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通过采用低碳、微合金化的成分体系和控轧控冷工艺开发生产了Q460C钢板。钢板表层为贝氏体组织,通过轧后堆缓冷,解决了强度和延伸问题。低温冲击韧性优良,钢板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满足标准要求。大幅度降低了合金成本,产品组织性能稳定,已实现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2.
考虑到薄规格Q370qE桥梁用钢板低温韧性及焊接性能要求,此钢种采用低碳成分设计,同时添加Nb等细化晶粒的微合金元素.为满足钢板强度需求,钢板采用控轧控冷工艺生产,通过合理的工艺控制,最终实现了钢板全厚度方向均匀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钢板性能优良,平直度良好.  相似文献   

3.
谭海鹏  任学平 《天津冶金》2011,(1):20-22,49
通过不同的控冷工艺既采用不同的冷却速度、终轧温度及终冷温度对船板钢DH36的冲击韧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最佳的控冷工艺:38mm厚的钢板,终冷温度控制在660℃~680℃,50mm厚的钢板,终冷温度控制在630℃~670℃。使船板钢低温冲击韧性满足标准和船级社要求。  相似文献   

4.
高强度高韧性TMCP船板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宝钢研制高强度高韧性TMCP(热机械控制轧制)40 kg级别系列船板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以低碳微合金化配合适当的控轧控冷TMCP工艺,试制厚度为68 mm 的高强度DH40、EH40、FH40船用钢板,钢板强度性能满足ABS、CCS、GL等九大船级社规范对DH40、EH40、FH40的要求,在-40℃、-60℃下,钢板横向、纵向具有大于200 J的夏比冲击功.同时焊接实验的结果表明,研制的钢板在焊接热输入量为50 kJ的条件下,焊接热影响区和熔合线具有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能够满足船体结构用高强度高韧性钢板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王善芳  曹开宸 《宽厚板》2013,19(3):41-42,45
对屈服强度620MPa级高强度钢板的生产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的控轧控冷工艺和回火工艺能够保证其性能完全满足Q620D钢板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孙乾  吴群  麻衡  王腾飞  亓伟伟  郑艳 《山东冶金》2023,(1):21-23+29
莱钢根据EN 10025标准及用户使用要求,合理设计成分及轧制工艺,采用低碳高锰添加Nb-Ti-Ni微合金化的成分体系,通过洁净钢冶炼、TMCP控轧控冷工艺开发生产6~60 mm厚欧标355 MPa级别低合金高强钢板。该钢性能稳定,在保证钢板较高强度和良好焊接性的同时,具备较佳的低温冲击韧性,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标准和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7.
蒋元春  王培玉 《宽厚板》2010,16(4):18-24
介绍了舞钢采用淬火+回火工艺开发的-50℃低温球罐钢07MnNiMoVDR(L)。复合采用多元微合金化、真空处理、夹杂物变性、低速大压下轧制及控轧控冷等多项工艺技术,钢板具有高强度、高韧性、低焊接裂纹敏感性、良好的焊接性及优异的抗焊后热处理性能,能够满足-50℃低温球罐钢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现有SA516 Gr.70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标准要求与用户要求的差异性,并针对用户的低温和长时间的焊后热处理(PWHT)特殊要求,分析了成分和工艺对性能的影响因素,并抓住重点因素,通过改进宝钢已有的SA516 Gr.70的成分设计和轧制工艺,利用LF+RH精炼和钙处理,连铸过程中的动态压下和电磁搅拌,厚板轧制的控轧控冷技术,以及对不同厚度规格钢板采用不同的终轧温度控制并制定合理的正火工艺,开发出了厚度为50~80 mm,具有超出标准要求的-50℃低温冲击功的低温用容器钢板,并在经过620℃,10 h焊后模拟热处理后,同样具有良好机械性能,很好地满足了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9.
韦明  张志军 《宽厚板》2012,18(5):1-4
主要对屈服强度690MPa级高强度钢板的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舞钢设计的低碳贝氏体型高强度钢板,采用合适的控轧控冷+回火工艺,其性能完全满足Q690E钢板的技术要求,具有良好的力学.和焊接性能。  相似文献   

10.
《宽厚板》2018,(5)
通过V、Ti微合金化、氮含量控制以及控轧控冷工艺,获得了理想的钢板性能,完全满足非调质型列车上心盘用钢的性能需求。在试验钢生产过程中发现,终轧温度和终冷温度较低时可以得到部分针状铁素体+少量贝氏体组织,实现较高的强度和低温冲击韧性,达到非调质钢正火热处理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低C、高Mn成分设计思路,在复合添加Nb、V、Ti而不加入Cu、Cr和Mo等贵重合金元素的条件下,通过合理的控轧控冷工艺和组织调控,成功开发出460 MPa屈服强度级别的高强度建筑结构用钢板Q460GJD.检验结果表明:钢板具有低屈强比、良好低温冲击韧性的特点,实现了强度、韧性和塑性的合理匹配,各项力学性能指标满足标准及客户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刘国权  史长深 《钢铁》1992,27(7):30-34,38
采用1200~1000℃加热、910~720℃终轧、轧后空冷、喷水或直接水淬的工艺,实验研究了控轧控冷工艺对3.5%Ni低温用钢板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用控轧控冷+高温回火取代热轧+正火+高温回火工艺可获得良好的低温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用户多样化需求与企业连续化生产之间的矛盾,研究了一种采用Q235B普碳钢连铸板坯,通过不同的控轧控冷工艺,分别轧制生产Q235B和Q345B两种强度级别的热轧钢板的工艺。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化学成分,采用低温加热制度、低温大压下轧制、快速冷却等控轧控冷工艺,所生产的Q345B钢板内部组织晶粒细化,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实现了Q235B和Q345B两种强度级别热轧钢板的柔性轧制。  相似文献   

14.
齐新霞  包燕平 《钢铁》2008,43(8):40-0
 分析了板坯表面横裂纹产生的原因及低合金高强度钢的强化机理,采用合理的工艺优化措施生产出无缺陷铸坯,特别是在控轧控冷前提下,利用细晶强化和相变强化,并结合缓冷工艺实现微合金的后期析出强化,成功开发出AH60微合金高强度钢板,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同时,通过合理应用控轧控冷工艺,降低了合金加入量和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5.
在高强度船板成分设计上以D级船板为基础,采用微合金元素仅添加Al而不添加其他合金元素的减量化策略,通过严格控制控轧控冷工艺参数,使钢板晶粒细化,性能达到了国标要求。本文分析得出:细晶强化是将低级别钢种升级到更高强度级别的减量化轧制的重要措施;钢的纯净度和组织晶粒是影响低温冲击韧性的关键因素;较低终轧温度和一定的冷却强度是保证较厚板强度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肖寄光 《南方金属》2006,(3):34-37,58
韶钢新的宽板生产线开发具有良好低温韧性和抗应变时效脆性、最低屈服强度为355MPa的微合金化钢板,采用了钒微合金化和控轧控冷技术.文章对不同钒含量钢板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对低碳V-N-Cr微合金化钢进行了控轧控冷实验,终冷后采用了随炉冷、保温毡缓冷、空冷3种冷却制度,并对3种不同冷却制度钢板进行了显微组织、综合力学性能和断口形貌的分析。研究表明,空冷钢板显微组织为细小多边形铁素体及针状铁素体复相组织,铁素体晶粒尺寸5~8μm,针状铁素体由交织的板条组成,宽度1~3μm。在随炉冷及保温毡缓冷时,由于冷却速率缓慢,多边形铁素体及针状铁素体发生了回火,并析出细小弥散的碳化物。3种冷却条件下,屈服强度均≥585 MPa,抗拉强度≥694 MPa,延伸率≥27%,而且1/2试样-60℃冲击功≥36 J,综合力学性能优于Q550F级国标要求。细晶强化、析出强化、组织强化为本钢种的主要强化方式,冲击断口均由韧窝组成,呈现韧性断裂模式,控轧控冷引起的晶粒细化及针状铁素体的形成有效阻碍解理裂纹的扩展,从而增强低温韧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成分、冶炼和轧制工艺进行设计,开发出80~100mm厚-40℃冲击功的低温压力容器钢板16MnDR。该钢板经过模拟焊后热处理后,具有良好的强度和低温韧性。要满足-40℃冲击功,620℃、12h模拟焊后热处理的要求,对于厚度小于等于80 mm的16MnDR钢板,可以采用w(C)0.13%~0.16%,终轧温度770~790℃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对于厚度100mm的16MnDR钢板,必须采用w(C)0.11%~0.14%,并添加适量微合金元素,终轧温度780~800℃的工艺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减少C-Mn钢Q345B中Mn合金消耗,采用Ti微合金化的成分设计思路,通过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保证Q345B钢的强度.该钢种在天铁1 750 mm半连续热连轧机组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热轧加热温度1 200℃,终轧温度在840~880℃,卷取温度在550~620℃.通过采用合理的控轧控冷工艺,使钢板获得了良好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0.
采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控轧控冷工艺对Ti微合金化高强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终轧(800℃)、600℃保温1 h的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最高,分别为670.7 MPa和752 MPa。高温终轧(1 030℃)的试验钢组织主要为准多边形铁素体、针状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组织粗大;低温终轧(800℃)的组织主要为多边形铁素体,晶粒较细小。在600℃保温1 h的试验钢中存在大量的纳米尺寸TiC粒子,沉淀强化效果明显,未在600℃保温1 h的试验钢中,TiC的析出受到限制,沉淀强化效果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