓜中脂肪酸进行了提取,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别进行了分析.分离鉴定出11种脂肪酸,并对其主要成分进行了鉴定,水果黄瓜中主要化学成分为:9,12-十八碳二烯酸(15.88%)和9,12,15-十八碳三烯酸(35.77%).旱黄瓜中主要化学成分为:9,12-十八碳二烯酸(15.41%)和9,12,15-十八碳三烯酸(24.24%).  相似文献   

2.
武陵青花椒壳挥发油成分及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武陵青花椒壳中的挥发油成分,提取率分别为6.4%和8.5%。再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两种方法均鉴定出43种化合物,其中水蒸气蒸馏法以β-芳樟醇(66.91%)、反式-橙花叔醇(6.28%)、D-柠檬烯(5.24%)、4-萜烯醇(2.6%)为主,同时蒸馏萃取法以β-芳樟醇(64.32%)、D-柠檬烯(5.97%)、反式-橙花叔醇(4.17%)、反式-9-十八烯酸(3.09%)为主。同时对挥发油进行甲酯化,然后用GC-MS对挥发油中含有的脂肪酸进行了分析,共分离鉴定出6种脂肪酸。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的组成及含量存在差异,挥发油中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水蒸气蒸馏法对无极性和弱极性的萜烯和萜醇类化合物提取效果较好,而同时蒸馏萃取法适于各种极性化合物,对极性稍强的脂肪酸和酯类有较好的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不同品种黄瓜中脂肪酸进行了提取,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分析,由水黄瓜﹑旱黄瓜和水果黄瓜中分别分离鉴定出11种﹑5种和11种脂肪酸,并对其主要成分进行了鉴定,主要化学成分均为:9,12-十八碳二烯酸和9,12,15-十八碳三烯酸。  相似文献   

4.
赵桦  田光辉  宫海明 《食品科学》2009,30(10):162-165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芸香科植物吴茱萸和密楝果实的脂溶性成分,对其极性成分经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和鉴定,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吴茱萸果实脂肪油中鉴定出45 种脂肪酸,其中有14 种不饱和脂肪酸,主要种类有:十四碳二烯酸(13.626%),亚油酸(13.992%),α- 亚麻酸(10.153%),十四碳三烯酸(4.603%),反式- 油酸(2.207%);饱和脂肪酸31 种,主要种类有:棕榈酸(15.506%),壬二酸(5.363%),异- 十七酸(3.82%),硬脂酸(3.306%),阿魏酸(2.909%)等。从密楝果实脂肪油中鉴定出35 种脂肪酸,占其极性脂溶性成分的90%,其中有11 种不饱和脂肪酸,主要种类有:十四碳二烯酸(29.818%),亚油酸(9.25%),α- 亚麻酸(6.699%),反- 十六碳-9- 烯酸(2.736%),顺- 十六碳-9- 烯酸(2.717%)等;饱和脂肪酸24 种,主要种类有:棕榈酸(16.411%),阿魏酸(2.139%),硬脂酸(2.134%), m- 香豆酸(1.567%),香草酸(1.475%)等。结果表明,吴茱萸和密楝果实中含有多种重要的脂肪酸,在人体营养、医疗保健等方面具有一定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红树林植物露兜中挥发油和脂肪酸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测定红树林植物露兜中挥发油、脂肪酸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从露兜挥发油提取液中分离出76个峰,共鉴定出60种化合物,其中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含量最高,达19.25%,还含有苯乙酸苯乙脂、十六酸、四十一醇、2-异丙基-5-甲基己醇、十烷醚、二十二醇、二十六醇,此外还检测出8种同分异构体;从露兜提取液中分离出22个峰,鉴定出6种脂肪酸,提取的脂肪酸以十六酸(棕榈酸)含量最高,达35.39%,十八酸含量为18.88%,9-十八碳烯酸(油酸)含量为10.03%,其中十四酸有两个同分异构体.从分析结果知,露兜叶中含有多种在食品发面有很大的应用空间的组分,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6.
梁攀  李书倩  张博  刘长江  辛广 《食品科学》2011,32(2):237-239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辽南地区的野生软枣猕猴桃全果及其籽中脂肪酸。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GC-MS)方法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在野生软枣猕猴桃全果中分离鉴定出7 种脂肪酸,分别是棕榈酸(6.66%)、亚油酸(10.57%)、亚麻酸(77.78%)、硬脂酸(3.09%)、10,13- 十八碳二烯酸(0.2%)、11- 二十碳烯酸 (0.8%)、花生酸(0.14%);在野生软枣猕猴桃籽中分离鉴定出4 种脂肪酸,分别是棕榈酸(3.24%)、亚油酸(5.40%)、亚麻酸(42.49%)、硬脂酸(2.39%)。其中亚麻酸的含量最高,分别占77.78% 和42.49%。  相似文献   

7.
辽东湾产蛤蜊中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无水乙醚为溶剂提取蛤蜊油,经皂化和甲酯化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共分离鉴定出15种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89.76%。其中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50.77%,主要为十六烷酸(软脂酸)和十八烷酸(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38.99%,主要为二十碳五稀酸(EPA)、9-十六碳烯酸和11-二十碳烯酸。  相似文献   

8.
李子祥  邓敏  王晨悦 《中国油脂》2021,46(3):122-127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MS)联用仪对花生油甲醇提取液分离检测,分析花生油成分,并通过二级质谱图和标准品确定物质。结果表明:正离子模式下检出86种化合物,鉴定30种物质,其中芥酸、棕榈酰胺、硬酯酰胺、油酸酰胺、11Z-二十二碳二烯酸为已知的花生油成分,亚油酰乙醇胺、亚油酰胺、鞘氨醇、N-油酰乙醇胺、十八碳四烯酸、顺-4-癸二酸等26种物质均为首次被检出;在负离子模式下,共检出27种化合物,鉴定15种物质,其中包括花生油中常见的7种脂肪酸,首次检出(Z)-13-氧-9-十八烯酸、蓖麻油酸、烯油酸、13-羟基十八酸和2(R)-羟基海藻酸5种脂肪酸和其他3种物质。  相似文献   

9.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番茄制品中9-羟基-10(E),12(Z)-十八碳二烯酸、9-羰基-10(E),12(Z)-十八碳二烯酸和9-羰基-10(E),12(E)-十八碳二烯酸三种功能性脂肪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0.005%的三氟乙酸水溶液和0.005%的三氟乙酸乙腈溶液,检测波长为234、280 nm的条件下,番茄制品中的三种脂肪酸在20 min内得到较好分离,重复性好(RSD ≤ 2.13%),精密度高(RSD ≤ 0.70%),稳定性好(RSD ≤ 0.98%),加标回收结果准确可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8%、99.70%、99.39%,RSD ≤ 3.38%)。该色谱方法快速、准确、可靠;测试结果表明,新鲜番茄中不含有这三种功能性脂肪酸,其仅存在于番茄制品中,且加工工艺对其含量影响较大;此外9-羟基-10(E),12(Z)-十八碳二烯酸为首次在番茄制品中发现。  相似文献   

10.
赵丽娟  李婷 《食品科技》2012,(5):285-287,291
对广西玉林地区八角茴香中的脂肪油进行提取,同时分离和鉴定其组分和含量。用索氏提取法对脂肪油进行提取,采用不同甲酯化法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其组成和含量。研究八角茴香中脂肪酸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抑制作用。主要组分为十六碳烷酸、9,12-十八碳二烯酸、9-十八碳烯酸、十八烷酸等。采用不同酯化法得到的脂肪酸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仅有较小差异,含量有一定的差异。同时测得八角茴香中脂肪酸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GC-MS分析中药白及中脂肪酸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中药材白及中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石油醚索氏抽提法提取白及中脂肪油,经三氟化硼乙醚甲醇溶液甲酯化处理,用GC-MS测定脂肪酸组成。结果共分离出13个峰,确定了12种脂肪酸成分,主要为亚油酸(9,12-十八碳二烯酸),棕榈酸(十六烷酸),山嵛酸(二十二烷酸),木蜡酸(二十四烷酸),肉豆蔻酸(十四烷酸)等。结论此法操作简单、迅速、灵敏、准确度高,可满足白及药材中脂肪酸成分的分析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凤眼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本文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凤眼草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法采用最佳分析条件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通过研究,鉴定出42种化合物,其峰面积相对含量约占挥发油总量的92.91%。凤眼草挥发油的主要组分为邻苯二甲酸异丁辛酯(7.05%),棕榈酸(8.74%),(Z,Z)-9,12-十八碳二烯酸(20.47%),(Z)-9,17-十八碳二烯醛(15.14%),22,23-二氢豆甾醇(14.09%),3,5,6,7,8,8a-六氢-4-8a-二甲基-6-[1-甲乙烯基]-2(1H)萘酮(6.86%),α-香树脂醇(2.04%),羽扇烯酮(3.53%)等。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生菜仔油,在一定功率和频率的超声波作用下考察了不同提取温度、物料比、提取时间对生菜籽油出油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40℃,物料比为1:6(g/mL),提取时间为35min,提取率是17.86%。用氢氧化钾-甲醇法酯化后,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分析。分离鉴定出主要脂肪酸,并对其主要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生菜仔中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为:(Z,Z)-9,12-十八碳二烯酸(85.7%),十六烷酸(7.63%),十八碳烷酸(2.82%),二十碳烷酸(1.06)等。  相似文献   

14.
薏米中营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薏米中脂肪酸进行了提取并进行了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分析,共分离鉴定出12种脂肪酸,共占薏米中脂肪酸总量的95.66%。其中主要成分为:十六酸(棕榈酸)13.05%,9,12-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35.75%,9-十八碳烯酸(油酸)39.85%。  相似文献   

15.
为发现芝麻油中新成分,通过UPLC/Q-TOF MS/MS对4种芝麻油甲醇提取液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4种芝麻油中共发现143种共同物质,其中正离子模式71种,负离子模式72种。共同物质中鉴定出77种物质,其余66种为未鉴定成分;77种鉴定成分中包括脂肪酸及衍生物(8种)、芝麻素、芝麻林素、硬脂酰胺等12种已知成分,其余65种为新发现成分;新发现成分包括油酸酰胺、棕榈酰胺、亚油酰胺、芥酸酰胺、8-甲基-N-香草基壬酰胺、辣椒酰胺、N-硬脂酰丙氨酸等17种脂肪酸酰胺,十六碳烯酸、十八碳烯酸等22种脂肪酸及衍生物,5-脱氧基维醇、天孢菌素等5种类黄酮,马泰树脂醇、银杏酸等21种其他成分。芝麻油中含有大量新成分和未知成分,富含的脂肪酸、脂肪酸酰胺、类黄酮、木脂素等物质可解释其独特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别对野生红蘑、猴头菇、香菇三种食用菌中脂肪酸含量与组成进行测定、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红蘑鉴定出3种脂肪酸,其比例为十六酸13.47%,9,12-十八碳二烯酸28.30%,油酸58.23%;猴头菇签定出4种脂肪酸,其比例为十六酸24.03%,9,12-十八碳二烯酸21.85%,油酸42.40%,硬脂酸11.73%;香菇中鉴定出2种脂肪酸,其比例为十六酸11.86%,9,12-十八碳二烯酸88.14%。  相似文献   

17.
张海德  黄玉林  韩林 《食品科学》2009,30(22):298-300
采用硅胶柱层析、气相色谱- 质谱(GC-MS)联用方法对槟榔油进行分离纯化和成分分析,确定以正已烷-丙酮(8:2,V/V)体系作为槟榔油分离的洗脱液。分离纯化后的槟榔油经GC-MS 测定共有18 种脂肪酸,其中含量较高的有十四烷酸(肉豆蔻酸)26.08%、十八碳烯酸(油酸)24.20%、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22.70%、十六烷酸(棕榈酸)14.09% 和十二烷酸(月桂酸)7.87%。可见,槟榔油可开发为具有调节血脂、延缓衰老的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18.
分析宁夏产芜菁块根及茎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指导公众科学合理的利用天然药食两用的食品。采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芜菁块根及茎叶中的挥发油,利用保留指数结合GC-MS谱库检索的方法,鉴定芜菁块根及茎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芜菁块根中挥发油分离出48个组分,MS结合保留指数鉴定了其中45个组分,其中含量较多的为十八碳烷(5.33%)、n-棕榈酸(5.29%)、2,3-丁烷二醇二醋酸(5.21%)、乙酸丁酯(4.39%);茎叶中分离出35个组分,鉴定了31个组分,含量较多的为α-水芹烯(7.63%),2,2-甲基丙酰胺(6.80%),3-乙酰基-2-丁酮(6.58%),乙酸丁酯(6.04%)。芜菁挥发性成分中含有较多的功效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宁夏芜菁提供理论依据。保留指数结合GC-MS法对芜菁挥发性成份分析,可明显提高其鉴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石榴籽油脂肪酸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陈业高  卢艳  刘莹  海丽娜 《食品科学》2003,24(11):111-112
石榴籽经石油醚提取、皂化和甲基化得到的总脂肪酸甲酯经GC分析,共检出9种成分。经GC-MS联机分析,确定脂肪酸成分为棕榈酸(2.47%)、亚油酸(4.85%)、油酸(4.07%)、硬脂酸(1.66%)、石榴酸(81.62%)、二十碳烯酸(0.53%)、花生酸(0.44%)及两个未鉴定的石榴酸三烯异构体(3.13%)。主要成分为共轭三烯不饱和脂肪酸石榴酸(9Z,11E,13Z-十八碳三烯酸),达81.62%。  相似文献   

20.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马兰籽中马兰籽油进行提取,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对它们的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酯化方法l 和酯化方法2 分别鉴定出16 种和6 种脂肪酸,占马兰籽油总量的98.66% 和63.68%,两种方法酯化的马兰籽油中鉴定出主要脂肪酸均为十八碳二烯酸、十八碳烯酸、十六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