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酵母源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对急性汞中毒小鼠的排汞及对机体氧化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经颈部皮下注射氯化汞生理盐水溶液建立急性汞中毒小鼠模型。酵母源MT-1及MT-2的低、中、高剂量组(0.16、0.40、0.80 mg/kg bw)均于每日同一时间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4 d,同时设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DMPS,0.80 mg/kg bw)及正常组小鼠(等体积生理盐水)。末次灌胃给药后小鼠禁食12 h,测量小鼠体重,检测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机体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丙二醛(MDA)含量;同时测定血液、肝脏和肾脏中汞离子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体重显著下降(P0.05);血清SOD、GSH-Px活力及T-AOC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及血液、肝脏、肾脏中汞离子含量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小鼠比较,除两种低剂量MT组外,其他剂量MT组小鼠体重均显著上升(P0.05);各MT组小鼠血清SOD、GSH-Px活力及T-AOC均明显升高(P0.05),MDA含量及血液、肝脏、肾脏中汞离子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且高剂量MT效果最佳。结论两种酵母源MT对急性汞中毒小鼠具有良好的排汞作用,并可修复机体的氧化损伤,且作用效果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豆膳食纤维对糖尿病大鼠模型血糖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150 mg/kg)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灌胃给予低、中、高大豆膳食纤维溶液(1.35、2.70、5.40 g/kg),同时设对照组(灌胃给予10 mg/kg的格列本脲),空白组及模型组灌胃给予0.9%生理盐水,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42 d。测定各组大鼠体重、空腹血糖值、血清中糖化血清蛋白(glycosylated serum protein,GSP)、胰岛素(insulin,INS)、肝糖原(glycogen)含量及胰腺/体比,并取胰脏组织,制作HE染色病理学切片进行观察。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INS、glycogen及胰腺/体比明显下降(P0.05),空腹血糖值及GSP含量明显升高(P0.01),且胰腺组织损伤严重,胰岛萎缩,细胞水肿变形,细胞间隙存在出血点及炎性细胞浸润现象。与模型组比较,除低剂量大豆膳食纤维剂量组外,中、高剂量组大鼠体重及INS均明显升高(P0.01),GSP明显下降(P0.01);各剂量大豆膳食纤维剂量组及对照组大鼠空腹血糖值明显下降(P0.05),glycogen含量明显升高(P0.05);高剂量大豆膳食纤维剂量组及对照组大鼠胰腺/体比明显升高(P0.05);且各剂量组大鼠胰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胰岛细胞数目增多,且细胞水肿变形程度减轻。结论大豆膳食纤维可降低糖尿病血糖含量、修复氧化损伤,且可改善糖尿病对大鼠胰腺的损伤情况,改善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BCG-CpG-DNA对小鼠急性毒性和28d长期毒性作用,评价其一般毒性。方法小鼠分别经背部皮下给予BCG-CpG-DNA100、250和500μg1次(急性毒性试验)和7次(28d长期毒性试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单次给药后观察小鼠的生长情况和体重变化,14d后观察脏器是否发生病变;重复给药期间及末次给药后3周恢复期内,每周观察小鼠外观体征、局部刺激性和体重变化;末次给药后3d及3周检测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指标及主要脏器系数和抗双链DNA抗体水平。结果 BCG-CpG-DNA急性毒性试验中,各组小鼠均健康存活,体重增加,无毒性反应。BCG-CpG-DNA28d长期毒性试验中,动物体重、行为活动无异常,给药部位无局部刺激性表现;BCG-CpG-DNA重复给药可提高小鼠免疫细胞的数量;末次给药后3d,各试验组脾脏系数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周恢复期回复正常;各试验组血清中抗双链DN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低于25U/ml的临界值。结论 BCG-CpG-DNA主要影响小鼠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未见其他明显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作用,表明BCG-CpG-DNA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人用重组禽流感血凝素疫苗接种大鼠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家蚕生物反应器生产的重组禽流感血凝素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经皮下注射9.4、1.88和0.375mg/kg剂量的重组禽流感血凝素疫苗(含氢氧化铝佐剂)、A(lOH)3和生理盐水,每10d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分别于第1次给药后第2、22和42天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病理学和免疫原性检测。结果3个剂量组疫苗第1次给药后第42天,检测抗体滴度(P/N)在8~11之间,CD4+、CD8+T淋巴细胞含量及IFNγ和IL-2的含量与两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升高;连续3次给药后,大鼠的血液学和生化学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给药期间注射部位皮下出现肉芽肿样结节,经20d恢复后有所改善;9.4和1.88mg/kg剂量组动物出现可逆性的脾肿大症状;整个实验期间,动物未出现任何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重组禽流感血凝素疫苗对大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免疫原性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经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OVX组)后,低(LP组)、中(MP组)、高剂量培哚普利组(HP组)经灌胃分别按2、4、8 mg/(kg·d)给药(溶解于1 ml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CON组)仅切除卵巢周围部分脂肪组织,CON与OVX组仅灌胃等体积(1 ml)的生理盐水,均仅给药1次。给药24周后经股动脉采血并处死大鼠,检测血清钙、磷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取股骨检测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变化。结果与CON组比较,OVX组血清钙、磷、ALP活性及骨密度明显下降(P0.05)。与OVX组比较,MP及HP组大鼠的血清钙含量明显升高(P0.05);MP组大鼠的血清磷含量明显升高(P0.05);HP组大鼠的ALP活性明显升高(P0.05),MP及HP组大鼠的骨密度均明显升高(P0.05);MP组大鼠股骨的最大力学载荷明显升高(P0.05)。结论各剂量培哚普利对改善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均有效果,以中剂量培哚普利改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国产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CDP1与进口抗EGFR单抗(以下简称进口单抗)临床前安全性的相似性。方法将50只食蟹猴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CDP1低剂量组(5 mg/kg)、中剂量组(50 mg/kg)、高剂量组(100 mg/kg)和进口单抗对照组(50 mg/kg),每组10只,雌雄各半。每周静脉给药1次,共5次,恢复期6周。定期对动物进行一般观察,监测体重、摄食量、体温、眼检、尿检、血液生化和血液学指标,并检测心电图、血压、呼吸等安全药理学指标,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进行血样采集,进行毒代动力学和血清抗药抗体(anti-drug antibody,ADA)分析,给药结束后和恢复期末进行大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CDP1(5~100 mg/kg)连续5周给药,CDP1各剂量组均耐受良好,无明显可见毒性剂量为5 mg/kg,毒性剂量为50 mg/kg;CDP1和进口单抗毒性靶器官(靶部位)毒性反应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相似,毒性靶器官均为消化系统(肝脏、胃肠道)、血液系统(红细胞、白细胞)和皮肤,毒性作用可逆或部分有可逆趋势,皮肤和胃肠道毒性与药物作用机制有关;CDP1中剂量组和进口单抗对照组主要毒代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DA发生率相同。结论 CDP1不同剂量组均耐受良好,同等剂量下,CDP1和进口单抗在临床前安全性相似,为该药作为生物类似药进行临床试验提供了初步的安全性数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对大鼠的生殖毒性。方法将Wistar雌性大鼠分为4组:低剂量组(每只20μg HEV)、高剂量组(每只40μg HEV)、生理盐水对照组及佐剂对照组,每组30只。雌鼠于交配前给药2次,初次给药后2周进行2次给药,2次给药后1周,进行雌雄鼠合笼交配,于妊娠7和14 d进行3、4次给药。每天观察雌鼠一般临床症状;交配前每周称雌鼠体重1次,交配后每周称体重2次,每周定期测定1次摄食量;于妊娠21 d安乐死孕鼠,分离出胎仔,检测疫苗对雌鼠生殖能力、胎仔发育、胎仔骨化程度、胎仔内脏畸形的影响,取孕鼠和胎仔血液,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抗HEV Ig G抗体水平。结果各组大鼠精神状态未见异常,皮毛光亮,灵敏,大小便色正成形,注射局部未见充血、肿胀、溃烂、硬结等;疫苗对孕鼠体重、摄食量均无明显影响(P0.05);各剂量组窝平均着床数、窝平均黄体数、窝平均活胎数、受孕率、活胎率、吸收胎率、死胎率、畸胎率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佐剂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胎仔身长、尾长、体重、胎盘重和性别比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佐剂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胎仔上枕骨的骨化程度均在0级和Ⅰ级正常范围以内,胸骨骨化不全率与生理盐水及佐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胎仔内脏均未见畸形;孕鼠及胎仔血清中均检测到抗HEV Ig G抗体。结论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对孕鼠及胎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注射用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CT-18)在恒河猴体内的安全性。方法将恒河猴随机分为4组:低、中、高剂量RCT-18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低、中、高剂量RCT-18组分别经皮下注射4.6、16.1、57.5 mg/(kg.次)RCT-18,对照组经皮下注射0.7 ml/(kg.次)0.9%氯化钠注射液,每3 d上午同一时间给药1次,共给药91次。每天上午观察记录恒河猴的一般体征,每周常规监测体温1次,并在第1、2、3、13、14、15、28、29和30次给药前、给药后0.5、1、2、4和24 h增加测量动物体温次数。给药0.5、1.5、3、4.5、6、7.5、9个月(停药次日)及停药48 d(恢复期结束),分别对心电图、眼科、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尿常规、血清抗RCT-18抗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类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IgG、IgA和IgM)等各项指标进行检查。给药3、6、9个月和恢复期结束,每组各解剖2只猴,进行脏器大体观察,计算脏器系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临床反应主要表现为给药后的体温升高;血液学指标出现具有一定剂量-反应关系的单核细胞(monocyte,MONO)数和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IC)升高或网织红细胞平均体积(mean reticulocyte volume,MCVr)降低;3个剂量RCT-18组恒河猴的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且未见明显的脏器大体病变;3个剂量RCT-18组均出现无明显剂量相关但可逆的脾小结和淋巴滤泡萎缩;在整个试验期内未检测出血清中的抗RCT-18抗体;3个剂量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gD+细胞(成熟B淋巴细胞)比率均略有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G、IgA和IgM从给药0.5~1.5个月后开始明显下降,恢复期结束时,除了中剂量的IgA水平,其他3个剂量RCT-18组的IgG、IgA和IgM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结论 RCT-18对恒河猴具有明显的但可恢复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霍乱毒素B亚基与人胰岛素B链融合蛋白(cholera toxin B subunit-insulin B chain,CTB-INS)在恒河猴体内的安全性。方法将恒河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经口给予4.0、2.0和1.0 g/(kg·d)CTB-INS,对照组经口给予10 ml/(kg·d)0.5%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 sodium,CMC-Na),每天上午同一时间给药1次,每周给药6 d,连续给药9.0个月。每天上午观察、记录恒河猴的一般体征、摄食量,每周称体重、测体温1次。给药前、给药1.5、3.0、4.5、6.0、7.5、9.0个月(停药次日)及恢复期结束(停药4周),分别检测心电图、眼科、免疫学、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尿常规等指标。给药3.0、6.0、9.0个月及恢复期结束,每组随机解剖2只猴(9.0个月为4只),雌雄各半,观察脏器变化,计算脏器系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各剂量CTB-INS对恒河猴各指标检测结果均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似。各剂量组恒河猴脏器及其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发现异常,部分剂量组恒河猴的胸腺系数平均值高于对照组,肺脏系数、甲状腺系数平均值低于对照组。结论经口给予CTB-INS对恒河猴无明显毒副作用,未见中毒靶器官,无毒(影响)剂量为4.0 g/(kg·d)。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及30天喂养试验对复方管花肉苁蓉片安全性进行评价。以26.40 g/kg·bw剂量给予大鼠灌胃后,无中毒现象,观察2周动物无死亡,试验结束后大体观察解剖动物未见明显异常。遗传毒性实验结果均为阴性。30天喂养试验中各剂量组大鼠的体重、摄食量、血液学及生化指标等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因样品产生的异常改变,在试验剂量范围内未见毒性副作用。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复方管花肉苁蓉片具有较好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