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混凝/气浮工艺代替混凝/沉淀工艺,进行了处理北方地区微污染原水的中试研究。中试装置由不锈钢制成,处理水量为120 m^3/d,通过连续运行对比了两系统对浊度、UV254、CODMn、TOC、藻类、THMFP等指标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混凝/沉淀工艺相比,混凝/气浮工艺具有运行稳定、除污效果好、药耗低等优点,适合处理北方地区的微污染原水。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由于高藻水源水引发的产水量下降、滤池反冲洗周期缩短、出水余铝超标、投药量大幅增加以及出水嗅味严重等问题,采用沉淀/高速气浮联用技术对水厂的平流沉淀池进行改造(不增加占地),并加设静态混合器,改善絮凝剂的混合效果.改造后的运行结果表明,出水水质完全满足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高藻暴发期间投药量仅为改造前的1/3.  相似文献   

3.
采用直接超滤、气浮/超滤两种工艺对微污染高藻水库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气浮/超滤组合工艺的净化效果明显优于直接超滤工艺;组合工艺对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60%和50%,对嗅味物质土臭素的去除率为42%,对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前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1%和99.7%,而对浊度、叶绿素a的去除率则接近100%。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浮/活性炭/微滤膜一体化工艺处理高藻、低浊、有机物浓度较高的微污染湖泊水。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有机物和藻类均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对浊度、色度、CODMn、氨氮、叶绿素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7.50%、81.60%、76.50%、63.40%、94.60%。对于浊度的去除,气浮、活性炭和微滤膜均发挥重要作用;对于色度、CODMn和氨氮的去除,气浮和活性炭发挥主要作用;对于叶绿素a的去除,气浮发挥主要作用。另外,该工艺还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膜污染能力,试验开始时跨膜压差约为2.1 kPa,至试验结束时跨膜压差仅增至3.4 kPa。  相似文献   

5.
三灶水厂原水为金冲水库水,在春秋季节藻类含量高、色度高、铁锰含量高,在雨季浊度会突然或持续很高,原水水质随季节变化明显。原有单阀滤池直接过滤工艺无法使出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故对其进行改造。针对原水水质情况,改造工程确定采用网格絮凝/新型气浮-沉淀池/锰砂滤料V型滤池组合工艺,处理规模为2.0×104m3/d,详细介绍了工艺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6.
沉淀——超滤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黄河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供水技术》2008,2(6):39-41
采用沉淀-超滤组合工艺,以黄河微污染水源水作为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水厂常规工艺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沉淀-超滤组合工艺运行稳定后,对浊度的去除效果非常显著,出水浊度为0.07~0.09 NTU;对藻类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出水中未检测出藻类;在高密度沉淀池投加3 mg/L粉末活性炭后,组合工艺能有效去除CODMn,出水CODMn≤3 mg/L;高密度沉淀池对氨氮的去除率为30%,组合工艺总去除率为54%;在未投加任何消毒剂的情况下,工艺出水细菌基本为零,能保证很高的微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合适的滴水湖补充水的处理工艺,开展了"生物接触氧化+气浮"(工艺1)和"生物滤池+沉淀"(工艺2)两种组合工艺处理地表源水的中试研究(规模为20 m3/h).结果表明,生物接触氧化池对藻类、叶绿素a和氨氮的去除效果比生物滤池好,但二者对浊度、总磷、CODMn的去除效果相差不大;工艺1去除浊度、藻类、叶绿素a、总磷、氨氮和CODMn的效果较工艺2好,且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受混凝剂投加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王莎 《建材与装饰》2022,(12):99-101
广东省某自来水厂设计规模为10×104m3/d,针对当地某地表水源微污染水质特征,自来水厂采用了"高锰酸钾/活性炭预处理+折板絮凝池+气浮/平流沉淀+V型滤池+二氧化氯消毒"工艺.详细介绍了该水厂给水处理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设计参数、处理成本等,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新房 《供水技术》2011,5(2):42-44
针对河口水厂常规脉冲沉淀池和虹吸滤池改造为气浮-移动罩滤池-翻板滤池的实践,介绍了主要构筑物的设计参数和滤池施工要求,以及运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改造后的处理工艺运行良好,出水浊度<0.2 NTU,为平原水库水的处理和水厂的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杰 《安徽建筑》2006,13(5):155-156
通过对微污染水的混凝气浮实验研究,探讨了温度、混凝剂投加量在处理低温低浊微污染水的过程中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气浮和沉淀工艺对不同分子质量区间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的去除效果及絮体形态对去除THMFP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浮工艺对各分子质量区间THMFP的去除效果均优于沉淀工艺,二者均以去除大分子质量区间的THMFP为主,对小分子质量区间THMFP的去除效果较差。UV254与THMFP值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17,UV254值可以较好地反映THMFP的含量。气浮絮体的分形维数小于沉淀絮体,孔隙率较大,可以增加对有机物的活性吸附空间;气浮絮体尺寸较小,具有更好的同向絮凝效果,增加了絮体和有机物的接触概率,从而使气浮工艺对THMFP的去除效果优于沉淀工艺。  相似文献   

12.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采用微涡流絮凝/斜管沉淀工艺解决脉冲澄清池出水水质差、处理能力不足、效率低的难题。实施上述改造后,脉冲澄清池的处理水量提高20%,年平均浊度<5NTU,药剂消耗<15 g/m3。  相似文献   

13.
针对源水受到污染,藻类含量过高、总氮超标、嗅味以及亚硝酸盐超标等问题,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原有常规处理工艺进行了提升改造。采用臭氧-活性炭工艺,充分利用了原有构筑物,将平流沉淀池改造为气浮-斜管沉淀复合池,提高了处理水量。改造后解决了水厂原有工艺存在的工艺滞后、部分构筑物超负荷运行等不足,出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相似文献   

14.
针对机械搅拌澄清池存在的处理效率低、处理能力不能满足要求、能耗大的问题,提出采用微涡流絮凝/斜管沉淀技术对机械澄清池进行改造.实施上述改造后,澄清池的效率得以提高,出水浊度<3.0 NTU.  相似文献   

15.
生物陶粒过滤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陶粒滤料处理微污染原水,研究了具有不同结构特性的陶粒滤料对有机物、藻类及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25%,最高可达38%;对氨氮的去除率〉60%,最高为70%;对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98%;对藻类的去除率可达95%以上;出水浊度〈1NTU。此外,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发达的孔隙及较多的连通等特性的陶粒处理效果好,适合作为水厂工艺改进的首选滤料。  相似文献   

16.
傅威  林涛 《中国给水排水》2012,28(7):101-104
针对混凝沉淀预处理/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采用能谱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膜表面的污染物进行分析,并对不同清洗剂的清洗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酸性清洗剂对膜的清洗效果较好,膜表面的无机污染物基本被去除,但不能完全有效地去除膜表面的有机污染物;NaOH和NaClO的清洗效果不佳。从酸碱交替清洗效果来看,先酸洗后碱洗过程的膜恢复率比先碱洗后酸洗过程的高8%。对膜污染过程进行推测,胞外聚合物(EPS)和残留的絮凝颗粒一并沉积并吸附在膜表面,形成以有机物为主体、粘结性很强的凝胶层(内层);在混凝沉淀预处理长期运行条件下,凝胶层由内向外又不断吸附了无机盐类物质,凝胶层(外层)逐渐过渡为以无机污染为主,期间还存在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络合,导致单纯采用碱和氧化剂的清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行设计的混凝沉淀/微滤一体化装置对长江(重庆段)原水进行净水处理,比较了不同混凝剂投加量下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PAC)的适宜投加量范围为25~30mg/L;在增加PAC投量(30~40mg/L)的强化混凝条件下连续运行,对浊度、氨氮、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可达100%、(55%~64%)、(40、6%~50.7%)、(67%~74.6%)。在连续运行的前12个周期内,微滤膜的过滤性能缓慢下降,J/J0降低到95.8%,此后膜过滤性能保持稳定。混凝沉淀/微滤工艺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适宜处理长江(重庆段)原水。  相似文献   

18.
水源可能会由于某些外部因素的影响而成为微污染水源,若仅采用常规处理工艺,处理后出水的品质难以达到要求。面对错综复杂的微污染水源,相应处理厂需要积极推动技术改造进程,制订更具可行性的微污染水源处理方案。鉴于此,论文以微污染水源的处理为背景,着重围绕其中的预处理单元改造设计展开探讨,提出一些思路与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微电解/组合厌氧好氧(厌氧反应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气浮/过滤工艺处理糠醛废水,验收监测结果表明,COD、BOD5、NH3-N、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27%、99.48%、89.22%、54.11%,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7)
本文采用粉末活性炭-微滤(PAC-MF)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考察了组合工艺对水中典型污染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与微滤组合工艺能显著降低微污染水源中CODMn、浊度和紫外吸光度值(UV254),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2.4%、97.6%和51.2%,采用PAC-MF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能够达到优良的出水水质,并能够显著提高膜通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