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5、高锰钢适合在什么设备中熔炼? 答:高锰钢适合在平炉、电弧炉和中频炉中熔炼。平炉吨位大,多用来熔炼锻造高锰钢;铸造高锰钢一般在电弧炉或中频炉中熔炼。在相同条件下,中频炉熔炼的高锰钢质量优于电弧炉熔炼的高锰钢。 26、为什么中频炉熔炼的高锰钢质量优于电弧炉熔炼的高锰钢质量? 答:中频炉是在金属炉料中产生感应电流而发热使其熔化的。固体料一旦化为液体,就会自行不断地翻滚着,滞留在钢液中的气体和夹杂物便能不断地消除。电弧炉是三根电极产生弧光的点热源使  相似文献   

2.
运用四层对称轧制复合法对铜覆铝板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与传统的二层非对称轧制复合法相对比发现,四层对称轧制复合法的生产效率提高了近1倍,制备的复合板较平直,同时,研究了轧制时组元的变形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生产技术准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作用和工作内容,着重介绍我公司热加工工艺准备工作的流程,并对如何做好热加工生产技术准备管理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无缝钢管轧制设备中2种典型机架应用再制造技术进行修复的实例,介绍了再制造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的过程。阐明了应用再制造技术进行修复工作,实现报废件二次重生的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刘登高 《一重技术》1999,(1):104-105
本文就大型支承辊热处理生产中的工艺过程和使用的设备对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探索出既可满足生产要求又能保证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7.
针对Grob公司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提供的缸盖生产线进行了技术分析,并论述了其设计方法和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8.
钣金件的加工离不开数控冲技术,而数控冲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数控冲编程。数控冲编程的好坏对数控冲床的使用、生产效率、板材利用率及钣金件质量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就数控冲编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工艺分析,并针对具体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处理办法,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数控冲编程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在科研生产中,SMT回流焊接的发展过程、工艺技术及应用。针对研发及中小批量生产,介绍SMT生产线的设备配置及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0.
工艺品保温杯的表面精度要求非常严格,绝不允许出现夹痕等瑕疵,针对此要求,充分利用M40X1.5内、外螺纹连接的作用,辅助加工了一个带外螺纹的轴类零件,起到专用夹具的作用;同时调整加工工序,改良工艺方法,完全避免了因掉头加工造成的夹伤现象,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较好地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某大型卷取机机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针对原加工工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整和完善.重点研究了工艺基准的选择和传递、加工工步的调整、切削干涉及加工工艺性差的结构改进措施.其方法提高了加工精度及生产率,对其它大型焊接结构件的加工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笔者应用有限元软件对卷取机卷筒进行静态应力和变形分析,以及卷重与卷筒应力变形的关系,研究影响卷筒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并对卷筒结构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3.
钟平  吴晓明 《机电工程》2007,24(5):18-21
研制了地下卷取机的控制系统,并制作了仿真模型。系统用压力传感器实现压力闭环,用位置传感器检测位移信号,通过脉冲编码器和计算机编程控制实现了带头自动跟踪和台阶的自动回避控削。仿真模拟了地下卷取机的步进控制过程。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加入微分超前补偿,有利于系统稳定,减少了超调量,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减少了负载压力的波动;摩擦负载的增加,将使系统的稳态误差增加;合适的负载压力补偿对系统的动态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转盘式双卷筒卷取机大转盘的受力情况,得出大转盘轴承孔的径向载荷分布,用ANSYS软件建立了大转盘的有限元静力学模型,在4种工况下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并对大转盘的强度和结构刚度进行分析评价,为自主研发设计该类型卷取机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着重介绍了干燥过程中干燥方式组合、传热方式组合和操作温度组合等组合优化技术。用多个实例阐明了各种组合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场合。并指出应根据物料特点和干燥设备特点等诸多因素,合理选择和应用这些组合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种以业务流程优化为设计出发点,以工艺信息为驱动的工艺系统集成设计方法.给出系统结构功能和工艺数据流程.开发的原型系统已经在企业应用中取得初步效益.  相似文献   

17.
Carrousel卷取机主机结构及运动、动力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Carrousel卷取机的传动原理,详细阐述了该卷取机主传动、卷筒、旋转机构、锁定系统及活动支承的结构形式,计算了卷取机传动系统的运动学、动力学参数,为系统动态精度分析计算和结构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Because the work environment of segment is complex, and the wear failures usually happen, the wear mechanism corresponding to the load is a key factor for the solution of this problem. At present, many researchers have investigated the failure of segment, but have not taken into account the compositive influences of matching and coiling process. To investigate the wear failure of the drum segment of the hot rolling coiler, the MMU-5G abrasion tester i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wear behavior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different loads and different stages, and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s and wear rates are acquir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is used to observe the micro-morphology of worn surface, X-ra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 is used to analyz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worn surface, finally the wear mechanism of segment in working process is judged and the influence regulars of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material wear behaviors are found. The test and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certain load, the wear of the segment changes into oxidation wear from abrasive wear step by step with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 and the wear degree reduces; under certain temperature, the main wear mechanism of segment changes into spalling wear from abrasive wear with the load increases, and the wear degree slightly increases. The proposed resear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a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optimizing the wear behavior and extending the working life of segment.  相似文献   

19.
业务过程管理框架与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为了对企业各管理层面各种过程进行统一、连贯的管理,实现跨企业业务过程的无缝集成,给出了业务过程管理的概念和功能,在目前主流的两个业务过程管理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框架。该框架关注业务管理层次、供应链和产品生命周期三个方面,统一管理企业各层次、各领域的过程和跨企业过程,并通过信息技术辅助这种统一管理模式的实现,进一步提出了实施业务过程管理的关键技术问题。对比了业务过程管理和工作流、企业资源规划、企业应用集成等的区别和联系。分析比较的结果表明,业务过程管理是新一代企业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介绍基于激光传感原理的过程层析成像(PT)技术的系统构成、传感器阵列结构,图像重建算法仿真以及静态实验 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