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贝氏体型非调质钢SBL的连续冷却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兵  赵爱军  王辉  康戈  李强 《特殊钢》2001,22(5):19-20
研究获得了Mn-B系低碳贝氏体型非调质钢SBL热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用钢热变形奥氏体不发生先共析铁素体析出临界冷却速度为1.5℃/s;冷却速度在1.5-7℃/s范围内可得到贝氏体组织;当冷速大于7℃/s时,不再有贝氏体生成,室温组织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相似文献   

2.
对一种含铜超低碳Mn-Nb-B系微合金钢进行TMCP工艺,得到屈服强度达850 MPa的超低碳贝氏体钢。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验钢不同板厚处的组织进行观察与分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试验钢板条贝氏体间析出物,结果表明,屈服强度850 MPa超低碳贝氏体钢组织主要为细小的板条贝氏体,沿板厚方向上贝氏体板条宽度变化不大,板条长度从表层到心部逐渐增大。贝氏体板条的细化和微细析出物的形态、大小及分布对试验钢的强韧性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贝氏体型非调质钢热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Mn-B系低碳贝氏体型非调质钢热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得到了实验用钢热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果表明,本实验用钢热变形奥氏体不发生先共析铁素体析出的临界冷却速度为1.5 ℃/s;冷却速度在1.5~7 ℃/s范围内可全部得到贝氏体组织;当冷却速度大于7 ℃/s时,不再生成贝氏体,室温组织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相似文献   

4.
新型非调质钢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汪学瑶 《特殊钢》2001,22(2):1-6
介绍了直接淬火-回火非调质钢、直接淬火低碳马氏体非调质钢、低碳、中碳贝氏体非调质钢和中碳贝氏体回火钢的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5.
谭利  肖波  郑力宁  陈少慧 《特殊钢》2018,39(5):58-61
通过金相、扫描、透射电镜研究不同轧制比工艺下V-Ti、Nb-V-Ti两种微合金化非调质钢的微观组织及机械性能。结果显示:Nb-V-Ti非调质钢轧制比大于10时,冲击韧性值可以达到50 J,而V-Ti非调质钢的轧制比却需要大于15以上,才能达到类似的冲击韧性值。从相同轧制比对比也可以发现,Nb-V-Ti非调质钢的冲击性能明显优于V-Ti非调质钢,这是因为Nb能够显著提高非调质钢的奥氏体粗化温度,有效阻止奥氏体晶粒的快速长大,细化非调质钢晶粒,降低珠光体片层间距,使渗碳体呈粒状或球状分布;另外,Nb能促进V-Ti非调质钢中细小含铌碳化物的弥散析出,细化基体组织,同时提高非调质钢的强度。因此,Nb-V-Ti复合非调质钢经过未再结晶区变形后可获得均匀细小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且在900℃未再结晶区进行大轧制比变形能够有效改善Nb-V-Ti非调质钢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6.
宝钢曲轴用非调质钢的生产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屈服强度为520MPa级的曲轴用微合金化非调质钢48MnV。工业生产了6000余吨φ151mm大规格圆钢,其各项性能满足了用户要求。指出了宝钢曲轴用非调质钢开发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刘海波 《中国冶金》2014,24(3):31-33
利用超低碳和微合金化的成分设计,采用TMCP工艺,充分利用晶粒细化和针状铁素体与粒状贝氏体组织强化、下线堆垛缓冷24h等手段,保证热轧状态达到该钢种需要的屈服强度、伸长率,进而去掉热处理调质及回火工艺,同样在工业试制条件下得到韧性良好、屈服强度为570 MPa级的超低碳贝氏体钢。  相似文献   

8.
利用超低碳和微合金化的成分设计,采用TMCP工艺,充分利用晶粒细化和针状铁素体与粒状贝氏体组织强化、下线堆垛缓冷24h等手段,保证热轧状态达到该钢种需要的屈服强度、伸长率,进而去掉热处理调质及回火工艺,同样在工业试制条件下得到韧性良好、屈服强度为570 MPa级的超低碳贝氏体钢。  相似文献   

9.
曹杰  阎军  孙维  刘雅政  章静  于同仁 《钢铁》2012,47(1):65-68
 为开发高强度紧固件用非调质钢,在高速线材轧机上进行了试验轧制,并对试制产品的组织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给定工艺条件下钢的组织基本上为粒状贝氏体组织,抗拉强度为897.5MPa,伸长率为21.8%。热轧材拉拔减面后达到或超过10.9级紧固件的力学性能要求。当拉拔量为25.0%时,可承受59.3%的压缩变形不开裂。  相似文献   

10.
热锻用贝氏体型调质钢具有优良的抗拉强度性能和冲击特性。但贝氏体型非调质钢的屈服强度与普通热锻用调质钢相比还不尽如人意,因此,了为提高热锻用高强高韧贝氏体型非调质钢的屈强比(σ0.2/σ B),进行了包括热处理操作在内的若干调查研究,所得结果如下:(1)通过450-600℃回火处理,提高了贝氏体型非调质钢的屈强比。(2)通过控制制冷却速度也提高了贝氏体型非调质钢的屈强比;在控制冷却速度处理过程中,锻钢通常空冷到接近贝氏体转变开始温度,然后装箱缓冷。(3)[Si]含量与残余奥氏体量有关;残余奥氏体量少时可获得较高的屈强比。由于残余奥氏体(从晶体结构观点考虑认为残余奥氏体比基体更易变形)量的降低,钢中的局部变形得到抑制。(4)残余奥氏体量与[Si]含量相关,[Si]含量较低时,残余奥氏体量少。看来会发生这种现象;由于在从奥氏体向贝氏体转变的过程中推迟碳扩散的[Si]含量少而抑制了奥氏体相的碳富集,所以奥氏体难以保持在室温。(5)因此,通过降低[Si]含量来抑制残余奥氏体量就能无需进行补热处理操作而提高屈强比,从节能和经济性角度考虑,认为这种方法是最可取的。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公司已开发了具有更高屈强比的新的贝氏体型非调质钢,并且已将这些钢实际用作卡车转向件用材料。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一种含Cu低碳Mn-Nb-Mo-B微合金钢进行的变形与冷却试验,研究了一种屈服强度达到800 MPa级的贝氏体钢.利用EBSD技术对钢的微细组织结构和析出物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指出:贝氏体的细化和微细析出物对屈服强度800 MPa级高强铜的强韧性起决定性作用.焊接性试验表明,研究铜种具有较低的冷裂纹敏感性,在0℃环境进行的焊接裂纹率为零.  相似文献   

12.
齐长发  杜野 《河北冶金》1993,(6):38-39,58
1 前言由于低碳贝氏体型非调质钢具有强度高、韧性和塑性好等特点,因此,它得到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的重视。而进一步提高贝氏体钢的强度又保证其高的韧性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阐述的FG20贝氏体非调质钢是一种新型贝氏体非调质钢。它利用Mo、V等强碳化合物形成元素的交互作用取代B来增加钢的淬透性,从而克服了以往贝氏体非  相似文献   

13.
冀鸰  余道军 《特殊钢》2023,44(2):25-28
采用1030℃开坯、880℃连轧、轧后穿水的控轧控冷工艺试制了Ф110 mm直接切削用40MnVS非调质圆钢,结果表明:轧后穿水可在控轧工艺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晶粒,明显改善带状组织,提高钢的力学性能。产品在抗拉强度达到945 MPa、屈服强度达到800 MPa的情况下,Aku仍能达到70 J以上,可代替42CrMo等调质钢。  相似文献   

14.
低碳贝氏体钢因强度高、韧性好,被广泛应用,Q690D是其中的高强度焊接结构钢。针对Q690D原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交货周期长、成品力学性能差等问题,通过金相显微镜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回火温度对Q690D低碳贝氏体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在450~550℃温度回火后,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为817~838 MPa,屈服强度为718~722 MPa,屈强比≤0.86,伸长率为18.5%~20%,-20℃冲击吸收能量达到216~249 J,完全满足国标对Q690D的性能要求,此时试验钢显微组织以板条贝氏体为主,存在少量粒状贝氏体及残余奥氏体。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中板条贝氏体发生分解,析出物逐渐增多,铁素体再结晶并长大;宏观上表现为试验钢的抗拉强度下降,伸长率逐渐升高,钢板的屈服强度先升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15.
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清辉  杨军  张涛 《鞍钢技术》2003,(3):30-31,34
研究了无碳化物贝氏体的组织与机械性能。结果表明,在低碳贝氏体钢基础上,通过加入一定量的硅元素,利用其在贝氏体组织转变过程中抑制碳化物析出作用,得到由非等轴铁素体加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M—A)岛或由板条状铁素体及其板条间残余奥氏体(Ar)膜组成的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既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又具有较高的低温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16.
《炼钢》2003,19(1)
在汽车和工业机械领域,为了降低成本和缩短加工时间而积极采用非调质钢。这种钢主要是把w(C)=0.2%~0.5%的铁素体+珠光体钢用V(C,N)强化的钢,因其韧性低而使用受限。而贝氏体型非调质钢由于屈服比低、质量效应大而部件尺寸受到限制。为此,日本川崎制铁公司以超低贝氏体  相似文献   

17.
应用控轧控冷工艺开发低碳贝氏体高强度钢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昭东  曹刚 《宽厚板》1998,4(5):14-20
设计了强度级别为685MPa的工程机械用低碳高强度焊接用钢,利用Gleeble热模拟实验机研究了实验钢奥氏体高温变形行为、应变诱发析出行为和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在此基础上利用实验轧机研究了轧制和冷却工艺参数对实验钢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通过适当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可以得到以细小的贝氏体为主的显微组织,达到强度和韧性的良好匹配。  相似文献   

18.
针对低碳贝氏体钢,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和内耗手段分析了600℃回火过程中的显微组织变化,测试了回火后的屈服强度。结果表明,试验钢轧制态的显微组织是板条贝氏体与粒状贝氏体的混合组织,有少量Mo_2C和NbC析出。随着回火时间延长,贝氏体板条的宽度不断增大,板条内部形成较多不同取向的胞状结构,有些板条逐步演化为多边形状,粒状贝氏体不断吞噬板条贝氏体,使显微组织中粒状贝氏体增多且粗化;Mo_2C和NbC析出物进一步增多,贝氏体铁素体中的位错密度不断降低;内耗-温度谱中Snoek峰值不断降低,表面处的SKK峰值先降低后升高,心部的SKK峰值先降低后变化不大;屈服强度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一般汽车部件用的非调质钢是在0.3-0.5%C钢中添加微量V,Ti等的铁素体 珠光体组织钢。这种钢已实际应用,但铁素体 珠光体组织钢在热锻状态下使用,具有韧性低的缺点。最近正在研究一种低碳贝氏体钢。为进一步  相似文献   

20.
低碳贝氏体钢的组织类型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低碳贝氏体钢受控冷工艺的影响会得到不同类型的组织,在较慢速冷却时,在奥氏体中先形成针状铁素体,残余奥氏体会被包裹在铁素体之中,形成粒状贝氏体团。工业轧制试验表明.不同控制冷却工艺可得到两类组织,一类出现黑珠组织(富碳马氏体组织).具有该组织的钢轧态冲击韧性低。另外一类为细化的板条贝氏体组织,具有该组织的钢轧态强度高,冲击韧性好,但伸长率不足。通过回火处理,存在黑珠组织钢的冲击韧性能得到提高,超细化板条贝氏体组织钢的伸长率也能得到改善,但后者屈服强度会比前者高100MPa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