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自制纳米银粒子为抗菌剂,基于膜自组装原理,采用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偶联剂(YDH602)为架桥剂,制备了键合型载银剑麻复合抗菌纤维。以纤维载银量为指标,考察了纳米银溶胶质量浓度、反应时间、pH值对载银效果的影响。利用TEM、紫外光谱仪、SEM、X-射线能谱仪等对纳米银粒子和剑麻抗菌纤维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剑麻抗菌纤维载银量较多,并且分布比较均匀,在48 h内,银释放量为0.17%,说明银与剑麻的结合能力较强,并且会持续稳定地释放出银。此外,载银剑麻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分析不同抗菌剂对聚丙烯腈(PAN)抗菌纳米纤维的影响,进一步开发功能性纳米纤维纺织品,通过静电纺丝方法制备PAN/三氯生(TCS)、PAN/TiO2抗菌复合纳米纤维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对纳米纤维膜的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对于纯 PAN纳米纤维膜,PAN/TCS 和PAN/TiO2抗菌纳米纤维膜的纤维直径减少了39% ~ 71%,拉伸强度增加了12% ~ 88%; PAN/TCS 复合纳米纤维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都大于1 mm;由于TiO2为非溶出型菌剂,PAN/TiO2复合纳米纤维未发现抑菌圈;PAN/TCS 和PAN/TiO2纳米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都达到了91.98%以上,且抑菌率随着TCS和TiO2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将羟基功能化纳米银应用于载银甲壳素纤维的制备,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甲壳素纤维对羟基功能化纳米银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测试了不同银含量载银甲壳素纤维的抗菌性能;采用扫描电镜(SEM)和光电子能谱(XPS)对载银甲壳素纤维的微观形貌和元素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甲壳素纤维对羟基功能化纳米银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最高吸附量可达3 390 mg/kg;纳米银颗粒在甲壳素纤维表面分布均匀,且未被氧化;另外,抗菌测试结果表明载银甲壳素纤维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当银含量达到1 000 mg/kg时,其对E.coli和S.aureus的抑菌率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4.
为制备不易分解的抗菌卤胺高分子并将其应用于抗菌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将海因(DMH)合成一种含有双键的海因单体3-(4'-乙烯苄基)-5,5-二甲基海因 (VBDMH),然后将VBDMH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通过聚合反应合成一种抗菌型卤胺高分子前驱体,并将其与聚丙烯腈进行共混,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抗菌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以及元素分析仪等对卤胺高分子前驱体以及抗菌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膜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乳液聚合获得的卤胺高分子前驱体直径分布均匀,离散度低;抗菌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膜可在30 min内使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失活,相对于原膜抗菌性提高20%~50%。 相似文献
5.
为制备高效抗菌的生物可降解聚乳酸(PLA)静电纺丝纤维膜,首先利用L-抗坏血酸对银和铜的硝酸盐溶液进行化学还原,得到银-铜双金属纳米粒子(Ag-Cu NPs)。然后将Ag-Cu NPs与PLA纺丝液共混,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不同组成的Ag-Cu NPs/PLA复合纳米纤维膜,并对其形貌、结构、亲水性和抗菌性能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Ag-Cu NPs的粒径约为32 nm,复合纳米纤维膜中Ag-Cu NPs被PLA基体包覆,且沿着纤维径向排列,纤维表面存在大量微小的孔洞;加入Ag-Cu NPs后,Ag-Cu NPs/PLA的水接触角略微降低,亲水性增加,且Ag-Cu NPs和PLA之间仅发生物理作用,未产生明显的化学作用;相比于纯PLA纳米纤维膜,Ag-Cu NPs/PLA的抗菌率明显提高,当纺丝液中Ag-Cu NPs相对于PLA质量为7%时,复合纳米纤维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到99%。 相似文献
6.
7.
利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聚丙烯腈/二氧化钛(PAN/TiO_2)抗菌复合纳米纤维,并测试分析了纳米纤维的微观结构和抗菌性能等。结果发现TiO_2的加入有效地减小了PAN/TiO_2复合纳米纤维的直径;当TiO_2的质量分数是0.5%时,PAN/TiO_2纳米纤维膜的拉伸强力最大为71.14 cN。抗菌性能定性测试显示PAN/TiO_2复合纳米纤维没有抑菌圈;但抗菌性能定量分析表明,PAN/TiO_2复合纳米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都达到了90%以上,且随着Ti O2质量分数的增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相应提高,但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先增加后减小,在TiO_2质量分数为1.5%时达到最大的99.12%。当TiO_2质量分数相同时,PAN/TiO_2复合纳米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都略高于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8.
载银抗菌涤纶纤维及其纺织品的抑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常菌群是条件致病菌群,当肌体抵抗力下降时,无害的正常菌群就可能转变为有害的致病菌群。载银抗菌涤纶纤维及其纺织品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MRSA等有很好的抑菌性能。用该抗菌纤维生产的抗菌纺织品,是抵御病源微生物侵袭人体的有效外部屏障。 相似文献
9.
静电纺丝滤膜具有良好的过滤性能,但是要纺制具有可控性的过滤材料,需了解纺丝参数及溶液性能与过滤性能之间的关系。首先,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静电纺PAN纳米纤维膜,研究纺丝时间和纺丝液浓度对纤维膜结构和过滤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自动滤料检测仪对PAN纳米纤维膜的形貌、过滤效率和滤阻进行了测试分析。之后研究了溶液放置时间对滤膜过滤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纺丝时间的延长,纤维的直径变化不大,过滤效率和滤阻增加;随着纺丝液浓度的增加,纤维的直径变大,过滤效率和滤阻先增加后降低;纺丝液质量分数为10%时,滤阻较小,过滤效率高;溶液放置一定时间后,制得纤维的直径变粗,不同纺丝时间、纺丝液浓度条件下的滤膜过滤效率、滤阻均下降。 相似文献
10.
以间位芳纶(PMIA)和聚丙烯腈(PAN)为原料,以2%(wt)的无水氯化锂(LiCl)为助溶剂,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使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共混微纳米纤维膜。采用流变仪、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对纳米纤维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混合溶液中,随着PMIA成分的增加,溶液表现出较强的非牛顿性。在PMIA/PAN共混纳米膜中,随着PAN含量的增加,在1 460cm-1吸收峰的强度逐渐增强。共混微纳米纤维膜的结晶度较低。 相似文献
11.
12.
13.
《毛纺科技》2016,(12)
为提高涤纶纱线的抗菌性能,采用紫外光照还原的方法,制备了壳聚糖基载银(CS-Ag)复合抗菌整理剂。利用制得的纳米银溶液对涤纶纱线进行抗菌整理,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抗菌纱线的纤维表面形态;测定整理前后纱线的断裂强度与断裂伸长率、上载率、抗菌性能等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当壳聚糖用量为2%时,处理后纱线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较好;当壳聚糖用量为2%,涂层次数为2层时,其上载率提升较大;当壳聚糖用量为2%,涂层数为2层,硝酸银含量为0.8%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均有较大提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能显著提升涤纶纱线的抗菌性能,等同参数下该抗菌纱线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涤纶纱线的制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中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负载Ag的聚乙烯醇与海藻酸钠(Ag@PVA/SA)纳米纤维膜,优化了工艺条件并测试了不同纳米纤维膜的过滤性能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制备负载银的PVA/SA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最佳工艺条件:聚乙烯醇质量分数10.0%,纳米银粒子质量分数5.0%,海藻酸钠浓度1.0%,纺丝电压25 kV、纺丝距离为24 cm、喂液量为0.1 mL/h;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负载Ag的PVA/SA复合纳米纤维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过滤效率为99.2%。 相似文献
16.
以海藻酸钙纤维和纳米银溶液为原料,采用浸渍富集法制备了载银海藻酸钙纤维。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载银海藻酸钙纤维的结构,测试了载银前后海藻酸钙纤维的吸湿性能和力学性能,检测了不同银含量载银海藻酸钙纤维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载银海藻酸钙纤维表面的银颗粒粒径在20~50 nm左右,载银对海藻酸钙纤维的吸湿性能和力学性能影响较小,当载银海藻酸纤维银含量达到18 000mg/kg时,对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大肠杆菌(ATCC 25922)的抑菌率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17.
纳米银具有非常好的抗菌性能,在医用纺织品领域发展快,应用日益增多。而在纺织服装民用领域由于工艺要求等原因,发展较慢。本文通过利用纳米银对粘胶纤维进行抗菌处理,通过色纺工艺制备载银粘胶纤维和普通粘胶纤维按1:1混纺比例的粘胶色纺面料,并对粘胶色纺面料进行了扫描电镜、抗菌性能及皂洗等试验。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银溶液对粘胶纤维处理可以实现载银染色同步处理,进一步缩短了抗菌色纺纱的生产流程,具有制备色纺面料的可行性。经纳米银抗菌处理粘胶散纤维后制备的色纺面料具有优异的抗菌性和耐皂洗性。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