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修订的棉花国家标准,已于2012年11月21日批准发布,将从2013棉花年度(2013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GB 1103标准修订为两个部分,即GB 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和GB 1103.2-2012《棉花第2部分:皮辊加工细绒棉》,新修订的GB 1103.1核心内容是废除了锯齿棉的品级指标,采用颜色分级指标体系(皮辊棉仍沿用原有的品级分级指标体系).棉花标准修订对现行传统的贸易结算体系带来挑战,锯齿棉标准的修订将推翻现有的以品级为核心的贸易结算体系,代之以颜色级及其他内在质量指标下的新的贸易结价体系.中国棉花协会牵头,有关部门参与共同制定了《棉花买卖合同及一般条款(适用于国产棉贸易)》,该条款的核心内容是建立一套新标准下的棉花贸易计价结算体系,引导棉花相关企业尽快适应棉花新标准.  相似文献   

2.
2012年4月9日,GB1103.1《棉花细绒棉锯齿加工》和GB1103.2《棉花细绒棉皮辊加工》国家标准审定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以改革品级指标为目标,针对旧标准在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中暴露出的不足,根据锯齿和皮辊两种不同的加工方式制修订了这两项标准。  相似文献   

3.
范国庆 《中国纤检》2014,(23):38-40
2013年9月.新的GB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标准正式实施,传统的棉花品级检验终于被颜色级检验技术所取代。新标准的发布实施彻底改变了过去以品级感官检验为主、仪器检验为辅的棉花质量评价体系。目前,标准虽然实施已经有一年.但棉花颜色级分级体系对于纺织企业大部分棉花检验人员而言仍是新生事物.完全掌握该检验方法有待日积月累的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4.
我国棉花新标准GB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和GB1103.2—2012《棉花第2部分:皮辊加工细绒棉》于2012年11月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将于2013年棉花年度(2013—9—1)实施。但是,如何在2013年顺利推行棉花新标准,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5.
一、国家棉花新标准的影响分析GB 1103—2012国家棉花新标准于2013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标准(尤其是GB 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标准)与老标准(GB1103—2007)相比在内容方面进行了重大的修改,取消实行了40余年的品级指标及其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兆顺 《中国纤检》2014,(11):43-43
新棉花标准GB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用颜色级分级体系取代品级指标,推出了全新的满足仪器化检验要求的颜色级指标.颜色级指标在纺织配棉中对色差控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纺织企业在配棉时对原棉色泽差异的控制可以减少色差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9月1日,全新的棉花国家标准正式发布,现行的GB1103-2007将被GB1103.1《棉花细绒棉锯齿加工》和GB1103.2《棉花细绒棉皮辊加工》取代,并将于下一棉花年度2013年9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8.
2013年新棉上市时,GB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标准将开始实施,这就意味着传统的棉花品级检验将被棉花颜色级检验所取代。为此,结合棉花种植品种、轧花工艺等针对棉花颜色级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指导企业的棉花收购和轧花工艺的改进、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用小锯齿机取代皮辊机试轧收购,取消皮辊棉品级实物标准是国家棉花标准改革领导小组在1987年即已确定的改革目标。 自GB1103—72细绒棉国家标准试行以来,在我国棉花收购工作中,籽棉检验普遍采用皮辊机试轧衣分。该机器不但轧花速度慢、质量低,而且使收购标准与加工标准不统一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MJS—17锯齿型籽棉衣分试轧机应运而生,它是一种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长期以来收购标准与加工标准不统一的更新换代产品,被内贸部列入科技攻关重点项目,是我国棉花标准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
要闻链接     
《印染》2012,(16):56-58
行业动态我国将发布新棉花国家标准我国使用了40年的棉花品级检验方法将由颜色级实物标准取代。新修订的GB 1103《棉花细绒棉》国家标准将于2012年9月1日发布,2013年9月1日实施。新标准的落实关系到棉花质量仪器化检验指标体系和检  相似文献   

11.
《GB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国家标准于2012年11月14日发布,并定于2013年9月1日替代2007版标准正式实施。2012版新标准相对2007版老标准有较大地改动,用颜色级取代了品级指标,增加了长度整齐度、断裂比强度和轧工质量指标。我国棉花绝大部分属于锯齿加工细绒棉,可以预见,2012版标准实施后将对我国棉花种植、采摘、收购、加工、流通、纺织各环节产生深远  相似文献   

12.
GB1103—72《棉花》(细绒棉)中规定全国(棉花)基本标准是以籽棉为基础,皮辊棉为依据用同级籽棉在正常轧工条件下,轧出皮棉产生同级皮辊棉、锯齿棉品级实物标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母三胎”。很显然,标准中规定了籽棉、皮辊棉、锯齿棉品级实物标准的质量程度是一致的,在实际工作中,不应该也不允许籽棉经加工后提高等级,即加工升级。但多年来,棉花加工升级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各棉花加工企业或多或少地都在升级,我们必须面对这个现实。那么,为什么存在加工升级?对此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3.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2年11月21日正式发布了新修订的GB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棉花国家标准,从2013棉花年度(2013年9月1日起)实施。新标准主要的修订内容包括19个方面,核心内容是对棉花品级指标进行改革,即对品级指标的三条件进行拆分,代之颜色级、马克隆值和轧工质量。本次改革全面实现了棉花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1月14日,国家标委会发布了新的棉花检验标准GB1103—2012《棉花细绒棉》。该标准将于2013年9月1日正式实施,原国家标准(GB1103—2007《棉花细绒棉》)将不再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要求对皮棉全部实行仪器化公正检验。依据GB1103—2007《棉花细绒棉》的规定,目前我国对棉花品级检验仍然采用感官检验的方法,以品级实物标准结合品级条件确定棉花的品级。感官检验时,依据的是GB1103—2007《棉花细绒棉》中规定的定品级三大条件:成熟程度、色泽特征、轧工质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GB 1103.1-2012锯齿加工细绒棉标准"的正式颁布和实施,棉花颜色级的检测就由大容量棉花快速检测仪来完成了.但是随着中国细绒棉棉花色征图的不断完善,中国细绒棉颜色分级图在新的棉花细绒棉标准GB 1103.1-2012中的确立,棉花快速检测仪检测出的颜色级结果是否科学、准确,数据是否稳定、可靠,是否具有社会公信力,直接关系到棉花交易双方、用棉单位的切身利益.因此就大容量棉花快速检测仪检测棉花颜色级的数据指标,与各位同仁进行共同探讨和分析,如有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正>GB 1103-2012《棉花锯齿细绒棉》标准,于2013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本次新棉花国家标准的核心内容是对棉花质量检验指标进行改革。研究表明,HVI无法检验棉花品级,但可以对反映棉花颜色特性的反射率和黄度指标进行测试,对表示棉花成熟程度的马克隆值进行测试。因此,本次标准改革品级指标的思路,是对品级指标的三条件进行拆分,代之颜色级、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和轧工质量。新国标的修订改变了人们长期惯用的品级分级,实现由感官检验向全面仪器化检验推进,更加深入地推进棉花质检体制改革。新国标的推出在中国棉花生产发展历史上也是一次重大突破,有利于国棉在棉花质量检验指标体系和检验方法上与国际通行做法全面接轨,有利于中国棉花产业健康发展,满足下游纺织行业需求。本文就棉花品级向色特征级与颜色级的转化进行分析,旨在避免新老标准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检验方法相互影响而走入检验误区,以起到理解、辨析与正确运用新标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棉花体制改革任重而道远,棉花国家新标准的推出加快了棉花体制改革的步伐.新修订的棉花国家标准GB1103.1-2012《棉花细绒棉锯齿加工》、GB1103.2-2012《棉花细绒棉皮辊加工》将从2013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新标准的推动下,棉花产业有了更好的前景. 新标准与棉花生长因素更靠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一师(以下简称农一师)垦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境内.  相似文献   

19.
<正>GB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以下简称棉花新标准)已经实施了1年,与GB1103-2007相比,棉花新标准增加了棉花"轧工质量"部分,这不仅给棉花检验带来新的变化,同时对棉花加工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轧工质量"给出了详细的检验标准、质量分档条件、质量参考指标,这对今后的棉花加工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对机采棉加工工艺的完善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的国家棉花标准“GB 1103-2007(棉花细绒棉》”已于2007年9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其中“籽棉折合皮棉的公定重量检验”款全部保留了GB1103—1999(棉花细绒棉》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