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究维生素A、D软胶囊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与其稳定性的关系,找到影响其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用于指导该产品的后续生产及质量控制.设计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抗氧化剂配方、胶皮水分、包材对维生素A、D软胶囊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抗氧化剂种类、胶皮水分含量、包材的类型均会导致维生素A、D软胶囊内容物体系中维生素A、D含量及过氧化...  相似文献   

2.
探究复合维生素中维生素C(CVC)的稳定性,对指导含复合维生素的食品体系中,提高维生素C(VC)的稳定性具有实际意义。本研究采用荧光分析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比较CVC和VC在不同温度、pH值、金属离子、光照、氧化还原剂和碳水化合物等条件下的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CVC相较于VC具有更强的耐热性、耐碱性和抗光照稳定性。氧化剂过氧化氢显著降低CVC和VC残留率,用体积分数2.7%的过氧化氢处理后,CVC和VC的残留率接近于0;不同浓度的抗氧化剂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提高CVC和VC稳定性不显著,而降低CVC稳定性的效果强于VC。金属离子对CVC和VC影响效果不一,Mg~(2+)和Zn~(2+)对CVC残留率影响较小,Fe~(3+)和Na~+影响较大;Na~+对VC残留率的影响较小,而Zn~(2+)的影响最大。低葡萄糖含量(≤5%)仅能提高CVC稳定性,而高葡萄糖含量(≥10%)可同时提高CVC和VC的稳定性。结论:CVC和VC表现出差异化稳定性,说明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应根据添加维生素C的种类,调整相应的加工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片中维生素A醋酸酯含量的不确定度来源和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为简化评定方法和提高检测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检测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影响不确定度因素的来源,通过对不确定度进行量化分析,得出扩展不确定度。结果由各不确定度分量评定结果可以看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片中维生素A醋酸酯含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46 mg/100 g,平均含量为35.72mg/100 g,包含因子k=2。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片中维生素A醋酸酯含量的不确定度主要由标准溶液配制、重复测定和稀释标准溶液引入。因此在含量检测过程中,要控制各不确定因素,以提高检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储存期内营养加餐包中维生素的稳定性,参照保健食品卫生学稳定性试验的要求,采用恒温恒湿箱(温度37℃,相对湿度75%RH)储存3个月,分别于第0,第1,第2和第3个月进行检测维生素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储存时间延长,营养加餐包中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衰减率分别达15.80%,21.83%,18.18%,48.07%和10.79%。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1、叶酸、泛酸无显著变化(p0.05)。对于干法混合制得营养加餐包,在储存期内,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烟酸相对不稳定,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1、叶酸和泛酸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C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李华 《食品科学》1989,10(9):3-5
维生素C在溶液中很不稳定,易被空气氧化失活。影响维生素C稳定性的因素有溶液的pH、温度及溶液中的某些金属离子。作者试验了3种常见缓冲体系和5种温度下维生素C的稳定性,6种金属离子对维生素C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维生素C在柠檬酸及其钠盐缓冲体系中最稳定,温度升高,维生素C的稳定性显著下降,Fe3+、Cu2+和Fe2+对维生素C的氧化失活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在溶液中加入明胶浓度为0.51.0%时,对维生素C有显著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动物肝脏中维生素A含量的不确定度来源和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为简化评定方法和提高检测质量提供依据。根据JJF 1135-2005《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的有关规定,建立测定动物肝脏中维生素A含量的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逐层对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由各不确定度分量评定结果可以看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动物肝脏中维生素A的含量:当鸭肝中维生素A的含量为0.73 mg/100 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4 mg/100 g(k=2);当猪肝中维生素A的含量为1.12 mg/100 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6 mg/100 g(k=2);当鸡肝中维生素A的含量为1.97 mg/100 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12 mg/100 g(k=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动物肝脏中维生素A含量的不确定度主要由重复测定、标准溶液配制、样品测定和校准曲线拟合等因素引入。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光、温度、氧化剂、金属离子、酸碱、抗氧化剂、防腐剂、溶剂类型等因素对维生素A醋酸酯(RA)和维生素A棕榈酸酯(RP)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均对光和高温敏感;H2O2存在时RA不稳定;Fe3+和Cu2+引起的损失较大,Al3+引起的RA的损失较大;盐酸存在时都不稳定;在碱、抗氧化剂、防腐剂存在时都较稳定;维生素A酯类在正己烷中比在乙醇中稳定。多数情况下,RP的稳定性高于RA。维生素A酯类的热降解符合一级反应,RA和RP热降解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80·59kJ/mol和100·41kJ/mol。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A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A醇及其酯类衍生物的特殊结构,使维生素A成为生命体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物质和化妆品常用添加剂。维生素A醇及其酯类衍生物中5个共轭双键及羟基或酯基的存在也使其化学性质活泼,在光、氧、热等因素作用下极易发生氧化、脱水和聚合等反应,导致结构变化而降低其保留率及生物利用率。工业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乳化或者包埋处理维生素A来隔绝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与上述影响因素的接触。本文对维生素A醇及其酯类衍生物在光、氧、热和溶剂等因素影响下的稳定性及其结构和保留率的变化,反应机理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提高维生素A的稳定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维生素A乳液黏度的调控,实现其喷雾造粒过程中产量的稳定。方法探讨包埋剂材料种类、水分含量、乳化时间、喷雾造粒时间对维生素A乳液黏度的影响,确定使维生素A乳液喷雾造粒产量稳定的工艺参数。结果维生素A喷雾造粒乳液温度应控制在60~62℃之间;喷雾造粒30 min后应及时补水5 kg。结论改进工艺参数后,维生素A喷雾造粒产量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C是乳制品中常见的营养强化剂,但其理化性质不稳定,在加工及储藏过程中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降解,造成损失.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降解产物会对乳制品的营养品质造成不利影响.概述日光、热杀菌方式、金属离子、储藏条件、添加形式、包装、初始添加量、酶及其他氧化还原因子等因素对乳制品中维生素C稳定性的影响及不同条件下其降解产物的研究进展,并对减少损失,避免盲目增大添加量的合理途径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A醋酸酯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防止维生素A醋酸酯氧化和扩大维生素A醋酸酯的应用范围,本文以明胶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对维生素A醋酸酯进行微胶囊化研究,以微胶囊包埋率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并对产品进行了电镜观察,得出工艺条件为:芯材与壁材质量比为2∶1,乳化剂用量为2.0%,干物质含量为50%,在35~40MP压力下均质2~3次,喷雾干燥进口温度为180℃,出风口温度为80℃。微胶囊化后的维生素A醋酸酯产品不仅水溶性好,而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经过28d、75%RH、40℃恒温恒湿加速实验,微胶囊中维生素A醋酸酯的保留率为93%,微胶囊表面具有良好的完整性和致密性,表明微胶囊化较好的增加了维生素A醋酸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不同储藏温度、光照条件以及货架期对强化乳制品维生素A的稳定性变化规律,为强化乳制品的保藏及合理饮用时间提供参考。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量强化乳制品中维生素A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储藏温度、光照条件和时间对强化乳制品中维生素A的稳定性影响显著。在低温条件下避光保存,保质期内饮用,强化乳制中的维生素A利用效率高。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营养成分在配合饲料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维生素对于动物生长的重要作用以及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影响维生素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以VC为例,对制粒过程中的调质温度、蒸汽压力、喂料器的给料速度等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影响维生素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调质温度和蒸汽压力。另外,分析了调质温度与制粒温度,蒸汽压力与制粒温度及调质水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试验采用2因素完全随机分组设计(2×2×3),贮存温度设定2个水平,分别是15℃和40℃(贮存湿度统一设定为65%),铜源为五水硫酸铜和包被硫酸铜,贮存于恒温恒湿箱中。试验周期37 d,分别于第0 d、第18 d和第37 d取样,共3个水平,每个处理3个重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维生素A含量,取样后8 h内完成测定。采用SPSS.20统计软件分析上述2种因素对维生素A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贮存温度及硫酸铜对维生素A的稳定性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包被硫酸铜相比五水硫酸铜能显著降低维生素A的损失率(P0.01)。  相似文献   

15.
<正> 维生物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二种.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和K;水溶性包括复合维生素B和C.肉是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有B1、B2、尼克酸、泛酸、B6、叶酸、和B12等,但缺少脂溶性维生素和Vc.而某些器官如肝、肾含有相当数量的维生素A、C、D,E和K.肉的维生素含量变化很大,这和肉的种类、年龄、脂肪含量及饲料有关.其中肉的种类是最重要的因素.牛肉的叶酸含量比猪肉、羊肉高,而猪肉的维生素B族含量是牛肉和羊肉  相似文献   

16.
强化奶粉中维生素A的测定由于样品中脂肪含量高、脂溶性杂质多、干扰大、不稳定等原因,国内尚未建立统一的测定方法。根据第十次全国食品添加剂会议协作任务,我们对强化奶粉中维生素A的测定进行了初步摸索,即对奶粉中的脂肪经皂化后,将不被皂化部分中的维生素A提取出来,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并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由食品级吐温80(Tw80)与聚甘油蓖麻醇酯(PGPR)稳定的水包油型复合维生素纳米乳液,对其粒径、分散度、包封率、抗氧化能力以及体外生物可给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维生素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为(84. 1±3. 2) nm,分散度为0. 106±0. 013。维生素A、维生素E的包封率分别为(93. 67±1. 93)%、(94. 05±2. 18)%,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实验表明复合维生素纳米乳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体外模拟消化实验表明,经过包裹后的复合维生素纳米乳液中维生素A的生物可给率为(87. 41±2. 89)%,维生素E的生物可给率为(80. 63±3. 47)%。复合维生素纳米乳液使脂溶性维生素在食品领域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选择光照、p H、金属离子及温度4个影响因素研究猕猴桃加工中维生素C的降解规律,为减少维生素C的加工损失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猕猴桃果肉在自然光下放置6 d后总维生素C含量下降了255.435 mg/100 g,而避光下只下降了77.863 mg/100 g;还原型维生素C在p H 3.8的溶液中最稳定;高价碱性金属离子易与维生素C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促进维生素C降解;猕猴桃中维生素C的降解遵循一级降解动力学模型,还原型维生素C和氧化型维生素C可逆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11.0269,32.9584 k J/mol;4个因素对维生素C稳定性的影响次序是:p H﹥温度﹥光线﹥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19.
HPLC法初步研究维生素C的稳定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初步研究了维生素C(Vc)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Waters Nova-Park C18柱 (3.9×150mm)为分析柱,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pH=3.0)为流动相,Waters2487紫外检测器检测。结果表 明Vc中性偏酸性条件下较稳定,对空气、光、热、氧化剂、蔗糖不稳定。  相似文献   

20.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前处理的3个主要因素(称样量、制样方式和提取方法)对维生素A测定结果的可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维生素A测定的最佳前处理条件为样品不进行振荡、不进行打样、使用原样进行测定,称样量为10 g,用皂化的方法进行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